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非一般人出生时异象的句子。
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
各种乐器停止演奏。
指国家元首去世 金口玉牙 金、玉:比喻珍贵。
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
现比喻说一不二 安车蒲轮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
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丹墀 皇帝殿前石阶,涂上红色,叫做丹墀。
帝王将相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
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断烂朝报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
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奉天承运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
指君权神授。
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扶辇下除 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
感遇忘身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
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黄旗紫盖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
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皇亲国戚 皇帝的亲戚。
指极有权势的人。
金鸡消息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聚米为山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
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阆苑琼楼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
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
传说中的神仙住处。
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
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蒙尘 指皇帝被驱逐出宫廷,在外流亡而言。
钦差大臣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三朝元老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
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驻跸 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 帝辇之下 皇帝所在的地方。
用指京都。
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静。
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
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
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额外主事 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
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黄麻紫泥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量金买赋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后以“量金买赋”谓文章价值之高。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
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凭几之诏 皇帝临终遗诏。
世掌丝纶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
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微服私行 微服:平民服装。
私行:秘密出行。
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真命天子 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解释】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示例】【故事】 打入冷宫 〖解释〗打:与某些动词结合成为一个词,表示进行的意思;冷宫:古代皇帝把失宠的后妃软禁于冷僻宫内。
比喻人不被重视或把事情搁置一边。
简在帝心 〖解释〗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南面称孤 〖解释〗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
朝南坐着,自称孤家。
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挟天子以令天下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茵席之臣 〖解释〗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
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正言直谏 〖解释〗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儿皇帝 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
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白板天子 没有国玺的皇帝。
皇帝的新装句子赏析
教学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 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xuan4) 勋章(xun1)称职(chen4) 2.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
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3.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
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导语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三、正课 1.请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 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 第三段: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 策四段:从“这样”到完。
2.提问: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 讨论并归纳: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3.提问: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爱穿着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4.提问: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
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
5.请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讨论并归纳: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
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
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不成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 8.提问: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
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
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 9.提问: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
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
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
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 10.提问: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怕是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级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11.提问: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
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
真是美极了
”“这布是华丽的
精致的
无双的
”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12.根据板书,复述“做新装”部分。
其他同学评价。
四、小结 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技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
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
“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
五、板书 皇帝的新装 治装费用:“为了”、“不惜”、“所有” 爱新装 心思兴趣. “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 (骗子的手段:”任何不称职……都看不见这衣服。
” 皇帝上当:“马上”、“马上” 做新装 皇帝派诚实的老大臣看织布。
皇帝派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看织布 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看织布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1、2、3题。
2.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 1.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_ 2.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_ 3.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_ 4.忙着做各种事情。
_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1.称赞()称职()称杆() Achen4 B.cheng1 C.cheng4 2.差使)差错()差不多()参差() Acha1 B.cha4 C.chai1 D.ci 3.走着()高着()着急()着眼( ) Azhao1 B.zhao2 C.zhuo2 D.zhe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
1.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
() 2除非为了去眩妖一下他的新衣服。
() 3.他就到那两个狡滑的骗子那里。
() 4.皇帝锡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
()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准备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二、导人。
。
上节课,我们已经复述了“爱新装”、“做新装”两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三、正课 1.提问: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做样赶夜工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们要赶制新衣,让皇帝穿着参加游行大典。
2.提问: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讨论并归纳: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
3.提问: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4.提问: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讨论并归纳: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5.请几个学生复述“穿新装”一段。
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7.提问: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8.提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
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讨论并归纳: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
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9.请几个学生复述“展新装”一段。
其他同学评价。
10提问: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
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项。
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
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
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
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
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11.提问: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
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
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12.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课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极其荒唐可笑的。
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讨论并归纳:童话是生活的反映。
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
昏君确是穷奢极欲,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谀逢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
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
1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也可以表演课本剧) 四、小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五、板书穿新装骗子加班骗子献衣皇帝穿衣大家吹捧展新装老自姓不敢说真话一个小孩说了真话所有的百姓都说真话皇帝心里很恐慌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4、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们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令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I”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上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说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l.这段文字选自*体裁是——作者____是_____国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
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
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天真”的原义和在文中的意思是:() A.性格活泼、浪漫。
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
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
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
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4.文中画线的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是:() A.外貌描写几语言描写C.行动描写外心理描写 5.对“有一个小孩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A.出于种种原因大家不敢说真话,只好借小孩之口来表达。
B.赞赏小孩有勇气,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来。
C.责备小孩不懂事,不该说皇帝的坏话。
D.嘲笑小孩太愚蠢,竟说出这样的荒唐话。
6.皇帝上当受骗最主要的原因是:()A.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B.皇帝追求虚荣,愚蠢透项。
C.骗子的计策正中封建统治者的要害。
D.皇帝身边的大臣对皇帝阿谈奉承,欺骗。
形容帝王的词语有哪些
一身明黄色袍,端坐椅上,好似睥睨天下,俯视万生
哦,不,他本就是在万上
只是,谁又知晓他的心中的一切,高处不胜寒,所以,他永远只是一副冷酷的模样
如玉般的雕刻模样,完美的眉型更衬他的英气,薄唇紧抿,眉头紧皱,好似被什么事所烦恼,可是就这皱眉的模样,更让人从心底生出敬畏来。
形容皇帝的词语。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
见于《诗经。
大雅。
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 2、皇祖:帝王的祖先。
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
《隋书。
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
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
《商君书。
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 7、主君:国君的别称。
《墨子。
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 8、君:君主、天子。
《尚书。
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国语。
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商君书。
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 11、君人:指皇帝。
《商君书。
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
《诗经。
邺风。
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
《汉书。
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
《礼记。
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
唐,杜甫《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 17、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有《先主传》。
18、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
《国语。
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 19、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
《吕氏春秋。
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 20、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新唐书。
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 21、大王:对帝王的尊称。
《旧唐书。
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 22、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
宋。
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 23、大皇:对帝王的尊称。
《昭明文选。
晋。
陆机。
辨亡论》:“大皇既没,幼主莅朝。
” 24、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
《庄子。
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 25、大行、大行皇帝:对初死皇帝的讳称。
《后汉书。
安帝纪》:“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对皇帝的尊称。
班固《东都赋》:“于是圣上赌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
” 27、上:在上者,有时特指君主、帝王。
《礼记。
王制》:“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 28、今上:对当时帝王的称呼。
有时也称当今。
《史记.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
改正朔,易服色。
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 29、上皇:上古的帝王。
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
”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
《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 31、足下:战国前后,臣下对君主的敬称词。
相传起于春秋时晋文公怀念介之推。
《战国策.燕一》:“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 32、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以后演变成皇帝的尊称。
33、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称的谦词。
《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彀。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彀
’” 35、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彀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彀同好何如
”对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 36、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
亦是最高封爵。
自汉至明一直沿用。
37、国主:国君、国王。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称号。
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称呼。
《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后王:当今之王。
40、素王:远古帝王的称呼。
道家称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
儒家称孔子为素王。
41、世主:国君。
42、少主:年轻的皇帝。
《大唐新语》卷十一:“高宗大渐,顾命裴炎辅少主。
” 43、社稷主:国君的代称。
《大唐新语》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
’” 44、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
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45、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继位的帝王。
《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 49、驾、大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帝王的代称。
《旧唐书.宦官传》:“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
” 50、万乘:帝王的代称。
《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有千�\\\\之家。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
故以万乘称天子。
51、乘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后汉书.耿弇传》:“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醨酒,以待百官。
” 52、皇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 53、真主:帝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
《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 54、真人:帝王的别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 55、天子:君主。
《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
” 56、天王:殷周时天子只称王。
春秋以后,一些诸侯例如楚、吴等相继称王,于是尊称周王为天王。
后来泛指封建帝王。
杜甫《忆昔》诗:“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58、天囚:对帝王的蔑称。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
” 59、所天:帝王的别称。
旧时又代指父亲和丈夫。
《后汉书.梁竦传》:“(窦)宪兄弟奸恶继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
妾得苏息,拭目更视,乃敢昧死自陈所天。
” 60、小童: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
《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 61、冲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称的谦词。
62、太祖、高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
多用为庙号。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
多用为庙号。
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为人名。
(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当朝皇帝已死的父亲。
65、大行:是指刚刚崩逝,未称庙号,谥号的皇帝 66、太上:本指远古帝王时代。
《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
”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
”后世尊称帝王为太上。
67、太宗:对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尊称。
68、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三世纪时最先用于鲜卑族。
69、单于:两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郎主:辽、金时期对北方君主的称呼。
70、人牧:国君的别称。
即治理人民的人。
《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 71、九重: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
《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后又代称天子。
《旧唐书.宦官传》:“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 72、朝廷:本来指帝王接见臣下纥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73、明上、明王:对帝王的尊称。
74、后主:后嗣君主。
有些末代帝王习惯上也称后主。
如南朝陈后主、五代李后主。
75、县官:皇帝的代称。
古时称王畿内都邑为县,所以又以县官为朝廷的代称。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别称。
胡三省:“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
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白居易《喜罢郡》诗:“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岁月属官家。
” 77、至尊:皇帝的代称。
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