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说说我第一次看见别人穿汉服上街什么感受,首先
有什么不敢的,我就会这样的。
有什么好怕的呢,有什么感到惊奇的呢。
莫非穿自己的民族服饰我们还得掩耳盗铃偷偷摸摸么。
我们应该为有这样华美高雅的民族服饰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它几乎影响了整个亚洲的服饰体系,它象征了一个民族数千年来文化的传承和不绝的信念。
如果我看见有人与我同样的穿起了汉服走在了川流不息的大街上,我会非常温和的与她(他)们相视而会心一笑。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穿汉服的说说
浅衣绣新绿,晓风青踏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第一次穿汉服上街是什么感觉
告诉别人这是你女朋友,建议发她最漂亮的照片
今天去了桃园景区,穿了改良汉服,拍了很多照片,想发朋友圈,想配些有意境的词句。
求大神请教。
把旁边那两个人P掉。
如沐春风桃花开
描写女性静态美的句子,或者描写穿汉服女子得句子(20字以内)
1.千秋无绝色
是佳人
倾国倾城貌
惊为天下2.不及美人妆,水殿风翠香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说说自己内心对汉服的感觉和体验
汉服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穿上汉服的时候,感觉就像回到了汉朝,在秋日天高气爽的郊外骑着轻马,与心爱的人一起散步。
天空时而传来一声雁鸣,雁影掠过身上赭色的汉服,掠过黛青色的眉眼,掠过温融的笑靥,抬眼望去想寻觅它的踪迹,可天空未曾留下鸟的痕迹。
一枚红玉伸到你的面前,你回眸轻笑。
父母不让穿汉服怎么办啊
首先,学生党们要注意一点就是,你们说服父母的目的。
不要把“让父母给我买汉服”当作说服他们的目标,这样子你很容易心急,成功的几率就不大。
而是把“让父母不排斥汉服”当成目标,父母给不给买暂且不论,让长辈们接受这个衣服才是最初应该做的。
那么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学生党们该怎么做,才能让长辈对汉服改观
我说说我的经历吧。
我平时在生活里把喜欢古典文化这点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我的父母对我会喜欢汉服,一点都不惊讶。
但他们仍然不接受,不答应,因为他们觉得汉服是不正常的东西,怕我成为一个异类,被街坊四邻取笑。
所以我必须向他们证明,汉服不是不正常的东西,穿汉服更不是不正常的行为。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
在长辈眼中,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答案很简单,生活里见得到,并且有人和我一起穿就是正常;生活里影都看不到,并且我一个人穿就是不正常。
针对这点,我就开始带着他们到三坊七巷的汉文化馆里参观。
让他们参观汉服馆,是为了证明汉服在生活中是存在的,它有实体店,真的有人在经营这方面的生意。
同时,馆里也有很多热心的小哥哥小姐姐,他们的口才比我们更好,介绍得会更详细。
而且他们是外人,父母会跟你翻脸,但对于外人,哪怕不认同,碍于面子也不会说些什么。
这样子做效果很显著,至少我爸妈反对的情绪没有以前那么激烈了。
虽然还是不同意买,可是也不会一点就炸。
紧接着,我开始蓄意建议他们去一些同袍出现几率较大的地方旅游。
比如上海和四川。
我们去的是上海,说来也是运气爆棚,刚到南京路步行街没多久,就碰上一队日常出行的同袍。
逛到豫园附近,竟然又碰上另一组。
我妈跟我感慨说,原来真的会有人穿汉服上街。
看样子一定程度上,她的观念有些松动了。
同时,我也会向他们证明,不只是我一个人买了汉服,我的小伙伴也买了。
有人陪你一起穿出门,父母反对的可能性更小。
我表姐曾经大大咧咧地当着我妈的面说:“我和表妹还有几个同学,以后一起穿汉服出门吧。
”我妈当时就说好啊,你们年轻人爱怎么玩怎么玩。
当然,我也不敢说汉服太频繁,我妈精明,很容易看穿我的小心思。
动不动就在她面前提汉服,她肯定猜得到我想说服她。
因此,我开始给她科普其他东西,比如jk制服和洛丽塔。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汉服,洛丽塔,jk制服并称为破产三女神。
我在向我父母介绍的时候,只是说这是年轻人时兴的着装方式,汉服也是。
它不仅是一种新兴文化,也是响应国家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号召。
谈到这儿,肯定有很多袍子不赞同我的做法,觉得我用“年轻人的新兴着装风格”来描述汉服很不妥。
确实,我承认这有点不妥,但这种不妥是对于我们这些有接触汉服的人而言,对那些长辈呢
压根不是这样。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点,很多袍子都会建议用什么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大义这些观点去说服父母。
其实这种观点反而更不好说服,除非父母是有文化素养的高知分子。
而就算是有文化的父母,估计也不太会因为这个观点而动容。
我们长辈生活的那个年代,温饱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什么他们没几个会在乎。
说读书还好,你跟他们说什么文化传承,他们很少会有共鸣。
更多的反而是觉得你不切实际,吃饱撑着去当什么文化传承者,自己生活还没过好呢。
所以,不妨让我们摒弃掉这个对大多数长辈而言太高大上的观点,选点接地气的,比如以年轻人的文化为切入点。
发旗袍照片配什么文字发朋友圈
你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文字。
如果没有特别的意思,单纯为了装逼和显示臭美的话,你就不用配文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