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描写气派的白色建筑物的句子
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
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形容建筑物精致的成语
关于成语的问题就找齐老师
【碧瓦朱甍】甍:屋脊。
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
【碧瓦朱檐】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
青色的瓦,红色的檐。
形容建筑的华美。
【尺椽片瓦】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层楼叠榭】层:重复,接连不断;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层台累榭】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雕梁绣户】雕:雕刻,雕花;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
指雕绘华美的建筑。
【雕梁绣柱】雕:用彩画装饰。
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
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雕阑玉砌】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雕栏玉砌】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殿堂楼阁】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
指各种建筑物。
殿堂:高大的房屋。
【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断瓦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荡为寒烟】荡:破坏,毁坏;寒:冷。
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
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
【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
大规模地盖房子。
【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
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
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飞阁流丹】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
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
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飞檐反宇】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
屋檐上翘,瓦头仰起。
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高出云表】云表:云外。
高高直立,伸入云端。
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桂殿兰宫】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
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高亭大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高堂广厦】厦:高大的房屋。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台厚榭】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
古雅的色调、意趣。
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
冲上云霄,挡住太阳。
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画栋飞甍】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
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画栋朱帘】彩色的屋梁,红色的朱帘。
形容雍荣华贵的建筑物。
【画阁朱楼】彩绘装饰的楼阁。
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
【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鸿图华构】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
【华屋秋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丘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宏伟壮观】壮观:雄伟的景象。
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同“金碧辉煌”。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同“金碧辉煌”。
【金铺屈曲】金铺: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属底座,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屈曲:盘绕。
指大门上装饰华丽。
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
【摩天碍日】碍:遮蔽。
触摩着天,遮蔽着太阳。
形容山或建筑物非常高大。
【楼阁亭台】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
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
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
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
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
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
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阁】琼:美玉。
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
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
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
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神工天巧】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碎瓦颓垣】形容残破、毁废的建筑。
【殊形诡制】诡:怪异。
原指宫室建筑形制多样,独特新奇。
后泛指器物奇形怪状,争异斗艳。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太岁头上动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每年所在方位为凶方,这一年如在这一方位动土建筑,便要发生祸事。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五脊六兽】用于宏伟的宫殿屋顶建筑。
也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万顷琉璃】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
形容广阔的水面碧波闪烁。
也形容都市建筑富丽堂皇的景色。
【舞榭歌楼】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
泛指歌舞场所。
同“舞榭歌台”。
【舞榭歌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指歌舞场所。
【绣闼雕甍】闼:门楼上的小屋;甍:屋脊。
五彩绘画的门楼,经过雕刻的屋脊。
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伟。
【玉阶彤庭】彤:红色。
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
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一览全收】览:看。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余】览:看;馀:剩馀。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玉砌雕阑】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瑶台琼室】玉砌的楼台宫室。
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
【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
借指华丽的建筑。
【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
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朱楼翠阁】红色和青色的楼阁。
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走鸾飞凤】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
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瞻天恋阙】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阙:均借指帝王。
指仰望与依恋帝王。
形容臣下留恋朝廷。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
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高楼大厦】厦:高大的房子。
指高耸的楼房。
【高堂大厦】指高耸的楼房。
同“高楼大厦”。
【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
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
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
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玉楼金殿】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搭成的宫殿。
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或指仙人之居处。
【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
【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
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的词语有哪些
1. 放眼望去,高楼耸立。
骄傲的身躯直挺着,高高俯视这着人们。
一扇扇窗户闪闪反着光,密集的聚在一起。
2.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一眼看不到顶啊。
3.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直直的插入云霄,好像要把青天给刺破了不可。
4.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站在那。
5. 天福大酒店象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市中心,最奇特的要算楼顶上旋转式餐厅了。
只要坐在餐厅里,一小时内旋转一周,全福州的风光便可尽收眼底。
6. 高大的建筑物巍然耸立,长方体、圆柱、三角形、参差错落,远近有致,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描绘出多种几何图案的剪影。
7. 远处一座座高楼,挺直地耸入蔚蓝的天空中使人联想到山水画时瘦骨嶙峋的奇峰,联想到拔地而起、动人心魄的石林。
描写城市建设的句子。
8. 我家的王府饭店就像玉皇大帝的灵霄殿,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9. 繁华林立的楼盘,川流不息的人群,我抬头仰望天空,这么美丽的建筑物竟然没有咱蓝色天空的衬托。
10. 电信大楼坐落在市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解放中街,是目前我市最高的一座大楼,它足足有二十一层。
我们来到大楼前,望着高耸入云的大楼,不禁脱口而出:“呀,好高哇
”11. 这栋楼真高哇,都要把天给戳破了。
12.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13.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高得天上的云都落在了大厦顶上。
形容古建筑词语
一、飞动之美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板桥题画竹石》)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
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古代中国人就不同。
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
”(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
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三、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
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
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
《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人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镜中”(王维诗句)。
“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诗句)。
这就是所谓“镜借”了。
“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
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
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
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
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
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而画呢
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
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
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
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
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
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
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
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
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
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
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
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
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
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
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
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
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 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
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
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
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
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
《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
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
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
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
此有名可徵者。
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
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
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
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
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
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
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
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
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李本文学戏曲家也。
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
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
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
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
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
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
文贵有体,园亦如是。
“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
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
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
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 长歌。
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 性。
描写华丽房间的句子
一走进去,那耀眼的明晃晃的光就映得眼睛睁不开,仔细看,那喷金的墙壁、大红的地毯以及深紫色的沙发煞是抢眼,还有那折射着光的水晶吊灯同样显得华贵
望采纳。
。
。
o(∩_∩)o
形容山或建筑的高大雄伟的成语
【拔地参天】拔地地面上陡然耸立。
参天耸到空形容高大和气势。
同“拔地倚天”。
【拔地倚天】拔:突出,耸出。
倚:倚傍,贴近。
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
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蔽日干云】挡住太阳,直冲云霄。
形容十分高大。
【高门大屋】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
指豪门之家。
【高楼大厦】厦:高大的房子。
指高耸的楼房。
【高亭大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高堂广厦】厦:高大的房屋。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台厚榭】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
指居住条件优越。
【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
冲上云霄,挡住太阳。
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