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现在的南京城的句子

形容现在的南京城的句子

时间:2020-01-19 13:15

什么是对对子

对对联(对偶)用一对字数相同、词类相同、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对的对偶形式,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用:具有形式美、对称美、音乐美。

规则的,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都是对偶句。

不规则的像对联,不定字数,但符合上述规则的句子都是对偶句。

例: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炼钢铁意志写下一句句坚定的信念。

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画春秋。

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怒发冲冠,鲁达倒拔垂杨柳。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诚实守信立根本,尊老爱幼树新风。

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8分)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

南京古城墙在我们的家乡南京的周围,有一座高大的古城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京古城墙。

这座古城墙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这就是最早的南京城墙了。

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86年),全长33.676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宏伟的古代都城墙。

南京城墙还是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呢

14世纪有代初年的都城----明代南京城,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

公元1356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南京,第二年开始筑城墙,总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修造了这世界最长的城垣,高14至21米,它的基宽14米,顶宽7米,有13616个垛口、200个藏兵洞、13个城门,既能攻,又能能守,真是一“材”多用呀。

但其中中华门最为雄伟和壮观。

中华门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呢

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

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

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

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说到这儿,我才感受到中国人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所称赞的名胜古迹。

南京明城墙城墙,是古代保卫国家和城市的重要设施。

而我们前天徒步走访的,便是已在风雨中屹立了六百多年的南京明城墙。

1月18日上午,我们在南京明城墙台城段集合,在阐明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后,我们都很兴奋。

因为我们要徒步沿着明城墙的遗址从台城前往清凉门。

这是什么概念

明城墙外城的轮廓仿佛是一张人脸,我们都说它是“朱元璋的脸”,而玄武湖也正位于“人脸”的眼睛位置。

台城在哪儿

台城在“人脸”的下眼睑位置。

清凉门呢,则在“后脑勺”。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沿“朱元璋的鼻子”和“嘴巴”一路南下,再折向西行,走到“朱元璋的后脖根儿”,再一路北上,到达清凉门。

由于明城墙的原长度约为25公里,也就是整个“脸”的轮廓的周长,而我们这次的行程是从“眼睑”走到“后脑勺”,相当二走了大约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长城遗址,也就是约13公里。

在明城墙每处著名的地段如龙脖子、东水关、武定门,我们一行人中都会有一名同学充当讲解员,为大家讲解这时独特的地势、沧桑的历史和美丽动人的神话,我们与自东水关后加入队伍的小学生一道,无不眨着好奇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

从同学们娓娓动听的介绍中,我眼前的城墙仿佛慢慢褪去了往日的风尘,上面原有的坑坑洼洼也随之烟消云散。

秦淮河水变得清澈见底,河畔草木青青。

周围不周是喧嚣的街市,而是几群高大魁梧的将士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我感觉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南京。

正当我愣神的功夫,这奇妙的景象又像雾气一样散尽了。

13公里的明城墙路,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我们的脚下渐渐远去。

我甩了甩早已酸胀的腿,抬头望着太阳早已落山的天空,南京明城墙又如画卷一般展现在眼前,它像一位世纪老人,深情地凝望着它挚爱了六百余年的孩子——南京城。

在它的心目中,不再担负战争时期护民守城的重任,而是时时刻刻陪伴着它养育了六百余年的南京,直到永远……

简单介绍南京

京,简称宁处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

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

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

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

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

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

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

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

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

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

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

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

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渐上升。

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C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

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流动,阻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南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炎热的高温控制下。

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宪,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

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

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

此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

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的。

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

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

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

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

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

“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

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