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小学科学课例研讨主持词

小学科学课例研讨主持词

时间:2013-05-05 03:54

如何积极配合课题主要承担人搞走班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子课题发言稿

一、我的教育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享受教育。

即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让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就自我,发展子美,享受教育。

二、我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唤醒。

唤醒什么

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自觉。

唤醒成长的自觉,并使之成为习惯,成为生命自觉。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 我以为:学校里所有工作都要基于此,课题研究也不例外。

三、我对课题研究的理解课题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研究和解决学校发展及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每一位校长实现教育理想的必由之路。

——成就教师,发展子美,必须依靠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大背景:全国范围内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有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

课堂改革的九大范式:(略)小背景:子美自2006年创办起,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010年10月,我发现: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除了几位冒尖的教师外,子美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并没有质的改变,还在原地打转,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

——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带给师生享受

——必须得有个科学的流程引领“改变”

引发争议:1、内心:抵制模式,认为:模式=僵化。

现实:子美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需要 “模式”引领,至少“不跑偏”,“不掉沟”。

——改革不能服从个人喜恶,一切要从发展需要出发2、复制主义:挑现成的一种模式照着学,“比葫芦画瓢”。

拿来主义:选择性的“拿来”,结合子美的实际进行取舍。

——没有一所学校的改革是可以复制的,必须结合子美实际,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创新,才能适合子美,才能落地生根。

力排众议,整合百家之长,提出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自主”,顾名思义:教师导学,学生自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从概念上为师生做好角色定位。

——确立研究课题:《“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以课题研究引领子美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领师生成长。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流程:学案自学:学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自学、生成疑问小组合作:科学分工、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初步释疑班级展示:分组展示、交流成果、点拨纠偏、恰切评价拓展延伸:启发诱导、总结收获、质疑解疑、拓展迁移达标测评: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当堂测评、查漏补缺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一、学习研讨 统一思想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推进的关键在教师理念的改变,重点是培训。

培训并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需要反复进行,不断跟进。

启动前,全面培训,反复培训;过程中,不断跟进,经常培训。

目的——达成共识,确保正确舆论,形成良好研究氛围。

二、名师示范 典型引路 从语文、数学、英语入手,名师、骨干带头上研讨课、示范课,老师们在名师骨干带领下,一起研究、设计导学案,模仿名师、骨干按照流程上课。

三、梳理问题 确立子课题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确立研究的小课题。

如:《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如何分组更有效》、《如何培养小组长》、《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展示》、《教师主导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如何在低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领教师带着问题去研究,带着思考去实践,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

四、依托课例 行动研究 通过“同磨一课”、“一课二上三讨论”等活动,依托课例,行动研究。

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五、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前提。

子美出台了“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集体备课 ,学案统一。

明确子美“导学案”编制流程:个人编写——集体研讨——组长审核——领导定稿——审批印刷。

全年级使用统一的活页“导学案”,师生用后及时修订完善,方便后来的师生借鉴。

2、关于“小组合作”围绕“小组合作”衍生出许多小课题:如:如何分组更高效

如何分组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与展示中怎样分配任务

怎样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如何保持小组合作持续的热情

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层次的任务

等等。

形成了许多小策略: 如: 小组建制:2-6年级4-6人小组,1年级2人小组。

分组原则:男女生搭配,强弱搭配。

课堂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强调人人参与。

合作原则:浅显问题同桌交流,深奥问题大组合作探究。

3、如何培养小组长“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环节均由小组长主持完成,小组长的作用不可或缺,小组长的培养是关键。

老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培养小组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给方法,明确责任;随机指导,当堂矫正;保护生成,鼓励创新;注重互动,主动成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实验初期,“带上组长走班听课”成为一种时尚。

实验后期,“组长轮流当”成为学生及家长的强烈要求。

4、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确实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课堂出现了教师被学生“带走”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展示缺乏恰当引导或及时的评价,因此,提出此课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丧失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纠偏、规范、追问、拓展”上。

六、回归实践 反复验证带着“研究所得”回归实践,以“研究所得”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研究所得”。

以教研组为单位继续“同磨一课”,在“磨课”中反复验证“研究所得”,不断完善课堂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课”并举,调动各个层面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

即:教师人人上“达标课”、 青年教师上“优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城乡互动推出“精品课”、新教师上“汇报课”。

七、归纳总结 优化结论 定期召开“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汇报“子课题”研究成果,做汇报课,邀请省、市教研员现场观摩指导。

八、文化引领 唤醒自觉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在整个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子美建立健全了助推课题研究的各种规章制度,创生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并且持之以恒,文化引领,不断唤醒教师的研究自觉。

1、专家指导,引领课题研究。

定期邀请省、市教研员到学校指导课堂建设,指导课题研究,帮助教师答疑解惑。

2、反思博文,畅谈课题研究。

要求教师人人建博客,鼓励教师将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撰写反思、发表博文,畅谈心得、感受、疑虑、困惑,教师的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在交流与碰撞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文化自觉。

3、论坛博客 、助推课题研究。

坚持一月一主题的“子美论坛”活动,主题有:《寻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传递正能量,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的理想课堂》、《“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一得》、《我的理念我的班》……引领教师且行且思,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做学科领袖,做教育家。

“子美论坛”、“子美博客”成为校本研究的最佳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唤醒了教师的成长自觉。

4、健全机制 保障课题研究。

陆续出台《子美教师专业化发展考核细则》、《子美星级达标课教师评比细则》、《达标课教师“课堂开放”制度》等,评价指标紧扣课题研究。

如:参与课题研究、导学案设计、精品课、常态课、参与论坛、发表博文等。

定期评选“首席达标课教师、三星达标课教师、二星达标课教师、一星达标课教师”;推行教师课堂开放制度,首席教师的课堂全部开放,三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三分之二开放,二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二分之一开发,一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三分之一开放……第三部分:课题研究 成效显著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形成了常态化的“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并完善了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建立并完善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课堂的观察与评价,强调全方位,多视角观察课堂,既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整节课的效果,以评价为导向,突出研究重点,突破研究难点。

——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成果之二:设计编撰出语文、数学1-12册的全套《导学案》;收集优秀课例200多节;评出优秀博文300多篇;cn刊物发表相关论文3篇;主编《享受教育系列丛书》三卷:《导学案集》、《课例集》、《教师文集》;教师在河南省课堂教学大赛中屡屡获奖。

课题研究成果之三:学生素质整体提升,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精神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明显增强;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班建立班级博客,每年都出《班级作品集》,田一兰、王苑茜等学生出版个人作品集 。

课题研究成果之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唤醒了教师成长的自觉。

教师人人建博客,逐步养成了记日志 、写反思 、谈心得、发博文的习惯——逐渐形成文化自觉。

学校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外出学习的老师都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及时发表在博客中。

如:周素娟北京挂职30天,发表日志27篇;李全明国培15天,发表日志11篇;张爱红国培30天,发表日志23篇;王利国培15天,发表日志10篇;卢海霞国培15天,发表日志8篇;赵银萍洛阳轮岗,发表日志18篇;张延峰14篇…… 课题研究成果之五:形成了“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 ,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教师以开放的胸襟悦纳同伴走进自己的课堂听课、评课。

悦纳批评,悦纳指导,提高自己;以分享的意识积极与同伴平等交流、研究成败得失,分享困惑与心得。

以研究的心态走进彼此的课堂,真诚合作,无私给予,养成了反思和课例研究的习惯。

课题研究成果之六:办学品位整体提升,社会赞誉度、家长满意度逐年攀升。

家长开放日,全体家长亲临课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加赞赏。

乡镇学校、市直各兄弟学校、河南省各地市的学校到子美参观学习。

2014年,河南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2012年,学校被评为为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

2013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校。

2014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课题研究成果之七:一个课题辐射多项研究,带动方方面面。

语文学科:《基于教学现场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语文教学宽度的研究》,数学学科:《小学数学作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英语学科:《基于教学现场的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体育学科:《小学生行为姿态标准化的研究》, 2014年9月,以上五项课题全部顺利结题。

——教师研究的自觉已经被唤醒,研究的幸福正在子美一点点的弥散……困惑与思考“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和学生课堂练习的“练案”的集合体。

但毕竟是教师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教育界批判《导学案》的声音一直存在……杜郎口中学2013年宣布取消“导学案”。

子美要不要坚持

如何坚持

下一步该怎么走

我想:模式终究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课题结题也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要做的就是融合先进理念,结合子美实际,在实践中修正,在研究中完善,不断探寻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路径,引领子美课堂走向更加开放,更加个性,更加解放的自由空间。

结 语当成长成为师生的生命自觉,教育带给师生的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自主参与、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走在成长的路上,我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更坚定:继续探索子美特色的发展之路,引领每一个子美人在燃烧激情、播撒爱心、开拓进取中体验成功、享受教育、实现超越。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