如何认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意识形态 英文对照ideology;ideologies;the ideology;意识形态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又称“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形态”.对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印象、理解、感情、愿望加以系统化的完整的观念形态.表现为一定体系的社会观、思想学说和政治理论.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D·德特拉西(D·de Tracy)创造的,他从1801年开始写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把它称作揭示观念中成见、偏见根源的“观念科学”.德特.查看全文意识形态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阿隆自作过多种多样的定义,但是从他最常用的意义上可称追随由盂德斯鸠(Montesquieu)和托克维尔*e以看出,他所谓的意识形态是指将终极价值赋予一TOcuueviooe)开创的“法国政治社会学学派”传套特定的政治制度或政治实践的做法文献来源2、如果说特殊含义的意识形态是指他人(或论敌)提出的在真实性和合理性上具有虚假性或可疑性的观点和陈述〔1〕的话,那么,广义的意识形态则是指一定社会集团所持的总体世界观(包括其概念结构)及其要素文献来源3、在有关意识形态的种种新的解释中,阿尔都塞给意识形态的定义是:“对个体与其现实存在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整体感是一种想象性功能,并且与理想自我联系在一起文献来源4、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意,意识形态概念可以定义为:在阶级社会中,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虚假性是意识形态的主体特征,它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即以真理的面目来遮蔽真实文献来源5、恩格斯的定义是:“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1页).有学者认为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代表了他和马克思的一贯思想文献来源6、如前所述,意识形态是非正式约束的核心,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意识形态可以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文献来源7、但阎国忠将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归纳为“意识形态论”为“意识形态”下的定义是:“意识形态就是伴着情绪色彩的思想体系它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形成他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理想文献来源8、所谓一般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物质生产结构的反映.而所谓作者意识形态,它既是作者个人对社会的独特体验的集中表现,又是诸多一般意识形态因素在作者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献来源9、1.意识形态视角时期(1979—1983)意识形态通常是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意识形态理论离不开阶级和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视角用于出版,就是强调出版物的阶级属性,要求出版物为政治服务文献来源10、如果意识形态是指对人类理想的一种理论化是对一种虽不存在但可能被创造出来的事物的描述是对一种现存的、但可能被消灭的事物的批判那么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确含有一种意识形态的成分文献来源11、阿尔都塞给意识形态所下的定义是:个体与其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再现.[11]电视之所以能创造和强化意识形态,关键在于这些复制技术利用那种奇怪的倾向栖居在人人都拥有的想象或幻想的空间,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打造它要发送的内容文献来源12、大体上说,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观念或价值系统,它可作为人思想的准绳、信仰的规范和实践行动的纲领文献来源13、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社会制度和政府形式赖以建立的理论原则以及统治阶级政治行动的准则和价值标准.柏克认为,法国革命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文献来源14、意识形态通常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与群体对外部世界和社会所持的一整套紧密相关的看法、见解和观念体系.由于人们社会地位的差异由于外界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来源15、在美国,里根总统强化美国人的“美国信念”,尼克松则呼吁未来的美国领导人要“用美国理想重塑世界”,保证“美国在物质上是中心,在政治和军事上起决定作用,在意识形态上是指明方向的灯塔”的世界地位文献来源16、广义的意识形态是指特定社会集团(或共同体)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表达,是类似于哲学或世界观的“形而上”的理论学说或主张.其次突出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和“价值性”文献来源17、另外,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意识形态是指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两者都共同遵守的意识所规定的规范.因此,研究意识形态其形成的背景、其结构、作用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运动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题目文献来源18、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一般说来,无论一个成分是否为句子主语,当它被主位化后,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句话的内容文献来源19、他的意识形态的定义是:“意识形态表现了个体与其实际生存状况的想象关系.”想象性是阿尔都塞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借取的概念,指个体的欲望对象必然伴随着想象的变形文献来源20、这种意识形态就是指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党通过组织体系和党对传媒机构的领导,已使马克思主义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文献来源21、必须坚持“总体性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在意识形态理论家那里,意识形态是指某一社会团体对世界的认识体系,这种认识体系即世界观与个人、集体的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是行动的思想前提文献来源22、“意识形态”是指“被系统地歪曲了的知识”.知识不是以随意的方式被歪曲的,而是与社会关系的结构有着系统的因果关系文献来源23、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能自觉地反映某一特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被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换言之,凡是打上阶级烙印的思想体系,我们都可以说它具有意识形态性文献来源24、意识形态是指权力斗争在意义层面有些抽象的术语增添了物质主体和政治利刃.正是由于展开的方式,而霸权除了文化领域外还包括经济和政治葛兰西,才实现了从作为‘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到作为领域的斗争文献来源25、比如红屿克思看米,EI一’腆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的产生的虚幻婵沦,似t5兜思卸没有将它们全部称为意识形态的.、州腹,I克思认为,占典政治经济学从其理沦H的足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这·息义I:求观,它们是具有科学成分的文献来源26、所谓意识形态是指固定化了的意识凝固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内容比如某人一开口就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意思是“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不容怀疑的我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所以我也是对的”文献来源27、[5]阿尔图塞把意识形态定义为:“个人与他的现实存在条件之间的想像性关系之再现.”[6]阿尔图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从法国学派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中汲取了不少灵感文献来源28、在他肴来,这种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社会任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鱿企业的生产目的来说,在原有的体制中,国有企业不以自身利润为目的,以体现在国家下达的计划中的杜会禽要为企业生产目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贵任也是明确的,如充分鱿业、保津职工福利文献来源29、“拟似实在”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术语大意是指计算机技术创造的使人难辩真假、不仅可以观看而且可以对之进行操作的模拟对象.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主流价值体系文献来源30、“意识形态”一词是指某一集团为了维护其要求而提出的合理化解释.而政治哲学立足于理智(intellect)和理性(ration)文献来源31、组织传播批判学派认为,意识形态是指:“对影响情景和事件认识现实的想当然的假设”.其中包含几个主要层面:第一: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或信念,它还“构建我们的思想,控制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文献来源32、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意识形态,而称作“科学”、“共产主义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以便与虚假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文献来源33、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大部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特称为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科学、哲学等不同形式文献来源34、“意识形态”是指社会用来解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意义的概念、信仰和价值的.’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文献来源35、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看来是社会产生的虚幻理论,但马克思却没有将它们全部称为意识形态的文献来源36、现在出现的观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浸透着价值的,甚而可称为“意识形态的”.经验事实不能充分地解释为什么采纳某一理论文献来源37、意识形态解释是指“为在现在的社会实践世界中采取某种立场并按照这个立场行事(要么改造世界,要么维护现状)所需要的一套规定文献来源38、人们由此也开始公开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思想称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中国形成的意识形态的解释也大致从前苏联引进,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是如此,始终与意识形态关联文献来源39、否定的意识形态概念把某种特定的思想体系(如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称为意识形态.肯定的意识形态概念将一切思想体系都看作意识形态特别是承认自己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文献来源40、近代以前,传统社会各种构成的基本存在状况是经济上的农耕操作,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文化上的(也可以称为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文献来源41、而只把社会意识形态称为意识形态,故而社会意识形态,我们又常简称为“意识形态”.对这条命题理论界曾有过一些小小的争论,有的人不主张讲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而有的又坚持要讲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献来源42、我想鲁迅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去研究现存社会中的生产关系、文化关系、统治关系以及各个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去研究人们与现实世界和知识建立“关系”的方式(马克思把它称为意识形态)文献来源43、一是“所谓‘意识形态’是指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等.意识形态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1](P8)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文献来源44、一.观念的概念人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包括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这些通常称为意识形态文献来源45、现代文化的危机首先也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其表现在东方和西方当会有不同:在东方,“那里的共产主义者自己把他们的纲领称为意识形态文献来源46、税收环民的化理事础在新制度经沂学理论中又称为“意识形态’.用治思的适说“是一种军人们有夫也养是否公平的道裕和沿理布面的脚判交织贝拉思·决格特森:《新制度任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89页文献来源47、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也称为意识形态,并强调了这种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文献来源48、”[1](p.47)所不同的是,诺斯将这些影响人们作出无偿献血和投票行为的价值观念称为意识形态.因此,要解释上述现象,我们必须对文化以及意识形态进行经济学分析文献来源49、学观点、道德观点等这类社会观点体系称为意识形态.”[6]这里除了阶级自觉之外,强调的是体系.文学艺术可以含有各种观点,不能说文学艺术作品就是这些观点,说文学艺术就是这些观点体系就离真理更远了文献来源50、集团思维这种现象依照利益以及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表现出来,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为意识形态.”[1](P126)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写道:“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文献来源51、”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不习惯于把他们自己创造的学说称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超越狭隘的阶级利益,站在全人类的共同立场上来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问题的,是科学的结论,因此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信仰或者意识形态文献来源52、西方的批判理论把与真理对立的东西称为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便是建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18]‘文献来源意识形态 在工具书中的参考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序勃列日涅夫主义电影的意识形态性法律意识非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理论国际主义哈贝马斯价值观阶级斗争历史观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民主主义民族精神审美意识思想路线思想体系思想意识心理状态意德沃罗基意识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整体功能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工作者意识形态论意识形态批评意识形态战线政治利益宗教 在“意识形态”(ideology)作为一个概念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在19世纪初创造出来不久,它就成了一个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甚至颇有贬义的名词,常常成为政治攻讦的工具和目标.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在历次国家兴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政治经济变动史实际上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竞争、破产、重构、更新的历史. 意识形态-概念 意识形态是一定团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它是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团体本身的认知体系,反映了该团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为团体的集体行为提供了合理性辩护,同时也对个人行为提供一套约束.可以说,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中的任何团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有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体系.但是,在任何国家中,作为政治合法性论据的官方意识形态只有一种.作为一种统治工具的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蔽现实的联系. 意识形态-基本特征 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的.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于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都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或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之所以接受意识形态的教化,认同流行的意识形态,也是出于现实的目的.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3、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然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4、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5、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类型 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不论到底真实的情况为何.哲学家福柯就曾经写过关于意识形态中立性的这种观念.努力追求权力的组织会去影响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与其他团体(比如说在议会外游说通过议案的团体)试图透过传播他们的意见来影响民众,这也是为何社会中的许多人通常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想法」(thinkalike).当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人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都很类似,甚至忘记了目前的事务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就变成了哲学家葛兰西(AntonioGramsci)所说的霸权(Hegemony).关于团体迷思(groupthink)这种规模小很多的概念,也有部分要归功於他的著作.现代语言学家在研究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的机制时,这种「类似的想法」被认为就是透过这种机制传达出去的. 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政治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画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提出一“基础\\\/上层建筑”(base\\\/superstructure)社会模型.基础指社会的生产手段,上层建筑在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那社会的意识形态,或如它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和宗教.对马克思来说,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手段,社会的上层建筑便取决於什麼对统治阶级最为有利.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混淆著从本质疏离的(alienated)群体和可产生错误意识(falseconsciousness),例如商品崇拜(commodityfetishism).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其给予经济因素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太大的重要性.社会中主要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提出予社会的所有成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卢卡奇(GyorgyLukacs)形容此为统始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投影(projectionoftheclassconsciousness),而葛兰西则推进文化霸权(culturalhegemony)理论来解释何以工人阶级中的人们对自己的利益可有错误概念. 资本主义中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依时间前后排列)有:古典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 而它们相应於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广泛阶段(extensivestage)密集阶段(intensivestage)当代资本主义(contemporarycapitalism) 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看法,是很多理论和理论家的重要的试金石,如知识社会学理论家曼海姆(KarlMannheim),贝尔(DanielBell),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等.然而,曼海姆尝试把“完整”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至一“普遍”而“完整”的概念,承认所有从社会生活而来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斯主义).布迪厄(PierreBourdieu)广泛地发展了这个观念.
纳西族建筑民俗
一、建筑的发展流变纳西族的居住建筑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的七个发展阶段。
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以为代表的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
大多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东巴经书中有巢居、洞穴居、窝棚居的记录,这与人类建筑起源是一致的。
至今纳西族一些偏远地方仍保留有古老的居住形式,如在四川左所纳日人中就有风篱式的建筑:在四周垒以土块,辅以木架,上覆木板或草,中设火塘。
(见图)从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看,“房”、“屋”的书写形状中就可以看出,纳西族进入有文字社会阶段后,已经告别了原初的原始居所,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民居,如上盖木板片的“板房”(g'33dMi31)及盖草的“草房”(z'33dMi31)。
这些房因盖物不同而得名,但其房屋构建结构可能同为木楞房。
纳西族人称木楞房为“si55li31dMi31”,意为梨木房。
这种井干式建筑是纳西族传统的建筑,在清代光绪卷一中就有记载:“麽些蛮所居,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尺许,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房内四面皆施床榻,中轩火炉,高与床齐,用铁锢。
刳木甑,炊灶其上”。
这种木楞房高约3—4米,一般为平房,四周由木椽垒架而成,在每根椽子之间两端皆有缝合切口;地基要求高出水平面1—2尺;上盖以栎木片或麻杆为主,并压上石块。
以三间为主,厨房较之圈房、住房更宽大5—10平方米,一般分为两间,中房占三分之二,为做饭、休息睡觉的重要场所。
火塘靠正后墙角边,高约2—3尺,面积为2米见方。
中置火塘,四时不熄,喻其家道长年不衰,蒸蒸日上。
四周为座位,兼职床榻,正上方俗称“格固鲁”(意为正上座),一般为家中主人或尊客所坐。
其上墙上高有神位,为烧香敬祖之处。
偏间为储藏粮食之所。
屋内有母柱,为一家神圣之处,上挂有素兜篓,系家神“素”的所居之处。
婚丧嫁娶都要祭素神。
木楞房是纳西族地区山村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主体建筑,主要是因为投资少,可以就地取材,尤其是生态植被较好的时期。
大多数村民一般一家有一栋三间的木楞房,而且都是人畜杂居。
现在基本上每一家都有一栋楼房,尚存的木楞房也不再住人,主要是关牲畜或放杂物。
至今纳西族山区仍保留着不少木楞房的建筑。
汉式建筑在明清两代兴起,明时就已经初具规模,“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大型建筑群已经成为当地建筑杰出代表。
古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也逐渐向土木结构的瓦房过渡。
到清末时,、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等汉式建筑样式已经在乡村较为普及了。
同时,各种寺宇,道观、神祠也遍布城镇乡村,同样成为纳西族建筑一大观。
但直至本世纪50年代初,纳西族的社会是多种形态并存,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
纳西族地区的建筑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二、丽江丽江建筑基本以土木结构的楼房为主,一般是高约6——7.5米的两层土木结构平房、楼房。
布局形式有、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其中以为主。
经济困难的人家,也有修建“两坊房”和“一坊房”的,待经济好转之后,再逐步扩充。
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
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此外,丽江纳西族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
丽江纳西族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
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当地称为“垂鱼”板。
在丽江纳西族民居中,墙只起外围护作用,不承重,对墙体的要求是“墙砌不到顶,倒墙倒外面”,因为墙体既然不承重,也就没有必要砌到顶。
丽江纳西族因与白族相邻而居,其民居风格明显受白族影响。
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大理白族民居规模大,规整,有封火山墙;而丽江纳西族民居多为小院落,无封火山墙,出檐较大,显得轻巧灵活。
同白族民居的纤巧明丽相比,纳西族民居以其深厚的悬土屋顶与朴实的装修而显得古朴洒脱。
丽江纳西族民居可以分为、坝区农村、山区三个部分。
相对于古城较为集中、古雅、精致的民居特色,丽江坝区农村民居则呈散落、随意、朴素的特色。
且民居功能除了居住功能外,也兼有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功能特点,所以院落宽敞,有粮架、粮仓、松毛堆、畜圈、草料房等。
山区建筑原告以木楞房较为突出,近年也逐渐与坝区趋同,木楞房沦为畜圈或厨房,主房以砖瓦房为主。
原来厨房为家庭议事、祭祀、会客、睡觉等功能也逐渐消失。
三、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因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它也是中国第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古城包括、、,以大研镇为主体。
丽江古城的发展脉络以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依北到南的地理顺序迁移而来,从最初的白沙,到中期的束河,最后在元朝时定于现大研镇位置。
至今还可看出大研、束河、白沙三镇的建筑风格与模式都是一致的,皆依山傍水,户户垂杨、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发展,民居与官署混融在一起;街随水走,屋随水建,没有汉式传统的中轴线建筑及官民不同等级的建筑风格,它尊崇的是不拘一格又自成一体,无意为之又妙手天成,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丽江古城因不同地域而各有文化特色:大研镇的文化特点是以汉族与土著纳西族的融合而形成的为主体;则以茶马古道文化为基调,至今仍有皮匠村和藏族村,古有束河人“一根锥子闯天下”之说;白沙则以纳西原生态文化集大成而著称,其境内集中了大宝积宫、白沙壁画、北岳庙(三朵阁)三圣宫、文昌宫、琉璃殿、金刚殿、大定阁、福国寺、玉峰寺、玉柱擎天处等人文景观,现又增加了东巴万神园、东巴王国、蓝月亮谷、玉水山寨等人文景区。
三个古镇和谐统一地构成了完整的丽江古城,浓缩了纳西族由游牧、农耕、商贸、工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这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史、发展创造史。
古城虽古,但它是活着的古城,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活水,活水潺潺,穿街过巷,流遍全城,惠及全民;二、活文化,纳西族世居于此,在漫长沧桑的历史长河中顽强地保存了自己古老的文化,在与汉族融合过程中,也并未丧失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且成功实现了文化融合的双赢:汉文化平和融入纳西文化,使纳西文化更趋于博大精深,强健明朗;三、活建筑,古城建筑依山就势,飞檐翘角,起伏有致,蔚为壮观,富有诗情画意,但对世居在此的近两万人的本地人来说,这些民居更多的意义是它所负有实用功能。
这些民居迎送多少寒暑,阅尽多少春秋,以满身沧桑进入他们的岁月,至今仍在庇护他们,使他们平凡的生活能够继续,他们本身也与古城融为一体了。
古城的灵魂是水,与水有关的是河、井、桥。
水从上方一公里多的黑龙潭而来,至古城入口处分成东、西、中三股河水,三股河水在城中又分出若干条,形成脉络状的河道。
井以“三眼井为”名,“三眼井”即一井分三口,三口相连,三口依次分为饮用水、洗菜用水和洗涤用水。
有河必有桥,古城又为民居密集之地,桥自然成为一道风景:古城共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不同类型354座桥梁,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曲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深巷,组合成“曲、幽、达、雅”的完美意境。
外人入其内,陶陶然以为置于杏花春雨的江南古镇之中了,不期突然一抬头,皑皑银亮、巍巍玉龙扑面而来,东巴画、七星羊皮、纳西古乐、象形文字、纳西阿奶等民族文化元素也接踵而来至,这些都构成了丽江古城的神奇魅力。
一、 永宁纳人民居建筑永宁纳人的民居建筑以传统的木楞房为主,布局多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院。
四合院分为正房、经堂(西厢房)东厢房、门楼。
正房是家庭主要活动的中心,故比一般房屋要宽大,一般为十米之长。
正房中有男、女柱,以女柱为大,体现了纳日人对母性的尊崇。
是举行男女举行成年礼的地方;右壁中间设有火塘,火塘为议事、吃饭、家主睡觉、供神之处,火塘里的火不能熄,不能跨过火塘,朝里吐口水,也不可说不健康的话。
左边墙壁下设灶台,一般为陈放炊具及请客办事时作炊灶用;上方设有一神龛,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
火塘上方塑有灶神像,前有陈放祭品的锅庄石碗。
正房屋后设内室,作储存食物及老人居室之用。
经房即西厢房,楼上住喇嘛,供有佛像,下为贮柴,有些人多之家也会住人,多为单身男子或客人。
东厢房、门楼楼上住成年妇女,楼下关牲畜。
火塘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混乱。
一般是右侧为妇女,左侧为男子。
座位以长者为上,小辈要主动给长者让位,请座;一旦坐定,就不能随便乱走动,这样会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儿童与老人同住,成年男子在家无固定室。
永宁纳人认为人的出生、去世、成长都在家屋中完成,一个人自从诞生在这个家屋后,她(他)也就成为家神保佑的对象,成为这家庭的一分子,自幼享受家庭的温馨、欢乐,成人要承担起相应的家庭及社会责任及义务。
所以在母屋中举行的成年礼就意味深长了。
纳日人去世后,家人要做一个类似木楞房的小棺材,以资死者在阴间享用。
三、丽江纳西族建新房民俗民间有“纳西吉次独”之说,意即纳西人以建房为大。
丽江纳西族建新房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其中既有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特色,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
下面就简要介绍仪式的过程:1、 安木神,送木神安木神:开工第一事是安木神。
在中梁末端锯下一小截圆木片,书上“圆木大吉”;再做一个小木马,在祖先牌位旁祭献后放在灶台边。
此为安木神。
送木神:竖房前一天晚上,由大师傅主持送木神仪式。
木神祭献在祖先牌位前,敬献三生三熟的牺牲、米、酒、茶、糖果等。
另外还要备好大木马一个,火把一束,三角红旗四面。
祭颂毕后,点燃火把,大师傅抬木神,其他人各抬祭品,走出大门,把木神送到看不到新房的地方,行人看到也要主动避让,不能打招呼。
送木神的方位由测日子的人(尼瓦吕喜)来确定。
送木神的人一到指定地点,就要把东西放下就走,不能说话,也不能回头看。
同时,留守家中的另两个师傅要到新房址举行赶木神仪式,在已经穿插好的屋架旁,先说木神该离开了,要回到他的归宿。
然后在每一个石柱礅边各插一柱香,同时,在每一根柱子上敲打几下,“木神起,木神走……”2、 竖新房男主人一大早就要在门口或新房处燃放鞭炮。
寅时立新房,全村青壮年劳力都要参加。
午时上梁为吉。
3、 点中梁正梁架在两个木马架上,正中画有八卦的太极图(有的是画在布上再钉上去的),前面供桌上供奉着猪头一个,大公鸡一只,清水一碗(里放有银元一至二元作为酬金)蜜饯、糖果;还要摆放木匠工具:五尺杆、墨斗、套榫板、画签。
五尺杆上拴红布六尺,套榫板上系毛巾一条。
点中梁前主人和大师傅要更衣,主人先用净水洗手后,再用醋汤冼鸡脚。
洗耳恭听好后把鸡敬献给大师傅,献后拱手作三揖,以示谢意。
大师傅接过鸡后,对着正梁上躬拜一下,然后开始颂诵建新房调:太子登,太子登,接得主人一支鸡,鸡是什么鸡
鸡是天上凤凰鸡,头上戴顶金冠帽,身上披着五彩衣,脚上穿着万年鞋。
我是鲁班的弟子,鲁班叫我取点生(掐破鸡冠以作点血)。
左后点的是后檐柱,后代子孙出状元;右前点的是前檐柱,千秋万代五谷丰登;点了四点中梁柱,一事业点在龙头上,荣华富贵;二点点在龙尾上,大发大旺;三点点中间,保佑主人子孙兴旺(旁人也相呼应:子孙兴旺
);点了中梁点工具,一点点在五尺杆,量合不合有你在;三点点在套榫板,弹合不合有你在;四点点在画签上,画合不合有你在。
4、 登新房上梁点中梁后,大师傅手持小斧头一把,来到架在中屋的梯子边,用斧头敲了三下梯子,然后唱道:样梯是什么梯,梯是上天如意梯,今日遇着黄道日,鲁班师傅叫我上天堂。
右脚踩你你不摇,左脚蹬你你不摆。
(登梯而上后)上了一台又一台,上了一蹬又一蹬。
一上上到天堂上,天堂搭着一座桥;桥是什么桥
桥是金龙桥,今日是黄道日,我是鲁班的徒弟,鲁班叫我过金龙桥,右脚踩你你不摇,左脚蹬你你不摆。
(师傅在天桥上站定,下面的人把供品依次递上,摆在天桥上;大师傅从上放下一根绳索)。
拴索人:索是什么索
师傅:索是东海龙王丝线索,丝线要拴金龙梁,左边拴龙头,右边拴龙尾。
龙头起
龙尾起
龙头龙尾一齐起
摇摇摆摆上天堂
(新梁放正了位置后,师傅燃放鞭炮)师傅:白金龙,白金龙,你在山上做树王,今日遇着黄道日,主人取你作中梁,我是鲁班的弟子,鲁班师傅叫我问三下。
一问龙头荣华富贵(敲一下);二问龙尾富贵荣华(敲一下);三问中间,保佑主人大发大旺
(众人在下齐应呼:合——
)师傅:左边插着金龙旗,右边插着凤凰旗(左右各插上小红旗);酒是什么酒
酒是鹤庆糯米酒(敬洒);水是什么水
水是丽江九龙水(洒水);钱是什么钱
钱是道光嘉庆钱。
(撒币钱)饭是什么饭,饭是五谷饭,神仙皇帝离不开。
(丢馒头,根据所丢方向不同而唱)一破东方甲乙木;二破南方丙丁火;三破西方庚辛金;四破北方壬癸水;破了四方破五方,五破中央戊已土,主人跪在梁底下,接得着荣华富贵,接不着荣华富贵,主人面份有一对(丢给主人内包有珠宝的馒头);我的面前有一份,大家看了莫见笑。
接着其他木匠师傅一起把几大盘的馒头全部扔向四方,四下一片欢腾。
新房竖起来后帖对联。
对联是亲戚朋友送来的,上书有亲戚名字。
一般对联写有: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
横批为:吉星高照四、纳西族民居建筑功能1、休养生息这也是房屋最大功能,正房是家人活动中心,也是休息、谈事、娱乐的中心。
正房的楼下中间称为堂屋,是家中男性主人的睡处,纳西族夫妻分床,女主人睡在堂屋的隔壁;一般女孩随母亲睡,男孩随父亲睡;孩子长大了则分开睡,偏房也是作卧室。
四十年代来过丽江的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里对纳西族夫妻性回避有这样有趣的描写:“丈夫睡在堂屋(会客室)里几乎是一种规矩。
白天他的床铺上褥子,作为休息处。
与中国内地和其它国家截然不同的是,丽江没有双人床,丈夫和妻子不兴整夜睡在一起。
如果邻居发觉他们睡在一起,他们在村里就要丢脸了。
甚至被子也总是做成单人的,从来没有双人被子。
这种限制不适用于朋友间。
要过夜的男朋友总是和男主人睡在一起,两三个同睡一张床”。
有的家庭在堂屋正上方放置祖先牌位,有的放在楼上。
楼上主要是放置粮食、家用物资。
圈房楼下关性畜,楼上放草料。
家庭的活动中心是厨房,以火塘为中心,一家的做饭、吃饭、闲聊、议事均在火塘边进行,甚至电视也是放在厨房里。
在火塘的对面设有灶台,多为煮猪食用,在政府的推广下,现在村里农户大多建了节柴灶。
以往无力建盖楼房,一家只有一间木楞房时,厨房也是专用的卧室,正上方是尊位,此床为“守家的人睡”,故一般为长者或主人睡。
客人来了也要请上坐此处。
2、生产服务即满足农业、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正房楼上放置粮食,偏房楼上堆积草料,楼下为畜圈。
大牲畜与小牲畜一般混关在一起,如猪与、马关在一起。
庭院主要用来晒粮食、圈养鸡猪。
及其它东西的场所。
屋檐下堆满柴薪,全是从山上砍伐后背回来的。
有的来回要走十多公里,一年中的冬天是找柴薪的季节,堆在最底层的可达十年之久,以备一年烧火之用,从中也可以见证纳西妇女的吃苦耐劳。
院中还建有晒粮架,粮架一般竖有三根立柱,每一棵立柱皆有钻洞,椽子从中穿过,作为晒谷物专用。
屋后有松毛堆。
3、宗教祭祀服务纳西族的民居建筑中都分为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神圣空间是与宗教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春节、清明节、火把节、烧包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是民间的祭祖节日,这些祭祀活动一般在家中举行。
同时,结婚、丧葬、成年礼等习俗礼仪都离不开房屋设施。
正屋房间或火塘正上方常年设有神位。
举行祭祀仪式时要在此烧香、跪拜,祈求。
五、纳西族建筑民俗的特征1、历史文化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建筑就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以及地域性。
因此,不同的民族对于建筑地点和形式的选择、房间的朝向、房间内部的布局都不尽相同。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氏土司衙门府座向为座西朝东,主要是东属五行中的“木”,要受木气。
而民间老百姓则更多考虑是否向阳、避风。
有时,主人家流年不顺,以为家门不幸,就请占卜者算卦,重新改变大门的朝座方向,以求避灾求福。
纳西先民曾以母为大,故房屋有母房、男房之别,母房为大。
永宁的母房门槛很高,门顶横木很矮,人进到屋里来要低头弯腰,以示对女主人的尊重;也有说法是鬼怪不会弯腰,故进不到里屋来。
正屋或母屋中供奉着家祖、灶神、素神等神位,它们都有固定的位置,不能相互错置混淆。
有时,村民对某一家庭的称呼是以其居住地来名之,如居住于水边的人家称为水边某某家,居于村路下方的称为路下方的某某家,住在水磨处的称为水磨处的某某家,或者干脆把后面的某某家也省略了,直接以地名名之,以水磨,路下方、水边上来称呼,这样环境地名变成了家屋名,再变成家族名。
这与纳西族的命名传统有着内在的关系。
2、多元文化融合性各民族文化有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过程。
这种融合与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
纳西族民居建筑吸收了汉族、白族、藏族的建筑特色。
如以古城民居建筑中,大多以以木构架为主体,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以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作为度量的单位;在外部轮廓中,有高大的台基,屋顶式样繁多,有庑殿、歇山、悬山、固顶、攒尖顶、单坡、十字脊、丁字脊、拱券顶、盔顶、圆顶等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复杂的形体,并相对有各种脊吻、檐边、转角等各种曲线,柔和而壮丽;院落的组织上,除主要建筑殿堂外,附属建筑多用配厢、夹室、廊庑、前殿、围墙等,并为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建筑色彩的使用。
这些都明显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
白族对纳西族建筑的影响主要是在门窗、墙壁、装饰绘画等方面。
丽江一带的蛮楼的建筑风格及式样承袭了藏族传统建筑风格;藏族的影响对永宁一带较突出,如母屋内皆设有经坛,并以藏族传统装饰来衬托;每个村都有嘛尼堆等。
3、审美艺术性纳西族建筑从整体特色上来看,讲究布局的均衡对称,过渡、衔接的自然、变化。
首先是一栋房屋的结构来看,房屋的结构讲求楼上与楼下、前后左右的均衡对称。
纳西族民间房屋间数以单数为主,绝少有双数的,这样以中间为轴,两边为平衡点,显得稳重大方。
这种对称均衡也体现在村落布局上,以河道、道路或以两家中间墙壁为中轴线,相互对着中轴而居。
当然,这种均衡是相对的,如夹河或夹路而对居的民居是随着河道、道路的改变而改变的,随山随水错结庐。
正房、偏房、墙壁之间也是有个高矮起落,只是这个过渡突出的是自然,有层次,突出其美观性。
五、纳西族民居建筑民俗的思考在建筑上所表现的民族性,根源于‘地区性,而我们对这些民族建筑的研究,也应当与民族地区结合起来,与地区的人类学研究结合起来。
“民族建筑”与“民族地区”结合研究的必要性在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民族与建筑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以及人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它们必定要影响到民族建筑的发展,而上述因素与地区的开发更是直接相关。
若能能动地把握上述有关的各个因素,就有可能在变化着的历史现象中驾驭民族建筑的发展,即善于识别它的基本的创作规律、聚落文化的特色,以及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一种原始的、朴实的美等,保持其中优良的传统,并在新的时期创造新的地区建筑文化,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纳西先民们就基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素质,创造了符合自身特性和环境特征的民居建筑文化。
但当下全球化的浪潮下,纳西族民居建筑也面临着重重危机。
尤其城郊和乡村,原来延续了上百年的老房子渐显“落后”、“过时”,有经济实力的大都改头换面,清一色地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形式模仿西洋建筑。
有时根据政府“穿衣戴帽”要求,在屋顶临街一面置一排瓦顶。
总体上古典建筑风格已逐渐淡出,完全西化的洋房已经逐渐取代原来的老房子。
纳西族民居是多彩的,既有传统的民族建筑,也有现代兴起的新式洋房,还有土洋结合的新民居。
但不管它是中的,还是洋的,或是民族的,从中可以看到民族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在它的深处可以找到人类生活的原点。
它土生土长,乡土气十足,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所独具的生活理念。
它不拘一格,自由活泼,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它产生于民众生活,崇尚实用性和功能性,丽江城正进行着—场轰轰烈烈的建筑复古运动,在“打造另—座古城”的口号下,“文化—条街”、“商品—条街”、正风起云涌,对以往的钢混结构建筑进行“穿衣带帽”,外面飞檐翘瓦,里面尽是现代时髦装修,也体味不到原住民的原生态生活。
这些假古董建筑形是似了,而神早已魂飞魄散。
历史文化是不能速成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风雨沧桑中沉淀、升华形成的,是民族性与地理性的互动共融而成的。
民族民居建筑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成为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
任何创新或发展都不能脱离历史情境,文化传统,这是历史不断反复证明了的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