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哪些意象
一、古文主要的意象。
月:思乡,怀人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绵绵思远道.”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 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鹧鸪: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沙鸥:飘零、伤感. 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骏马:喻指志向. 鱼:自由、惬意. 双鲤:代指书信. 破晓:初现希望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深夜:愁思、怀旧.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船:表现漂泊之感. 流水:在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梅雨:悠悠愁绪.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金风:秋风.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云:游子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投笔:指弃文从武.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 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二、扩展知识: 1、意象的概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2、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请问描写景物有哪几个方面
怎么归纳话的主要内容
常见描写方法的作用: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场景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民俗风尚、地域风貌等。
其作用有: ①交待环境,渲染烘托气氛;②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借景抒情;⑥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起象征、暗示、深化思想意义的作用等。
(2)肖像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身形、神情、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
一般说来,这与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作家进行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外形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修养、爱好、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内心活动等。
(3)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记忆、联想等的描写。
常见的心理描写有:A.心理概述(即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叙述),B.内心独白,C.动作暗示,D.景物衬托,E.梦境幻觉等。
其作用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人称运用的作用: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重点掌握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作用。
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①象作者面对读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感,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②便于直接抒情、议论,不象第三人称,主要是客观地叙述,必要的时候,作者又得站出来,抒情,议论。
第二人称以“你”的形式出现,其作用是便于感情交流,使抒情真切感人。
如果写人,可通过对“你”的倾诉、赞颂、劝慰、激励等表现出来;如果写物,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作出恰当的评价。
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时代背景。
通过对作者写作时代背景的把握,准确地评价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第二,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
作品与作者特殊的生活遭遇和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就是作者某一时期特定思想感情的反映,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顾及全篇。
对任何一个局部的鉴赏评价,都不能脱离全文语境去做片面指认。
如果我们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作为背景,评价就能更准确。
第四,根据个人生活经验。
推求、猜想作者的写作意图,虽然考生的个人的生活经验可能不足,但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通过间接掌握的人生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的帮助,更准确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的具体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概全、主观片面;要辩证统一的评价;要有理有据的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诗歌鉴赏:(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背景等重要信息。
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也必须对诗歌及诗人的背景资料有所了解。
这些信息有的要靠平时的积累,有的可以从诗题、注释或题目题干中得到。
1、把握诗歌中对揭示诗歌内容和主旨有重要作用的字词。
(二)寻找全诗的关键点这些字词往往被称为诗眼。
不过古诗中的“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表达作者情感,揭示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在这个部分主要谈对理解全诗有帮助的诗眼,也就是第一种诗眼。
2、把握诗歌中的关键句。
诗歌中的关键句包括:1、直抒胸臆的句子。
2、表现人物形象复杂内心的句子。
3、带有生活情趣或人生哲理的句子。
4、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的句子。
(三)了解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就是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一首诗歌从表面上看是词与词的连缀,而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
意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寄托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常见意象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四)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营造的意境。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意”指蕴涵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图景。
意是境的灵魂,境是意的载体。
已经就是情与境、心与物的和谐统一。
对意境的把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在脑海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把画面中没有写到的那一部分想象补充出来,使之区域完整;三、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
(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
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抒发人生短暂或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白《将进酒》。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诗歌题材(二)掌握诗歌的题材。
体裁指的是诗歌的形式,而题材指的是诗歌的内容。
以下是常见诗歌题材的分类。
1、怀古咏史诗。
通过追述历史,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理性的思考和评价。
这类诗歌常常借古喻今,用以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2、山水田园诗。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这类诗歌往往借对山水田园的描写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要注意的是山水和田园诗歌由于描写对象不同,两者本身有一定的区别。
3、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有以下四大类:①描写边地的奇异壮阔迥异中原的风土人情。
②描写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描写征人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情。
④揭露战争的残酷,抒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赞美之情。
⑤抨击统治者或边关将领的无情、贪功或荒淫失职。
4、咏物诗。
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作者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有深有浅地通过所咏之物,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政治抱负或人生理想,因此大多数的咏物诗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5、闺怨(宫体)诗。
以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为写作目的的诗歌。
宫体诗是在齐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其内容也多为吟咏女性,风格绮丽而感情苍白,一直以来被视为统治阶级生活奢靡的表现而加以批判。
6、即事抒怀诗(咏怀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思乡、怀友、离别、闲情等感受。
7、哲理诗。
带有哲理内涵的诗歌。
有些诗歌的哲理是诗人创作时就构思好的,有些是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领悟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