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发朋友圈,熟悉的人为什么看见了都不愿意点赞
发完朋友圈又删除一些信息的行为我也有过,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想法:首先是有时偶然有什么想法,当时的确感觉不错,过后冷静下来想想,又感觉不妥当或者是不符合心意。
比如我有时会诗兴大发,当时感觉有点灵感就记下来发发朋友圈想分享一下,等过了两天,再去看看,发现有点幼稚,就自我感觉比较汗颜,有点丢人,于是就删掉了。
有时看我同事没事欢喜晒美食,一不小心,忘记是上班时间偷溜出来的,朋友圈里有领导的哦,这个不是送给人抓小辫子吗,正确的行为当然是立马删除,以降低影响。
其次是不小心在嘚瑟时暴露自己不想暴露的信息,过后发现也会马上清除了。
就像女人晒娃倒是挺多的,好像晒老公的倒是不多。
有时把娃和老公的合影同时奉上,却招来老公的看法,这个当然要顾及老公的感受了。
再多想一些,如果家人是在保密单位工作,不小心晒图时违法他们的保密纪律,想不删掉都不允许呀。
三是现在做微商的也很多,不时法朋友圈做广告的,是不是清理一下过期信息,以避免前后矛盾也是正常的。
四是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心理暗示。
比如说一个失恋的人,以前会有很多甜甜蜜蜜的事情和图片给朋友们分享。
现在分手了,自然要消除痕迹,让自己从里面能够早点走出来。
删除就是一种新的开始。
五是朋友圈里的信息涵盖着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一直放在那,或许会给别有用心的人分析自己,找到自己弱点进行攻击的机会,所以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防御措施吧。
跳绳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1、在跳绳子前先做运动动一下手臂膝盖、脚趾的关节,才开始跳。
挺直但不要僵硬,两眼直视前方,以脚掌着地(非脚跟),挥动绳子时,手臂不要晃动得太厉害。
2、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的场地较好,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
如果在硬地上跳,必须穿厚的软底鞋。
3、跳绳时需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需用力协调,防止扭伤。
4、身体比较肥胖者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的跳法,以免关节负重而受伤。
5、跳绳前不可大量饮水,跳绳结束后不要马上喝水,直至体温和呼吸都恢复正常后,才可以补充水分。
6、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
三、跳绳次数要循序渐进在正式开始跳绳减肥之前,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刚开始每天跳60-100下,并分2-3次跳完,间隔休息1分钟左右。
以后每天逐渐增加次数,增加的幅度以不感觉过度疲劳为宜。
当增加到每天400-500下时,就可以开始正式的跳绳减肥啦。
以后每天保持跳每天400-500下,分2次进行,间隔休息1分钟。
跳跃的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160次之间。
当然,每天跳多少下,每次跳多长时间,这是很灵活的,完全可以根据你的身体情况及减肥需要量而定。
刚开始学跳绳的时候,可能刚跳一会就气喘如牛了,那么就不必非强迫自己跳多长时间。
动作熟练之后,运动了很久,尚觉得意犹未尽,大可以增加时间。
四、跳绳减肥的最佳时间理论上来说饭前和饭后一小时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的,有人想减肥便在饭前进行跳绳运动以便减少食欲,这是不科学的。
人体活动状态最好的时段应该是下午3点到晚上8点,想提高跳绳水平的朋友不防在这时段进行。
我个人是不提倡晨练的,有的人晨练而“闻鸡起舞”,甚至三四点钟即爬起来锻炼,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这不但易受空气污染,还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早衰。
因为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且此时氧气也少。
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方达清新。
所以有时间的话不防日出后再进行跳绳活动。
五、跳绳多长时间才能减肥最低不要低于30分钟,因为低于30分钟根本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最长不要超过2个小时,因为多于两个小时的过度训练会使身体极度疲劳。
每周跳绳不应少于4次但也不可多于6次,一般需要有一天的休息和思考,这样提高地更快。
六、跳绳会不会让腿变粗
跳绳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消耗身体内多余的脂肪,使肌肉变得富有弹性,特别是能够消除腿部的脂肪。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跳绳会让腿部变粗,但是一定要切记,跳绳结束后,一定要做做拉伸动作。
拉伸动作能使肌肉分布均匀,防止出现萝卜腿的现象。
跳绳之前做做热身和跳绳之后做做拉伸,就算长期坚持跳绳运动小腿肌肉也不会过分膨胀,只会适当变结实紧绷,曲线优美好看。
七、跳绳会造成膝关节受伤吗
有人认为,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很大,但有专家研究指出,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
只要落地方法正确,就可以将冲击力量减少至安全范围。
他建议,首先,跳绳者要在一些软硬适中的草坪、泥土地上或者塑胶场地上跳,减少冲击;其次,要采取主动性的有意识的缓冲动作。
采用前脚掌跳,能减少对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冲击。
跳的时候膝盖也要弯曲。
只要你不是过度肥胖者,并采用了正确的跳绳方法,就不要担心会造成膝关节受伤。
八、跳绳会引起胸部下垂吗
适当的运动不但不会引起胸部下垂,而且会更有助于乳房的健美。
有些女性在跳绳一段时间后,发现胸部下垂啦,就把过错归结为跳绳运动。
其实这是不对,引起胸部下垂的真正原因不是跳绳,而是在跳绳过程中没有对胸部进行恰当的保护。
有些女性运动时会感到胸罩是个累赘,因此不戴胸罩,这样容易使胸部曲线走样。
特别是跑步、跳绳等,运动时更要注意保护胸部,避免胸部下垂。
有很多女性,运动的时候认为胸罩是个累赘,因此不喜欢戴胸罩做运动,或者没有正确的穿戴胸罩就进行剧烈运动,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胸部曲线走样,甚至下垂。
所以,在跳绳运动时,一定要正确的穿戴合体的胸罩,防止乳房过度摆动。
胸部过大的女性,可以考虑穿戴束胸的衣服。
有氧运动后的拉伸运动做法人站直,一条腿尽量往后踏一步,保持鞋底着地,身后的那条腿保持笔直,前腿弯曲,身体垂直。
双臂尽力往后拉。
坚持8-12秒,换腿再做一次。
人站直,一条腿往前伸并保持笔直,后腿弯曲,身体微微向前伸,双臂在前拉紧。
坚持8-12秒,换腿再做一次。
人站直,跷起一腿,用手抓住鞋子,尽量靠近臀部。
保持臀部平衡,膝盖并拢,直立的那条腿微微弯曲,如有保持平衡的困难,可以扶住墙或椅子。
坚持8-12秒,换腿再做一次。
一般来说,全套拉伸运动所需时间大约是10-12分钟,做时动作要到位,就可以把身体的关节,韧带都打开。
但是也要配合当时天气的温度,加长或者缩短。
要感觉到身体体温上升,但是呼吸要保持畅通。
附二:教你学习如何跳绳第一阶段:学习操纵绳子。
首先测量绳子的长度,将绳子双折,其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
然后双手放身侧成垂直状,就是手肘与手臂成直角。
先把两上绳头都握在右手里,开始挥动,一圈又一圈的绕转,直到右手能活动自如,再换左手,做同样的动作。
第二阶段:跳动要跟得上绳子的节拍。
再一次的如第一阶段的动作转绳子,但是要听清楚绳子碰到地面的声音,把每一次声音连接起来,就变成节拍了。
现在不但一面使绳子转,并且双脚也一起跳动,一直练习到双脚的跳动能跟上绳子的转动,使手脚能同速进行。
这个运动是促进眼、手、腿三部份肌肉的协调,如果你开始的动作都正确了,那么你以后跳绳的姿势就会合乎标准。
刚开始总是不太能得心应手,不要在意,只要有恒心,必能跳得顺利。
第三阶段:将前面两阶段的动作纯熟的配合。
双脚齐跳,有弹回动作:大部份的跳绳者都采取这种方法。
首先,不用绳子,只是双脚在地上跳,心里数着1—2—1—2,跳起的高度要使绳子能从脚底通过,弹回的动作就不必太费力。
也就是说,1—2—1—2等于一重一轻、一重一轻。
用力跳的时候,绳子就从脚下通过,轻跳的时候,绳子正好在头项上。
你只要遵守这个规律多跳几下便能驾轻就熟了。
双脚齐跳,没有弹回作用:这是一种连续的跳法,每跳起一次,绳子就从脚下穿过一次,速度慢可增加腿部韧力,速度快可增加耐力并消耗脂肪。
当你初练习时,总是用有弹回动作的跳法,那是一种慢速跳绳法。
而无弹回动作却可以随心所欲,快慢任凭你自己决定。
另外还有一种跳法是单脚跳:就是两只脚轮流跳,很像跑步的动作,这是一种标准的跳绳姿势。
男生想要皮肤变白的句子,用来发朋友圈的。
【具体措施一,正确看待、理性对待朋友圈投票,不能把利益看得过重。
第二护好个人信息。
一旦发现投票链接需要输入个人信息,谨慎对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三,家长应看清让孩子参与此投票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使孩子得到锻炼。
第四,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朋“拉票”、“拜票”行为。
如何防御灾害性天气以及在生活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你最该知道的:在灾难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我们深知:古往今来,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次的危机:陨石撞击,洪灾肆虐,瘟疫横行,战火蔓延……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挑战。
是屈服还是抗争
是沉默还是觉醒
一场洪水,可以夺去无数的生命,一场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
但这些,却不能令我们失去勇气,失去对未来的向往。
在我们为汶川地震中的逝者唏嘘,为广大军民坚韧不懈的救援行动钦佩不已之时,我们也应该深思:虽说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且在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最多因素当中,突发性灾难死亡排进了前五位,但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灾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把它传授给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教会孩子们,无疑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据调查,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伤害导致即刻死亡者不到1\\\/3,这些人来不及醒过味来,就已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更多的人只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而无自救或他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或者是尚未遭受伤害,只是未能及时采取逃离行为,由于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伤亡。
因此,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懂得些灾害应急和自救常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逃出死亡的魔掌
你有可能遇到的9种自然灾害,情况紧急,应如何应对?1 应对 地震 Earthquake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导致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就形成了地震。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有反应;三度在深夜时人会有感觉;四~五度吊灯有轻微摇晃;六度器皿会倾倒,房屋有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建筑倒塌;十一~十二度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事例]1960年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
1976年7月28日的,是世界地震史上悲惨的一页,其强度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在100亿元以上。
[应急措施]●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恐慌。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处,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
如果是楼房,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或承重墙旁(注意避开外墙)。
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公共场所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震前预兆·动物篇]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2 应对 雷电 Thunder在雷雨季节里,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
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
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
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
[事例]2007年1月,马来西亚当地一名女大学生在雨伞下接听手机电话时,突遭雷电劈中,她随即被送院急救,无奈最终回天乏术。
此事发生在周四下午3时,当时天空行雷闪电,就读的23岁女学生蔡**(音译),下课后徒步返回宿舍,与两个朋友共享一把雨伞挡雨,此时其手机响起,她拿起手机接听时竟被雷电劈个正着,她们三人均仆倒地上,**的胸部被严重烧伤,送往医院后不久证实伤重不治。
[发生地点]●高耸或孤立的建筑物,或虽有避雷设备但装备不善的房屋;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潮湿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建筑物上的烟囱、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内部潮湿的建筑物;没有装设避雷设备或接地不良的易挥发性的地上贮油罐;●平屋面雷击部位往往发生在四角上,对有坡度的屋面一般打在屋脊山墙上。
[应急措施]●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间、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
●不能撑用金属立柱的雨伞。
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话题1 应急自救教育,是当务之急
“如果地震发生了,你只来得及拿起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
”这是北京一所普通小学“安全教育课”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讨论的一个话题。
据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科学老师介绍,孩子们的选择非常多样,选择钱财、手机、食品的占绝大多数,而选择“水”这一关键答案的人却微乎其微。
据调查,在北京市的中,安全教育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教育,关于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防范、自救、演习虽有所开展,但多是浅尝辄止,加之本市关于安全教育的场所并不是很多——揭示和体验性的场馆现只有海淀的公共安全馆,除海淀区规定辖区内小学五年级学生必须参观该馆外,其他区县并没有相关要求,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多集中在书面上。
同时,“安全教育课”的教材也不是一本全面的灾害阐述、揭示、应急自救教材,而只是不定期的一些小册子的发放,多只对某方面的安全问题做一专题性介绍和说明。
因此,这位科学老师认为:在自然灾害教育方面,中小学的教育仍急需进一步加强。
在这里,她还特别推荐了由编写的一书,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活中十几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话题2 家庭急救箱,应加紧普及
由于雪灾、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我们的财产甚至生命都将受到严重威胁,与其 源 胁蝗缣嵩绮扇〈胧┰し馈R坏┰帜呀盗伲 辽僖 龅皆诖撕蟮?2小时之内存活下来。
在欧美等国,这已成为普及性的灾难自救常识。
因此,关于家庭急救箱的概念应加紧普及,“灾难自救包”,里面至少装四样物品:干电池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常用药品(、止疼药、止泻药等)。
此外,也可以装上不容易腐烂变质的罐头食品、可供3天之需的罐装水、合适的衣服、毯子、手机、家庭成员信息、书、游戏等物品,还可以装上保险账户和银行户头等。
实践证明,这种对突发灾难有所准备的做法,对抗灾自救价值非凡。
鉴于此,“灾难自救包”及其背后的灾难自救理念,需要在我国尽快普及。
这样,一旦发生不可抗性的灾难,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就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3 应对 火灾 Fire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火灾。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等。
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
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 多人。
[事例]1987年5月6日,我国黑龙江省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面积100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5万公顷,烧毁贮木场存材75万立方米,约5亿元。
[发生地点]火灾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时节,春季和冬季都是火灾的高发季。
容易引起火灾的有三种火源:1.明火:如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家用电热器的取暖器等。
2.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
3.雷电火: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应急措施]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呼救,拨打119;同时采取措施灭火自救。
家庭失火●迅速判断火势来源。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时需要打开门,开门前要检查门把,如果门把很热,不要开门,改从窗户逃生,或到窗口等待救援;如果门把不热,慢慢开门,并确定火、烟是否阻挡了逃生去路——若阻挡出路,要立即关门并寻找其他逃生路径;若未阻挡出路,马上逃生并关上经过的门。
●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
●必须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跑过。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面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堵塞门缝,用水淋湿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如果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杯盖或小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共场所失火(如酒店、影院、商场等)●下榻宾馆、酒店或到影院、超市时,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注意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标志。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大声叫喊。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阳台或窗户,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4 应对 雪灾 Blizzard漫天飞舞的皑皑白雪已经不再是童话世界,它所带来的灾难让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们(尤其是毫无应对寒冻极端天气经验的南方地区和城镇的人们)措手不及。
突如其来的寒冻天气,马路上的冰层又硬又滑,高压电线覆冰后结成冰柱,连房屋都被冻成了。
铁路中断、航班停飞、高压线冻坏导致停水停电。
[事例]2008年1月26日开始,第三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再次袭击我国南方。
据了解,此次雪灾是我国50年以来最严重的。
雪灾来时正是春节前夕,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京珠高速公路等“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里瘫痪,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大批航班取消或延误,造成几百万返乡旅客滞留车站、机场和铁路、公路沿线。
因灾1516.5亿元。
[应急措施]●保证着装保暖。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
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
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
要保持服装的干燥。
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避免寒气从脚入。
在冰雪灾害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
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
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袜子最好是穿棉线袜,因为尼龙袜不吸收水分,不要使袜子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保持干燥。
●避开大风。
突如其来的寒潮、“冷空气”可以使气温骤然下降10多度。
而且风速加大,并常常伴有降雨、降雪。
为了防止体温下降,防止冻伤,必须设法维持体温。
首先要避开大风,因为风速每增加1米、气温就下降1℃。
其次要防止淋湿,潮湿会带走更多的热量。
万一淋湿,可以用报纸、地图等塞进背部、腰部帮助吸干水分。
●注意保暖。
必须防止汗湿衣服,应在出汗前就脱掉一些衣服,并在停止活动时,擦干汗水立即穿上衣服。
休息时不能直接坐在地上,应垫上些树叶、干草或书本等。
为防止冻伤,还可以在足踝、足跟处涂上肥皂或滑石粉,可以将手、脚放进背包里取暖,可以在手套和袜子里放些辣椒,可以涂一些冻疮膏。
●经常活动按摩。
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
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
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
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
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
●及时补充能量。
可以喝一点热汤,或喝甜饮料,因为糖能够提供热能。
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5 应对 泥石流 Debris Flow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强烈的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加上大雨天气,泥石流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灾害,并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难度。
据了解,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淤埋、冲击、磨蚀和堵塞等。
快速流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等建筑物;泥石流中的泥沙在通过排导沟和坝体时,可将其表面严重磨蚀。
此外,泥石流中含大量泥沙、石块,甚至漂木,极易堵塞涵洞、桥梁,形成漫流改道,造成灾害。
当支沟泥石流规模很大时,还可能堵塞主河道,形成堰塞湖,使主河上游水位增高,淹没沿河两岸,堰塞湖一旦溃决,将造成更大灾害。
[事例] 据史料记载,四川是一个泥石流多发的区域。
如1981年四川是丰水年,盆地西北部降雨集中在七八月,并多以暴雨或大暴雨出现,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川 “八·一七”特大洪灾,在当年7月一次特大暴雨中,盆地西北部山区10个县共发生崩塌、滑坡68000处,泥石流1000多处。
泥石流活动明显滞后于地震活动周期。
如20世纪70年代,四川地震活跃,多次发生6级以上强震。
到80年代,四川泥石流灾害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时期。
另外,1997年6月5日,美姑县乐约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并转化为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14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23万元。
2003年7月12日凌晨1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失踪和死亡。
[应急措施] 地震后,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就是较为常见的次生灾害。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处境恶化,遭受新的伤害。
那么,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据地震专家介绍,如果身边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快到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
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
此外,就是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不幸受伤,找不到脱离险境的好办法,就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以免使骨头错位,影响下一步治疗。
最实用的方法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碰到因遭受泥石流、塌方、滑坡导致受伤的人,首先要将其受伤的部位固定下来,不要发生晃动,其次就是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还要快速求援。
话题3 北京的避难场所在哪儿
如果不是受到地震情绪的影响,恐怕没有几个市民会注意到这块绿色指示牌上的六个大字“应急避难场所”。
周一,当记者来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时,几个市民正在讨论这六个字的涵义。
a:“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过这块牌子,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呀
”b:“北京这么多的人,这才能装下几个。
”c反驳:“北京好像不止这一个避难场所,皇城根儿也有一个
”
下雨天公司要团建去游玩。
有什么好的防护措施吗
建议去室内团建吧。
可以打打篮球,乒乓球,或者打羽毛球。
又锻炼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