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含义很深的句子

形容含义很深的句子

时间:2016-03-10 19:55

含义很深的句子

第一章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讲爱恨情愁,「相思」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许多人因为爱而相思,因相思而幽恨,因相思而动情,因动情而惹出种种闲愁,这其实已经是爱情生活的一大部分。

词人常是多情人,写「相思」之生动,自不待言。

在讨论词作里的「相思」之前,必须先提两个因相思太深而病死的故事。

  明初的才子林鸿娶了才女张红桥,两人吟诗作对,过著神仙般的生活。

婚後一年,林鸿从福建到当时的京城南京当官,夫妻相惜相别,林鸿作了一首「念奴娇」:   锺情太甚,任笑吾、到老也无休歇。

月露烟 云都是恨,况与玉人离别

软语叮咛,柔情 婉转,熔尽肝肠铁。

歧亭把酒,水流花谢时 节。

应念翠袖笼香,玉壶温酒,夜夜银屏月。

蓄 喜含嗔多少态,海岳誓盟都设。

此去何之

碧雨春树,晚翠千千叠,图作羁思,归来细 与伊说。

    「图说羁思,归来细与伊说」,正是宋朝柳永「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的款款深情。

这情,林鸿自己也讲「锺情太甚」,别人嘲笑,他「到老也无休歇」。

而这种种,也源自太太的「软语叮咛,柔情婉转」,也才「熔尽肝肠铁」。

  张红桥也同以「念奴娇」回了丈夫一首:   ,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

三叠阳 关歌未竟,城上栖鸟催别,一缕情丝,两行 清泪,渍透千重铁。

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 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

漫 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

桃叶津头, 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

剪灯帘幕,相思谁 与同说

    「豆蔻」又称「含胎花」,听说妇人配带身上也可以生子。

张红桥此处已是谈起夫妻情事,本想甜甜蜜蜜为丈夫生个孩子,一家人和乐生活,一切都因丈夫要远离而「虚设」,呼应林鸿的「海岳誓盟都设」,也因此而「一缕情丝,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

什麼东西可以「熔尽肝肠铁」

又是什麼东西可以「渍透千重铁」

这世间除了情爱,恐怕没有其他更奇妙的力量,只是这情爱有时也没有好结局。

  这两首「念奴娇」,情意缠绵,文字也美,本来就已是佳作,而林鸿夫妇的遭遇,更是感人。

  林鸿到了南京也常写些情诗、情词寄回给张红桥,但是红桥自从丈夫出门以後,常独坐小楼,「相思谁与同说」

很是忧伤,接到丈夫的作品更伤心。

就这样深切思念,张红桥没几个月就病死了。

林鸿接到消息,大哭好几场,以後只要经过红色的桥,就会想起张红桥,总是要不开心好几天。

  清初的大词人朱彝尊有一首作品,写的是另一个关於「桥」的凄美故事:       高阳台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

一寸 横波,断肠人在楼阴。

游丝不系羊车住,倩 何人、传语青禽

最难禁。

倚遍雕阑,梦遍 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

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

锺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

碧落黄昏, 两处谁寻

    作品的上阕是讲佳人在桥边楼头望见心仪之人,既无法用游丝留住他,也请不动青鸟去传讯,幽然断肠。

下阕是写这男子重游旧地,佳人已如朝云逝去。

「明珠佩冷」是讲郑交甫遇上两位江妃的故事,她们解佩相赠,却一下子人、佩都不见了;「紫玉烟沉」是女儿紫玉的故事,她爱慕韩重,无法嫁他,竟然就死了,她母亲曾看到她灵魂归来,抱之成烟。

「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就是讲这桥畔楼头的痴情女子已死。

而「草尽红心」是关於古人梦到葬西施「满地红心草」的故事,也暗示了死亡。

「碧落黄昏,两处谁寻」是化自「长恨歌」中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讲在杨贵妃死後的情态。

  「锺情怕到相思路」。

朱彝尊这首「高阳台」,是纪念当时一段故事。

男主角叶元礼有一天经过「流虹桥」,有女郎在楼上看见他而且爱上他,居然在叶元礼不知道的情况下,因思念过重而死亡。

这女郎刚死,叶元礼也刚好再路过其门,女郎的母亲拦住叶元礼,告诉他这女郎临终讲的一些话,叶元礼深受感动,进她家痛哭失声,这女郎才瞑目。

朱彝尊的友人做传记载此事,他则写下这首凄美异常的作品。

  张红桥因思念丈夫林鸿而死,林鸿自此每过红色的桥就伤心。

流虹桥边的楼头女子因爱慕叶元礼,思念至死,死还不能瞑目。

这都是感人的故事,而且是真实发生的。

就连的女儿紫玉,不也是为相思而死的痴情女

  思念可以伤人如此之深,恐怕是一般人无法想像的。

不过,只要有情有爱的人,必然有过想念的经验;这想念,其实就是相思,只是一般人的相思不必至死。

诗词中,关於「相思」的作品非常多,除了一部分是文人彼此间相惜相别之後的相思,大部分谈的还是男女情爱的相思。

虽然有些道学家喜欢把词人的作品戴帽子,解释「相思」是忆君王、怀故国;但是,从多数词作中,还是可以体会男女相思的各种苦楚。

有些词人乾脆就把每一句都镶上「相思」二字,看看道学家还如何解释这「相思」。

  蝶恋花 别後相思无限忆,欲说相思,相思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这是宋朝石孝友的作品。

相思原来是说不得、写不得,再多情意也只有相思一语带过,词人通篇尽是相思,也算奇作。

词里的曲牌很多,其中就有「长相思」,宋朝另一词人向滈也曾以「长相思」写尽相思:       长相思 行相思、坐相思,两处相思各自知,相思更 为谁

朝相思、暮相思,一日相思十二时,相思无 尽期。

    古时一天,「一日相思十二时」,那当然是「镇日相思」。

而相思必有两人,也必有情爱,互相也知道对方一定在相思,所以才有「两处相思各自知」这样的佳句。

向滈的「长相思」和石孝友的「蝶恋花」都是通篇每句相思,情深意重,不能视为游戏之作。

      长相思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 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 一丝。

   「卮」读知,是酒杯。

这是明朝词人俞仲茅的作品。

为什麼要折花枝、恨花枝呢

原来是准备花开时候与心上人对花共饮,没想到花真开的时候,心上人也走了。

而人最怕的是相思之苦,没想到自己也落入相思之中,无处可回避。

  「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是名句。

清朝王士祯批评这是盗自宋朝女词人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李词也脱胎於宋朝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其实,这三人这三句都是讲相思,没有什麼盗用的意思,也没有高下之别。

相思之苦,展露在脸上的就是皱眉,所以「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而眉毛不能长皱,偶尔一舒展,这相思又爬上心底,就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相思不管在眉间、心上,都是挥不去的,也才有「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俞仲茅都是描写相思的高手,由此可见。

  宋朝末年有一宫人袁正真也曾以「长相思」这曲牌写过很美的作品: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 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 路通。

芙蓉有木芙蓉、草芙蓉,是很凄美的花,有些地方把莲花、荷花称为芙蓉,可能就是草芙蓉,这里应该是指荷花,所以有「小小红船西复东」。

小船被困於大片荷花当中,左也出不去、右也出不去,相思就是这个样子,始终在一番情意中打转,却无路可通。

反过来,如果相思有路可通,那也不必长相思了,反正对方已知道我在相思,我又何必相思

而这「相思无路通」是一种苦楚和无奈,有时真想就不要相思了。

      卜算子 我向河南来,伊向河西去,客里相逢只片刻 ,无计留伊住。

去住总由伊,莫把眉头聚,安得并州快剪刀 ,割断相思路。

    这是南宋词人汪元量的作品。

「住」就是「留」的意思,宋词中常见,应该是当时的口语。

并州的剪刀在唐宋就很有名,很锋利,诗词中常见,如唐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宋姜白石「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宋黄孝通「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难断,心上愁痕」,都是讲并州剪刀,已成典故。

 汪元量这是赠妓的作品,匆匆聚散,仍有相思,明知「相思无路通」之苦,也只能设法「割断相思路」。

割断相思路,两人仍在两地相思,其实对现况没有什麼改善,不过相思的苦楚可能因此分成两半,各由一人承受,总比两人各自承受彼此两份情意来得轻松一些。

「割断相思路」的意思,就像宋词人徐照的「恰似剪刀裁破恨,伴随妾处半随君」,也像宋朝毛滂的「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是两人各自承受自己的爱恨情愁,这相思的苦楚,因此得以不必相乘相加。

  汪元量,字水云,他曾是一段凄美故事的男主角。

  汪元量是南宋末期的大词人,精通音律,被请入深宫和后、妃、宫女一起吟唱。

元忽必略灭宋,众多宫女由南方的杭州被俘往北京,汪元量也在其中。

後来,汪元量获释得以返回南方,至少有十多名淑人都以「望江南」这曲牌作词送汪元量,此情此景,真正动人,也真正教人断肠。

  这些被送入深宫,如今一起滞留北方,命运又极悲惨,实可想见她们送别汪元量的心情。

宋词中有「赠汪水云南还词」十数首,每首因真性情而见真意,作品不俗,也看出汪元量这些女弟子的功力。

试选几首如下:   「秋夜永,月影上阑干。

客枕梦回燕塞冷, 角声吹彻五更寒,无语翠眉攒。

天渐晓,把酒泪先弹。

塞北江南千万里,别 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

」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

蓟上酒楼喧鼓吹, 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 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   「今夜永,说剑引杯长。

坐拥地炉生石炭, 灯前细雨好烧香,呵手理丝簧。

君且住,烂醉又何妨

别後相思天万里,江 南江北永相忘,真个断人肠。

」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

万里归人骑快马, 到家时节藕花馨,那更忆长城。

妾薄命,两鬓渐星星。

忍唱乾淳供奉曲,断 肠人听断肠声,肠断泪如倾。

」    从汪元量赠妓的「割断相思路」推测,想必他也是深情中人,又不知他如何看待这一群宫人的情意

而这些宫人,与汪元量未必有男女之情,托於词作之中的还有国仇家恨和自己的遭遇,「相思」对她们来讲,简直就是断肠。

  描写女性的相思,宋词有一首几近白话的作品:       鹊桥仙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

多应 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相思 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这是「钗头凤」故事中的男主角陆游,从四川所带回一名歌妓的作品。

很多男性的诗人、词人把男女情爱隐於春愁、秋恨之中,满纸情意却畏畏缩缩、讲些空话,难怪这位蜀妓要问:「是那个、先生教底

」   反观女性,谈起相思,真的是「不茶不饭,不言不语」,放任自己憔悴,,整日精神都耗在相思里,「又那得、工夫咒你

」   这位歌妓的姓名不得而知,写起词来却是得理不饶人。

「咒你」是「恨你、骂你」的意思,常夹杂在相思里,如果全心全意用於处理相思这东西,真也没有闲工夫来咒你。

      系裙腰 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後,夜凉时,西风潇 洒梦初回。

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

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 到小楼西。

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

    「争」,是「怎」的意思。

这是宋朝魏夫人的作品,她可不是歌女一流,而是大家出身,丈夫曾布又是宰相,她也被封为鲁国夫人,在当时是和朱淑真、同样被文人推崇的女词人。

而在这「系裙腰」的作品中,「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正是小女儿的神态,总是陷於相思的苦楚中,和「又那得、工夫咒你

」有不同的情趣。

  论起相思,大家是平等的,宰相夫人也和歌妓一样情深。

在当时,文人和歌妓交往情生意动的故事很多,或许俗了一些,却也是真性真情的男欢女爱,相思的好作品未必出於名家之手。

宋朝就有施姓官员和歌女乐婉的唱和之作,十分缠绵。

  这位施姓官员以「卜算子」为调,写下: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 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 阑,满目围芳草。

   这歌女乐婉想必也是才女,以「卜算子」答作: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 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拚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 缘,待重结、来生愿。

    「相逢情便深」是一见锺情的味道,「相思似海深」是自家苦楚的味道。

这官员与歌女的际遇究竟如何

能不能因露水姻缘进而结成连理

都是令人好奇的。

  「卜算子」这曲调有一名作,大家琅琅上口的:   ,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 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是宋朝李之仪的作品,相思本是两人两地为之,「只愿君心似我心」,因为我已沉缅於相思,只要你的心情和我一样,那也一定在相思,这样才不辜负相思的意思。

  这是文学作品中「换心」的笔法。

五代词人顾琼写过「永夜抛人何处去,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朝徐照也写过「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

我的心意是说不明白、写不清楚,只有你的心变成我的心,你才会完全明瞭这情意。

  李之仪这作品脍炙人口,主要是把男女主角带入词中,宋朝另一词人姚宽也有这种笔法的词作:       生查子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相见两悠扬,踪 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 解相思苦。

    尘飞絮舞,相见两悠扬,分手却各自不知去处。

姚宽写道:「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苦。

」其实,在分手的当时,敏感多情的人已可预知日後相思之苦。

也就是说,在别离的那一天,分手之前已有相思已有苦,宋朝晏几道因此在描写别离的作品中提过:「今日最相思」,唐朝李白也写「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都是强调离别当下之苦。

而别後之苦,第一夜最是相思。

      太常引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

今古别离难 ,兀谁画、蛾眉远山

一尊前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

明月小 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这是元朝北平歌妓刘燕哥欢送一名官员赴山东所做。

「第一夜、相思泪弹」就是讲分离後的第一个夜晚。

有些人强颜欢笑和心上人分手,夜半梦回才知道相思的凄苦,甚至因为相思而睡不著、而掉眼泪。

就是薄情人轻分轻别,想必孤眠时候,偶尔也会相思吧

虽不至於如刘燕哥一般落泪,只怕惆怅是免不了的。

  宋朝晏几道、晏小山是极痴情的人,和秦观、秦少游一样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写起相思,自然更是情深。

      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

除非相 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 不知。

    「浅情人」不是「薄情人」,应该是指感触不如晏小山敏锐、不如他深情的人。

对这种人说相思,如何说清楚

     菩萨蛮 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

还恐漫 相思,浅情人不知。

忆曾携手处,月满窗前路。

长道月来时,不 眠犹待伊。

    深情人怨浅情人,浅情人又如何得知

怨而不得知,爱也不得知,相思便很无奈了。

无奈而继续相思,正是晏小山痴情处。

「忆曾携手处,月满窗前路」是极美的句子,犹疑梦中。

他有类似的作品:       清商怨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 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翦,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 思,天涯犹自短。

    晏小山的「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有唐朝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的味道。

梦入江南数千里和情人相会,醒来却是一场空,而相思到底有多长

「天涯犹自短」。

这天涯数千里都还没有相思那麼长,就好像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天涯有多长,相思就更长。

      鹧鸪天 小玉楼中月上时,夜来惟许月华知。

重帘有 意藏私语,双烛无端恼暗期。

伤别易,恨欢迟,归来何处验相思

沈郎春 雪愁消臂,谢女香膏懒画眉。

    晏小山的词中很多女子名,信手拈来,未必专指特定一人,此处的「小玉」和「小苹、小碧」一般,都是小山怜惜之人。

「归来何处验相思」是情深之人才想得出来的情语,非小晏莫属。

  沈郎是指沈约,他写信给友人,说他因为想念,腰带常须移孔,因为憔悴而瘦了,连手臂都没肉了。

小晏用的是「消臂」这个典故,而「革带移空」更是其他词人常用的典故,有宋朝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

  在诗词中,潘郎常指潘岳,因为他发现自己两鬓白了,所以也以「潘鬓」自称鬓白。

类似的包括屈原的弟子宋玉写过感叹秋天的文章,提到宋玉就是「悲秋」。

庾信写过「悲赋」,提到庾郎就是指沉溺於悲哀的人。

王粲写过「登楼赋」,他字仲宣,所以李清照就曾直接写「仲宣怀远」,指其登楼之凄苦。

阮籍、阮嗣宗听说可以使弄青眼、白眼,对俗人就使白眼,反之就使青眼,因而「青眼」就指文人雅士,或是深情所寄的对象。

  这些典故多出在魏晋之时,唐诗、宋词中引用的就很多。

晏小山作品提到的「谢女香膏懒画眉」,「谢女」也是一典。

诗词中的「谢女」有三种说法:一是指晋代才女谢道韫;一是因谢安石蓄妓而称谢妓、谢女;一是指唐朝名妓谢秋娘,李德裕曾为她置豪宅;晏小山也写过「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谢宅、谢桥自然指谢秋娘。

但是一般讲「谢女」,大多已泛指女子。

晏小山要「验相思」,男的是手臂上的肉都瘦了,女的是无心画眉,都是全心全意,用力相思。

  晏小山的父亲晏殊,关於相思的作品也不少,和小山比较,大晏的相思来得端庄,不致有「验相思」之举,却写尽相思之深、之苦,别有一番风味。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容易抛人去。

楼头残 梦五更钟,花底离恨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 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作品的特点,是音律流畅平和,很少用冷僻艰深的字,读来很舒服,像「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让人琅琅上口,而小山的「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意境虽同,情已转折,因怨而曲,这是大晏、小晏父子不同的地方。

  「无情不似多情苦」,依字面也很好理解,但是多情究竟有多苦呢

晏殊说「一寸还成千万缕」。

「一寸」是指心,小小一颗心有著千万缕愁思,自然是极苦。

李後主、李煜写过「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现在讲「心有千千结」也是这个道理,出自「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丝网两张再交错,比起千万缕还要复杂多了,相思就是这样的东西。

木兰花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 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 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这也是大晏的作品。

寒食是古时很重要的节日,一说在清明前一、二天。

历代都有皇帝曾下令禁火纪念春秋晋文公时,避官在山里和母亲一起被烧死的贤士介之推,有的禁火一星期,有的禁火三天,称为寒食,期满由皇宫分出新火给百官,「轻烟散入五侯家」。

慢慢大家藉著闲暇春游,刚好和清明上坟成为「连续假期」,现在已不知有寒食的节日。

  晏殊也很能写情,清清淡淡,信手拈来都是好词。

像「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文字律动得很美。

又如「万转千回思想过」,平铺直叙却动人心意,用「思想」而不用「相思」,更是努力相思、认真相思的意思,耐人寻味。

  小晏写的是情人的相思,大晏写的是文人的相思。

这里讲的「情人」、「文人」不是指正在相思的那个人,而是小晏是深情人,大晏是典型的士大夫,不同类型的人写相思,读起来就有不同的味道。

      临江仙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 一行书,平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 定如何

情知春去後,管得落花无

    这是北宋晁冲之的作品,正是文人写相思,而且还不是男女欢爱的相思,境界是有,总是少了几分深情。

南宋姜夔、姜白石也有一些相思的作品,隐男女情爱於文人词中,比较哀怨:       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 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 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是姜白石在元宵夜观灯回家之後,梦醒而作,想必是梦里又见到了思慕的人。

「红莲」就指灯。

「两处沉吟各自知」,证明这已不是「单思」而是「相思」,问题是相思如此苦,所以词人有「当初不合种相思」之叹。

当初真是不应该埋下这相思的种子,可是,如果没有当初这种子,世间又那来情爱

  姜白石还有一首词也是「感梦」而作。

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 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後书词,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 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华胥」是指梦境,相传黄帝有一次白天睡著了,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华胥国也被传为是醉乡的所在。

依词的内容,姜白石还是在思慕一位女性,而由女性的角度写相思。

基本上,这是文人写相思,但已放入自己感情世界角落里的隐隐深情,才有「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这两句也是王国维的最爱。

  清朝词人林云铭好读书,被称为「书痴」,有一天仆人准备好洗澡水请他入浴,他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就穿著衣服坐入了浴缸。

这样的文人,这样的痴人,又是如何写相思呢

      踏莎行 淡月窗虚,残更烛短,家园人在天涯远。

梦 中握手正分明,啼鹃声里难寻断。

芳草无情,朱颜易换,离愁味苦尝应惯。

生 平懒事为相思,而今也并相思懒。

    如此书痴,也是情痴。

「梦中握手正分明,啼鹃声里难寻断」讲的是因相思而入梦,因鹃啼而断梦。

「离愁味苦尝应惯」已是几许无奈,而「生平懒事为相思,而今也并相思懒」写得更是百般无奈。

  「生平懒事为相思」,是讲这辈子都不去管其他的杂事,要全心全意用来相思;「而今也并相思懒」,则是因为相思这东西实在太恼人,一辈子相思之後还是无法理清,现在才懒得去相思。

虽然「相思懒」,其实还是不得不相思,这百般无聊化为百般无奈,自有其幽怨处。

林云铭结尾这两句「生平懒事为相思,而今也并相思懒」,文字凄美,意境幽明,对相思的诠释较常人深刻,是写相思的佳作。

  词人的情爱,自然不一定需要在作品里放入「相思」两字,如蘇东坡忆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岂只是两地相思而已,竟至生离死别,通篇不必「相思」,而相思跃然纸上。

不过,本篇特别选了「相思」这个主题,就是看看历代词人如何处理「相思」,心灵层面之外,就文字的层面也看看他们如何运用「相思」这两字来增加文采。

  以宋朝词人为例,范仲淹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元干写「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蘇庠写「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春风一夜深」,张震写「不解伤春,还解相思否

」沈端节写「隔帘听燕呢喃语,似说相思苦」,吴文英写「漫相思,弹入哀筝柱」,晏小山写「琵琶弦上说相思」,晏殊也写「且留双泪说相思」。

每一句构成每一篇,都是由相思而衍生的,不能不说是满纸的情爱。

  元朝的散曲一样也有描述相思的好作品,例如贯云石的「寒鸿秋」: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

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

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

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 才思。

往常得兴时。

一扫无瑕疵。

今日箇病厌 厌,刚写下两箇相思字。

   这是诗人、词人自陷於相思的自我解析。

平常才思泉涌,今天病厌厌的就是写不出任何作品,怎麼想也才写出「相思」两字,无非是自己也陷於相思之苦罢了。

不过,诗人、词人总能把这情绪升华,终究化为文字,为後人留下更多相思的作品。

  最後,可以再看一首宋朝游次公的相思:       卜算子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杯柈话别离 ,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 ,楼上多风雨。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语极凄婉。

楼上果真是多风雨

还是上了楼之後发现相思比风雨还多

这是词人不欲言明的情致。

总之,相思是放在心里的,像爱一样,现代的人不习惯讲出口,其实词里很多是满嘴相思、通篇相思,不也一样感人

如果你还是讲不出口,硬要让相思放在心底,那麼,明日请你就别上楼了。

楼上不只风雨多,相思更是沉重地压著人喘不过气来。

这也是词人必须直接用「相思」两字宣洩的原因。

佛法讲缘起性空,那么涅槃并无自性,对吗

你把两个含义很深的佛学形容词放在一起建立关系,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搞懂这两个词的真实含义

那么,理解的不充分,自然问的就不切实际了

分析一下

首先咱们把“缘起性空”换成比较好理解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一来就比较清楚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第一本体,第二现象,第三作用

“空”形容本体,本体就是自性,虽空但不是没有;“一念不觉”形容“缘起”。

本体能够显现相状,所显现的“相状”就是自性(所谓性相一如),所以佛家说“真空妙有”。

现相的作用就是我们六根能够觉察到的一切现象不停变化的过程。

现在回到六祖的句子

告诉你一切现相都是假象,不可以执着

“就是教你放下”,而放下一分就能多看破一分(就是教你方法)你如果逐步的做到了,直到心能清静到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你才有能力“如是观”,你果然能如是观,你就能把我现在所说的做了一个验证

然后再说“涅槃”,你虽然知道“涅槃”是“不生不灭”,可你并不知道什么是“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在这里只是形容所能证得的境界的状态而已,不可以扣字眼

也就是你不可以拿一个“形容词”当成“名词”去使用,在说明白一点就是“涅槃”跟有没有自性根本扯不上关系

和你说了这么多,希望你能至少多读几遍,不要刻意去学所谓佛学名词的意思,而是去用心体会言外之意的真实道理

多听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听一家之言才能得到境界的提升

阿弥陀佛

形容爱得很深的词语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狼藉 ②确凿 ③随声附和 ④屈尊纡贵 2.根据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深”的含义(2分) ① 千丈,不是很高吗

可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

② 这课书很深,不太容易理解。

③ 这块布颜色太深,做夏天的衣服不合适。

④ 他俩的关系很深。

3.写出下面加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3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找出下面选文中所有的反义词(3分)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

——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5.默写诗文名句(10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

②敏而好学, 。

③绿树村边合, 。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

⑤一水护田将绿绕, 。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 , 寒光照铁衣。

⑧ ,风正一帆悬。

⑨ ,一览众山小。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 。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40分) (一) 阅读魏巍所写的《我的老师》选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9分)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⑥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⑦今天想来, ,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1.写出下面加点词在文章里的意思(2分)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②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在第③自然段中“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2分) 3.比较下边两个句子,选择恰当的一个用到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 ①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②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 应该选用第 句。

理由: 4.为什么蔡芸芝先生“最使我难忘”

概括选文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3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我记得她》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15分) ⑴二十五年了。

⑵如同二十五年前,我叩响了她的房门,我是她的学生;而今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所中学实习。

我的学生肃立在我身后,我肃立在她门前。

⑶七十六岁的她,苍颜白发,眯眼打量着来客。

我含笑摘下呢帽;我的学生也满怀敬意:“靳老师

” ⑷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她的“徒孙”;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

⑸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忆。

⑹…… ⑺“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⑻如歌的行板,悦耳的清音,发自你的内心——那旋律,构成一个美好的梦。

这梦,并未远逝,至今缭绕在我心潮的上空,现在,我常给学生讲: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文学所蕴藏的意境。

而当时的我,只有惊异;我怎么会听见童话中小天使那银铃般的歌声

⑼“孩子们,想想,小朋友们看戏后划船回家,那船头的激水声为什么更其响亮了呢

” ⑽“因为夜深了……” ⑾“不,是因为他们肚子饿,想急着回家,就划得快些……” ⑿对同学们的回答,我不以为然,举起了小手。

我是在家乡的小河中长大的。

⒀“那是因为逆……逆水行……行舟。

” ⒁而课文中并没有写明顺水逆水的问题。

也许没有必要写。

也许静静的河汊,无所谓顺水逆水……总之,我的回答是她始料未及的。

⒂她笑了,一如当时的笑容。

⒃“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她说,显然记不得我是其中的一个了。

⒄…… ⒅那么,老师,你总记得困难时期吧

你带着我这个年纪最小的寄宿生到这里来,点燃小炉,一点盐,一点油,熬了一锅粥,叫我吃……滚烫的、醇香的粥,跟妈妈做的一样;你的叹息,也像妈妈爱怜的目光一样: ⒆“孩子,你太瘦了……” ⒇她再一次笑了,没有了叹息:“熬粥的日子,不少……” (21)她依然记不得我。

(22)我和我的学生告别了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3)我的学生不无惆怅:“怎么会记不得你呢,老师

” (24)“我记得她。

”我说。

1.第⑵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肃立”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 和___ 的感情。

(2分) 2.第⑶自然段加点的“打量”一词能否换成“端详”

为什么

(2分) 3.第⑻自然段划线句与前文的叙述关系密切,说明了什么

(2分) 4.第⒃自然段中“显然记不得”与前文 相呼应,又同下文的 和___________________ 相呼应。

5.第(21)自然段中写到“我”又说了这个铭刻心肺的故事,靳老师却“依然记不得我”,这说明了哪两层意思

(4分) 甲 乙 6.本文答非所问的结尾寄寓了哪些含义

(2分) 答: (三)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文后的题目。

(11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用相同的词义组词。

(4分)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 组词: ②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 组词: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①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同 ②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同 3.联系选文,说说“疾”“病”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2分) 4.翻译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现在我们常用哪个成语来比喻课文里所写的这种行为。

(1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5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子,对别人的尊称。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是: ②兽见之皆走。

走: 2.翻译句子(2分) 天帝使我长百兽 3.狐狸说老虎“无敢食我“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1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40分) 以“我向往这样一来的环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每小题0.5分) ①jí ②záo ③hè ④yū 2、(2分,每小题0.5分)①从上到下的距离大(远) ②深奥 ③浓 ④(感情)厚 3、(3分)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1分)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

(1分)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1分) 4、(3分)反义词 轻——重、清——浊、冉冉——沉沉、上升——下降、天——地(写对5组给3分,少写、错写一组均扣1分) 5、(10分,每小题1分)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40分) (一)(9分) 1、(2分)①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时真打。

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

②意思是调皮、机灵。

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2、(2分)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3、(2分)选用第①句。

(1分)第①句的词序是“接近”在先,“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

(1分) 4、(3分,每小题1分)①爱学生②开阔学生眼界(或以课本之外的知识丰富学生)③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

(二)(15分) 1、(2分)崇敬 爱戴(词序不分先后) 2、(2分)不能改换。

“打量”是粗略地看;“端详”是“仔细”地看。

对来访的客人仔细地看,显得不礼貌,所以只能用“打量”。

3、(2分)说明了“梦”的美好和“我”记忆犹新的原因。

4、(3分)“似乎认不得我了”;“你总记得……”“她依然记不得我” 5、(4分)甲.说明她的学生太多,桃李满天下;乙.说明靳老师对很多学生都很关怀,而且不图报恩。

6、(2分)这是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主题。

(1分)虽然老师记不得我,但我永远记得老师,不忘师恩。

(1分) (三)(11分) 1、(4分)益:更 精益求精、日益严重 索:寻找 搜索、检索 2、(2分)还——旋 汤——烫 3、(2分)古汉语中,“疾”和“病”都可以指“病”,但“疾”常用来指一般的病(轻轻的病),而“病”常用来指重病或病得很重。

4、(2分)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5、(1分)讳疾忌医 (四)(5分) 1、(2分)①这 ②跑(逃跑) 2、(2分)天帝派我作百兽的首领(必须译出加点加点词的意思) 3、(1分)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三、作文(40分) 作文评分表 一(好) 二(较好) 三(中等) 四(较差) 五(差) 内容 (30%) 11---12分 9---10分 7---8分 4---6分 0---3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充分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充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尚充实 中心不够明确 内容不够充分 文不对题 内容贫乏 语言 (40%) 15---16分 13---14分 10---12分 6---9分 0---5分 语言确切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通顺连贯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1-2个病句)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3-5个病句) 文理不通 结构 (30%) 11---12分 9---10分 7---8分 4---6分 0---3分 结构完整严谨 层次清楚 结构完整 层次较清楚 结构尚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结构欠完整 层次不够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文面 2---3分 1分 0分

古诗里哪些字只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意思

遍体鳞伤biàn tǐ lín shāng【解释】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

形容受伤很重。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身体因外力受到摧残;伤势很重;特别是遭到毒刑拷打。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遍;不能读作“piàn”。

【辨形】体;不能写作“休”。

【近义词】皮开肉绽、体无完肤【反义词】完好无损【辨析】~和“体无完肤”;都有“浑身受伤”的意思。

但~的“体”;一般只指人或动物的身体;并且是受到棍棒、石头、刀枪等外力摧残的结果;“体无完肤”的“体”;不仅指肉体;还可以指观点、文章、讲话等;含义也较广;它能比喻被驳斥、责骂、批评、打击得很厉害或比喻文章被删改得很厉害;~没有此意。

【例句】(1)他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被石头磕碰得~。

(2)他已被打得~;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

表白,但是得隐藏的很深的句子

first说:你走到我左边吧我怕被车撞隔一会儿你知道法老把他妻子葬在哪里吗?是左边就像我想你在我左边一辈子

找有哲理有深意有醒悟的唯美句子

1、云想衣裳花, 春风拂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2、爱,本来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说不定有那么一瞬就会幡然悔悟。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4、如若今生再相见,哪怕流离百世,迷途千年,也愿。

5、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6、一江明月,回首少了谁。

一杯浊酒,相逢醉了谁。

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

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

一点灵犀,真情赠了谁。

一句珍重,天涯送了谁。

一番萧索,鱼书寄了谁。

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

一夕霜风,雪雨遣了谁。

一声低唱,才情痴了谁。

一种相思,闲愁予了谁。

7、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

8、据说那些你一笑就跟着你笑的人,不是傻笔就是爱你的人。

9、懂的让自己快乐,那才是真的。

做人一定要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放得下一切,最后用笑来伪装掉下的眼泪,要记住越是忍住泪水,越会变成幸福的良药。

10、人生如梦,聚散分离, 朝如春花幕凋零,几许相聚, 几许分离,缘来缘去岂随心。

青丝白发转眼间,漠然回首,几许沧桑在心头。

独自泪空流。

11、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12、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纪伯伦13、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14、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过分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奋发图强。

15、正是深爱过却受伤的心,丰富了人生的记忆,明白也许被辜负也是一种运气。

16、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17、谈恋爱的时候,让你越来越聪明的人,只不过是棋逢对手。

而让你越来越2的人,那才是真爱啊。

--陆琪18、你有没有特别特别相信一个人,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却反手被现实狠狠打了一个耳光?19、At least in my show time, I try my best to love you.---至少在属于我出场的时间里,曾拼尽全力爱过你。

20、人生一梦,白云苍狗。

错错对对,恩恩怨怨。

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所为难者,一点痴念而已!

“雨过天晴云破处”出自谁的诗句,诗句全文谁知道

这不首诗,而是两句诗。

说原诗就是两句,或者说不,因为它是一道圣旨。

传说宋徽宗曾经做了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

他对梦中见到的雨后天空的那种颜色非常喜欢,就给烧瓷工匠传下旨意:“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徽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那种颜色。

这句诗其实也是对汝窑瓷器的一种赞美。

汝窑烧制宫廷用瓷的时间,大约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前后约20年,故烧制器物数量有限。

由于烧造的时间短,汝官窑器物至南宋时已经十分难觅。

宋、元、明、清历朝都有规定,汝瓷不许随葬,可见其珍贵的程度。

据说当时苏东坡遗嘱,因其倾心汝瓷,死后要葬于汝窑窑址之侧。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  宋人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即以汝器与越窑之秘色器相提并论。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宋高宗赵构的宠臣张俊奉献的珍宝清单中有瓷器十六种,均为汝窑器。

  当时的宫廷嫌定窑覆烧,器口无釉,毛口楞手不便使用,指令汝州烧造供御青瓷,大多数产品为满釉支烧,但也有无纹片或垫烧的器物。

  被宋代誉为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首的汝瓷,它的特点是釉色呈天青,釉面布满了细小的片纹。

据说其以玛瑙为釉,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汝州产玛瑙取用方便,其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有的稍深,有的稍淡,均离不开“天青”的色调。

因此有蛋青、虾青、冻青、茶青、豆色等色调的称谓。

最深者如蔚蓝的天空,有似“雨过天晴云破处”,继之天青,彩青和月白。

釉色莹润,釉层不厚不薄比较适中。

釉中气泡大而稀疏,明朗如珠,故有“汝窑瓷如星辰”的赞许,有的釉面有极细小的开片,有光泽者居多,无光泽者少。

  汝官窑的胎质其色如烧过的烟灰色,人称之“香灰胎”。

胎质细密而坚致。

制作规整,胎体厚薄适中。

胎土中因含有微量的铜元素,故胎色会有灰褐色的、深浅不同的变化,所谓“铜骨”即如是。

其通体上釉,烧成时器物底部用细小的耐火泥钉支撑,因之器的底部都留有支钉的痕迹。

支钉痕细小如芝麻,分布在器底,多单数,双数和有六个支钉痕者极为少见。

  汝窑器的器型以盘、碟、碗、洗为多;壶有玉壶春及纸槌形,胆式多种;仿铜器的出戟尊、奁形香炉、盏托及椭圆形四足盆均为其代表性器物。

汝窑器一般均为小器,大不盈掌。

所见底部的铭文有“奉华”及“蔡”两种,为北宋奉华殿的专用之物。

  这件汝官窑大盘既具备汝瓷的四大要点,同时还具有三大特征。

该盘从外观上看极似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撇口、撇足的深腹盘”,造型就像青铜器的“散氏盘”。

其釉色为典型的天青釉,“雨过天晴云破处”在这件器物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宝光内蕴,柔而不耀。

釉中气泡大而稀,古人形容寥若晨星,虽有夸张,却很形象。

器底的支钉最具汝官的韵味,支钉断面粉白色,呈芝麻状,看后令人叹为观止。

鉴赏汝瓷,除了以上四个基本要点外,在这件器物上还发现有三个特征:一、釉面上可看到少数白色絮状小点凝在釉中;偶尔有深浅不一的极小色块点缀于釉面;支钉处釉的断面局部有五彩光泽。

这三个现象说明,釉中应有玛瑙的结晶成分,印证了古人所说的“汝窑玛瑙为釉”的论述,亦是鉴赏宋汝官器的不二之法。

二、汝窑的片纹一般以蟹爪纹、鱼鳞纹、蚕叶纹为常见,但该盘的器内出现了等分式平行抛物线状的片纹,与北京故宫的一件汝窑盘内片纹如出一辙,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相同的制作工艺、胎釉成分、窑火温度使然,偶然中蕴含着必然的规律。

三、宋汝窑因追求天青色,玉质釉,故烧成温度偏低,因而也产生了一些瑕疵,如缩釉斑,缩釉点,破泡现象。

该盘在器身与器足相交处有两块较小的条状缩釉斑,器底有三处缩釉点,釉面有不少破泡,在故宫、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个别器物上亦存在相同的现象,如今,这种瑕疵恰成了鉴赏汝窑的特征之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