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说说 > 参加了食品安全的朋友圈说说

参加了食品安全的朋友圈说说

时间:2019-07-26 12:53

怎么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怎么发说说

把视频加入到微信收藏,然后进入微信点开收藏,右上角三个点,点一下出来选项,选择将收藏转存到笔记,然后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了,目前是这种方法

朋友圈怎么写卖蜂蜜的文案

可能他受某一个人影响了

朋友圈里都在抵制康师傅,咋回事

搞笑造句及评语系列:2月3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水缸淹死一条,我很伤心。

  老师评语:我也很伤心,我活了这么大,2月还从来没有遇上过一个30号呢

也从来没有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见过会淹死的金鱼。

  1.题目:一边……一边……  小朋友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

  老师批语:他到底是要脱还是要穿啊

  2.题目:其中  小朋友写: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

  老师批语:你是蜈蚣吗

  3.题目:  小朋友写:下班了,爸爸的回家了。

  老师批语: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呀

  4.题目:难过  小朋友写:我家门前有条水沟很难过。

  老师批语:老师更难过。

  5.题目:又……又……  小朋友写:我的妈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

  老师批语;你的妈妈是变形金钢吗

  6.题目:你看  小朋友写:你看什么看

没看过啊  老师批语:没看过  7.题目:欣欣向荣  小朋友写:欣欣向荣荣告白。

  老师批语:连续剧不要看太多了

  8.题目:好吃  小朋友写:好吃个屁。

  老师批语: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

  9.题目:天真  小朋友写:今天真热。

  老师批语:你真天真。

  10.题目:果然  小朋友写:昨天我吃水果,然后喝凉水。

  老师批语:是词  11.题目:先……再……,例题:先吃饭,再冼澡。

  小朋友写:先生,再见

  老师批语:想像力超过了地球人的智慧。

  12.题目:况且  小朋友写:一列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  老师批语:我死了算了 暴强恢复系列1: 楼主:我喜欢上了一个比我小6岁的女孩,还在上初中,真是造孽啊。

暴强回复:把喜欢两字去掉才真是造孽。

2: 楼主:我把我家的狗给揍了

地震它也不告诉我,平时叫得那么欢,刚才地震时竟像没事似的在窝里睡觉

回复:唉,毕竟不是亲生的…… 4: 楼主:给我一个女人,我就能创造出一个民族

回复:嗯,给你一头母猪,明年的肉价就能下跌6: 楼主:请用一句话形容中国国家地震台。

回复: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7: 楼主:大家都来讲一个开头KB,中间好笑,结局悲惨的故事。

譬如从前有个鬼,放了个屁,然后死了。

回复:遇到,爱上,娶了…… 8: 涯楼主:每天对着单位那群白痴说话让我感到前途很渺茫…… 回复:幸福吧你~因为对牛弹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牛每天对着你弹琴

10: 楼主:其实只是幸运地发现,要是早生三百年,我也可以

回复:的确是幸运儿,因为砸到他脑袋上的是苹果,而砸到可怜楼主脑袋上的不是榴莲就是椰子…… 12: 楼主:城市管理者增加新武器来抓流浪狗

暴强回复:本是同根生,想煎何太急。

13: 楼主: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想要小孩呢

暴强回复:北京派来的高官说了,要从娃娃抓起。

14: 楼主:今天见男网友对方一直暗示想上床,想问:难道现在网友见面就是为了上床

暴强回复:网友见面不上床

你开什么玩笑,大家都这么忙。

15: 楼主:一学生,成绩年年倒数第一,常与人打架,按领导要求老师想给学生好 听一点的期末评语,怎么写啊

暴强回复:该生成绩稳定,动手能力强。

16: 楼主:通过海南矿泉水喝死人事件,可以看到中国的食品安全堪忧,矿泉水也 能喝死人

不是有吗

暴强回复:弱弱的问一下,QS是不是去死的意思

17: 楼主:男人你要还是

暴强回复:一个公鸡,一个野鸡,都不选 18: 楼主:养条狗和养一个男人哪个合算

暴强回复:大婶,即使你能把男人当狗使,但你敢把狗当男人使不

19: 楼主:和芙蓉姐姐同时掉水里,你手里有一块砖,你砸谁

暴强回复:谁救砸谁。

20: 论坛楼主:我有一百万,想买一辆车,大家给个建议吧。

论坛回复:你可以卖30辆QQ,组个车队开,一会排成S型,一会排成B型。

21: 论坛楼主:跟结婚,请用四个字评论。

论坛回复:丫从良了

22: 论坛楼主:大家说我长得像不像

论坛回复:只有一半像

(二百五) 23: 论坛楼主:昨晚遛狗时俺们家大藏獒和小树林边一秃毛野狗咬起来。

没想到藏獒竟然大败给一条草狗 论坛沙发:****,爷秃之前,他们都叫我狮子

24: 论坛楼主:大家猜猜我是哪个国家的混血儿^_^ 论坛回复:中国人+变形金钢

25: 论坛楼主:女友总说自己胸小,我觉得还可以啊,请论坛GG们帮忙鉴定一下~ 论坛沙发:后背上长俩青春痘

26: 论坛楼主:假如我有一亿人民币,我就可以贷款在汤臣一品买房子了

论坛回复:嗯,不过你还要先借钱交物业费~ 27: 论坛楼主:他今天山盟海誓说我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是他身体中的一部分,如果没了我,他就活不下去啦~ 论坛沙发:我的前男友也是这么说的,后来我才知道,我是他盲肠、阑尾、仔耳、六指这类可有可无的玩意儿

28: 论坛楼主:老娘我简直太有钱了,我该给保姆买辆什么车呢

论坛回复:那就要看她跟你老公发展到什么关系了~ 29: 论坛楼主:该死的理发店把我头剪坏了

大家出点损招,要求破坏性越大越好,动静越小越好,因为是我一个人去。

论坛地下室:半夜三更,月黑风高,静静地、轻轻地,一个人吊死在理发店门口…… 30: 论坛楼主:我得了健忘症怎么办

论坛回复:那岂不是很爽

每天早晨醒来发现睡在自己身旁的都是不同的女人~ 31: 论坛楼主:你小时候曾幻想长大以后什么样的场景会让你在众人面前出尽了风头

论坛板凳:挑一担粪上街,看谁不顺眼就迎面给他泼一瓢

32: 论坛楼主:为什么pol.ice抓坏人时都要鸣警笛

难道不怕坏人老大远就听到跑了

论坛沙发:上级单位来检查之前一般都会事先通知下级单位的~ 33: 论坛楼主:为什么生下的孩子要跟父亲一个姓

论坛沙发:因为取款机里吐出的钱归插卡人所有。

34: 论坛楼主:帅有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

论坛回复:帅有士陪,有炮打,有马骑,有车坐,有相暗恋……帅怎么不好 35: 论坛楼主:征集骂人最狠且不露脏字的一句话。

论坛回复31:你妈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把人扔了,把胎盘养大了

36: 论坛楼主:为什么胡主席访问日本,日本方面比较冷淡,甚至机场连欢迎标语都没挂

论坛沙发:怎么挂

热烈欢迎中国老朋友来日

   37: 论坛楼主:你们女人大夏天的戴胸罩不热吗

论坛回复:我们不带你们会热…… 38: 论坛楼主:我新买了一处庄园,有多大说出来吓死你——我开车绕一圈足足用了两个半小时 论坛沙发:嗯,以前我也有这么一辆破车~

微信朋友圈里的那些高质量科学谣言怎么编出来的

1. 编造一个高质量谣言的经典要素题主所问的是“高质量”谣言,我觉得很多人觉得的那些著名钓鱼网算不上。

网上大多所谓的钓鱼文,一点科学性也没有,更是远远称不上高质量。

不同于一般的谣言,取决于其内容及目的,科学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

一般而言,一条比较有技术含量的科学谣言,具备如下几个要素:1.1 文字质量写报告也好,谣言也好,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文字: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格式是否标准……一篇内容精彩,但排版错乱的文章会损失大量读者;同样道理,一条内容极具迷惑性,却通篇错别字的谣言,更容易引起怀疑。

1.2 日常相关性(受众)为了使谣言广泛传播并引起恐慌,谣言的内容必须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一些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比如吃饭(食品安全)、睡眠(电子产品的辐射)、生理活动(空气质量)等……一般在听说自己的每日活动中存在“可能的危险”时,第一反应总会是“如何避免”;而不是“这个信息是正确还是错误”。

所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微波炉会产生致癌物”、“食盐能抗癌”、“在北京待一天相当于抽 20 支烟”这一类消息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关注,并呈现出爆炸式的传播趋势。

而“北极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这种谣言,虽然出现的时期相似,辟谣的难度相似,引起的关注与前几条并不在一个数量级。

更加细致一点的话,比如你想传播一条关于“西瓜中含有增甜剂”的消息,告诉家庭妇女、学生……无疑会比在商务人士中宣传更为高效;如果你想传播一条关于“在伦敦地铁呆 20 分钟等于吸 2 包烟”的消息,告诉留学生和上班族,无疑比告诉街上开跑车的年轻人更靠谱;如果你想传播一条“吃肉容易致癌”的消息,在医学院中散布,估计毫无成效。

1.3 科学性对于一条成功的科学谣言,科学性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谣言之所以为谣言,是因为它们“不科学”;既然能被证伪,科学性又从何谈起呢

这里要说的,是一种“不严谨的科学”。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科学”,“科普”成分居多,大部分算不上严谨:从初中课本中“原子核的结构与太阳结构相似”、“温度是冷热的量度”……到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化妆品中化学物质会伤害皮肤”、“饮用水久置会变成有害物质”……其中各种说法,大多是为了使人们便于理解记忆,对严肃的科学事实采取更通俗的说法;而科学谣言,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模仿“常识”,与各类信息混在一起,更加难以分辨。

“离开剂量谈毒性的一切行为都是耍流氓”是广泛应用在科学谣言中的手段。

这些谣言往往由科学事实推断而来,却抛去了最基本的剂量问题,把定量化的结论转变为定性结论。

以下随手列举几个此类推断,相信类似逻辑的谣言,您已经见过不少:虾和大量维生素同时服用,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 虾和维生素同时服用,会产生有毒物质 → 海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一起吃,容易中毒 → 上周台湾一少女同时吃了海鲜和维生素之后,暴毙而亡……每天喝 10 L 以上的水,容易引起水中毒 → 每天喝 10 L 饮料,会引起中毒 → 饮料会引起中毒 → 饮料居然有毒

中国的食品安全堪忧

这个社会怎么了……每天摄入过多红肉,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 每天吃红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吃红肉会得心脏病 → 中国的红肉不能吃,对心脏有害,请转告你的家人

……1.4 引用科研成果如果能在谣言中引用科研成果,当然会大大增加谣言的“可信度”。

比如在 1.3 中提到的任何一条逻辑链,能够引用最初的科研成果,都会使谣言更具迷惑性。

然而,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不当引用科研成果,甚至自己编造,只会使谣言看起来“没档次”和更易于被辟谣。

比如前些年疯狂流传的“先父遗传”谣言中提到:英国人类学研究所 Dr. Gossip 教授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稍微学过点英语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条谣言,而如果把“Dr. Gossip”换成“Dr. Davies”之类的寻常名字,相信愿意花时间稍微做些 research 去了解这个人是否存在的网友不会在多数。

2. 反例:经典却低质量的谣言那么,是不是广泛传播的谣言,都属于高质量的科学性谣言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接下来,我会试着分析几条人人网上很火爆的谣言(包括钓鱼文),说说它们为什么“不科学”。

在这里声明一下,我很反对钓鱼文,更厌恶为了显示自己可怜的“智商优越感”而发明钓鱼文、钓鱼状态的人。

从比自己傻的人身上找优越感,是得不自信到什么程度

2.1 最低级:概念迷惑例: 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的胃中普遍存在 HCl,是一种腐蚀性的强酸,中国的食品安全……分析:为了钓鱼而钓鱼的状态,极容易被破解。

与此相似的还有:叶诗文承认比赛前服用一种叫(2R,3S,4R,5R)-2,3,4,5,6- 五羟基己醛的兴奋剂;水中含有大量一氧化二氢,服用会引起中毒……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多数类似段子只能骗到小学生和极少数极度缺乏基本科学常识的人。

2.2 进阶级:引用假文献和假术语例:《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张拾迈教授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中国的地质不适合建高铁”的结论。

他认为在中国的地质条件下,高铁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将连锁导致严重的“斯蒂芬金效应”,从而引起群发性的地质灾害。

他在临终前强烈建议,如果一定要建高铁,希望高铁建设至少保证使用有砟道床。

分析:原作者已发表声明,所谓的“专家”、“夏尔谢夫力”、“斯蒂芬金效应”均为虚构,这种谣言,在互联网上稍作搜索便知真假;利用的是人们相信“看起来科学”而懒得自己动手证实的特点(这也是大多数科学谣言破绽颇多却能广为流传的原因)。

除去编造的内容,这篇文章的文笔在人人钓鱼文中算是很不错的。

2.3 高级:试图使用科学方法证明例:《圆周率真的等于 3.14 吗

我们的教科书真实率低于 5%,连数学也不例外。

》分析:文中用到了“看似科学”的错误证明方法,然而相比上面随手 google 便可以辟谣的谣言来说,它更容易被相信——只有具备一定数学知识的人才能看出其中错误,更多的人传播它,只是因为“看上去像对的”。

3. 实践:亲手制造科学谣言在这一段中,我将试图通过简单的步骤,具体演示一下,如何造出一条生动的科学谣言。

3.1 明确目标与受众目标:可乐(原因:日常生活经常接触)范围:人体健康(也可以从食品安全着手)3.2 初始搜索我们需要一些来源正规的文献和研究,可以从各种专业期刊库中搜索,这里方便起见直接用了 google scholar。

关键词:soft drink,health。

点开第一条搜索结果,出来的是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中的一篇文章。

前面的 introduction 和 experimental 可以不看,直接拖到 result(结论)部分,看到文章中结论下面分了数个小标题,分别是:软饮料摄入量与能量(energy)、体重(body weight)、钙摄入量(Calcium intake)、营养摄入(nutrient intake),以及人体健康(health outcome)的关系。

3.3 总结信息每一个小标题下的结论总结起来为:1. 长期每日摄入软饮料会导致日常能量摄入过高(不具有制造恐慌的作用)2. 对一群男生的研究表明,在一年内,长期每日摄入软饮料会导致体重升高,但是此报告并未提及日常热量的摄入变化的关系(可以使用)3. 过去有 13 篇研究表明,软饮料的摄入会导致钙摄入的减少;1 篇文献表明,软饮料的摄入与钙摄入没有显著联系;另有 1 篇文献表明,软饮料的摄入与钙摄入可能呈正相关(结果不确定)4. 如 3 一样,各种结果的文献都有。

3.4 组织文字如果要编短谣言的话:使用结果确定,且容易引起恐慌的 2。

“《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发表 Dr. Lenny R 的一项研究,证实不论每天吃多少东西,只要喝可乐就会导致肥胖”如果编长谣言的话:将结论适当结合,并选择性引用对结论有利的文献。

“可乐杀精

可乐致癌

骨质疏松都是可乐惹的祸

长期以来,这些传闻都被认作是谣言。

然而,在 2007 年《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引用的 Dr. Lenny R 的一项研究[1]中,证实了可乐确实会对人的身体机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健康。

人们总是觉得可乐清凉解渴,并不会增加太多热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美国某中学,男生们被要求每天摄入可乐,并持续记录体重。

一年之后,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男孩们的体重均发生了增长,有些甚至从正常体重变为肥胖(obese)。

更多的研究同样表明,可乐的摄入与体重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哪怕只有小小的一罐,也能带给你大量的糖分,进而转化为厚厚的脂肪。

一罐可乐中含有的糖分已经超过了联合国健康组织推荐的日最高摄入量,容易引起蛀牙、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肥胖等……后果。

看了这些科学报告,你还敢喝可乐吗

今天喝的可乐,都将会变成明天射在你膝盖上的箭、击垮你身体的石子……”引用:[1] Am J Public Health. 2007;97:667–675. doi:10.2105\\\/AJPH.2005.083782[2] Giammattei J, Blix G, Marshak HH, Wollitzer AO, Pettitt DJ. Television watching and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ssociations with obesity in 11- to 13-year-old schoolchildren.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3;157: 882–886.在上文的编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模糊目标:将所有软饮料改为可乐模糊剂量:大量饮用可乐与肥胖有相关性 → 饮用可乐导致肥胖引用真文献与真作者采用“科学”的写作格式选择性无视对文章不利的事实(同时有很多研究表明可乐与肥胖没有相关性)过分演绎危害使用危言耸听的文字当然我文笔不好,这里只是写个小例子。

4. 如何判断谣言真假写了这么多,到底如何判断消息的来源可靠与否,或者消息是否可信呢

结合上文,可写的很多,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原则:三思而后“信”。

不论是对文章的来源 google 也好,询问身边相关专业的同学也好,在看到消息后,多加判断;哪怕是自己没有能力判断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传播危言耸听的消息,也是扼杀谣言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转载至知乎日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