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
腹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本组发生率占26%。
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使用高渗性饮食,胃肠道分泌大量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肠道蠕动加速,易产生腹泻。
鼻饲宜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药物可控制腹泻。
此外,肠道霉菌感染也可引起腹泻。
恶心呕吐 鼻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易引起恶心、呕吐,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式输入,溶液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胃潴留 病人因为胃肠蠕动慢,并有输入的营养液潴留于胃肠内,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已排空,进食4小时后,可从胃管自胃腔抽出食物则提示有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可加服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
高血糖与低血糖 高糖血症与大量鼻饲高渗糖饮食有关,由于家属过分强调营养补充,使其配方中呈高糖成分。
护理中应正确掌握血糖、尿糖测量方法,以免高血糖加重病情。
低糖血症多发生于长期鼻饲饮食而突然停止者,为避免发生低血糖,应缓慢停用要素饮食,或者同时补充其他形式糖。
脱水 脱水可由腹泻、尿糖或者摄水不足引起,护理中应逐渐增加饮食的浓度与量,并经常监测电解质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严格记录病人出入量。
误吸 误吸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衰弱、年老或昏迷的病人,有食道返流者尤易发生液体饮食返流,吸入气管。
护理中应抬高床头30度,注意鼻饲管输注速度,监测胃潴留量,胃管出口作一标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
如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返流,造成严重后果。
脱管、堵管 脱管多因病人烦躁时自行拔除或翻身时不慎脱落,护理中应用细孔、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妥善固定鼻饲管,每次输注完毕后应立即冲洗鼻饲管,避免堵塞。
鼻饲法的名词解释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
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的一种方法。
鼻饲患者的护理措施怎么写`
鼻饲患者的护理措施:1、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根据医嘱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
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粘膜。
5)每天进行,保持口腔清洁,防止。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胃管留置时间按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硅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
鼻饲法插管的长度是多少,怎么量长
你好,使用鼻饲法的,首要量取要插入胃管的长度,成般45-55厘米,然后,润管前端,一手用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的插入,到咽喉部时(14-16厘米左右),嘱病人做吞咽的动作,同时胃管送下.若病人出现恶心,应。
鼻饲的名词解释
鼻饲 [bí sì] [释义] 用特制的胃管经鼻腔插至胃并灌入流食,用于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
名词解释: 鼻饲法
鼻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痹导致的吞咽困难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
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入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无菌手套、6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皮筋、听诊器、温水、鼻饲食物等。
操作步骤: 1、插胃管法: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
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讲清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2)协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3)戴无菌手套,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cm,一手用纱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时(约14-16cm处)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缓慢插入。
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插入不畅时可将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进。
4)胃管插入长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测量方法是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成人约为45-55cm。
在临床应用时,认为用此方法置管时胃管前端仅达到胃贲门或胃体部,不易吸出胃内容物。
通过临床多次试验,采用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胃管即可到达胃体、胃窦部,可有效地观察胃内容物或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临床采用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即将两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后双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此方法适用于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减轻对咽喉部粘膜的刺激。
6)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
7)用胶布粘贴法固定胃管于鼻翼或颊部。
由于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动等,胶布都有可能脱落,从而导致胃管脱出。
我病区的固定方法是使用两根小线穿过胃管,系于患者的耳后,定期观察患者耳后皮肤情况。
2、灌注法: 1)鼻饲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
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35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2)鼻饲法:回抽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ml),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
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
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
鼻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3)鼻饲后:用温水20ml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发酵或变质,引起病人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将胃管末端盖帽固定,并用纱布包好,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
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
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将注射器洗净后放入治疗碗内,盖纱布备用。
5)根据医嘱记录病人反应及鼻饲量。
3、拔管法:用于患者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时。
1)准备换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
2)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揭去固定物。
3)戴无菌手套,用纱布包裹鼻孔处的胃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气时轻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动作,纱布包裹胃管置于弯盘内。
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处时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4)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护理记录单及时记录拔管时间和病人反应。
6)如为更换胃管的患者,应于夜间末次鼻饲后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饲前从另一侧鼻孔置管。
置管后的护理: 1、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
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粘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粘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粘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胃管留置时间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硅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
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粘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如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粘膜的刺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4、与清醒的患者多沟通,介绍健康宣教及导管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尽量减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时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总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获得足够的营养,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结合临床经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操作考试 关于直接打鼻饲液的操作 评估病人和沟通语言所需要的口述语 !!! 跪求 急求 怒求
鼻饲
你是日常护理还是插鼻饲
评估一般就是清洁鼻孔 ,检查鼻中隔有无阻碍,病人是否清醒合作,由于您不能自理进食,所以需要给您插鼻导管,协助您进食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你到底想问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