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校长”的句子
一个好校长等于一个好学校。
你是教师的首席代表,是学校的领头羊。
您出思路,我们出措施,出执行方案。
赞美校长的句子有哪些
赞美校长的句子有1、老校长把毕生的和精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
2、我们的校长位作风正派的老教育家。
3、我们的校长是一位值得敬佩的老人。
4、王老五是个通权达变的好校长。
5、老校长的毛笔字写得很有功夫,笔调自然流利。
6、老校长致力小学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7、老校长为人朴实,我们都很敬重他。
8、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校长三顾茅庐去请特级教师来给我们上课。
9、我们的老校长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仍积极地为教育改革献计献策,从不超然物外。
10、校长提出的管理措施及长远规划非常英明。
对校长赞美的句子
赞美校长的话语你像一暖的春风,漾起了我心海里爱的波澜;你像一柔的云,俘获住我多情的视线。
你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了一室芳香;你像那划过蓝天的哨鸽,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你是那样地美,美得像席慕蓉的一首抒情诗;你是那样地纯,纯得像一块冰莹剔透的水晶石。
你清丽秀雅的脸上始终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在你那流转顾盼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你的宁静、你的热烈、你的敏感、你的聪颖。
从你开始震荡着我身心的那一刻起,在我心中你便是晶莹的露珠,是翠绿的小草,是皎洁的明月,纯洁无瑕。
你是神圣的天使,我这颗骄傲的心已被你俘虏了!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可以勾引我心中暗藏的喜悦;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配得上我明明白白的青春想我们最初的邂逅,我发现了一个身影格外恬静,在遗落真诚的时候,看到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并不是我想故意制造一种美丽的忧伤,只是你温柔的声音令我彷徨,我于是相信,世上真的有无缘无故的思念和妄想。
不知为什么,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我便想起了月亮,让我困惑,也让我为之颠狂,或许是你温婉如月的气质,或许仅仅是因为月亮本就是我的守护神,一生为之痴迷的月亮情结。
家乡的山最美,春天青绿,夏日碧翠,秋来火红,严冬雪白;朝夕阴晴,各具风彩……然而,它怎能与我心中的你媲美?露珠,颤颤地凝结在青春荷叶之上,透明、含蓄而独立。
你,就似这玲珑剔透的荷上露,晶莹可亲,净化着我的心灵。
我来回走着,——哪怕能看到你的足迹也好!我常回想起你那聪明的言辞,还看到你的微笑,它是那样夺人心志,撩人神魂。
那么真挚,那么炽热,那么艳美——只有在金色的秋天,爱情的梦幻,才会绽开如此动人的笑脸!你的明眸,给人以碧波荡漾的感受。
我的心倒映于那一片醉人的湖色之中。
principal和principle的区别
principal 可作名词或形容词,名词:中小学校长 形容词:基本的,首要的principle 只做名词,原则,道理希望能帮到你
形容校长的词语
循循善诱 慈眉善目 和蔼可亲 诲人不倦 德高望重 平易近人,英明神武,见多识广,才高八斗,满腹经纶,风度翩翩, 成熟稳重,知识渊博
七月流火的下一句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
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
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
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尽管有人对《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质疑,但长期以来古人的确都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转凉。
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七月流火”之所以被大众所误用,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般意义上的火,而不知道诗中的“火”在古代是星名,指天蝎座中最亮的那颗阿尔法星。
二是历法的不同。
普遍用的是阳历(公历),公历七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难怪人们会将“七月流火”与酷热联系在一起。
要知道,古时候的人们用的是阴历(农历)。
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的时节。
另外要说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阴历,那时七月即今八月。
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九月才行。
2005年7月12日,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七月流火”正确用法乃至关于复兴国学的更为广泛的讨论。
有些人主张这是误用,而且和人民大学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做法不符,因此应当纠正。
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这种词义演变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黄花等词就是如此(昨日黄花并非官方承认的词语),因此不足为奇,反而这正是词语的正常变迁, 当代阳历7月正相当于农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十分贴切,属于“借形词”,符合词汇发展规律 ,而当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热,因此应当接受此义为正确用法,否则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错误。
在这一事件之后,中国的官方媒体仍然时常使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权威汉语研究所和《现代汉语词典》并未承认)比如:一、杨曼的《夏季市场被世界杯搅火了
搅惨了
》(《市场报》2006年7月10日)一文中提到:“七月流火,高温引爆了今年的夏日经济”。
二﹑《清凉圣境文殊界》(《京华时报》2006年7月18日)文中提到:“哪怕外界七月流火,山里却依然是‘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的清凉世界”。
哪天我们班举行了联欢会校长也荣幸的参加了
修改病句
那天我们班举行了联欢会,校长也荣幸地参加了。
句子的那天不可以写上哪天
哪天是还没有确定日子,那天是日子已经确定的,然后句子中间联欢会后面是逗号。
荣幸是一个副词,所以后面是土也地,而不是白匀的,白匀的是修饰形容词,而不是副词。
然后句子完了是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什么叫兼语(文言文中)
兼语式,其形“主语+谓语+兼语+谓语”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使 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
例如: 1.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
(《肴之战》)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
如: 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 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
例如: 4.计末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 )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 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向宠将军,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语有时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 )蟹壳青。
(《促织》) 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叫(它)为“蟹壳青”。
三、“以……为……”类 “以”属于动词,“以……为……”含有“致使”之意,与现代汉语的“拿 (用)……当作……”或“把……当作……”相当,这时,“以……为……”属于兼语式。
例如: 9.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兵才派出来。
10.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赤壁之战》) 于是(孙权)用周瑜、程普当正副统帅,率领军队同刘备联合起来迎击曹操,用鲁肃当参谋长,帮助谋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这种格式的兼语结构,“兼语”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论语季氏》) 颛臾,从前周天子让(他)作主祭东蒙山神的人。
四、“拜……为……”类 文言中的“拜……为……”类兼语结构,前一动词一般是“拜”、“立”、“封”、“迁”、“留”等,后一动词一定是“为……”。
例如: 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才能的大夫,出使诸侯国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天不回来,就请让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
这种兼语结构,兼语有时省略,有时省略后一动词”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相如功劳大,拜(相如)为上卿。
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
(《张衡传》) 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特地派公车征诏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迁(他)做太史令。
五、“有”、“无”类 “有”、“无”类兼语结构,兼语前固定为动词“有”或“无“,兼语后为其它动词。
例如: 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也蹦跳着前去帮助他们。
17.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本纪》) 我率领江东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竟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六、“有……者”类 文言中有用“有……者”构成的兼语式,动词“有”的宾语又作后边成分的主语,这类兼语式中“有”字引进一个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来表示提顿。
例如: 1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有个姓蒋的,享有这种(捕蛇抵税)好处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 有个吹筒箫的客人,倚歌声吹筒箫应和。
七、原因类 原因式的兼语结构,兼语前后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兼语后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兼语前谓语的原因或理由,此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忍心当面抢劫象盗贼。
现代汉语根据谓语间表明作用的不同,兼语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使令类 前一个谓语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目的或结果。
前一个谓语常用“叫”、“让”、“请”、“使”、“派”、“命令”等,例如: 20.你叫他进来。
21.校长请你去谈谈情况。
22.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
此外,也有许多句子前一个谓语是“叫”、“让”、“使”、“请”等以外的动词组成的。
例如: 23.校长吩咐大家照顾他。
24.雷锋精神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二、称谓类 前后谓语都是表示称谓的,前一个谓语常用“称”、“叫”等动词,后一个谓语一般说来都是“做”、“是”、“为”等一类动词。
例如: 25.人们都叫他做老愚公。
26.人们称他为“当代雷锋”。
有时这类兼语式中后一个谓语也用名词充当。
例如: 27.大家叫他“铁罗汉”。
28.人们称她“铁姑娘”。
三、举荐类 前一个谓语通常是“选”、“选举”、“推荐”、“推选”等。
例如: 29.学校推荐他到师大推举。
30.老师们推举校长去。
31.张老师介绍小王入了党。
四、爱憎类 此类结构的特点是前一个谓语多是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的动词。
如果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也是含有奖惩意义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原因。
例如: 31.谢谢你们帮助我。
32.他怪我想得不周到。
33.王老师喜欢他诚实。
34.大家责备他不守信用。
五、有无类 前一个谓语一般是“有”、“没有”等动词,表示存在或消失,从而进行陈述。
例如: 35.工厂有人要闹事。
36.有几个学生在操场上练单杠。
37.寝室里没有同学讲小话了。
六、数量补充类 后一个谓语表明数量,补充作说明。
例如: 38.每亩产粮九百八十斤。
39.李总务为学校节约人民币五十八元。
这里的数量词和前面的名词间没有语音停顿,同时又能对它进行陈述,故应看作是后一个谓语,而不看作定语后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