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婚礼流程
真正的中国婚礼步骤是非常繁琐哒,下面我来给楼主仔细的解释一下吧:1、祭祖:男方在迎亲之前要先祭祖。
2、出发:迎亲车队最好是用吉利的双数。
3、燃炮:在迎亲的路上要一路放鞭炮,表示喜庆和开心。
4、等待:新郎下车后会有一个男童端茶侍伺,给了男童红包封后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在进入女方房间前会有伴娘提出条件,满足了他们的条件后才能进行女方房间。
一般都是给伴娘一些红包。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然后新娘还要和父母道别,父亲将女儿的头纱盖上,新郎也要向岳父岳母鞠躬。
7、出门:新娘要由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让新娘走上婚车。
8、婚车:在新娘上婚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要将清水和白米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她的事情尽量少过问,也祝女儿以后能够幸福。
9、燃炮:从女方家回男方家的路上也是要放鞭炮的。
10、摸橘:新娘子到男方家后要摸一下小孩拿着的橘子,并给予一定红包作为答谢。
11、牵新:当新娘从婚车中走出后,男方家要派一名有福气的长辈把新娘扶入大厅,如有门槛的不要踩门槛,要直接跨过。
12、跨火盆:在火盆上跨过去,将所有的不祥和晦气都赶走。
13、喜宴:在喜宴上要向宾客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要站在家门口送客人。
15、闹洞房:一般会叫些好朋友来闹洞房的。
不知道楼主婚车找的怎么样了啊,是不是已经解决了呢,如果没有的话楼主可以关注深入了解一下哟
中式婚礼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
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会。
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麦斗、尺子、果盘、茶杯、合卺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
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
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
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
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
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
不过,本文的图片可不是电影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古代婚礼过程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
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中式婚礼就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种民俗。
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选择中式婚礼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丢失了的华夏民族婚俗
到中国来举行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将会让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中式婚礼,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轻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并且,新人会在婚礼中留下最富有传奇和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必将在短期内大行其道。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
自古以来历代相袭。
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肩舆、檐子 、兜子、眠轿、暖轿等。
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
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
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
轿顶及左、右、后 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
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
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
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
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
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
由柳洪平创建。
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
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
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
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
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
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
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
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
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
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
不过,本文的图片可不是电影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
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
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
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
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中式婚礼的现场布置要注意什么
喜字:间的每个门、上外,还可以在家用电器、果盘、床上用品、台灯、镜地方装饰; 床上用品:一般选择红色,有的地域要求床上有十八件物品,四床被子、四床褥子、两对枕头、两对靠垫等; 铺床物品:铺床一般由专人进行,可以参考我专栏中关于中式婚礼铺床的文章。
床上需要有花生、红枣、莲子(栗子)等干果; 鲜花:一般选择玫瑰或百合,起到装饰作用; 婚纱照:除婚纱摄影照相框外,还应准备部分相册供大家欣赏; 蜡烛:古时洞房花烛,必有红烛,现代婚礼中,西式烛台也是很好的装饰用品; 干果、水果、点心:这些不仅能够招待来宾,也为新房增添了很多喜庆气氛; 床上的搭配:中式传统铺床需要放:龙凤被、牡丹、鸳鸯花纹的被褥等,铺上枣、花生、莲子、桂圆。
要请一个儿女双全生活幸福的女士来铺床,边铺边说些吉祥话。
中式婚礼现场布置之必备道具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
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
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
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中式婚礼现场布置之必备习俗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
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
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
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 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
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
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
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现场布置之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现场布置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中式婚礼现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
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
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
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中式婚礼现场布置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中式婚礼都有哪些讲究
你好,很高兴能帮你。
虽然很多, 但很值得参考哦中式婚礼特点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也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
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
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很是壮观。
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预定。
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这类服务。
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给自己的花轿留有充分空间,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造成交通堵塞。
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
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婚礼筹备流程婚礼前一个月: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
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提前二周: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
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提前一周:安排化妆。
场地布置,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提前一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演练一下当日过程。
婚礼当日流程:(时间设计供参考)8:00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9:00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9:3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
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进行,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采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11:08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13:30婚宴结束新人入洞房中式婚礼之必备习俗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
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
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
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
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
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
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
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会。
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麦斗、尺子、果盘、茶杯、合卺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中式婚礼之必备九要素1、红色桌布让你的婚宴餐桌看起来更加喜庆。
2、共同点燃代表爱情的红烛则把婚礼引向高潮。
3、带着凤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给婚礼带来活泼的气氛。
4、运用一些红色的浆果作为点缀使宴会的布置更有层次感。
5、红玫瑰当然是中式婚礼上首选的鲜花。
6、一个用鲜花装点的迎接牌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7、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婚礼蛋糕,不要忘记在桌面上洒满红色花瓣,这能让婚礼的气氛统一。
8、在重要宾客的面前放置小桌花是让来宾感到你们诚意的好方法。
9、最后,送给来宾一款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喜糖吧,他们一定会对你的完美中式婚礼留下深刻印象的。
中式婚礼之必备礼仪新娘出嫁当天,吃完午饭,夫家派轿子到新娘家接新娘。
一般两三点可以到夫家。
(跟现代婚礼不同,那时候是派媒人领着轿去接新娘,新郎不同去。
)新娘在家里梳妆打扮后,头戴凤冠就让媒人领着上轿。
(长江以北地方上,新娘头上还要盖块红喜帕,而长江以南,如那时的台州,新娘是不盖喜帕的)上轿之后,新娘就暂时不开口说话。
新娘坐的花轿做得很精致,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的新娘,而新娘可以透过一层薄纱看到外面的人。
花轿一般由两人抬着,花轿前头由乐队领先。
清末时候迎亲的队伍一路有吹笙、打鼓的乐队伴着前行;到了民初,就改用洋号、洋鼓的乐队。
花轿的后面跟着新娘的嫁妆,共有“八扛”、“八担”。
“八扛”是两人扛箱,因为像瓷器、大盆小盆之类的易碎品,必须靠两人扛着。
“八担”是一人为一担,挑的是木桶、木盆之类的木制品及被褥。
(其中那被褥一共有八件套,这八件套的说法倒一直存留至今。
)到夫家后,举行婚礼仪式。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天井,在天井内放上两张叠桌(一张叠桌是由两张八仙桌上下叠起来的)。
叠桌上要摆放杀好的猪、羊等供品,用来祭天地。
(这是富人家的准备的供品,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用糕粉做的猪头、羊头来代替。
)穿过天井,要进入喜堂。
喜堂中间也摆放一张八仙桌,新郎新娘一起点着桌上的香烛。
这时候,傧相(也就是现在司仪)开始主持拜堂仪式。
傧相念: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
新人必须跪下叩拜,然后每一拜都要起身,等到第三拜时,新郎的父母会上前扶新人起身。
(电视剧当中,新郎父母会坐在大堂的椅子上,而陈老先生记得那时台州一带,父母只是站在边上的。
)拜完之后,傧相陪着新郎新娘到新房稍作休息,接着就开始酒宴,新人们要依次向长辈们敬酒。
完毕后,新人回到新房,酒宴散时由新郎的父母送客人,发还部分礼金并送上红鸡蛋。
接下来,到晚上九点左右,新人的朋友们要开始闹新房了。
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傧相会宣布闹新房结束,让大家离开新房。
(这必须要傧相说,新人是不能赶大家的,那样就不礼貌了。
)次日早上,新娘要敬茶(高丽人参茶等)给父母,父母则会送新人红包。
然后依次向其他长辈敬茶。
第三天,也叫(望三日),新郎带着新娘回娘家。
新郎要拜会丈人、丈母娘。
新娘向母亲汇报夫家的一些情况。
这一天,新人早上去,晚上回。
过了这三天,新人们就开始进入正常的生活了。
中式婚礼花销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
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
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
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中式婚礼提示:1.车辆依然需要在都市中,可能新娘新郎家距离较远,一般都是将新娘接到离婚宴地点不远的地方,再换乘花轿2.既然是中式婚礼,就一定要做到:地道。
服装,化妆,场景,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吻合,切不可亦中亦西,不论不类,失去传统婚礼的风采。
3.懂得中式婚礼的婚庆主持人不多,而且此类婚礼讲究甚多,礼仪繁琐,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替您操办。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中式婚礼为什么要迈火盆和跨马鞍意义何在
中式婚礼是以新人在婚礼通道中跨火盆、跳马鞍,上台后揭开红盖头象征红红火火、平平安安、称心如意;中式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红花轿、凤冠霞帔、拜天地、掀盖头……每一个道具,每一道流程,都折射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中式婚礼的精彩,远远不是大红花轿和“掀盖头”就足以体现的,也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涵盖的。
旗锣伞扇、凤冠霞帔,迈火盆、跨马鞍……每个道具都有自己的渊源,每个环节都诉说着自己的内涵。
也正是它们,把整个送嫁迎娶的喜庆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记录下幸福的点点滴滴。
谁有关于中国古代婚礼的故事
1.The groom before the wedding, with parents and brothers in the women's apartment along with his girlfriend to eat glutinous rice balls, said the separation, the mother feeding her daughter glutinous rice balls, the bride cried.2.Take leave: Do not call the bride to say goodbye to their parents, the groom and only bowed to salute3. To go out: the bride should be a blessing older women hold high the red umbrella to take care of their cars ceremony because the bride can not see the sun overhead, and hope that the other party as the older woman, living a happy life.4. Do not say goodbye: When all the woman to leave their homes, never to say goodbye to the woman's family.1.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3.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红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4.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这些英文翻译都很土,中国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