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局机关推普周活动主持词

局机关推普周活动主持词

时间:2018-11-19 03:56

关于推普周的资料

普通话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推普周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八届推普周。

7、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5项)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 (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 (3)选择判断; (4)朗读短文; (5)命题说话。

9、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师范类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

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1955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达标硬性要求,但要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省级及其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甲等。

影视话剧表演及其播音、配音等专业的教师、学业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乙等。

10、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推普知识宣传资料 1.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2. 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3.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 今年是第几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具体时间是哪几天

今年是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9 月11 日到9 月17 日。

5. 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

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6.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 7. 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

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

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8. 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9. 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在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下,民族内部的交际大都使用汉语或其他互相懂得的语言。

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10.“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语言文字是民族腾飞的桥梁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文明古国的象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

在世界舞台上,普通话是中国的声音,规范汉字是中国的形象。

但有时,人们的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影响到这个声音和形象。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问路,“请问到光明酒店怎么走啊

”“从这儿往前走,一拐弯,不拉一隔节就到了

”“我学的中国话里没有不拉一隔节这个词啊

”这个外国人就算中国话学的再好,大概也不会明白这个不拉一隔节的意思吧

甚至,有一位张女士说:我的外国朋友前来探望,称自己在某“宝馆”门前等我。

在市区生活多年实在是想不起什么地方会有一个“宝馆”,而她一再强调说是“宝馆”。

后来,经过打听、绕道,终于找到了朋友口中的“宝馆”,而其他约好的朋友也是一头雾水模棱两可先后赶来,原来是她将繁体的“宾”误念成“宝”了,大伙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可都是窗口城市所发生的,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十几亿的中国人。

还有成千上万的外国友人。

我们要向世人展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然而,这样的做法又怎样交流呢

看来,语言文字的工作还是迫在眉睫

另外,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

下面您来听听不同地域两个人的真实对话: 有一天,某博物院院长秦教义,有紧急公事打电话要找卫生部长黄及陆, 秦院长:“请问部长在吗

” 黄部长:“我就是不讲(部长)。

” 秦院长觉得纳闷,再说道:“黄部长在不在

” 黄部长:“我是忘记罗

(黄及陆)” 秦院长真的发火了:“我有急事找他,你怎么一下不讲,一下忘记罗,你 是在寻我开心吗

我告诉你,我是秦教义,我要找部长讲话

” 黄部长被骂,也火了

他大声回道:“你不要请教我

我就是忘记罗

我就是不讲

” 秦院长这回更是一头雾水了

其实,黄部长把秦教义听成请教你,他说:我就是黄及陆,我就是部长。

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这些因南腔北调所闹的笑话,这些因语言障碍所造成的麻烦还少吗

如果照此一味发展下去,我们将如何弘扬我国民族语言的精华

如何普及与发展我国的共同语

我们真的到了要归还民族语言文字的原貌,还其规范的时候了。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从我做起,影射周围。

因为,语言文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是它让我们骄做

让我们自豪

让我们扬眉吐气

吟诵中华经典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班会主持词 急用谢谢

1. 推普概念和意义  推普,是推广普通话的简称。

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的重要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编辑本段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编辑本段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推普周手抄报如何做

近代的通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走上完全新的阶段,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推广民族共同语是非常必要的,克服方言分歧造成的隔阂。

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要推广民族共同语,历史上曾经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我们叫什么呢

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而民国时期的国语实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语。

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

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一般的用例”。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编辑本段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历史回顾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

”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当初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人对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有以下解释:新中国推广的普通话,和封建统治者通行的官话不同。

我们推广的普通话,是让群众在学好自己的语言的基础上,掌握而用来的交流工具。

在旧社会,一些官僚拿他们定下的官话,作为“特权的语言”,凌驾于群众的语言之上,要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的统治教育,认可他们的官僚制度。

这个时代不会再来了。

我们新中国的干部,南下要学习群众的语言,放下官架子,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

普通话只用于交流工具,任何行政命令都不可以限制人民群众说自己的语言

  维护民族团结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始终处于农业社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

方言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它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要摆脱我国在世界上落后的状况,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

  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非义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加强素质教育  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的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宣传周  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今年为第十四届推普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时间: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时间: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时间: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时间: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时间: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时间: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时间:2007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时间:2008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0年9月12日—18日。

  编辑本段普通话水平测试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

这一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

1998年国家语委再次审订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并作为部级标准予以正式颁布,同时还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十九条中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  编辑本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及要求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1]。

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国语[1997]64号)把普通话水平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可称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每个级别内划分甲、乙两个等次。

三级六等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依据。

  一 级 (标准的普通话)   一级甲等(测试得分:97分-100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测试得分:92分-96.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 级 (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级甲等(测试得分:87分-91.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

词语、语法极少有误。

  二级乙等(测试得分:80分-86.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难点音失误较多。

方言语调不明显。

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三级(一般水平的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   三级甲等(测试得分:70分-79.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

方言语调较明显。

词语、语法有失误。

  三级乙等(测试得分:60分-69.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言语音特征突出。

方言语调明显。

词语、语法有较多失误。

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

  根据国家及有关部委的要求,现阶段各类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的等级标准如下: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以上水平;教师和大学生为二级以上水平;公务员和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为三级以上水平。

目前,一些省市和行业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在依照国家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对部分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做了细化,促进普通话进一步普及,促进运用普通话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证明应试人普通话水平有效凭证,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印制。

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下成绩的证书由省(直辖市)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加盖印章后颁发,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须经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审核并加盖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印章后方为有效。

有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推普资料。

推普小报

推广普通话宣纲和宣传口号 ——全国推普导小组室2005年修订 1.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2. 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 班级 ) 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3.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4.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 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5.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

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6.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7. 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

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

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

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校园文明

记得看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外地人到北京,在公交车上,手中拿着50块钱一直和售票员说:见过没

见过没

”售票员怒了后,掏出100块说:“你见过没,你见过没

”其实,那人说的是“建国门”而不是“见过没

”可见,普通话有多重要了。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开场白和结束语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性,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开场白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最发展的语言之一。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

目前,汉语正在为我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学好汉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在全国第十届推普周到来之际,我们广大师生更有责任有义务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的使者,让普通话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校园的主流语言,让充溢着普通话气息的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语言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