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80大寿寿宴主持人的串词
八十大寿主持词 各位亲朋、各位好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又是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今天是公元2010年3月14日,农历庚寅年正月二十八。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诸位付氏家族的 祖孙 4代欢聚在一起。
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带着一份共同的祝愿,迎来了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共同庆祝付春山老先生80华诞及夫人翟桂兰女士75岁寿辰。
在这里为付春山先生举行八十大寿庆典。
今天我受老人家儿女的委托,做此次庆典的主持人。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老人家及其家人,向在座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真是,鼓舞欢欣。
前来祝贺的有老人家的儿子儿媳、以及老人家的亲属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给老人家祝寿祝福。
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老人家寿比南山、天伦永享。
生日快乐身体棒岁岁有今日,笑口常开心情好年年有今朝。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老人家已迎来,在八十年的风雨中老人家含辛茹苦地将三子五女扶养成人。
八十年风风雨雨,八十载生活沧桑,老人家为抚养子孙吃苦受累,岁月的年轮悄悄地爬上了她的额头,将老人家的双鬓染成白霜。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做人,认真工作”,简单的话语,让儿女们铭刻在心,永记不忘。
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们的教育下,子女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为老人家赢得了荣光。
现如今寿星一家是儿子孝,儿媳顺,女儿贤,女婿强。
全家充满着慈爱和孝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就连她的孙子、孙女、外孙女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学有所成,后继有人。
为此,让我们一起恭祝老人家,福如东海,日月昌明。
松鹤长春,春秋不老。
同时也祝愿在场的每一位来宾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幸福安康
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下面我隆重地宣布:付春山先生八十寿辰庆典仪式正式开始
一、寿星入座、鸣炮、奏乐 有请寿星前台就座(由大小儿子儿媳搀扶)
鸣炮
奏乐
二、敬献鲜花 爆竹声声,喜庆八十大寿:乐声阵阵,更添。
让我们用鲜花和掌声向老人家表示最美好的祝福,掌声(同时伴乐)有请老人家的孙女、xxx为她的爷爷奶奶、我们尊敬的老寿星敬献鲜花
(献花后说:祝爷爷奶奶生日快乐,祝爷爷奶奶幸福,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
退下) 鲜花象征美好,鲜花象征温馨,我们真诚祝福老人家晚年更加幸福,晚年更加美好。
三、敬献寿果 春华秋实,花开并蒂。
鲜花的盛开孕育着丰硕的果实,老人家八十年的风雨历程,阅尽人间沧桑,品足生活酸甜,结下了累累硕果,积累了可贵的财富,那就是他勤劳善良朴素的精神品格
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
严管有度、慈爱有加的朴实家风
让我们向老人家敬献寿果,感谢她为子孙后辈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能的物质利益,同时祝福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掌声(同时伴乐)有请老人家的孙子、xxx为他的爷爷奶奶献上寿果
(注意:先让人接过鲜花。
)(献寿果后、要说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四、敬献寿酒 仙桃代表长寿,寿酒祝福年高。
我国就以酒为尊、以九为贵,以九为吉祥。
今天是老人家的八十岁寿诞,让我们祝福寿星长长久久,幸福到老九百九。
掌声(同时伴乐)有请老人家的儿子xx、儿媳妇xxx、,上前共同为他们幸福的父亲、母亲敬献象征着永远幸福、健康长寿的寿酒
(儿子倒酒,媳妇敬酒。
三个儿媳妇敬酒时同时喊:“请爸爸妈妈喝寿酒。
”掌声鼓励。
)常言说:儿女孝不能少,媳妇孝最重要。
大家听,三位儿媳妇叫得声音多脆哟,够孝敬了吧。
(注意让她们接回酒杯、注意示意他们退下) 多么孝顺的儿子,多么孝敬的儿媳妇,为了让父亲母亲开心,为了把母亲的八十大寿办得更好,他们过罢春节就开始准备,里里外外,他们都不让老人操心,他们做得很有头绪,井井有条,你看,今天老人家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
五、敬献 开怀且畅饮,享尽天伦乐。
老人家今天已经是沉浸在无比幸福快乐之中了。
她的儿子儿媳孝敬了母亲,给母亲敬献了寿酒。
她的女儿和女婿也在白忙之中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父母敬献来了。
掌声(同时伴乐)有请老人家的女儿xx、女婿xxx为父亲母亲敬献。
(女儿女婿要齐声说:“祝妈妈生日快乐,祝妈妈健康长寿、永远幸福”)(注意将蛋糕放到小方桌上)(示意退下) 六、儿女代表献祝寿词 儿辈们的孝敬让老人心里乐开了花,下面请老人家的长子xx代表子孙辈向老人家敬献祝寿词,大家欢迎。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祝寿词,凝聚了晚辈们对老人家的无比感谢和深深祝愿,令人感动,令人赞叹。
父母对我们的抚养之恩,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我们的童年,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父母送我们一片明媚的晴空;飘雨落雪的时节,父母为我们撑起一把温情的伞。
成长的岁月充满多少喜怒哀乐,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
父母因我们的欢乐而喜上眉梢,因我们的烦恼而愁在心间。
那真是:深爱的目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成长,无私的奉献铺就了家庭的温暖。
七、孙子孙女代表献祝寿词 鲜花、寿果、寿酒、祝寿词、祝福话,已经纷纷表达了老人家的子孙及晚辈们的。
爷爷是慈祥的。
一番番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让人心悦诚服、受益终生。
一缕缕春风阳光般的关怀呵护,让人铭记心底、倍感温暖。
“清清白白做事,为人,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就是您的人格魅力,是您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爷爷是幸福的。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您的晚辈,您的后人,没有辜负您的希望,都向您那样清清白白做事,为人,扎扎实实工作。
这里我希望您的孙辈,向您和各位长辈表一样,要学习您的优良品质,秉承您的优良传统,发扬您的优良作风,干好本职工作,追求更大作为,为付氏家族的繁荣、为我们祖国的兴旺贡献力量
八、晚辈拜寿 八十年风风雨雨,老人含辛茹苦把八个子女抚养成人他们工作的工作,上班的上班,家家和睦平平安安然,而沧桑的岁月在老人额头留下了很深很深的烙印,儿孙们千言万语倾缸之墨都是无法对老人表达的恩情,希望她延年益寿、幸福安康,春秋不老、松柏常青,此时此刻,儿女的千言万语在生日殿堂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我们所有的儿女、所有的孙辈们只有用他们的行动才能报答台上的寿星的养育之恩。
下面我宣布为老寿星的拜寿仪式现在开始
1、首先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 一鞠躬:祝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鞠躬:祝各位长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三鞠躬,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2、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上前祝寿 一鞠躬:祝母亲“生日快乐、晚年幸福;” 二鞠躬:祝各位长辈“笑口常开,永享天伦” 三鞠躬,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3、请老寿星的孙子、外孙上前祝寿 一鞠躬:祝老人 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二鞠躬:祝老人 事事顺心、快乐永伴; 三鞠躬:祝老人 寿比天高 福如海深 4、请老寿星的、曾孙女上前祝寿 一鞠躬:感谢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为子辈孙辈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
向您道一声:老人家请放心,晚辈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殷切希望
二鞠躬:感谢老人家立家兴家之德,为大家庭小家庭的和睦幸福艰辛劳动,无怨无悔。
向您道一声:老人家您辛苦了
三鞠躬:祝愿老人家福乐绵绵,笑口常开,身体健康,。
向您道一声:老人家您一定要保重保重再保重
您的健康快乐就是子孙们的最大幸福。
其乐融融 这正是喜看儿孙站堂前,只愿家风代代传。
九、寿星讲话 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寿星xxx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今天最开心、最激动、最高兴的人呢还应该是我们的寿星,但是寿星今天心情非常激动, 千言万语都不能够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夕阳无限好,不是近黄昏。
前程美似锦,旭日又东升。
今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给您祝寿,为您的坚强、为您的乐观、为您的慈爱、为您高尚的品格祝福
祝您健康长寿
祝您生日快乐
祝愿您:身体康健犹如青松不老,幸福如意共迎美好明天。
十、分享生日蛋糕 好
各位来宾:良言祝福福满楼,真情送暖暖心头,忠孝儿女摆寿宴,四世同堂共春秋。
一层一层的蛋糕就是儿女一片一片的孝心, 蛋糕中甜甜的、淡淡的奶香味也就象征着所有的儿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好,现在,我们的生日烛光已经点燃,注视着生日蜡烛的火焰,就好象生命的旋律在轻声的吟唱,又象人生的长河曲折婉蜒,尊敬的伯父,愿您怀着一份对晚年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带着一份对人生的执着与向往,在每逄生日蜡烛点燃的时刻,祝您永远拥有开心的一刻,快乐的一天,平安的一年,幸福的一生。
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八十年的酸甜苦辣,八十年前呱呱坠地,给这世界带来了一片欢乐,八十年来开花结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子女们也开始承担起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更能体会老人的慈爱和养育子女的艰辛。
这时候子女们最想说的就是——祝您生日快乐,祝您健康长寿。
打开生日蛋糕、让我们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赞歌,共同祝愿老寿星增富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共创美好未来。
齐唱生日歌(两遍)(乐队伴奏)星星点点的烛光映红了寿星的笑脸,有请我们寿星一同默默地许个心愿,双手合十, 两位老人家请闭上双眼,默默地许个心愿,因为此时此刻,许的心愿一定能够实现,有这么多真诚的朋友,来到这里共同为两位老人家祝福祈祷,相信你们的心愿在瞬间能够实现,好,睁开你们的双眼,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唱响生日快乐歌,祝老寿星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
。
好,在万众瞩目当中,请两位寿星一同吹灭这生日的烛光好吗
现在有请老寿星吹灭生日蜡烛,分享生日蛋糕。
(奏生日快乐) 晚辈敬寿星吃蛋糕、大家分享生日蛋糕。
吃了这蛋糕,日子节节高。
(给大家分享蛋糕、奏乐、宣布仪式结束)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老人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谢谢各位亲朋好友的到来,寿星的子女家人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寿宴,诚望诸位:满怀豪情,吃好吃饱,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同时也请老寿星起驾入席,同大家共进寿宴。
谢谢大家
一般在唱歌之前主持人都要说一段话引出下一首歌曲的名字,请问那段话叫什么
叫串词吧,是在晚会、联欢会等大型联欢活动中,主持人把前后节目,把整台节目恰到好处的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词语。
串词是一门艺术,一般来说有固定的套路。
宋代词人有哪些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幼安,号稼轩,济南人。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六一居士。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
一生未仕。
李清照 1084~
,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史达祖 1163~1220
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
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
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
今传有《梅溪词》。
其词工于咏物。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
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
宋亡,归隐。
晏几道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姜夔 1155~1121
年,字尧章,鄱阳人。
号白石道人。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宋仁宗朝进士。
官至都官郎中。
张炎 1248~
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人。
朱淑真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李之仪(公元1080看前后在世),北宋无棣(今属山东省)人。
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陈与义(1090--1139),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刘辰翁(1231--1297),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叶梦德(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
绍圣四年(1097)进士。
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
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
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张泌字子澄,淮南人。
生卒年不详。
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
官司至参知政事。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
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
万俟咏 (万俟读作mo qi莫齐,是复姓)(
-
)字雅言,里居不详。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王观(
-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
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
阎选的词流传的相当少,而且从前也少有称道。
其实他的词作象秀竹青翠,十分赏心悦目,读起来相当有味,真是有“粉而不腻,浓而不艳”的妙处,很值得仔细吟味研究。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孙光宪,字孟文,陵州人。
为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兼御史大夫。
顾夐,蜀王建时,给事内庭,擢茂州刺史。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魏承班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绍武(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入。
一生不仕,浪游江湖。
曾觌(1109-1180)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康与之(
-
)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
李重元,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
《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各在农历的哪一天
传统节日的故事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春、清明节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八节、灶神节。
一.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在农历中代表着新年到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祈福的大红对联,并燃放鞭炮,希望来年顺利。
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
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人们讨论对付年兽的方法,有的人说年怕见红色、火光和噪声。
人们张贴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放炮竹,并敲锣打鼓。
怪物害怕得发抖。
夜幕降临,所有的人家都点亮了灯笼。
怪物被吓坏了,从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年兽被打败了,但庆祝新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两千年前。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有个聪明的人提出每个人都要马上点亮一盏灯笼。
仙女又说应该把仙鹤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将火熄灭。
当仙鹤降临到人间时,它被逮了起来并装入一个无法燃火的笼子里。
人们点亮了灯笼,燃放鞭炮和烟花。
天帝看到人间失火后非常高兴。
他认为仙鹤已经成功摧毁了人间。
事实上,人们举着灯笼游行来庆祝他们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一日,人们悬挂灯笼或提着花灯上街散步。
这就是元宵节。
三. 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
”传统风俗规定龙抬头的日子是“春龙节”,传说是这样讲的。
从前,黄河流域大旱三年。
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
在黄河岸边屹立着龙斧山,山脚下住着一对青年夫妇。
男人叫强娃,女人叫龙华。
他们决定出发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只有在金龙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带着勇气,强娃和龙华到了金龙潭底部。
他们挖了49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白石头的卵。
那个卵快速旋转并突然变成了飞翔的白鸽。
然后,它变成了一位老人并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们,快到龙斧山上,你们会在那里找到一把可以劈开山崖的斧头,水会从山中流出的。
” 说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烟之中。
强娃和龙华辛苦的翻山越岭,到了一座小庙前。
在庙中,他们找到了一把斧子并将其带到深潭旁边。
强娃劈开了山峰,一阵巨大声响过后,水流涌出,一条金龙飞到了空中,下了一场大雨。
人们为了纪念这场“龙雨”,农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龙节。
四. 清明节每年四月五日左右是清明节。
这天人们在乡间散步,在坟前摆上祭品,佩戴鲜花或者嫩柳条。
故事要追溯到纪元前,春秋战国时期,金国王子重耳,被公国流放在外漂泊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
他依据各人的功绩奖赏并封爵在他流亡期间依然忠心的人。
在其中,有一个叫介之推的人被重耳遗忘了。
他背着老母隐居到了绵山里。
重耳的一个门客告诉他了这件事情。
重耳带上侍从去寻找介之推,但绵山太大了,他们找不到他。
另一个门客建议重耳:“放火烧山,介之推就出来了。
“重耳于是下令烧山。
一场大火烧荒了这座山,介之推和他的母亲坚持到了死。
重耳十分悲痛,他规定每年的这一天都不许生火。
各家都要吃寒食。
清明节不许开火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但插柳和清扫祖先的墓依然延续到今天。
五.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这一天,乡下的每家每户都会吃糯米包的粽子,佩戴香包和插艾蒿。
为什么人们要吃粽子呢
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在楚国担当重任,在楚战时期以他的功绩为人称道。
背信弃义的君王诽谤他有过失,他被免职了。
不久之后他被流放,过着漂泊的生活。
他因国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愤。
农历五月十五日,他在汨罗江投江自杀以唤起人民的热忱。
楚国的人民将米粒抛入江水给屈原献祭。
担心谷粒会被鱼虾吃掉,人们将米包到芦苇叶中并用丝线捆起来。
人们还佩戴香包,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绳。
人们在门上插上艾叶,象征击退敌人的刀剑。
六. 乞巧节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
少女们比赛穿针引线来纪念织女。
织女每天为王母娘娘做织布的活计,人间有一位牛郎过着贫苦的生活,只有一头老黄牛陪着他。
织女爱上了贫穷的牛郎。
她下凡与他成亲。
她为他生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美满。
王母娘娘十分气愤。
她命令天兵天将将织女带回天庭。
一位天将将织女带了回去,牛郎带着儿女骑着老黄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一根金簪并在天上划了一道线,于是一条奔涌的河流挡在了牛郎前进的路上,隔开了这对夫妇。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喜鹊们在银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这一天,女孩子们喜欢在织女星旁学习织布。
也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重逢。
七.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
人们吃月饼,孩子们则买来陶土做的“兔子爷”。
关于中秋有很多传说。
这就是一个。
一位道士对唐明皇说:“我可以让您升上月宫。
”随后他将自己的手杖抛向天空。
手杖变成了一座大桥。
皇帝登上了桥,随着道士,来到了月宫。
在那里,皇帝看见了捣药的玉兔,和奏乐起舞的仙女们。
他记下了这些美妙的乐曲。
回到人间后,他做了一段曲子并提名为《唐明皇月宫游记》。
八.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留传下来的风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汉朝,有一位叫费长房的会捕怪的巫师。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农历九月九日人间会发生一场大灾难,他会带他去阻止灾难发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诉他将这些带给世人。
乘上仙鹤,桓景去往人间。
他将人们领往高山之巅,每人发了一片茱萸并饮了一口菊花酒。
这样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来了,它急忙赶往已人去楼空的村子。
看到人们都已经聚集在山峰上后,它冲向他们。
但菊花酒的气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却步。
于是桓景用剑杀死了他。
从那时起,农历九月九日,人们带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九.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的二月八号。
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喝腊八粥。
从前有一户家庭,一对老夫妇和一对年轻夫妇,过得很贫苦。
老夫妇不让年轻夫妇做任何活计,怕累着他们。
这对年轻夫妇有吃有穿,一点活也不干,最后什么都不会做。
老夫妇去世了。
这对青年夫妇吃光了所有的食粮又卖掉了他们的房子。
他们除了一间茅草屋以外一无所有。
冬天到了,裹着茅草,他们因饥饿和寒冷而发抖。
农历二月八日,他们已精疲力竭。
他们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麦杆,熬了一锅清汤。
但一阵强风刮过,吹倒了茅屋。
两个年轻人被压死了。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悲惨故事,人们在农历二月八日煮粗粮,人们闲聊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并不再挑食。
十. 灶神节 农历二月二十三号,孩子们吃年糕,大人们祭灶神爷。
传说从前有一位贪吃的王爷。
他四处寻找美食。
有一天他出宫看看各家有没有什么好吃的。
他进了一户人家并索要食物。
他贪婪地吞下了女主人给他的所有甜饼。
然后他要求女主人跟他回皇宫每天帮他做美味的甜饼。
她不同意,王爷就想把她强行带回去。
这一次她很生气,推了他一把,将他拍到了炉灶后的墙上。
她冲他喊:“既然你这么贪吃,你就吊在这里看别人享受盛宴吧。
”王爷就一直悬在那里。
后来,他变成了灶王爷。
害怕灶王爷说出什么恶毒的话语,每一年,春节前,人们都张贴他的新肖像并供给他年糕。
现在人们已经不贴他的画像了,但孩子们仍然吃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