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十送红军》的报幕词
的报幕词 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
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十送红军是江西民歌,讲的是老区人民不忍红军离开,的情节。
。
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感受红色经典唱热了我们的心扉教育我们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十送红军》前串场朗诵词
《十送红军》前串场朗诵词 女: 回首往昔岁月男: 回望曾经路程 女: 一条路,曲折,蜿蜒,为人民幸福而战斗男: 一条路,奉献,牺牲,为民族解放而抗争
女: 是谁抛下妻儿 爹娘 背井离乡男: 情愿拿起大刀 长枪 走上战场合: 新中国啊——比生命更崇高的梦想
女: 送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亲人走男: 泪满襟,心贴心,面带微笑挥一挥手 女: 红米饭 南瓜汤 成长壮大 都是人民养育。
男: 草编鞋 红军旗 合: 向前向前 步步走向胜利
二、合唱《太行山上》前串场朗诵词 男: 情难舍呀 生死不离共产党女: 恩情重啊 血肉相连红军哥 女: 长矛闪闪亮 翻身解放改天地男: 刀枪入云端 保家卫国新篇章女: 杨靖宇男: 赵一曼女: 平型关男: 太行山合: 看
中国大地 抗日峰火连天
红军长征的解说词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具体内容: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
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
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
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
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
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
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
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
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
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
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
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
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
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
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
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
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
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
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
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结合今天的改革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团结是力量源泉 在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召开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
当时,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必须把红军的领导权从“左”倾路线代表手中夺过来。
会前,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
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等都旗帜鲜明地支持同志,确立了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
在遵义会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闻天同志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
他与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
体现了党内高度的团结。
同志曾风趣地说:洛甫同志是“开明君主”。
周恩来同志积极协助同志组织和指挥红军,林伯渠当时抒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
这诗句既反映出他热诚拥护确立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激动心情,又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花开吐芳菲,彝海含笑迎宾朋。
五月,春意盎然的彝海,一派生机勃勃。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凉山州、冕宁县主办的,万人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70周年庆祝大会,在阳惹雪山下彝海之滨隆重举行,追忆70年弹指一挥间的红色诗篇。
省副省长张作哈在讲话中说,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踏上凉山这决神秘而又神奇的土地,发生了对中国革命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同志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团结一致、继续北上的方针;二是红军先遣军总司令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果基约达在彝海边歃血结盟,创造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彝海结盟不仅为红军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我党在复杂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开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放后,古老的凉山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凉山各族儿女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彝海结盟所凝聚的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精神正在大小凉山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3月10日,以色列军人武大卫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行进。
7月25日顺利到达陕西吴起镇,历时138天,行程24000多公里(汽车行驶里程),其中步行1200多公里。
途经9个省、自治区,参观了当年红军重要会议和战场旧址,穿越了雪山草地,采访了近百名老红军,拍摄了3000多张照片。
对于这次“长征之行”,70岁的老人有着太多的激动,太多的感慨——长征路应该列为世界人类遗产保护 一个职业军人,武大卫以其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的亲历概括了长征精神。
他说,长征的内涵和精髓就是“崇高精神、空腹、飞毛腿”。
“这次长征之行,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才是能够打胜仗的军队,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
武大卫动情地说,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
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
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吃的、没有交通工具,凭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空着肚子,光着脚,爬雪山,两条腿竟然比敌人的现代交通工具跑得还快。
“说红军是超人,是飞毛腿,一点都不为过”。
他说,以前,总以为长征路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这次一走才明白,长征哪里有路啊,许多地方是红军走过了之后才有了人的足迹,也才有了路。
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称中国红军胜利之本,也是中国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长征精神要好好发扬光大,它是一笔世界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军事财富。
最近,“四代同堂颂长征”文艺演出在浙江老年大学准时开始。
备好此次的演出活动,参加排练的同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
为了精益求精,当其他同学已进入梦乡时,他们却仍在排练,每一次进步都让人兴奋不已。
这不是一支专业的队伍,没有专业的辅导,从摹仿到加入自己的东西,一步步走来,他们过得充实而愉快。
四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却凝聚了他们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及对新时期人民卫士的无限崇敬与爱慕之情。
这也是实践长征精神。
已过去70年了,但它留下的时代意义与精神却是万古不朽的。
对我们来说,应该像先辈们艰辛创业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业,使自己学有所成。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生活中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奉献。
奋斗是胜利的法宝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
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
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
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
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
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什么
“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干部的政绩
” 实现这种结合,就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永久奋斗”,是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
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
机遇是什么
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
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
我们要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
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
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永久奋斗”,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
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中国古代的先哲说过:“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当年,同志曾用庄子的这句话激励大家,我们的事业绝不会因为开始阶段的弱小和条件的简陋,而影响其伟大。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关于主持词的
主持词的写作没有格式,它的特点就是富有个性,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一、主持词的写作,首先要突出活动主旨并贯穿始终如今,文化呈多元趋势,各种主体性活动很多。
了解了活动主题后,通过主持词的写作将主题贯穿于所有的节目之中,从而使活动主题步步深化,丝丝入扣,不断将活动推向高潮。
二、写好开场白,要把握好吸引观众、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三个环节开始如何吸引观众的视线,如何把握观众的心理,怎样导入主题,主持词开场白的写作非常重要(关注公众号”主持知识“回复”主持词“即可免费领取6套精选主持词word版)掌握三个环节:一是先声夺人,通过对所有来宾的问候,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
比如: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这样的问候,可以让所有的观众都对号入座,调动起观众的参与热情并迅速投入到节目的欣赏中去。
二是对现场和当时情景加以描述,让观众感到熟悉、感到亲切自燃,乐于接受。
三是要增加主持词的文化内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主持词的写作,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文化内涵,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观众的文化知识素养。
采用和历史文化有关的表述方法去写作。
望采纳
关于长征的活动开头语、结束语、串词
开场白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工农红军,为了中国的胜为了中华上民族的复兴,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70年后的今天,长征途中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呐喊,仿佛就在耳边,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无穷动力。
今天我们召开主题班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红军创建的宏伟业绩,追思和弘扬长征精神,树立理想信念,争做文明诚信小公民。
(2)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
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征,感受红军战士的英雄豪情,让长征精神伴我们同行。
结束语:(1)伟大的长征虽然离我们渐渐遥远,但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历史,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重温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
(2)历经千难万险,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虽然过去的艰辛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却如同一座丰碑,永驻我们心间,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不朽动力,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串词需要随机应变,根据别人的发言进行总结,比如某人说完之后,你说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可歌可泣,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奋勇争先,那么我们该怎么继承和发扬呢,请听下一篇....
有关红军长征的作文或好词好句
萨蛮·大柏地编辑 锁定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
1929年1月,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
1933年夏天,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谰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
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1] 首次发表在1957年《诗刊》1月号上,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和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
作品名称《菩萨蛮·大柏地1》 一九三三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2,谁持彩练3当空4舞
雨后复斜阳5,关山6阵阵7苍8。
当年鏖战9急10,弹洞11前村12壁。
装点13此关山,今朝14更好看15。
[2-3] 词句注释 全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
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
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1. 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 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 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 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 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7. 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
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
”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
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 苍:青黑色。
9. 鏖战:苦战。
10. 急:激烈。
11. 弹洞:枪眼。
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 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 装点:装饰点缀。
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 今朝:如今。
15. 看:此处读平声。
[4] 白话译文 释文一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释文二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
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
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
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41929年,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
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
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国民党江西军便尾随而至。
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
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
红军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
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
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3年夏,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5] 词的上阕,诗人主要写大柏地雨过天晴、鲜丽如画的景色,寓情于景物之中。
美妙的想象,引人无限的遐想。
下阙联想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由过去写到现实,由叙述转到抒情。
全词语句跌宕优美,气势高远,意境深邃。
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川风景才描绘,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读者即在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中受到熏陶,又在革命史诗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6-7] 段落赏析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
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
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
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
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
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
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
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
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
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
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8]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
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
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8] 古往今来,吟咏战地的诗文,不胜枚举。
如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曹操的《蒿 里 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发出“独怅然而涕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亦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等,无非是描绘战地凄惨景象,或抒发个人感慨,或表达惆怅心情。
诗人打破以往陈旧的模式和内容,以乐观豪迈的激情,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战地风景,歌颂革命根据地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