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常用的50个成语
小学生熟知成语100个 1、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千奇百怪:形容十分希奇古怪,亦指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3、山明水秀:形容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4、桃红柳绿: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5、光彩夺目:亦作光彩夺目。
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6、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7、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
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8、奇形异状:亦作奇形怪状。
奇异的形状。
9、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
形容很快取得胜利或成就。
10、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11、日暖风和:阳光温暖,微风和煦。
形容天气晴和。
12、大街小巷:指各处街巷。
13、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14、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绽放,散发浓香。
15、叶公好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理解它或需要它, 甚至 害怕它。
16、奇花异卉:①希奇少见的花草。
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17、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结。
18、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19、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20、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1、暴跳如雷:大怒得蹦跳叫喊,好象打雷一样猛烈。
22、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讲内行话。
有看不起对方费口舌的意思,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3、亡羊补牢:羊走失后再修羊圈。
比喻出了问题及时纠正,以免再受失。
24、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5、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26、争妍斗艳:竞相比美。
27、天昏地暗:亦作“天昏地黑”。
①天地一片昏黑。
常用以形容风雪、雷雨时的自然景象。
②指天色晚。
28、古色古香:古雅的色调、意趣。
多形容书画、器物和建筑等。
29、郁郁葱葱:亦省作“郁葱”。
①气旺盛貌。
②草木苍翠盛貌。
30、天涯海角:指极远地方。
亦形容彼此相隔极远。
31、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
形容极为寒冷。
32、刻舟求剑:比喻固执拘泥,不会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处理事情。
33、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4、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偏要拼命掩盖。
35、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企图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36、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情有毅力,为某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37、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38、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有主意,有成算。
39、闻鸡起舞: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机,不懈努力。
也作鸡鸣起舞。
40、莺歌燕舞:黄莺在唱歌,燕子在飞舞,原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现也比喻大好河山。
41、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长龙。
车辆如同流水一般接连不断,马如同长龙一样首尾相接。
形容车马人流来往不绝,热闹非凡。
42、蛛丝马迹:顺着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跟着马蹄的印迹可以寻到马的方向。
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43、熊心豹胆:比喻心气壮、胆子大,多么大的危险也毫不惧怕。
44、心惊肉跳: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有时表示预感有灾祸临身的恐惧心情。
45、交头接耳:头挨着头,这个人的嘴紧对着那个人的耳朵。
形容两个人靠得很近,互相低声说话。
46、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恐怕落后,比别人先动力手。
47、坐立不安:坐着站着都不安稳。
形容心情不安或烦躁的样子。
48、眉开眼笑:形容高兴的样子。
49、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
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50、千言万语:形容说的话很多。
51、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52、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53、百感交集:各种感想都交织在一起。
54、偏乡僻壤:荒凉偏僻的地方。
55、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56、柳暗花明:①形容绿柳成荫,繁花灿烂的景象。
②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57、海角天涯:谓偏僻遥远的地方。
58、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59、杞人忧天:比喻多余的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
60、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61、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62、惊惶失措:惶:害怕。
失措:举动失去常态。
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63、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活动。
形容由于理屈或紧张、害怕,说不出话来。
64、爱不释手:释:放下,放开。
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
65、面红耳赤:赤:红。
脸和耳朵都红了。
形容羞愧的样子,也形容着急或者发怒的样子。
66、咬牙切齿:形容痛恨到极点的样子。
67、蹑手蹑脚:放轻脚步走路的样子。
68、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69、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拿出本领。
70、龙腾虎跃:像龙一样飞腾,像虎一样跳跃,形容动作灵活矫健也形容奋发有为。
71、人杰地灵:谓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处,其地亦因而著名。
后亦谓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72、一泻千里:①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
②形容发展迅速。
③比喻文章气势奔放。
73、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
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74、庖丁解牛:比喻技艺训练,本领高超。
75、为虎作伥: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76、呆若木鸡:呆得像木鸡一样。
现多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77、毛骨悚然:毛:毛发。
骨:脊梁骨。
悚然:害怕的样子。
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
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
78、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态。
79、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80、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的样子。
81、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勤恳踏实。
82、百折不挠:指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也不畏缩、屈服。
83、九死一生: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84、狡兔三窟:比喻藏身地方多,便于躲避灾祸。
85、羊质虎皮:比喻外表吓人而实际无用。
86、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
服:服气。
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
87、垂涎欲滴:嘴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
形容贪馋的样子。
现也形容看到别人的好东西而想得到88、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
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
89、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
不得已,没有办法。
90、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妄自尊大。
91、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92、饮水思源:喝水时想起了水的来源。
比喻人不忘本。
93、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一样宽广。
形容人非常虚心,能接纳他人意见。
94、不亢不卑:既不高傲,出不自卑。
形容对人的言语或态度很有分寸。
95、嫉恶如仇:痛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样。
形容有强烈的正义感。
96、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人计较。
97、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98、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99、卧薪尝胆: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
这个词语是:栩栩如生。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哪一篇
天行君子当自强不息”,乃出自易经·》。
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
象传,既是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象立义的。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
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
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比较通俗的解释(参考):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
注:坤相,其义为“顺承”。
清华大学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乃是引用此处。
释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君子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之象,从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相关问题全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里完整的是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先秦的《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赏析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9 浏览113462019-12-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哪一篇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3 浏览10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于哪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句典出自《易经·乾》中。
健:刚健。
这个句典的意思是:自然界运行刚健有力,周而复始,君子也应像自然界一样努力向上,永无休止。
这句话原是用来解释“乾”卦的,后常被用来自勉与勉人。
成语“自强不息”即由此而来。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
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
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周易原文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
大哉乾乎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诠释一: 《易经》中认为: 乾为马,坤为牛。
用马来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难理解,骏马以形容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详细解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体味。
诠释二: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与“地势坤”失去了对称,怎回事儿
据帛书《周易》,“干”为“键”,“天行健”乃“天行键”,“键”乃“干”之古字,而“键”又训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干(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里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乃出自于《易经·乾卦》。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就是:作为客观事物的发展,以其“刚建”的品 格,自行运动着,大道自然而然地生发着。
真正的有见识的“君子”当知天时、任时命, 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以“天”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这种客观事物的运动和 发展,从而达于“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个“自强不息”的品性,是“主、客合一”的, 即从古人对于“天”的客观考察,并赋以君子自身的品性。
在这个哲学思想上是“物、我 合一”的哲学智慧。
还有什么人类精神意识的活动比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更伟大的吗
这是古代先人的哲学境界。
由这种文化文明的精神所凝聚的社会、人心,难道不是人类社 会理想与现实,在艰辛的实践中表达的历史理性吗
还有什么信仰能够取代这种明确的人生意义
从而内在地推动着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断的文 明。
中国文化的这种人类自觉意识的形而上哲学思想的早期文明,深深地溶入每一个有血 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
做为整体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的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文明意识,从来都不缺乏理想与现 实的实践精神,并以其形而上道的思想、求实的态度,果敢地付注于实践的勇气,一代代 地探索着文明、进步的客观发展的道路。
“天”,以它刚健的品格运行着,独立而不倚,君子当以这种品格以努力的实践顺应它的 客观发展的规迹而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易传》中的传》。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
《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
《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尽管《彖传》和《象传》、《文言传》同是用类比的方法从天地之道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法则,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内涵却是不同的。
《彖传》多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而《象传》、《文言传》则可以说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
扩展资料: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周易》的论文集,其学说据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是最具道家特点之作。
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 又论述了揲蓍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也叫成器),四才是筮占。
5 浏览4512019-12-23精彩推荐天眼查人人都在用的商业安全工具免费查询企业信息,天眼查一站式查企业信息,让查询变得精准,简单!天眼查-只采用公开数据北京天眼查科技有限..广告 红烧肉的做法-立即下载一个集颜值与内涵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平台!懂你所好,超多搞笑精彩视频!边看边赚!新用户立赚11元,立即下载!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广告 雪花秀适合什么年龄雪花秀适合较年轻的女人,23岁-32岁段都有。
1、雪花秀滋阴水乳合适年龄。
雪花秀滋阴又称基本系列。
热议19回答失业半年,简历上的空白期怎么解释
我们每个人的就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在就业几年之后还出现了一段职业空档期,在失业之后想重新找工作,1万浏览36回答身体湿气重跟每天洗冷水澡有关系吗
关系很大湿寒一体但是也不是完全因为洗冷水澡造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肯定还有其他原因1957浏览113回答年轻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律
年轻人想培养自己的自律,首先要有好习惯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做一些有意义的360浏览91回答《2046》中梁朝伟对章
形容非一般人出生时异象的句子。
形容别人画画的成语有1、【成语】: 妙笔生花【拼音】: miào bǐ shēng hu【解释】: 生长出花朵。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举例造句】: 她妙笔生花,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
2、【成语】: 惟妙惟肖【拼音】: wéi miào wéi xiào【解释】: 肖:相似。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形容维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举例造句】: 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
★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3、【成语】: 点睛之笔【拼音】: diǎn jīng zhī bǐ【解释】: 笔:文笔。
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出处】: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
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4、【成语】: 刻画入微【拼音】: kè huà rù wēi【解释】: 微:细小。
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
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出处】:【举例造句】: 人物栩栩如生,器物刻画入微,简直是梁亦清又复活了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五章5、【成语】: 入木三分【拼音】: rù mù sān fēn【解释】: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举例造句】: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
6、【成语】: 画龙点晴【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解释】: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形容龙的词语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活龙活现 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亢龙有悔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跨凤乘龙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老迈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龙韬豹略 指兵法 龙腾虎跃 腾:飞腾;跃:跳跃。
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
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龙行虎步 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马龙车水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
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
盘曲的龙,卧居的虎。
比喻隐藏的人才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
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暴腮龙门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
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龙配套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乘龙佳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
佳婿:称意的女婿。
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
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乘龙快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
快婿:称意的女婿。
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
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打凤捞龙 凤、龙:这里指人才。
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得婿如龙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
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
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
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伏龙凤雏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龟龙片甲 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龟龙鳞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
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
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
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矫若惊龙 矫:矫健。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
原为佳子弟的代称。
后多比喻英才。
蛟龙得水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
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
也比喻摆脱困境。
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
形容人的气慨威武。
也比喻雄才大略。
龙跃凤鸣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
比喻才华出众。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龙鸣狮吼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
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来龙去脉 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
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古代传说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麟凤龟龙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
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
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
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
特指南京。
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马精神 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
比喻人精神旺盛。
龙血玄黄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
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龙肝豹胎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
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龙驹凤雏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常作恭维语。
龙潭虎窟 窟:洞穴。
潭:深水池。
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
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章凤姿 章:文采。
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
比喻风采出众。
龙吟虎啸 象龙在鸣,虎在啸。
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
也形容人发迹。
龙凤呈祥 指吉庆之事。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龙蟠凤逸 如龙盘曲,如凤深藏。
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龙肝凤脑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配套成龙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攀龙附凤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炮凤烹龙 烹:煮;炮:烧。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盘龙之癖 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跑龙套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烹龙炮凤 烹:煮;炮:烧。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乔龙画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群龙无首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
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
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土龙刍狗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
比喻名不副实。
屠龙之技 屠:宰杀。
宰杀蛟龙的技能。
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痛饮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
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
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
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一龙一蛇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药店飞龙 飞龙:指中药龙骨。
药店里的龙骨。
比喻人瘦骨嶙峋。
一世龙门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
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鱼龙曼衍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
后形容事物杂乱。
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
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云龙井蛙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
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元龙豪气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
形容性格豪放。
元龙高卧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
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
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云起龙骧 骧:腾起。
如云涌升,如龙腾起。
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直捣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
一直打到黄龙府。
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鳌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
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扳龙附凤 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禅世雕龙 指文章世代相传。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
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鼎成龙去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飞龙乘云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
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
语本:“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凤附龙攀 汉扬雄:“攀龙鳞,附凤翼。
”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凤楼龙阙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凤毛龙甲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
比喻珍贵之物。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
形容相配得当。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
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
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
翥:鸟飞。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附凤攀龙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
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贯斗双龙 据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
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
后华死,失剑所在。
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 龟龙麟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
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
形容声势浩大。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
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
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
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
韬:指。
、是古代兵书。
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
指龙虎互相争斗。
比喻激烈的搏斗。
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黄龙痛饮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
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活龙鲜健 形容健壮有活力。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
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酒龙诗虎 见“酒虎诗龙”。
流水游龙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龙德在田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
龙,通“垄”。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
龙,通“垄”。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飞凤翔 ①谓帝王的兴起。
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翰凤雏 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翼 喻杰出的人才。
龙虎风云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
②指君臣遇合。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荒蛮甸 指边远蛮荒之地。
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
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举云属 同“龙兴云属”。
龙举云兴 同“龙兴云属”。
龙楼凤城 犹言龙楼凤池。
龙楼凤阁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
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楼凤阙 帝王宫阙。
龙楼凤池 指禁省,皇宫。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
形容一个人变化非常大,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四字成语,越多越好,谢谢
1、脱胎换骨 [ tuō tāi huàn gǔ ] 原为道教修炼用语。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铅(一作饴)。
” 后比喻重新做人。
出 处:宋·葛长庚《沁园春·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2、焕然一新 [ huàn rán yī xīn ] 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出 处: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天禧寺新建法堂记》:“又建僧堂厨库……各适其正;焕然一新。
”3、面目一新 [ miàn mù yī xīn ] 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
出 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4、面目全非 [ miàn mù quán fēi ] 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
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
出 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5、改头换面 [ gǎi tóu huàn miàn ] 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 上跟原来的一样。
出 处:唐·寒山《寒山子诗集·寒山诗》:“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