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主题班会主持词
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导方法: (1)自上而下依次展开的编写方法 • 按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程序(规范)、质量记录的顺序编写; • 此方法利于上一层次文件与下一层次文件的衔接; • 此方法对文件编写人员,特别是手册编写人员的ISO9000族国际标准知识和工厂生产知识要求较高; • 此方法使文件编写所需时间较长(4~6个月); • 此方法必然会伴随着反复修改。
(2)自下而上的编写方法 • 按基础性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的顺序编写; • 此方法适用于原管理基础较好的组织; • 此方法如无文件总体方案设计指导易出现混乱。
(3)从程序文件开始,向两边扩展的编写方法 • 先编写程序文件,再开始手册和基础性文件的编写; • 此方法的实质是从分析活动,确定活动程序开始; • 此方法有利于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要求与组织的实际紧密结合; • 此方法可缩短文件编写时间(2~3个月)。
质量手册 (一) 概述 (1)质量手册的定义 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 —质量手册规定质量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质量手册至少应包含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对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适用要素的描述; —质量手册可以是: a)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直接汇编; b) 一组或一部分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c) 针对特定设施、职能、过程或合同要求所选择的一系列程序文件; d) 多份文件或多层次的文件; e)剪裁掉附录只含有通用性内容的文件; f)可独立应用的或是其他形式的文件; h) 基于组织所需其他多种可能的派生文件。
(2)质量手册的应用 当质量手册用于质量管理的目的时,可称为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仅为内部使用; • 当质量手册用于质量保证的目的时,可称为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保证手册可用于外部目的; • 论述同一体系的质量管理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在内容上不应有矛盾。
(3)质量手册的作用 阐述公司的质量方针、描述质量体系和程序的要求; 为质量体系审核提供依据; 对外展示其质量体系,证明其质量体系符合某一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
(二)质量手册的结构与内容 (1)质量手册的常见结构: • 封面 • 批准页 • 手册说明(适用范围) • 手册目录 • 修订页 • 发效控制页 • 定义部分(如需要) • 组织概况(前言页) (2)质量手册的内容 • 批准页 —公司的名称; —手册标题; —手册发行版序; —生效日期; —批准人签名; —文件编号; —手册发放控制编号(见附表5.1) • 手册说明 —适用的产品; —生产该产品的组织领域或区域; —手册依据的标准; —适用的质量体系要素(可用表格说明) •手册目录 —列出手册所含各章节入题目 • 修订页 —用修订记录表的形式说明手册中各部分的修改情况。
• 发放控制页 —用发放记录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的发放情况与分布情况。
• 定义(术语) —首先使用国家标准中的术语定义; —对特有术语和概念进行定义。
•组织概况 —公司名称,主要产品; —业务情况、主要背景、历史和规模等; —地点及通讯方法。
• 质量方针目标 —组织的质量方针; —组织的质量目标; —最高领导签名。
• 组织机构、责任和权限 —描述组织的机构设置(可给出组织机构图); —影响质量的各管理、操作和验证等职能部门的责任、权限及隶属工作关系。
•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的原则; 符合所选定的标准的要求; 符合实际运作的需要。
•职责落实 全面考虑各要素的相关要求; 相关标准; 满足法规要求、合同要求。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各章的结构和内容目的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的目的。
• 适用范围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适用的活动 •责任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或人员的责任。
•程序概要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的全部活动原则和要求。
•相关文件 —列出实施要素要求所需的各类文件。
•术语 —需要时才编入。
—需要时设立本章; —设立本章的目的是便于查阅质量手册。
• 支持性文件附录 —需要时设立本章; —附录可能列入的支持性文件资料有: (3)质量手册的审查 质量手册需审查的方面: 风格审查; 内容审查; 格式审查; 职责审查; 接口审查。
①手册的风格审查 • 由负责统稿的人员进行; • 统一质量体系要素描述各章节的结构; • 统一名词; • 统一风格; • 统一质量体系要素的描述深度。
②手册的内容审查 • 标准的要求是否都已包括; • 实际的需要是否都已覆盖; • 表达是否准确; • 此项审查应由编写人员,各部门人员和顾问共同完成。
③手册的格式审查 • 是否方便修改控制; • 是否方便使用; • 是否适合文件管理。
④手册的职责审查 • 各部门和重要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否表述得准确、全面; • 与质量有关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有遗漏; •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各章节中所描述的职责和权限是否与组织机构章节中描述的职责和权限内容一致; • 质量活动中描述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在相应的职责规定中有体现; • 所有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在相应质量活动中体现。
⑤手册的接口审查 • 有关接口和工作关系的描述是否协调、清楚; • 各项管理活动是否已形成闭环; • 接口方式是否合理; • 接口的各个工作环节是否清楚并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
(4)质量手册的管理 ①标准要求 • ISO 9001:1994的要求 —供方应建立、形成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4.2.1); —覆盖本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要求的文件的大致结构,应在质量手册中予以规定(4.2.1); —质量手册应包括或引用形成质量体系一部分的书面程序(4.2.1)。
ISO 9004-1:1994的要求 —“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书面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5.3.2.1); —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规定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
因而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5.3.2.2); —应制定质量手册内容更改、修订或补充的书面程序(5.3.2.3). ②管理要求 • 批准 —须经管理层责任人批准; —从批准的实施日期开始实施. • 分发 —企业内只允许使用受控文本; —应发至使用手册的所有部门或人员手中; —发放应登记记录分发号。
•更改 —更改应按程序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更改所有受控手册; —更改应记录。
• 使用与保管 —需使用手册的人员应能够方便地查阅手册的有效版本; —保管不应导致损坏或丢失; —对损失或丢失的补发应按程序规定进行 (三)管理体系的编写过程 编写管理体系文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编写过程和组织形式由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管理体系文件是由一个编写小组负责初稿的编写工作,过程包括: 1.学习阶段 (1)培训人员: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成员及有关岗位工作人员。
(2)培训目的:使编写人员掌握文件编写方法,初步掌握结合本单位实际如何编制有关文件的基础知识。
(3)学习内容: a)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ISO9000标准等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的编写知识、包括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分工。
2. 调查策划阶段 以编写小组成员为主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组织机构的现状、各部门职能权限的现状、各部门提出需解决的接口问题、现有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等。
3.管理体系文件编写阶段 (1)拟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
(2)制定编写计划。
对各层次文件的编写方式、编写格式、内容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出设计,并要制定编写管理文件的编写实施计划,做到每个项目有人承担,有人检查,按时完成。
(3)编写组按照标准和单位实际分工合作编写。
(4)编写小组对草稿要反复研讨、协调、修改、完善。
(5)文件的批准、发布。
4.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试运行阶段 (1)文件下发、宣讲 体系文件是描述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包括方针、目标、政策、计划、程序、指导书等,它是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管理体系、质量改进不可缺少的依据。
(2)贯彻实施 要求全体人员“强行”执行管理体系,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记录,为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提供证据。
(3)组织内部审核 对本企业的管理体系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内部审核,以验证所编制的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管理术语 1.质量方针 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注:质量方针是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2.质量管理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能,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
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
注: a)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b)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4.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的资源。
注: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
5.质量手册 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6.组织结构 组织为行使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7.纠正措施 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8.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9.程序: 为进行某种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10.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11.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
12.内部审核 以验证质量活动的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
审核的依据 a) 证明过程已经确定; b) 证明程序已被认可已展开和实施; c)证明程序处于更改控制中。
ISO9000的内容是什么?
ISO9000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对本身提出的质量管理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顾客满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ISO9000标准内容主要涉及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工作环境、产品质量应满足的要求、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顾客的沟通和交流、内部检查制度、内部改进机制以及整个管理体系运行应满足的总体要求。
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控制,使顾客更加满意,内部管理水平得以提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并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而且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医中好还是西医好”活动主持词
问题的解决,关键在理。
理对了,才能解决。
请不要把中医归到科学里边,让布什大爷跟着你孙子姓,他干吗
不科学的东西偏偏有疗效,太令人气愤了,狗屁中医,你为什么有疗效呢,你不能存在,你是不科学的。
人要科学的生,科学的死,反对一切不科学的东西。
就是死也要插着管子死。
临终关怀,狗屁,那是人文的东西,让他死去吧,那不科学。
西医是最科学的,西医不相信经验,因为它靠不住。
那就相信机器吧,可是机器有时候也靠不住。
那就相信大规模长时间的总结吧,可是有时候还是靠不住。
那最后相信什么呢,真理也是相对的,是无限发展的,最后啥也靠不住。
这样看来,中医和西医谁都靠不住,半斤八两嘛。
中国几千年不知道啥是科学,中国的思想发展从没有按科学的要求去发展。
所以,要用科学的尺子去度量时,中国的这个思想混合物简直就是个怪物。
那我问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真理。
中国和西方讨论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和永恒变动的真理的问题,二者接不上火,不是讨论的一个事。
方舟子其实是吃饱了撑的,没文化的人,怎么跟他说呢。
要想灭掉中医,只能先灭掉中国文化(现在可能叫中国哲学的多一些。
)但是,要说两种文化谁优谁劣,得先都搞明白,深刻领悟。
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方舟子在学术上有他的地位吗
呵呵。
还有一个事,张仲景还不会用电脑呢,中医不是万能的。
真正的中医不会说中医啥都能治好,那是神仙。
广告内容不能代表全体中医吹牛吧。
其实,也别羞羞答答的,中医大部分是自吹自擂还是全体自吹自擂呢,要是全体,那只要有一例病人用中医中药真治好了,那就说明你应该重新检讨。
如果是大部分,那剩下的小部分有效是怎么回事,应不应该重视呢。
(施金墨给汪精卫他岳母治好了 岳美中出国治病的事,好多呢,你可以搜一下。
) 中国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标准性不强,因时因地因人而变。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料理独步天下,无人可比,而西方麦当劳肯德基盛行的原因。
这也是中医做不了多中心大规模双盲对照,只能作坊式的干的原因。
呵呵,真正的西餐是作坊做的好呢还是肯德基做得好呢
中医和西医在这个意义上理是一样的。
中医的治未病只能说明中医观察的眼界要宽,西医理解起来有点难。
呵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时候就准备过冬的事,和千树落而知天下秋的时候再准备过冬那是不一样的。
指导思想不同。
结果肯定不同。
数学好不好,我喜欢。
哲学好不好,我喜欢。
中医好不好,我喜欢。
这些都不是科学。
其实中医不是纯医学,他是一个综合体,包括文化,人文,古天文地理,社会,心理等等,是以他们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医学,有很深的烙印。
所以注定不可能科学化,而且扼杀灵活性的科学化应不应该发展,是应该很慎重的问题。
搞科学的人,应该有兼收并蓄的胸怀,中医有他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法,途径,理念。
顺其自然好不好。
科学其实是一种思想,是在西方文明基础上产生的奇葩,科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技术为我们所用才是重要的。
现代医学在解决某些病的过程中贡献颇大,比如儿科领域,古代中国 产后风,痘疹的并发症,儿科急症诸多方面,死亡率颇高,抗生素,手术,无菌技术等等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这谁都抹不了。
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强,而且感染的发生跟自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有些孩子每月感冒发烧一次,到时候看病就上抗生素,而且级别和费用越来越高,到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每月感冒一次的处境。
而用中医药调治出来的孩子,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通过扶正却邪,到时候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这就是思想的魅力,而不是一味的杀杀杀。
我说多了也没用,等有孩子了你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搞现代医学就别到处抄,结合自己专业用脑子自己想一想,康熙啥时候长过霍乱,奎宁治疟疾。
四环素治霍乱。
肚子疼不都是急腹症,没有腹急症这个叫法。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2017年×××××××××管理评审报告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实施计划的安排,中心于××年××月××日在四楼会议室××主任主持召开了由中心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会议。
本报告根据2017年度管理评审会议记录、2017年管理评审计精品文档,超值下载划及会议发言稿进行整理,形成本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一、会议的目的:讨论评价××××××××一年内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二、评审依据: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质量控制情况、资源配置情况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内审报告、监督员报告。
三、评审包括下列内容: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b)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c)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d)质量目标实现程度;e)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f)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g)内外部审核的结果;h)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i)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j)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k)资源的充分性;l)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m)改进建议;n)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
四、评审方法:会议讨论形式五、评审参加人员:见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六、评审过程:××主任首先分析了××年××月-××年××月××××××××(中心名称)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办法等对目前管理体系的适应性,传达××××××(上级主管单位名称)对中心发展规划,拟给中心的资源配置情况,
EPA是什么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环境保护局EPA n. 工程实践修正EPAEPA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简称,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EPA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简称,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于1992年宣布了“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计划,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只要启动电脑,过不了几秒钟就能见到屏幕上出现“能源之星”的标志。
能源之星的目标是当电脑系统的各个部件不活动时自动进入低功耗状态,当部件的能动性恢复(即当键盘、鼠标等被使用)时,电脑系统自动回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对于符合能源之星规范的产品,EPA将发给能源之星标志“EPA POLLUTION PREVENTER”,意为“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可的防污染的节能产品”。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经济合作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