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道教圣地的句子

形容道教圣地的句子

时间:2016-02-29 01:36

写一个(茅山)导游词

逻辑填空是我们许多考生的难点。

一般情况下,语境所提示的上下文关系是我们考查重点之一,其次,便是我们能根据题干的提示来辨析选项的意思和差别。

而这其中,又属近义词考查最为普遍,即词义相近,侧重点、搭配、适用范围等有所不同的词语以及成语。

所以,接下来,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下如何辨析言语的词义差别。

一、近义词辨析之动词(一)、获得—获取—取得:1.获得:强调得到的结果,口语性较强。

例如:他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2.获取:既强调收获的结果也强调收获的过程,书面语色彩较浓。

例如:体育竞技的目的在于获取金杯。

3.取得:强调经过争取得到了好的结果,口语性最强,使用最普遍。

例如,我们取得了申奥的胜利。

(二)、安置—安排:1.安置: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2.安排: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三)、暴发—爆发:共同点: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

1.暴发:强调突然性。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2.爆发:强调爆炸性。

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四)辨别—辨认—辨析:1.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2.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3.辨析:指辨别分析。

(五)、表示—显示—显露:1.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2.显示:明显地表现。

3.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六)不齿—不耻:1.不齿:指不愿提到。

2.不耻:指不以之为耻。

(七)、变换—变幻:1.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2.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八)抱怨—报怨:1.抱怨: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

2报怨:指向别人报仇。

(九)、摈弃—摒弃:共同处: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1.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2.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十)、斥责—叱责:共同处: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

1.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

2.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二、近义词辨析之名词:(一)、常(成)规—陈规:1.常规: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

2.陈规: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二)才能—才华:1.才能:侧重于做事的能力。

2.才华: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三)、风气—风俗—风尚:1.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2.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3.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四)工夫—功夫:1.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

2.功夫: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五)功效—工效:1.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

2.工效:指工作的效率。

(六)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三、近义词辨析之形容词(一)、黯然—暗然—岸然:1.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2.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3.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二)安详—慈祥—祥和:1.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2.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3.祥和:指气氛而言,和谐。

(三)安静—宁静:共同处: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1.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2.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

(四)、不肖—不孝:1.不肖: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

2.不孝:指对父母不敬。

(五)、沉重、繁重:共同处:都有分量重的意思。

1.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

2.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六)、典雅—高雅:1.典雅:指优美而不粗俗。

2.高雅:指高尚而不粗俗。

(六)聒噪—鼓噪:1.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

2.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在上述内容中,教育专家把近义词词义从不同词性上进行了归类和辨析,但是在真正的考试中这只是一部分内容,还需要平时生活中考生们下意识自己去整理,形成自己的记忆技巧,牢牢把握近义词的差别。

这样,就能让我们在做逻辑填空的时候加强对于词义的辨识度,真正选出符合文段语境的词语,以此来综合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

描写华山的诗句

《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

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

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描写华山诗歌还有:《捉搦歌》古乐府《游西岳诗》西晋·潘尼《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南北朝·沈约《行经太华》隋·孔德绍《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唐·李白《登华山》唐·李白《华山歌》唐·刘禹锡《华岳》唐·王维《望岳》唐·杜甫《华岳庙》唐·张籍《途经华山》唐·李隆基《水帘诗》唐·柳宗元《观华山瀑布》唐·吕履恒

能过形容龙虎山的诗句以及形容龙虎山的景点的词以及形容张天师的词···急

玉盂祝水起波云下雷声泣鬼神虎山前山后间,先尽几多人。

出自:《赞天师·第二十三代讳季文字仲归》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朝代:宋 作者: 方回宇宙今年气数新,不愁无地著闲身。

西成稼穑占鱼梦,南纪干戈息马尘。

随分田园胜仕宦,及时儿女了婚姻。

细思便合从君去,龙虎山中作道人。

年代:宋 作者: 王镃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年代:宋 作者: 夏元鼎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

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

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

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闲。

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所撰序言写到:龙虎山“历魏、晋、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胜,宫宇之丽,人物之繁,仙迹之异,道行之神,爵望之显,代之慕拟歆羡者,或美之于诗文,垂之金石,传递一千余载而嗣之者愈久愈昌。

”其人文的绝妙,由此不难想见。

我国古代名著开篇第一回“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写得就是龙虎山的景致和发生在龙虎山的故事。

如书中写到洪太尉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寻找,“将到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

正是:根盘地角,项接天心。

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瀑布斜飞,藤罗倒挂。

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

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真是生花妙笔,把龙虎山缥缈仙气与充满野趣的山水描写得了神入化,惟妙惟肖。

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

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1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连在一些,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

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

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 历史上龙虎山是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游历过龙虎山的历史名人也非常多。

如唐代的、顾况、吴武陵,宋代的、、晃补之、曾巩、陆九渊、文天祥,元代的赵孟頫、揭傒斯,明代的夏言、徐霞客,清代的袁枚等等,并且都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词歌赋、摩崖石刻和题咏碑碣,这些都成了龙虎山宝贵的文物,不少诗词咏被收进了清代娄近垣编撰的《龙虎山志》之中。

  山巍巍,水悠悠,乘筏水天游。

青山映绿水,翠竹掩红楼,仙女献花藏深处,情侣情长留;两岸青松影,一江笑语稠,云随白鹭鱼戏柳,仙境尽风流;飞篙花影碎,极目锦屏舒,深潭峡谷隐龙虎,此处胜瀛洲。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