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春月考动员会主持词

春月考动员会主持词

时间:2013-10-26 18:52

要苏轼的啊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文学作品  【古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范增论》   《贾谊论》    《石钟山记》   《晁错论》   《记承天寺夜游》   《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策略》五篇   《策别课百官》六篇   《策别安万民》六篇   《策别厚货财》二篇   《策别训兵旅》三篇   《策断》三篇   【诗词赋】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东栏梨花》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2《踏青游》   73《玉楼春》

从苏轼的诗,词,文章看苏轼

被贬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

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

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

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

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

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张晓风的《初心》

初心 张晓风⒈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

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

把 “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 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

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想起另一部书,《圣经》,也是这样开头的: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 真是简明又壮阔的大笔,无一语修饰形容,却是元气淋漓,如洪钟之声,震耳贯心, 令人读着读着竟有坐不住的感觉,所谓壮志陡生,有天下之志,就是这种心情吧

寥寥 数字,天工已竟,令人想见日之初升,海之初浪,高山始突,峡谷乍降及大地寂然等待 小草涌腾出土的刹那

而那一年,我十七,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 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 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

”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 “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

想来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 候,也是煞费苦心的神束之笔这件事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先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 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阳光把她 微微毛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

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 一项典礼。

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

还是先裁自 己的一幅裙子

一匹布,一如渐渐沉黑的黄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预期——当然,也有 可能是恶梦,但因为有可能成为恶梦,美梦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 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 天空上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

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

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 己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⒉ 初发芙蓉 《颜延之传》里这样说: “颜延之间鲍照已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 如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 六朝人说的芙蓉便是荷花,鲍照用“初发芙蓉”比谢灵运,实在令人羡慕,其实 “像荷花”不足为奇,能像“初发水芙蓉”才令人神思飞驰。

灵运一生独此四字,也就 够了。

后来的文学批评也爱沿用这字归,介存斋《论词杂著》论晚唐韦庄的词便说: “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日柳,使人想见风度。

” 中国人没有什么“诗之批评”或“词之批评”,只有“诗话”“词话”,而词话好 到如此,其本身已凝聚饱实,全华丽如一则小令。

⒊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以后却因政治上的芥蒂而 分手。

只是每次遇见良辰美景,玉恭总会想到王忱。

面对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 是一个精彩的人,是一个可以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绝早,玉恭独自温步一幽极胜极之外,书上记裁说: “子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 那被人爱悦,被人誉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 濯。

”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爱惜,翻成白话就是: “唉,王大那空伙真没话说——实在是出众

”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描写这段微妙的人际关系时,把周围环境也一起写进去了。

而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

也许不是 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景观,只是一个序幕初启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着阳光闪烁的露水, 只是露水妆点下的桐树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甚至强烈地怀想那 个有过嫌隙的朋友。

李清照大约也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娇》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的句子全搬过去了。

一颗露珠,从六朝闪到北宋,一叶新桐,在安静的扉页里晶薄透亮。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 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茶之方馨。

在船之启碇,鸟之回翼,在婴 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

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如果我有敌人的话),那也好——不,也 许更好,嫌隙虽深,对方却仍会想及我,必然因为我极为精彩的缘故。

当然,也因为一 片初生的桐叶是那么好,好得足以让人有气度去欣赏仇敌。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