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发朋友圈用什么词语
可以分享美景,分享快乐~ 可以分享经验,做知识的传播者。
比如,像我们热心网友在这儿答疑解惑,就是这样~ 人有点兴趣爱好,生活学习工作才不会单调无聊。
对一件事能做到执迷,那也并非坏事。
甘肃为什么穷
我没去过 我是转的 1。
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的缺陷和交通的落后。
众所周知甘肃的自然条件很不乐观,在加上人为的过度开发,使得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交通的落后也是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先天的投入不足和后天的无所作为,导致其布局和主干的极端不平衡。
从而无法发挥其应该起到的拉动经济建设的目的。
雪上加霜的是兰州铁路局也即将取消
2。
思想观念的落后和领导干部的问题。
通过我本人的看来,甘肃的人民大众对自己省份的看法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型,二是顺其自然型,三是怨天尤人型,四是思想激进以求发展型。
领导干部则是多数以甘肃为跳板居多,在任期间但求平稳不出事就好,也根本对甘肃的发展不关心,其本质就是根本不想在这里踏实的干下去。
3。
迫切需要工业转型和省会的西移。
在本身已经是自然条件很差的甘肃密布着污染级大耗能和耗水很多的重型工业,导致经济类型的单一。
应该适当的使工业转型,向低耗能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建设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兰州做为省会,其自身条件限制,使得它的发展空间极为有限,严重的污染,和人口的压力已经不堪重负。
本身以兰州的地理条件来看,其市区只有200万人的承载力,现在已经大大超出。
而且无人文环境和特色的品牌文化,只感觉到是个旧的重工业的城市。
兰州的旧有因素也使得其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改造也无实质效果。
本人觉得省会西移可以带动河西的经济发展,也避免象天水那样沦为西安的5小时经济圈。
如果兰州继续的无所作为,待西安至兰州的动车组开通后,也势必沦为西安的10小时经济辐射带。
以“一带一路对甘肃的影响”为题写一篇八百字的论文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陇西段与河西段贯穿全境,全长1650公里,占路上丝绸之路的四分之一,中国境内的二分之一。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赋予了甘肃“联结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及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战略定位。
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核心通道,地形狭长,东联陕西、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达中亚西亚,南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道,在促进中外交流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明显。
甘肃丝绸之路承载了太多的人类文明。
遗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诸多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等,是解读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码。
沿着丝绸之路前行,“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道教圣地崆峒山、“东方雕塑馆”天水麦积山石窟、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等在世界上有着唯一性和独特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幅精彩极致的历史画卷。
出土于武威雷台的东汉铜奔马,展现了奋发向上、豪迈进取、勇往直接的天马精神,并因此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徜徉在这些古老遗迹之间,仿佛穿越时空,神游唐汉,与飞天共舞,与佛陀对话,可尽情领略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日前,甘肃正在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
在此战略构想中,兰州、白银、酒泉、嘉峪关、敦煌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城市。
在古代,这些城市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枢纽。
在今天,历史传承下来的基因依然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甘肃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更加有力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不断开创对外对内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此前如是表示。
近年来,甘肃认真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主要体现在:研究和确定了自身战略定位,紧扣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结合甘肃的区位、资源、文化、产业及平台等优势,明确提出了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谋划和实施了“13685”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一大构想”,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实施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等“六大工程”,强化兰白城市圈、酒嘉城市圈等“八大节点”,努力实现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2014年5月,甘肃正式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
方案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
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
“甘肃的历史、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通过文化的力量寻求发展机遇的可行性。
”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此前表示,“我们要实现和所交往国家的共建、包容、理解、合作、共赢,需要有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的过程。
文化认同更容易引起共鸣、方便沟通。
在文化先行的前提下,甘肃实施‘一带一路’的其他战略如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等,会相对顺利地和沿线国家达成合作。
”甘肃省正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
这是甘肃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抓祖业,即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再现、利用等;抓事业,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文化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基层;抓产业,即要把文化产业逐步打造成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据了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甘肃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热点地区。
“十二五”期间,甘肃累计旅游接待人数520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0.5亿元。
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两番”,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前5个月,甘肃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3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亿元,两项旅游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2.3%和23.4%,甘肃丝路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
2016年,通过深入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全省通往景区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兰州铁路局启动“丝路快车”创新发展战略,开通了一系列以“丝路快车”为主题的高品质旅游列车;通过兰州、敦煌两个国际机场,开通了兰州至圣彼得堡等16条国际航线,国内航线通达45个主要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为甘肃丝路游的日益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前,甘肃已经确定未来五年旅游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甘肃力争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直接就业达到100万人以上。
“甘肃旅游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担当起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脊梁纽带,把甘肃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广好,把产品做精,把实力做强,以全新的姿态呈献给世界一个全新的甘肃,让丝路文明绽放异彩。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如是表示。
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活动中正扮演着座中四联、对外交往的重要角色,已经从内陆省份走向了丝绸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和向西开放的最前方,担当起了丝绸之路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它实际上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对沿途各国、对我们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影响既广且深。
倘若没有这样一条路,这些国家今天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我们简直无法想象。
”而甘肃,正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带一路”的新思维、新战略,让世界分享其市场红利。
形容河西走廊的句子
【第1句】河西走廊乌鞘岭,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要城市有武威、张酒泉、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市。
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
【第2句】历史上的敦煌,对于中原来说,是多么遥远的地方。
有人说,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
因为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记忆,敦煌几乎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第3句】“很多人向往大海,但是我向往西域,那连绵的群山和流淌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血脉,经由河西走廊这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千年走廊,空谷回响。
”刚生完宝宝,在黑龙江满洲里边检工作的刘晓,曾经在甘肃兰州上过大学,“一直觉得甘肃除了敦煌,没有什么特别的美景,这次在纪录片《河西走廊》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甘肃风貌,很后悔大学里没有去看看,今年计划带着老公和儿子,重回甘肃走走、看看。
”的确,对普通观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则是:“相约河西走廊吧,感受最纯净的美。
”【第4句】河西走廊,是古时内地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
曾经,这一条线人声鼎沸,繁极一时,留下了众多故事等着被发现。
八九月,是去西部旅游的最佳时期,如果你对逝去的繁华,古老的历史有兴趣,那不妨来一次河西走廊的穿越之旅。
【第5句】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厚厚的历史典籍中记载了昔日的荣光。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更是如春雷一般,将河西走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光呈现给了观众。
随着纪录片的热播,河西走廊再次成就了甘肃人内心的骄傲和荣耀,勾起了游子的思乡情怀,也成为国内外游客们心目中极具诱惑的旅游热点。
【第6句】关河冷落,大漠孤烟,千百年来,穿过历史的走廊,敦煌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自己独有的姿态,坚强,神秘,不妩媚奔放,却吸引着无数人想要靠近。
走近它,依稀能听见辉煌与失落交织的文化音符,窥视到历史与现实叠加的璀璨星空;循着它,便走进了一方灵魂与美学集结的心灵圣地,一处厚重与灵动交融的艺术殿堂,一个欲望与信仰辉映的精神家园,一场醉了千年也不愿醒来的大梦。
【第7句】河西走廊的起点并不在兰州,而是在武威天祝。
不过,穿越河西走廊,兰州是重要的出发地。
或许离中原太远,兰州总是很容易被人忽视。
黄河水穿兰州城而过,让这座城市有着富庶的绿荫,软软的柔情。
兰州拉面的美名确实远播在外。
除了拉面,兰州也有不少其他的美食,大众巷汇聚了兰州的美食精华,何不去大快朵颐一番。
形容石林的句子
1、一座石林就是一篇厚重的历史,欲说还休,每一个故事说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由于时间比较匆促,导游声声催着走快点。
移步换景,手上的相机连连按下,只怕一眨眼间,石林就会攸忽不见。
但见“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石桥自横,水声潺潺,青苔暗生,榕树盘缠”。
“山中只一日,人间已千年”。
如此美景,游人如云,但同样都是感叹声声,心动神驰,留连忘返。
2、带着雨伞,在导游的引领下,向石林风景区走去。
一桥跨过一湾碧色的湖水,岸这边柳树垂绿,草坪青青;对岸参差不一的石灰岩被千百年来的雨水冲刷侵蚀得满目沧桑,像一副水墨画。
走向一片洼地,景色使人震撼。
草坪之中,丛树之前,山石齿齿,千石百态,形象怪异,山石林林一直连着灰白色的天边。
3、这里是石林的中心地点,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一座笔直的山峰上刻有“石林”字样,红色醒目,四周的峰石上刻有许多名人的诗词。
规模更大的千山怪石,有的高40-50米,或睡或卧,或悬立或趋斜,有塔状的,树状的,磨菇状的,林林总总,使人目不遐接,瞩目惊心。
撼动人心之处,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出了风光奇妮的地貌景观。
4、果然不虚此行。
最奇特的是我们来到了二亿八千万年前开始酝酿形成的昆明路南石林。
一枚扇贝化石,幽幽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仿佛耳边涛声依旧。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万事万物都有因有果,难道,这些奇特的石头,以自己的姿体语言向世人解说千千万万年前的种种情感历程
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
一座山峰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座山峰就贯穿着幸福与苦难的人生。
一粒砂石里埋藏着一颗幼小但坚韧的心。
从甘肃兰州市进入戈壁滩要走的路线,详细一些,谢谢~
【第1篇:游山】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去的麦积山玩。
这天,老天阴着好象要下雨的样子。
司机说:“你们真幸运,今天准能看见著名的‘麦积烟云’。
”我和妈妈相视而笑了。
到了麦积山下 ,雨淅沥淅沥的下了起来,但游人依然很多。
我抬头看了一眼麦积山,情不自禁地说:“这座山的形状真独特
像农家院子里的麦垛子,静静地矗立在麦场里。
”我们边走边听导游讲述麦积山的历史,从导游那里我得知: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据我所知:麦积山石窟现存大小洞窟194个,保存了北魏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各类雕塑7800余尊……我们走着走着,到了麦积山的入口我们走了上去,我到第一个洞窟去看了一下,上面雕着精美的佛像,佛像的脸圆圆的,肚子又大又圆。
有的表情面带笑容,显得很慈祥,有的庄严的望着远方,还有的由于年代已久的原因,或断腿或断臂。
但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我又转了好几个洞窟,看见其他的洞窟都以佛雕为主要内容。
往远处眺望,有几座绿油油的山展现在我眼前。
远处的山被云雾笼罩着,忽隐忽现,真是美丽极了。
望下一看,游人如织,小的像蚂蚁似的。
突然,我感觉有点害怕,我再三央求爸爸快点下山,回到山下,我一下子舒服了很多。
今天虽然没有爬上麦积山的最高层,但我很高兴,因为我学到了麦积山的一些历史知识,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第2篇:游麦积山】 听爸爸说,天水有一座麦积山,那是我们甘肃著名的浏览胜地,那里古迹众多,景色优美。
去年暑假我特意和爸爸坐车游了麦积山。
我们来到山脚下仰望麦积山,果然不凡。
那山多像一座巨大的麦垛
“麦垛”的背面树木十分茂密,苍松翠柏,清秀挺拔。
“麦垛”的正面是三尊巨大的佛像屹立在山岩上,其中一尊大佛有十余米高。
它们个个都慈眉善目,神态安详。
再一次向上望去,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同蜂窝一样密密层层。
每层间都有木梯,曲折向上,供游人游赏。
我们顺着两边木梯向上攀登,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睡佛——释迦牟尼。
据说,他一觉睡了八百年。
只见他轻闭双眼,用右手托着下巴,神态是那么的安详。
旁边坐着它的十个弟子也个个神态各异,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在煎药,还有的在念经。
又好像都在盼望佛祖醒来时似的。
我们继续从崖上向上顺着木梯攀登,就到了千佛廊,它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态威严;有的温顺和蔼;有的兴高采烈,有的眉开眼笑。
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每一个石窟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它们是那么精美,那么生动
游麦积山,让我更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和辉煌
麦积山,我心中的圣地。
【第3篇:游麦积山】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天水地区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风景区,名叫“麦积山”。
每次听大人们介绍麦积山的风景时,我都特别羡慕,总想亲自去一游。
终于在一个暑假里我们一家去游麦积山了。
跨进了麦积山,只见早晨的麦积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树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一会儿雾慢慢地消失了,这时树林绿得就像染料染过似的。
走进树林,你就发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树。
有的树会下雨滴,落在地上滴答滴答的;有的松树会飘雪花,飘下的雪花犹如冬天的大雪。
我看了尖叫一声,惊动了旁边的游客们,他们微笑着看着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还有一棵一千多岁的梧桐树呢,远处看,像十几小梧桐树簇拥在一起,近处看其实只有一棵梧桐树,它的枝叶茂盛,密密层层,太阳的光线都照不透。
它的树干特别粗,游客们都好奇的用双手抱抱它,几个人才能围住。
这时我又一声尖叫,游客们笑着对我说:“小朋友,没有见过吧
”我就对他们笑了笑。
穿过树林,树林前有一个动物园,我更惊奇,想看看那里有些什么动物,就三步并作两步走,走进动物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也看到奇怪的动物,有长三只脚的羊,三只角的鹿……你听说过吗
我真是长见识了。
其实每种动物都有不同的特点呢。
啊
麦积山太美了
真不愧是名不虚传的风景区啊
【第4篇:游麦积山】 五一期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二姨、妈妈带我和姐姐去天水观赏麦积山,在路上,我非常非常高兴,赶紧问妈妈到了没有,我真想看它那雄伟的样子呀
到了麦积山,来到它的面前,我被那美丽吸引住了,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前走,到了麦积山的主峰脚下,抬起头一看,山都超过云了,像一座高大的麦垛,直立在哪里,在山顶上,站立着三尊大佛,面目慈祥,望着远方。
沿着路走,我们又来到植物园,这里是树和花草的世界,有稀有的花草树木。
比如;食人花、银杏树……,里面坐满了游人,让植物园变得更加好看。
麦积山果然名不虚传,如果我是作家,我会把这美丽的景象写出来;如果我是诗人,我会作诗称赞它;如果我是画家,我会把这美丽的景象画下来。
我爱麦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