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易经形容美食的句子

易经形容美食的句子

时间:2019-01-06 20:35

大块朵硕的一意思

追根溯源,应写作“大快朵颐”,大快朵颐为谓语、定语词。

指吃喝方面,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

“大快”,即非常痛快;朵,是动的意思;颐,脸颊(腮颊)。

“朵颐”一词出于《易经》“观我朵颐,凶。

” 疏:“朵是动义,谓之朵也;今动其颐,故知嚼也”,指动腮帮进食。

大块解作大地大自然或是大片都不能与朵颐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合谐完整的意义.一般的工具书中也找不到大块朵颐这样的用法,因而块字应为误用.但现代社会中,又何以存在着那么多的大块朵颐呢 首先,块与快音同形近,又同为常用字,误传,混用就不足为奇.其次,块的形象感非常强.大快朵颐形容大吃大嚼的高兴劲儿,有些使用者为了刻意渲染这种大吃大嚼,故意用块来引起读者的视觉感应,增强这个词的感染力,造成了这种有意而为之的误用.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国古代像《水浒传》这样一些小说中,常出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描写,大快朵颐就可能受大块吃肉的影响,变成大块朵颐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形容好吃带意思的成语

“大快朵颐”是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颐,脸颊,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易经》“观我朵颐,凶。

” 疏:“朵是动义,谓之朵也。

今动其颐,故知嚼也”指动腮帮进食。

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乐。

垂涎欲滴 涎:口水。

欲:就要。

①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②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美味佳肴 上等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 也指个人所定义的可口的食品。

形容食物的可口、丰盛。

肴,饭 食指大动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至于饕餮盛宴 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是龙生九子之一,食量大。

饕餮后来又代指美食家。

饕餮盛宴就是指有很多吃的东西的宴席,有很多美食的宴会。

而非形容好吃 垂涎三尺 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

形容嘴馋到极点。

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

出处 叶君健 《自由》十三:“这个孩子看见人家吃这些东西,总是馋得垂涎三尺。

”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 白眼狼 对佃户 钱明义 那一亩地直流口水,对长工 梁宝成 那二分宅基更垂涎三尺。

” 还有一些成语很像形容食物其实不是,例如 口齿留香 这个词是个比喻义,指读者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 觉得作品语言清新优美,主题意味深长,给人精神上很大的启迪和感悟。

品味这些字眼的感觉,就像细细品味美食,齿颊间留香持久, 回味悠长,给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总体来说就是好的文学作品使人愉悦,让人爱不忍释. 觥筹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

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饕餮大餐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它是贪欲的象征。

《楚辞》里面有什么适合做名字的词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静,惟馀钟磬音 男:高林 女:磬音{个人觉得可以把磬改为罄,有乐器的意思}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句子

1.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历史悠久,也是中引以为自文化瑰宝之一。

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 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

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3. 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

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

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4. 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宋扬名,一朵青花绽放,元瓷从此名久远。

斗彩五彩明渐起,惹一方妖艳。

清法郎色彩鲜,名扬中外瓷中冠。

无色传奇弥漫,中华瓷器名远。

5.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6. 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

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7. 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

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8. 中医在我国古代起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国人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承载着人类医学发展的优良关念,愿中医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9. 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0.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11. 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12.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

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14. 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

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

逮捕不是逮老鼠,地壳更非鸡蛋壳。

瞠木结舌不念堂,中华文化永无疆。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16. 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17.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18.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19.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21. 汉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据汉服仿制;日本刀是由唐刀演化而来,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族的古曲和建筑样式(特别是唐代)。

22. 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23.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24.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25. 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

26. 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2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她兼收并蓄,发展至今,可见其魅力所在。

28.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达成的共识。

29.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30. 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31. 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3.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34.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35.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36.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

37.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魅力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中国人只要读过书的,都多少知道一些古诗古词和一些文学名著。

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实在是很妙曼优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怡悦的感受。

38.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39. 传统文化中医学、养生、方术的魅力。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40. 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41. 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42.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

43. 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饮茶静心能生津,静坐品味悟茶道,参悟人生苦与乐

44. 陶瓷故乡在中国,瓷都当推景德镇;陶器出现在史前,瓷器始于东汉间;洁白如玉薄若纸,透明如镜能照面;生活起居离不开,陶瓷文明震世界。

45. 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

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46. 注重道德修养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谈传统文化不能不谈道德修养,学传统文化的人没有不重道德修养的,学传统文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走向自觉注重道德修养。

47.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48.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

易经描述宇宙产生,大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49. 几天的学习,我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的魅力和无尽的感召力,感染到我,荡漾着我的灵魂,我在不断地拷问着自己:对年迈的、日渐衰老的父母,我做到了么

50.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诗经美食起公司名

诗经取名1、(音真)。

《·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蓁蓁,茂盛貌。

2飞。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3、淑慎。

《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

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

《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红色。

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

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

《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

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

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12、朝雨。

《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

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

《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

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

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

《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

《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

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

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

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

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

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27、琼华。

《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

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

《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

《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

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

《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

《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

《月出》是整本《诗经》中非常有意境的一篇,在我大爱的电影——徐克的《梁祝》中也有出现,我对她爱不释手。

39、楚楚。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楚楚:鲜明貌。

蜉蝣是一种短命的小虫,故而此篇的基调是消沉的。

40、如雪。

《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个人最喜欢刘禹锡的一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41、荟蔚。

《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

荟蔚:云雾弥漫貌。

===================小===雅===的===分===界===线===================1、翕(xī)。

单名一个“翕”字,取自《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翕:和顺。

以读音xī为名的人很多,但该字却不常见。

《易经·系辞上·第六章》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静翕”也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名字。

2、依依。

《鹿鸣之什·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柳枝随风飘摇。

在其它语境中也形容不舍。

3、霏霏。

《鹿鸣之什·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文还有:“雨雪雰雰”)。

霏霏:雪花纷飞貌。

然而该词多用以形容雨雪天气,阴森气氛=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没完没了的下雨必然就令人抓狂了啊

所以凡事讲个度,名中若用“霏”字,一个足矣

4、燕绥。

《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燕:即“宴”,这里指宴请,描述席间的景象;绥:安宁。

后文还有“燕笑”、“燕喜”等。

5、令仪。

《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令仪:优雅的风度。

取这个名字的知名人士有:包拯他爹包令仪、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女孔令仪等。

6、闻天。

《鸿雁之什·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总让我想起三国时的凤雏···)。

譬如Party早期的Leader张闻天同志。

7、金玉。

《鸿雁之什·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金玉:比喻珍贵和美好。

这里用作动词,指珍惜。

8、攸宁。

《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9、骏德。

《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骏德:犹言美好的品德。

10、翰飞。

《节南山之什·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翰飞:高飞。

11、巧颜。

该名字绝对是个大花瓶,看看《节南山之什·巧言》怎么说的:“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这才叫骂人不带脏字。

在《诗经》的语境下,无论“巧言”还是“巧颜”都是很不好的名字,不要被字面给骗了。

12、溱溱(音真)。

《鸿雁之什·无羊》:“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和国风篇第一个词条“蓁蓁”是一样的意思,表众多。

五行缺水的话可以用“溱”。

此字多音,也读秦。

13、嘉卉。

《谷风之什·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嘉卉:美丽的草木。

是个带着青草气息的名字,小清新范儿。

14、雅南。

《谷风之什·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雅和南均指音乐,且相当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那种高雅音乐。

15、苾芬。

《谷风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苾芬:芬芳。

又如《谷风之什·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16、思柔。

《甫田之什·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在这里,思是助词,柔指柔和。

形容美酒温和。

17、英英。

《鱼藻之什·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英英:轻盈明亮貌。

在其它语境中,也可指杰出、有才、美好等。

===================大===雅===的===分===界===线===================1、维桢。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维系;桢:支柱,栋梁。

后文《周颂·维清》中还有“维周之祯”,祯是吉祥的意思。

2、缉熙。

《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缉熙:光明。

《文心雕龙·时序》曰:“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3、鹰扬。

《文王之什·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鹰扬:犹言鹰之飞扬,威武貌。

《后汉书·刘陶传》:“鹰扬天下”,霸气外露有木有

但该词极易被读成“阴阳”,登时霸气侧漏了···4、玉瓒。

《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玉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

5、思齐。

《文王之什·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这里“齐”字其实读“zhāi”,通“斋”,端庄貌。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衍生出成语“见贤思齐”,这里就读“qí”了。

例如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6、徽音。

《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徽音:美誉。

7、静嘉。

《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

笾豆静嘉”。

静嘉:洁净美好。

8、清馨。

《生民之什·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9、柔嘉。

《荡之什·抑》:“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柔嘉:柔和美善。

《荡之什·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10、柔惠。

《荡之什·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柔惠:柔和仁惠。

11、懿德。

《荡之什·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懿德:美德。

感觉这个词儿一般都用作什么皇太后的谥号···12、穆清。

《荡之什·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穆清指清和之气。

13、哲成。

《荡之什·瞻卬》:“哲夫成城”。

===================三===颂===的===分===界===线=================== 1、秉文。

《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2、德纯。

《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德纯:品德纯正。

3、骏惠。

《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之意。

4、振鹭。

《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振鹭:振翅高飞的白鹭。

5、和铃。

《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6、馨宁。

《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馨:馨香;宁:安宁。

7、纯熙。

《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纯:大。

熙:光明。

8、其琛。

《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琛:珍宝。

如外交部原部长钱其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