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团会的流程是什么
090314班推优团会一、活动主题:在090314班团员中推选出四名“入党积极分子“二、活动背景:大学一年忙碌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在这短暂一年学习生活中,090314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事迹许许多多的先进分子。
现正值每学期推优时间,党组织需要吸收大量的优秀学员。
优秀学员也需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此大背景下“推优团会”的举行势在必行。
三、活动意义:推优团会作为一次选拔,有助于提高大家对党组织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大家的入党积极性,使大家发现现在自身的不足,并为达到成为一名优秀学员的条件而努力。
同时推优团会也为各位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班内同学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四、活动目的:1、在每学期开展推优团会推选出班级内团员的优秀分子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2、团员需要通过优化过程完成对党组织的进一步靠拢 3、团会也是班级内的一次家会,通过此次团会能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拉近同学们的距离,享受大家庭中的快乐。
五、主办单位: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学院090314班六、活动时间:2010\\\\11\\\\19号星期五晚上7:00七、活动地点:B206八、活动人员: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学院090314班全体成员及其嘉宾。
九、前期准备1、制作策划书2、物品采购3、填写并发出邀请函:航空制造工程学院090314班:崔丽珍老师航空制造工程学院090314班:李帅老师航空制造工程学院090314班:陈杰校组织部干事若干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各班友人4、出两张海报5、候选人的条件: “推优”候选人资格条件 (1)政治上积极进步,本人以向党组织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 (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4)关系集体,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级和团的活动,在团员、青年中起模仿带头作用; (5)学生团员学习成绩几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优良,早操、晚自习出勤率大道80%以上; (6)有特殊情况的团支部可根据自身情况向我院团委组织部提交适当的材料。
6、摄影制做图文资料7、整理会场十、团会流程:(1)、主持人致开幕词及其介绍嘉宾。
奏团歌。
(2)、由团支书介绍推优的目的及其意义,宣读候选人的评选条件:(3)、由组织委员公布本支部人员的情况和推优的名额:(4)、候选人演讲(每人大约5分钟);(5)、团支部对候选人评议;(6)、团员对候选人民主评议;(7)、投票(我班有9个人参加评选、团员每人选出5个你心目中的最佳)(8)、投票(9)\\\/现场明主产生监票组;(10)、现场唱票,总监督人向大会报告选举结果;(11)、嘉宾讲话,闭幕。
活动后期工作1、会场的清理及对会场装饰品的回收2、海报继续展示若干天后进行回收3、会后对图文资料进行整理4、团会期间拍摄的资料及时传到班内网上5、团支书要写团会总结,上交心的体会6、开次小班会分析总结经验7、通讯员要及时上交通讯稿十一、工作分配: 1、吴家繁、吴著祺于活动五天前完成策划书制成书面电子材料各一份,保存留稿。
2、李志清、刘伟采购所需(包括团旗、请柬),生活委员陈梦超划拔班费。
3、团支书填写并向嘉宾发出邀请柬并于活动前一天确定嘉宾当天是否有空。
4、黄健斌、吴家繁及其小组联系同学出两张海报,联系教官借展板,于活动前一天完成,并负责当天摆放。
5、吴著祺、徐继元、吴仍斌及其小组依策划书制策划书。
6、团支书吴家繁、组织委员吴著祺及其小组于活动前二天借教室。
7、申定贤负责整个活动中前期、当天,后期的摄影,录制采访视频(前三天完成)及后期图文资料制作。
8、文体委员:张健江志强负责当天同学的到场,现场布置,组织同学桌位摆放,。
9、彭鑫。
吴家繁为活动主持人。
10、会后由班长洪丽娟及其小组负责组织全体同学整理会场,并归还所借物品。
十二、经费预算:两块板报8元胶布1元矿泉水12瓶12元各类装饰品20元打印资料20元小礼品3元总计64元
公司班前会怎样组织,讲些什么?
班前会的组织实施 班前会,是每日正式开始工作前,以班组为单位,以总结上一工作日成果、布置当日工作内容、宣讲重点注意事项、鼓舞士气等为内容的,以班组长为主持人的重要活动(有的公司也称之为早会);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之间。
要开好班前会,需要一定的组织准备和安排,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做做样子,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认真的准备。
作为主持人的班组长必须事先准备好:会议上要宣讲哪些内容,按①、②、③……分类,一条一条的,做到心里清楚,条理清晰;必要时可以写在笔记本上或纸条上记录下来,以免宣讲时有遗漏。
认真的准备――是能否开好班前会的重要前提。
以硅块切片班组为例,班组长应该在班前会开始前10-15分钟到车间,首先了解本班在上个工作日的产能统计,硅块出片率,硅片合格率,有无断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接下来就是快速的查看班组的工作交接本,了解有无重要的信息(因为公司实行三班倒,四个班组轮流工作制,白天是中班,白天很多公司的通知、上级的工作指示等等信息中班的负责人会记录在工作交接本上,便于早班以及晚班的同事知晓);再者就是找到正当班的班组长,询问有无其它要交待的事项。
完成上述步奏后,班组长要很快的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简单整理一下,确定哪些内容要在会上宣讲,哪些内容要重点强调,哪些内容只需要简单提醒即可等等。
经过以上的准备,班组长就可以胸有成竹开始班前会了。
队伍的整理。
班前会开始时应要求员工以小组为单位列队,并且要求员工排列整齐,必要时可以喊些如:立正,稍息等口令,来提高员工的注意力和精气神。
队伍的整理很重要,它能很直观的反映出员工的精神面貌,如果队伍站的稀稀拉拉,懒懒散散的,员工交头接耳,一点都不严肃,则接下来的班前会效果恐怕很难保证。
主持人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
班前会开始后,主持人的声音要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能听得到,听得清。
这是对主持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尤其是车间机器噪音比较大时,更要注意做到。
必要的重复。
这里的重复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安全生产,5S等事项要每天强调,不断的给员工敲警钟,要让员工时刻记住安全生产,每天做好5S;这种重复是每次班前会都应该有的;二是在宣讲完主要内容后,主持人应该将前面讲的内容简单的重复一下,便于加深员工的印象。
必要的提问。
班前会结束前,要询问员工是否都听清楚了,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有没有疑问等等。
不能班组长一讲完,就马上宣布散会,也不管刚才讲的内容员工是否听清楚听明白。
要给员工发言的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
及时的复核。
开完班前会后,班组长要针对会议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跟踪,看员工是否依照会议的要求作业生产,如发现有偏差的要马上指正。
从而保证班前会开的有效果。
不断的总结。
作为班前会组织者、主持人的班组长,应该针对每一次班前会有意识的不断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包括主持的方式,语言的组织,会议的内容,效果的追踪等等方面,以便下次改进,不断提升班前会的质量,推进班组的建设。
当然,班前会的召开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要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调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 详细出处参考: \\\/bbs\\\/b59i382867.html
自动化的学兄学姐请进
你说的是自动控制这门课程吗
大一的时候连像电路、模电、数电专业基础课都没学呢哇,怎么就想要学自动控制这种专业必修课的东东啊,似乎太急了,这个要一步一步来得哇,因为学自动控制的课程的时候都跟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息息相关的喏。
其实我感觉自动控制蛮好学的,里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吧,似乎没有你说的类似单片机的学习板什么的吧。
请提供几个博雅教育的案例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是90年代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
1993 年,、国务院颁发的<)明确 指出:“中小学要由‘’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学 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树立物理教学的素质观。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 科学,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力、声、光、电、热的物理 现象、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 点。
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 标,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物理知 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 潜能的充分开发。
从这样的素质出发,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 育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物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丰富生动,有物理原理、定律、概念 发展的来龙去脉;有物理事实的发现、发明;有科学家的事迹和 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
这些问题中我非常 注重组织学生学习物理史,通过这些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 造和创造者(包括创造者的、人格)有全面、深刻的了 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如大气压强的 发现、精彩的,辩证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又 如,,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每一项科 学的发现都来之不易,一次我在讲授时,我先讲了 “凿壁偷光”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追求真理、 勇于探索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二、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在实验探索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物理实验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有与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的演示 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和 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课外小实验,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 好材料。
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 特的作用。
1.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要靠长期的,严格的训练。
在物理 实验中我将其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设计,实验中的每项基本操作要 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化;美化实验环境,严格训练学生,做到实 验桌上的仪器摆放整齐规范,桌面干净明亮。
2.设计探索性实验,当作科学研究的“模拟”,把学生带入 科学探索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探求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
如 我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我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 验。
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到,而且很快就能接受“平面镜所成 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规律及 对称特点事实。
在实验中,我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这些都是构成人才素质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教 学,不断地完善学生这方面的品质。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物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只有让学生主 动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形成各种能力。
这些能力 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包括培养学生 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 力;对物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对物理 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物理问题 的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等。
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中,在内容选 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考虑了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 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更应研究学 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 条件。
实践中,我尤为重视对学生的自学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人们要服务于社 会,必须输出自己的信息。
按照心理学的规律,活动与能力相适 应,活动的结构决定了能力的结构,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结构是 由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构成的。
要发展学生 的物理表达能力,就得组织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 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的物理活动,如组织物理史学学习报告会, 重大科技新闻报告会和学生实验情况汇报等形式。
让学生有充分 的机会口头交流情况,对学生实验则要求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均 要完成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撰写物理小论文等。
训练学生 的书面表达能力。
自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 85%以上靠自学获取,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自学能力是现 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大面积提 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获得这一信息,就必须通过检测。
近三年来,我分别在三届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了素质教育的实践,结 果95年中考我任教的一个普通班物理平均分达到87.7分,合 格率达到94%,优秀率64%,1人得满分396年中考我任教的 一个重点班,物理平均分达124.6分,合格率达到100%,优秀 率达87%,3人得满分,97年我任教的是一个学习基础最差的 班(慢班),但中考成绩并不逊色,平均分达到96.2分,合格率 达100%,优秀率达54%。
通过开展素质教育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开展涉及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性 品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 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掠人。
许多与物理 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 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止。
所以,经常开展 一些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收集人口与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 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简介专题资料,给学生阅读,并组织他们讨 论,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 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 广胸襟,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蒋姓的人会不会有伟大成就,或有什么不好的事
姓氏何来 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
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
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
自楚灭蒋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
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时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迁往山东东莱郡。
另一支于南朝宋时迁往义阳羡县(今属江苏)。
西汉哀帝时,又杜陵人(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蒋翊被封为兖州(今属山东)刺史,其子孙东汉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
东汉建武年间,蒋横9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颖,会稽(今属浙江)侯郑,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属江苏)侯澄。
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便多散居我国南方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后在福建安家落户。
宋代,蒋氏已有移居今广东者,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人(今广东高州县东北)。
元末,永嘉人(今浙江温州)蒋允文避乱移居闽中。
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
蒋氏入台最早者是明末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蒋毅庵,伺候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又有一些人徙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播海外。
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历史名人 蒋介石:讳中正。
早年入保定军校学习,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追随沪军都督陈英士。
1924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因试图商谈收回外蒙行政权一事而备受冷遇。
回国后,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该校俗称“黄埔军校”,同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6年得任国民党中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
1927年在上海发起清党运动,定都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立志统一中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发表严正声明,随后带领全国军民抗击日寇,直至胜利。
1948年国大会议通过宪法后,被推选为总统。
1949年冬,因与共党之战行势逆转,退守台湾。
1975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士林官邸,享年89岁。
蒋 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
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
诸葛亮攻魏时,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
诸葛亮称他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
蒋廷锡: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
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
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
蒋 植: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作有杂剧、传奇16种。
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蒋时行:明代画家。
善图绘,新画的真武像尤为独绝,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
蒋方震:字百里。
浙江海宁人,著名军事家、军事教育家。
早年与蔡锷一同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保定军校校长,陆军大学代校长(校长为蒋介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从德国考察回国后,前往西安向蒋委员长报告,遂与蒋公一同经历了“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初期,为陆军大学等军政机构转移到湘西山区而奔波,后因枪伤复发,不幸逝世,享年53岁。
蒋 仁 1934年11月出生,福建浦城人,副编审。
从师攻读古典文学多年。
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改工作队队员、副区长、公社党委书记、中共县委宣传部画部长、文化局局长、县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兼党史委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武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福建格联研究会、因学研究会、地方志学会理事,中国文艺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县老年大学校委委员,县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主编《浦城县志》其志获全国二等省、省一等奖,中华书局出版,国内外发行。
全志210万字,其中独撰34万字,合撰63年14万字共97年14万,负责全志的篇目制定,指导编写,修改总纂。
主编和编辑还有《浦城纵横》(曾被省选送入京展览)、《浦城澡史资料》、《浦城英烈》等10多种书刊达400多万字。
任南平地区市县志审稿组副组长,评审9个市县志部分志稿。
任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委员,参与全省优秀成果评选工作。
获省修志先进工者称号。
为闽北闽学会研究会和武夷山研究中心三个主要发人之一,分别任副会长兼浦城分会会长、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朱熹学术委员会委员,两次出席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获与会者好评,获省写作科研成果奖。
任《闽学研究丛书》编委。
为浦城县诗联会主要创始人,任首届会长,现为顾问,主编《浦城诗联》、《梦笔新韵》,诗词有《新溪集》,诗赛多次获奖,作品发表在全国几十家诗刊上。
任南平市诗联理事,《南平待联》编委。
中篇小说《祭旗》发表在《福建通俗文艺》、《梦笔生花传说》等7篇民间故事,发表在《故事林》、《陆游烤火渔梁驿》等24篇掌故,发表在《八闽掌故大》、《闽学与武夷文化》,发表在《武夷文化研究》、《为政清廉理学家——真德秀》发表在《朱子研究》等中短篇小说、论文、文章百余篇。
曾被评为浦城十大新闻人物之-。
事迹传略入编《中华英模大典》、《中国人才辞典》、《中外名人录》、《福建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名录》等20多部辞书。
蒋 薛 1930年12月出生男,笔名江雪,湖南省衡南县神山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专文化程度。
历任《衡阳日报》记者,编辑、《副刊》主编,零陵地区戏剧创作室主任,衡阳市文艺工作室副主任、市文化局艺术科、社文科科长、市文联秘书长、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市地方志办公室副局级编纂员、副总纂、副编审、《衡阳市志·人物志》主编。
蒋柏忠 男,1940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
大专学历。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高级美术教师。
国画家。
自幼酷爱文学、书画。
早年就读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受业于钱松岩、吴荣康、钱晴碧等名师。
196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
长国画,山水、花鸟均在传统基础上独具新意。
七十年代右手因受外伤致残疾。
改习左笔,勤奋耘砚。
所写江南田园风光质朴而清逸,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画黄山、桂林、雁荡山水笔力老健、颇具气韵。
尤擅墨竹、墨梅,潇洒而风雅,风格独特。
作品多次在《无锡日报》、《江苏旅游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太湖》等报章杂志上刊载。
并多次被各地博物馆及日本、美国、泰国、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行家收藏。
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所教弟子成才者众多。
多次参加画展。
1989年曾举办个人画展,井有画作被开封翰园碑林入选刻碑。
1993年12月,1994年1月日本杂志有专题介绍,并载照片,彩色国画作封面。
现为江南书画院画师、太湖书画协会副会长、钱松岩艺术研究会画师,上海市虹口区华侨艺术联谊会特约会员、江苏省民盟书画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教育学会会员。
蒋长栋 1943年4月出生,湖南省洪江市人,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学访于北京师大中文系,现为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湘潭白石诗社副社长,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出版《言诗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王昌龄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唐宋文学揽胜》(中州古籍出版社)等专著,合著有《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社)、《大学生文化名著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实践本)》(岳麓书社),在韩国《东方汉文学》、《东洋礼学》及国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遗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学术研究》、《求索》、《语文学习》等20余家刊物发表转载论文50余篇,获《语文学习》主办的全国论文大赛奖,湖南省新时期优秀社科论文奖,湖南古代文学学会优秀成果1等奖,湖南省语文学会优秀论文奖,湖南省先进学会工作者、湘潭大学教学优秀奖、湘潭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湘潭大学优秀党员等多种荣誉。
创作旧体诗词100余首,发表20余首,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韵文学研究”,参与省教委社科项目“中国韵文艺术系统研究”。
其成果《中国的文学概论》即将出版。
蒋春林 1956年3月出生,号碧溪园主人,笔名隐慎。
1976年入伍,任连队通讯员,工作曾获二等奖一次,1979年退伍从艺,投身城市建设、浪迹、江苏、安徽、甘肃、北京等十余省市,赴京参加过国际贸易大厦,外交公寓管道安装,及东方广场建筑装璜工程,自1992年从事诗词剧创作《著有碧溪园吟草》,其作品中分别为《华夏吟友》、《中国当代绝句精选》、《清泉诗词》等诗刊所选我,现为黄冈市诗词学会会员、水情泉诗词社员。
我早年的梦中,把全身变成一部书,是诗书,以希数十年来,脉膊的跳动,都是为了圆这个梦
每一首诗的每一句都在启动着一个刚起步的我,诗就是我生命中的伴侣 邮编:436219湖北省浠水县绿杨乡土桥村四组 蒋大椿 男,1940年4月出生,安徽无为县人。
研究生学历。
1963年9月安徽大学政治系历史学专业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史学概论专业研究生毕业。
俄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资料。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史学评委,近代史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史学理论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理事等。
学术专长为历史学,主要研究史学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学史。
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课题研究。
已经出版的论著主要有:专著《唯物史观与史学》、《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研究》,合著有《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历史学的发展趋势》等,主编的著作有《马克思思格斯历史科学》、《史学探渊》、《历史研究方法论集》等。
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还有撰写和主编的著作数种待出版。
蒋大椿 男,1948年11月11日生,四川省简阳市人。
毕业于四川省内江水电校机电专业和四川省干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助理工程师、经济师、副主任科员,任资中县二轻局生效科科长。
是原轻工部《集体经济》杂志杜通讯员,四川省专利协会理事及农机学会、标准计量学会、畜牧食品工业协会、职工技协、摄影学会等会会员及委员。
曾任四川省资中衡器厂资中振动器厂厂长及厂长助理;受聘四川省简阳刨花板厂、简阳巨龙饲料添加剂厂厂长;从事过钳工、刨工、镗工、焊工、机修工、检验工等工种;担任达农机校农业机械的使用,修理专业教学;设计和施工程控电子交换机的零部件;担任过工、民建筑约施工虽及预决算工作;能驾驶汽车(有驾照)。
在单位多年从事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科技开发、企业管理、新产品开发、项目考察论证、可行性研究、公文、法律文书的写作等工作。
多次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的新闻照片被电台、电视台及省市报刊采用。
有三项非职务发明获国家专利:《非金属热水箱型煤炉灶》参加内江市科技大会受到大会表彰;《混流分流阀门》通过了四川省科委的成果鉴定,评为四川省优秀新产品,并列入了国家“九五”新产品试产计划分别获内江市、资中县科技进步奖,《调温阀门》和专有技术《防腐衡》也投入市场 以上项目已多次收集载入全国性的刊物。
蒋德胜 1934年生,鄞县人。
宁波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工作4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内窥镜检查技术。
发表论文《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等40余篇。
《运动致应激性溃疡》等多篇论文在国际胃肠病学术会议上交流。
宁波市八届政协委员、十届副主席,九、十届人大代表。
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消化学会委员、宁波分会理事、消化学会主任委员。
蒋东旭 男,1962年生,四川安岳人。
笔名袅娜。
中专文化。
就职于安岳县缫丝三厂,助理会计师。
系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
曾在《纺织职教信息报》发表“山乡馈赠”、“为了大地丰收”获县税法宣传年三等奖,“母亲的微笑”获县总工会“纪念党的七十周年生日”创作奖。
蒋栋成 1930年7月生,江苏省太仓市人。
1953年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入东北人民大学,为唐敖庆教授的研究生,1958年起任该校物化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先后主讲物理化学、物质结构、结晶化学、量子化学、分子光谱、群论与化学等课程是当时物化专业开课较全面的青年教师,1958年获长春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励。
“文革”后调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作,1993年2月退休前为国家教委直属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现在是中国化学会《分子科学学报英文版副主编,《物理化学报》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中科院化学名词委员会化学分会物化名词组成员,并还在国内几所高校任兼职教授。
在科研方面,他主要从事化学分子学科的应用研究、其成果填补国内空日和获国家专利的有;“浮石制取分子筛”,已建成年产200吨的中试车间;“特征红外波源管一高硅氧灯”、1979年获吉林省科技一等奖;1990年为亚运会作贡献,生产了自动、高效、节能的干手器,1991年获国家专利、最近,研究成功的“特征红外干燥技术”,其一项用于蔬菜、水果、粮食等脱水的新技术,其特点是能保持物料的天然营养和色、香、昧,而且脱水时间短,物料复水性能好,操作简便,适用性广。
他并致力于理疗仪的研究。
认为得病的根本原因是分子病,修复有病分子。
理应达到康复的效果。
该理疗仪经省级医院临床应用,疗效颇佳,对妇女盆腔炎疗效尤为突出。
这充分证明了物化微观理论的巨大应用潜力。
他自编或参加编著的书,已经出版的有:《物理化学基本原理》(上、下册),《群论与化学简介》、《物理化学简明辞典》(组织者与主审人之一)、分子与辐射——近代分子光谱学导论》(三人合译)。
另外还编辑加工高教教材几十本,为理科教材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