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还有利形容发展的句子

还有利形容发展的句子

时间:2017-08-08 21:05

体育活动感悟

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运动在于锻炼,锻炼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运动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使我在成长中获得快乐.最近,我迷上了打羽毛球,很喜欢和哥哥打羽毛球。

关于见义勇为的名言、 事例、语句有哪些

引导初中学生词汇学习方法 1.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学生记忆词汇的目的就是扩大词汇量,为阅读英语和运用英语打下基础。

要让单词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必须把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

机械记忆就是机械重复、反复记忆。

在初级阶段,学生只能机械记忆。

因为,他所学的词汇量和英语知识 有限,无法进行更多的归纳和联想。

理解记忆就是利用所学的语音拼读规则、构词法、逻辑思维、归类、串联、对比等方式进行记忆。

一般地,理解记忆,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

若反复拼读c-l-a-s-s-r-o-o-m,classroom,则属机械记忆;若根据拼读规则classroom\\\/’’kl:srum\\\/或根据构词法class+room来记忆为理解记忆。

常用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有:(1)构词法。

①名词+y构成形容词,如wind(n)+y→windy(adj);②动词+er构成名词,如teach(v)+er→teacher(n);③形容词+ly构成副词,如slow(adj)+ly→slowly(adv);④在词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如write→rewrite,easy→uneasy;⑤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成一个词,如black+board→blackboard,ten+year+old→ten-year-old 。

(2)比较法。

比较各词之间的音形义的异同。

①同音异义词,sun-son,where-wear;②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light(灯),light(轻的)和light(淡色的);③词形相同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present \\\/ ’preznt \\\/ adj 目前的、现存的,n.礼物,present \\\/ pri’’zent \\\/ v. 介绍、出席。

(3)分类法。

如表示动物一类的词窜在一起;dog,cat,pig,horse,sheep,bear,cow,tiger,elephant 等;有关人的词:boy,girl,man,woman,father,mother,son,daughter,teacher,doctor,driver;其它如文具、水果、星期、季节、月份等都可以分类。

(4)辨析法。

对同义词或词组进行辨析,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如look(有意识地看),see(无意中看见),watch(强调所看对象发出的动作);listen(to)(有意识地听),hear(无意中听见)等。

(5)对比法。

①与反义词作对比进行记忆,如young-old ,empty-full ,bring-take ,borrow-lend ;②与对称词作对比进行记忆,如man-woman ,walk-run ,read-write 等。

因此,理解记忆是关键,我们在记单词时,尽量通过理解记忆来记忆单词,只有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能让学生能动地、全方位地掌握词汇。

2.调用多种感觉参加记忆法。

多种感觉记忆,即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动觉记忆。

也就是说,在记忆单词时要综合运用眼看、耳听、手写、口读、脑想等方式来记忆。

眼看——看清词形、结构特点,观察字母组合、分析读音规则,了解词义、词性及搭配;耳听——边听边读、边读边听,注意发音是否正确,辨析音素,以便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口读——按词的音节划分和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拼读,边读边想,找出一些词发音的特殊情况;手写——善于用手,边写边记;脑想——集中注意力、边读边观察,边分析、比较 猜测,边记忆。

如look作vi. 时,意义为“看、留神 ;倾向、显得” ;作vt. 时意义为“瞧;打量、期待” ;作n.时,意义为“看;脸色、外表”等,常用的搭配有look at,look for,look after,look like,look the same,look over,look out,look up等。

我们在记忆单词时,应通过看、听、读、写、译等多种渠道,调动一切能动的记忆器官,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强英语学习的能力。

3.归纳记忆与联想记忆相结合。

⑴归纳记忆是把在构词、拼法、发音等方面有规律可循的单词归纳起来记忆。

①同根词act-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or-actress;②按照拼法归纳,如all-ball-call-fall-hall-wall-small;day,say,play,away,today,may,pay,lay,gray等;③按发音归纳,如eat,meat,read,teacher,seat等。

;⑵联想记忆是把在用法、词义或搭配等方面有联系的单词联想在一起记忆。

如动名词和不定式均可用作动词宾语,但下面动词之后,只能接动名词;mind,suggest,enjoy,finish,practice,excuse等,而wash,want,expect,pretend,decide,learn等只能接不定式;like,love,hate,begin,start等的后面可接动名词也可接不定式,记住其中的一个就会联想到其它几个;又如我们在记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时,人称代词分主格,即i , you,he,she,it,we,you,they,和宾格,即me,you,him,her,it,us,you,them;物主代词分形容词性,即my,your,his,her,its,our,your,their和名词性,即mine,yours,his,hers,its,ours,yours,theirs。

这样由i联想到you,he,she,it,we,you,they;也可以联想到me,my,mine。

⑶按词的搭配方式联系记忆,如at the beginning of(在……的开头),in the middle of(在……的中间),at the end of(在……的末端)。

这种把单词的类别、意义、用法等进行归纳整理记忆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4.结合句子记忆单词。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

我们记忆单词就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句子。

实践经验证明,孤立地记忆单词容易遗忘,必须把单词放在句子里,根据上下文了解其意义和用法,这样记忆的单词才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才算的上真正掌握了这个单词。

另外仅记单词也是不够的,应把词扩展为短语、句型,甚至精彩的段落或短文。

以句子为单位记忆单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单词的用法和不同的形式,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孤立的记单词徒劳无益。

孩子几个月会说话?

孩子几个月会说话

析其实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自独特轨迹,在正常范围内,大孩子都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着,而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在轨道的另一端等着他,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帮他。

说话 学习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能够交流之前,婴儿首先要能够识别感官信息,例如:他要区分卧室里是明是暗;手里抓住的食物是甜是咸;妈妈的声音是高兴还是生气。

当他具备了这种能力后,他才具有了表达的基础。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婴儿还需要明白,语言不是简单的声音,它的每个发音都是有指向的,与具体的意义相关联。

同时,一个词还有许多种用法,例如“奶”既指他饥饿时妈妈送来的美味佳肴,也可以指那个白天看护他、爱他、陪他玩的亲人。

通常到10个月以后,有的婴儿就会发出他的第一个有意义的音节,一般是爸爸、妈妈等容易发的音,之后,语言就像他们每天的食物一样,不断地存储进他们的大脑,词汇量成倍地增长。

这也显示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地发育,负责语言的区域日益活跃。

虽然不同地区的孩子存在发音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致经过是一样的——先能够发出简单的单音,处于咿呀学语阶段,之后能够发出一个字的音,然后是两个字组成词,之后是简单的句子,同时学习语法。

语言的发展过程 ·1—3个月:能够发出简单的单音节,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生理现象; ·4—6个月:如果有人和他说话,会咿咿呀呀地回应,能够发出笑声; ·6—9个月:听到声音会寻找,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会试着模仿大人的声音,发出一串的呀呀学语声; ·1岁:出现有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知道挥手表示再见,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能够指认常见物; ·1岁半:会话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语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明白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会跟着大人学说单字,如:车、喝、饭等; ·2岁:能够使用简单词汇说出不完整的句子,如:表达需求时说“喝水”、“给我”等,会重复句子的最后一两个字,语言发展快速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清楚的常用句子。

帮助孩子学说话 1、鼓励发音:1岁以内的婴儿有一段咿呀学语期,在他精神愉快时喜欢不断发出声音,这时就可以和他一起玩,模仿他的声音。

2、手势练习:可利用一些手势或身体动作来帮助理解语意,如挥手表示再见。

也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摇手、点头等,让他做出动作。

大人可以先做给他看,让他模仿,也可以直接带着他做。

3、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将生活环境中有关人、事、物的事情一一告诉孩子,对那些重点的词语讲得慢些、清楚些,并且提高声音重复多次。

让孩子置身在一个充满有意义话语的环境中,有利于理解力的增加。

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大人要面对着他,也要孩子注意我们的嘴型,眼睛看着我们。

4、我说你学:模仿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步骤。

可先从单字叠音开始,如:“爸爸”、“妈妈”等名词。

同时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说给他听,如:“灯”“门”等,之后用看图识物的卡片教给他名词,帮助他学习认识物体和发音。

5、连词成句:孩子有一个阶段习惯于用两个字代替句子,如:他想上外面玩,他会说“街街”,这时,大人可以反复讲给他听表达需求的短句,如“上街”、“吃饭”、“喝水”等。

6、读读说说:唱儿歌、念童谣及说故事,都可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

念故事书上的内容时,不一定要逐字宣读,而是用他能听得懂的句子,简单直白地说故事。

7、耐心等待:多制造机会给他表达,可以拿他想要的玩具吸引他的兴趣,以口型或小声提示,要他说出东西的名称,或是一个句子。

孩子在说话时,大人要表示出听的兴趣,而且耐心地听,不要打断他,也不要催促他快点,更不能笑他话语中的错误。

学语言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比如:身体本身的发育阶段、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等。

影响语言发展状况的最普遍的因素是听力,但即使孩子的听力正常,他也可能存在语言问题,最常见的情况是: 1、口吃:孩子们在2—3岁的时候,明明已经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和对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口吃了,这会让很多父母焦急,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尤其是在他们疲劳、兴奋或者急于表现的时候,却偏偏要重复几次某个词,才能继续下去,就像越想说清也说不清一样。

2、口齿不清:说话含糊不清是孩子们在学习会话时的另一个普遍问题。

你的宝宝会很“偷懒”地用一个很容易发的音代替一个难发的音。

例如:有的孩子会把“奶奶”叫成“亚亚”,把姥姥叫成“袄袄”或“咬咬”。

3、过长的停顿:孩子在说话当中有一个很长的停顿,而在一边等待下文的你很可能此时会代替他说出来。

停顿是留给思考的时间,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但他在努力地想一个正确的词语,也就是他平时从成年人口中听过的表达词汇。

或者是这个句子还没说完,他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组织下一个句子了。

需要警惕的现象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语言发育滞后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听力问题、绘画障碍、自闭症等疾病,需要及时和特殊有效的治疗: 1、听到突然发出的声音表现得很震惊和恐惧,或者在你们走进屋对他说话时没有反应,也不转过头来; 2、与其他人没有目光的交流,拒绝模仿或游戏,或者经常性地忽略和不理睬周围的人; 3、总是重复某种动作或强迫性地动作,如不断地拍手、绕圈等; 4、总是努力想说什么,但只能发出极少的几个音。

走路 行走是婴儿大运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从四肢着地到双腿直立行走,婴儿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爬行不仅对学习走路,而且对身体的协调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所以,让我们先从爬说起。

从爬到走的过度 开始时,婴儿把肚皮贴在地上,用手够着往前蠕动,然后他可以用四肢把身体撑起来,不再肚皮贴着地面了。

由于大部分婴儿的胳膊比腿更有力,所以开始时,很多婴儿是先倒退着爬的。

爬行给了婴儿一种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感觉,他可以比较自由地去他想去的地方,但因为看到周围的成年人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因此他也想学着走路。

开始时,他尝试用双手抓住什么,如茶几、床或者是你的腿来支撑他的身体,保持平衡。

虽然独自站立是学习走路的前奏,但很多孩子会因为不知所措而焦急或哭着请求成人的帮助,此时,你可以告诉他如何弯曲双腿蹲下来,回到原来的“低姿态”,这样他会比较安全,不容易摔倒。

当婴儿对竖直站立熟悉之后,他会试验性地迈出一小步,当然开始时还需要学会“借力”,他会了解,如果双手抓住什么东西来保持平衡,走起来要容易。

一旦自信心确立起来,婴儿就会自主松开扶东西的手,完全自由地迈步。

走路是一项技能,需要学习和练习,虽然开始时他还会不由自主地去抓什么东西,而且只能走一两步,但很快,他就能“闲庭信步”了。

走路的过程 5个月:弹跳的皮球。

如果你抱着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他会像一个皮球一样在你腿上跳上跳下,而且在大约两个月中,这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

8个月:努力扶物站立。

他会抓着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站起来。

一旦第一次站立成功了,他就不再满足于规规矩矩地坐着了。

随后,他开始练习爬行,练习扶物行走,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去够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

9~10个月:蹲下起来。

婴儿开始学习如何弯曲膝盖蹲下去,和如果站累了怎么样坐下。

从站到蹲或坐远不像成人以为的那么简单,这个动作对婴儿来说,是个大工程,而且预示是危险。

11个月:自由伸展。

此时,他很可能已经能够独自站立、弯腰和下蹲。

如果抓住你的手,他也可以和你一同走路,但还要经过几周的练习才敢松开成人的手自己走。

13个月:蹒跚独步。

大约有3\\\/4的孩子可以在这个阶段摇摇晃晃地自己走了,但也有些孩子直到16个月才能自己走。

14个月:熟练的走路SHOW。

能够独自站立,蹲下再起来,甚至有的能够倒退一两步拿东西。

15个月:自由地游走。

大部分孩子能够走得比较熟练,喜欢边走边推着或拉着玩具玩。

帮助学走路 1、在学站时,宝贝可能不放开你的手或者哭着让你帮忙,因为他自己不敢坐下去。

先别急着抱他或扶他坐下,此时他需要你来告诉他如何弯曲膝盖,这是学习站立继而学习走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你可以跪在宝贝面前,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向你走来。

3、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

开始时他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

4、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请为你的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他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同学习其他技能一样,孩子们学会走路的时间也有早有晚,但大部分孩子会在15个月时能够独立行走,也有个别孩子在16—17个月学会走路。

假如他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迟走路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着站立时双腿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像剪刀一样交叉,有的孩子表现为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或者让人感觉到走路的姿势很别扭。

又或者他走路的时间已经远远落在其他同龄孩子后面,那就一定要带他去看专科医生了。

对联的意义

对联  对联 雅称「」,俗称对子。

它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

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

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

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

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

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

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

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

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

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

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

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

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

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

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

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

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

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

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

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

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

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

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

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

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

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对联的来源与发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简介】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诸体,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皆给人陶然兴会的雅逸美感。

对联则字句凝练,整齐精严,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诗及八言文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几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典丽琳琅,文采映耀,实为照人眼目、字字珠玑的篇章。

因此,将书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体现。

古往今来,书家乐以此酬应赠答,文人好将此雅悬斋壁,当是其书文双美、艺趣相生的魅力,令人为之钟情而历久不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