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举办一些活动,需要主持稿,像刚开始的介绍和问好。
还有结尾的一些祝福赞美这些的,要具体的。
活动背景说简单点就是说你这个活动在什么情况之下去组织的,换言之就是做这个活动的契机,比如说感恩节到了,借此机会啊举办这个活动等等。
具体的内容LZ最好先去全面了解你们的活动再来写。
楼上的那个人请不要不懂就直接网上原文搬过来想混分数,你写的明明就是一个人提问我的的活动背景怎么写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
第四章 国民革命时期这时候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这是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共产党的组织。
早在一九一九年,陈独秀就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
一九二〇年,第三国际的精力充沛、富有口才的代表马林前来上海,安排同中国党联系。
不久之后陈独秀就在上海召集了一次会议,几乎同一个时候,在巴黎的一批中国学生也开了会,打算在那里成立一个共产党组织。
如果我们想到中国共产党还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那么它的成就实在不能算少了。
除了俄国以外,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共产党,也是除了俄国以外,唯一能够自称有一支自己的强大军队的共产党。
又是一个晚上,毛继续他的叙述:“一九二一年五月,我到上海去出席共产党成立大会。
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两人都是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
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陈独秀对于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
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海这次有历史竟义的会议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个湖南人。
其他出席会议的人有张国焘、包惠僧和周佛海。
我们一共有十二个人。
那年十月,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支部在湖南组织起来了。
我是委员之一。
接着其他省市也建立了党组织。
在上海,党中央委员会包括陈独秀,张国焘[现在四方面军],陈公博[现为国民党官员],施存统[现为南京官员],沈玄庐,李汉俊[一九二七年在武汉被害],李达和李森[后被害]。
在湖北的党员有董必武[现任保安共产党党校校长],许白昊和施洋。
在陕西的党员有高崇裕和一些有名的学生领袖。
在北京是李大钊[后被害]、邓中夏、张国焘[现红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罗章龙、刘仁静[现为托洛茨基派]和其他一些人。
在广州是林伯渠[现任苏维埃政府财政人民委员]、彭湃[一九二七年被害]。
王尽美和邓患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
同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
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
李立三和向警予。
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罗迈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
在德国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只是时间稍后一些;党员有高语罕,朱德[现任红军总司令]和张申府[现任清华大学教授]。
在莫斯科,支部的创始人有翟秋白等人。
在日本是周佛海。
到一九二二年五月,湖南党——我那时是书记——已经在矿工、铁路工人、市政职员、印刷工人和政府造币厂工人中组织了二十多个工会。
那年冬天,展开了蓬蓬勃勃的劳工运动。
那时共产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和工人身上,在农民中间工作做得非常少。
大部分大矿的工人都组织起来了,学生几乎全数组织了起来。
在学生战线和工人战线上,进行了多次的斗争。
一九二二年冬天,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处决两个湖南工人——黄爱和庞人铨,这引起了广泛的反对赵恒惕的宣传运动。
被杀死的两个工人之一黄爱,是右派工人运动的一个领袖,以工业学校学生为基础,是反对我们的。
可是在这次事件以及其他许多斗争中,我们都是支持他们的。
无政府主义者在工会当中也很有势力,这些工会那时候已经组织成为湖南全省劳工会。
但是我们同无政府主义者达成妥协,并且通过协商,防止了他们许多轻率和无益的行动。
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拽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第二年春天,湖南发生多次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和承认工会。
大部分罢工都是成功的。
五月一日湖南举行了总罢工,这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力量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
一九二三年,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作出了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建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
我到上海去,在党中央委员会中工作。
第二年[一九二四年]春天,我前往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月,我回到上海,在共产党执行局工作的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委员。
其他执行委员,有[后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和胡汉民。
我和他们共事,协调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行动。
那年夏天,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了。
加伦担任该校顾问,其他苏联顾问也从俄国来到。
国共合作开始具有全国革命运动的规模。
那年冬天我回到湖南休养——我在上海生了病。
但在湖南期间,我组织了该省伟大的农民运动的核心。
以前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中间的阶级斗争的程度,但是,在[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以后,以及在继之而起的政治活动的巨浪中,湖南农民变得非常富有战斗性。
我离开了我在休养的家,发动了一个把农村组织起来的运动。
在几个月之内,我们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会,这引起了地主的仇恨,他们要求把我抓起来。
赵恒惕派军队追捕我,于是我逃到广州。
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正逢黄埔学生打败云南军阀杨希闵和广西军阀刘震寰。
广州市和国民党内部弥漫着一片乐观气氛。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后,蒋介石被任命为第一军总司令,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
我在广州担任《政治周报》的主编,这是国民党宣传部出版的一个刊物。
后来它在抨击和揭露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还负责训练农民运动组织人员,为此目的,开办了一个讲习所,参加学习的来自二十一个不同省份的代表,包括从内蒙来的学生。
我到广州不久便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
林祖涵那时是国民党农民部长,另一个共产党员谭平山是工人部长。
我那时文章写得越来越多,在共产党内,我特别负责农民工作。
根据我的研究和我组织湖南农民的经验,我写了两本小册子,一本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另一本是《赵恒惕的阶级基础和我们当前的任务》。
陈独秀反对第一本小册子里表示的意见,这本小册子主张在共产党顿导下实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
陈独秀拒绝在党中央机关报刊上发表它。
后来它在广州《农民月刊》和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刊出了。
第二篇论文在湖南出了小册子。
大致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不同意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政策。
我们逐渐地分道扬镳了,虽然我们之间的斗争直到一九二七年才达到高潮。
我继续在广州国民党内工作,大概一直到一九二六年三月蒋介石在那里发动他的第一次政变的时候。
在国民党左右两派达成和解,国共团结得到重申以后,我于一九二六年春天前往上海。
同年五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蒋介石主持下召开。
我在上海指导共产党农民部的工作,接着被派到湖南去担任农民运动的视察员。
同时,在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情况下,一九二六年秋天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北伐。
在湖南我视察了长沙、醴陵、湘潭、衡山、湘乡五个县的农民组织和政治情况,并向中央委员合作了报告,主张在农民运动中采取新的路线。
第二年初春,我到达武汉的时候,各省农民联席会议正在举行。
我出席会议并讨论了我的文章中提出的建议——广泛地重新分配土地。
出席会议的还有彭湃、方志敏等人和约克、沃伦两个俄国共产党员,会议通过了决议,采纳我的主张并提交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考虑。
但是,中央委员会把它否决了。
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一九二七年五月在武汉召开的时候,党仍然在陈独秀支配之下。
尽管蒋介石已经发动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南京开始袭击共产党,陈独秀却依旧主张对武汉的国民党妥协退让。
他不顾一切反对,执行小资产阶级右倾机会主义政策。
对于当时党的政策,特别是对农民运动的政策,我非常不满意。
我今天认为,如果当时比较彻底地把农民运动组织起来,把农民武装起来,开展反对地主的阶级斗争,那么,苏维埃就会在全国范围早一些并且有力得多地发展起来。
但是,陈独秀强烈反对。
他不懂得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大大低估了当时农民可能发挥的作用。
结果,在大革命危机前夜举行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没有能通过一个适当的土地政纲。
我要求迅速加强农民斗争的主张,甚至没有加以讨论。
因为中央委员会也在陈独秀支配之下,拒绝把我的意见提交大会考虑。
大会给地主下了个定义,说‘有五百亩以上土地的农民’为地主,就没有再讨论土地问题。
以这个定义为基础来开展阶级斗争,是完全不够和不切实际的,它根本投有考虑到中国农村经济的特殊性。
然而,大会以后,还是组织了全国农民协会,我是第一任会长。
到一九二七年春天,尽管共产党对农民运动采取冷淡的态度,而国民党也肯定感到惊慌,湖北、江西、福建,特别是湖南的农民运动已经有了一种惊人的战斗精神。
高级官员和军事将领开始要求镇压农运,他们把农会称作‘痞子会’,认为农会的行动和要求都过火了。
陈独秀把我调出了湖南,认为那里发生的一些情况是我造成的,激烈地反对我的意见。
四月间,反革命运动已经在南京和上海开始,在蒋介石指使下对有组织的工人的大屠杀已经发生。
在广州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五月二十一日,湖南发生了许克祥的叛乱,许多农民和工人被反动派杀害。
不久以后,在武汉的国民党‘左’派,取消了它和共产党的协议,把共产党员从国民党和政府中‘开除’出去,而这个政府本身很快也就不存在了。
许多共产党领导人这时得到党的命令,要他们离开中国,到俄国去或者到上海和其他安全的地方去。
我奉命前往四川,但我说服陈独秀改派我到湖南去担任省委书记,十天以后,他又命令我立刻回去,指责我组织暴动反对当时在武汉当权的唐生智。
这时,党内情况处于混乱状态。
几乎人人反对陈独秀的领导和他的机会主义路线。
不久之后,武汉的国共合作瓦解,陈独秀也就垮台了。
”
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事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1816-1887)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 知识的营养。
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1830年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
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并于1870年加入了,成为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法国革命爆发了。
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公社成立了。
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
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
失败后,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进了蒙马特尔我人基特家的阁楼,幸免于难。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了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
1887年,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谱写了曲子。
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也只有三段。
如今,《国际歌》早已响遍全球,它将永远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奋勇前进。
法国工人作曲家。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城,后入法国籍,定居里尔。
年轻时曾在里尔教堂唱歌,后一直当工人(家具制作工、雕花工、制模工),参加过工人运动。
1887年起任里尔“工人之声“合唱团指挥。
业余创作歌曲,作有工人歌曲20余首,代表作是1888年6月为工人诗人欧仁 .鲍狄埃所作”全世界无产者之歌“-《国际歌》的普曲。
其它还有狄盖特作词的《起义歌》、《前进,工人阶级》;自己作词的《共产党之歌》、《儿童支部》、《红色圣女》等。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交通主题班会教学目的 : 1、掌握走路车、骑车等交通安全常 2过交通案例,让学生明确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重视交通安全,掌握走路、乘车、骑车等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关于走路、乘车、骑车等交通安全知识 教 学 过 程 : 一、课题导入 1、你知道哪些交通安全知识
2、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大地球母亲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 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 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3、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息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隐没 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同学们你想说什么呢
3、教师小结:面对这一幕幕悲剧,我们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道路交通安全事 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
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所 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如何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安全乘车 1、乘坐车辆的选择。
乘坐车辆首先要选择车况良好,驾驶员技术好的车辆。
千 万不可乘坐违规经营的社会黑车,更不能乘坐三卡、改装后的三轮车或电瓶车。
其次,对驾驶员也有个选择问题,大家尽可能不要乘坐饮酒驾驶人开的车,更不 能乘坐醉酒人开的车。
另外,如果你的父母会开车,你应该积极劝导父母,为了 家庭安全、幸福,千万不可酒后驾车。
2、乘车途中的安全。
乘坐汽车后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以防车辆与车辆交会 时发生危险。
不要向车外抛洒物品和吐痰,不要在车辆行驶途中与驾驶员闲谈, 不要在车上嬉笑打闹。
在大人后面乘坐二轮摩托车时要戴好安全头盔, 坐摩托车、 电瓶车、自行车都要正向骑坐而不要侧坐,不要把脚往轮胎里面伸,以防跌落或 轧伤。
安全过马路 1、不盲目横穿公路。
横过公路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许多汽车与行人发生 的碰撞事故,极大多数是在行人横穿公路时发生的。
我们可以采取“先望左、后 望右”的办法,即:到达公路边先看看左面有没有来车,要是没有的话你先过前 半条;再看看右面有没有来车,要是没有的话你就赶快过后半条,这与我们平常 所说的“一慢二看三通过”都是同样道理,总之要看清路况。
2、不要边走边看书,不在马路上相互追逐,不在马路上玩耍和长时间停留。
3、遵守路队纪律。
安全上下学。
三、辨对错: 一天傍晚,王诚瞒着爸爸妈妈溜出家门找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
一个小朋友在前 面逃, 王诚在后追, 不知不觉中跑到一个交叉路口。
被追的小朋友怕被捉住当“俘 虏”,就飞快的奔到了马路的对面。
王诚又一心想追上他,也急急的冲过马路。
但就在这时,一辆小车驶来,司机虽然发现了他们,马上猛踩刹车,但由于距离太近,小汽车的右后轮仍然碰到了王诚的双腿,他倒下了,鲜血流了一地。
后来 王诚虽然被及时送到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当天夜里,医生们做出了截除他右 腿的决定,如果不这样做,一旦伤口恶化,性命也难保。
王诚虽然活了下来,但 右腿却永远失去了,从此,再也不能和小朋友一块蹦蹦跳跳地玩啦
1、案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吗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集体讨论 1、你身边有哪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你遇到了会怎么办
2、我们上下学路队该如何走
四、 总结 交通安全警句朗读:小学生,上学校,会骑车,会走路,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 路别乱跑,十字路口看信号。
愿同学们乘上安全之舟,扬起生命之帆,在知识的 海洋里乘风破浪。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 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交通安全,靠你靠我靠大家。
徽州10个名人
州名人 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
在此我们精选了千年徽州名人十五位,让大家对人杰地灵的徽州有更一层的了解。
毕升(
—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
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
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
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腊(
-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
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
《宋史》有传。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
婺源县人。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
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
《朱史》有传。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
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
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其父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随父学医。
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医术日精,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且“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
字汝思。
屯溪区人。
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著书。
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极大。
渐江(1610~1664):明末清初画家。
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人。
明末诸生,家贫,事母以孝闻。
明亡,清兵入歙,即入福建武夷山中。
清顺治三年(1646)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即削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别名渐江。
后复返歙县,住在黄山披云峰下的太平兴国寺。
除了饱览黄山胜景外,他的游踪曾到宣城、芜湖、南京、扬州等地,并一游庐山。
渐江虽出家为僧,而心常怀故国,题画诗中,时常流露出家国身世之感,富有民族思想感情。
渐江善画山水,从宋人入手,后学元四家,尤其是深得倪瓒的笔意。
张小泉(1626-?):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
黟县人。
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 人物。
字东原。
屯溪人。
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
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
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
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
《清史稿》有传。
王茂荫(1798-1865):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马克思是这样提到王茂萌的: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
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
他是否受到笞刑,不得而知。
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
”(《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尔·阿伯尔博士和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见于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中文第1版《资本论》第1卷第146- 147页的注释。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
字雪岩。
绩溪县人。
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
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
字春诚,徽州婺源县人。
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
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
字相存,别号虹庐。
歙县人。
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
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
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
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精通诗词。
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字适之,绩溪县人。
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
原名文浚。
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
歙县人。
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
“一·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大学,任校长。
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独裁民主运动,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张曙(1909—1938):原名恩袭,歙县坑口柔岭下人。
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又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先后参加南国社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等进步文艺团体,在田汉、萧友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
学生时代,因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曾两次被国民党当局罗织罪名,投入监狱。
1933年参加“苏联之友社”,与聂耳、吕骥等共同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被党组织派往长沙,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抗日进行曲》、《还我河山》、《保卫国土》等表现人民强烈救国热情的歌曲。
1938年在武汉至桂林的途中,遭敌机轰炸不幸遇难。
我要关于品读英雄故事的主持词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民抗击美主义侵略,援助朝鲜人民卫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7日,美总统杜宣布武装干涉朝内政,扩大侵略战争,并派第七舰队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9月15日,美国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在朝仁川登陆。
同时,美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的 抗每救国战争,保卫新中国,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发布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远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受命令后,在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
由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在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志愿军出国后,结合朝鲜战场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党中央制定的“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配合的战略方针”和朝鲜人民军密切协同,并肩作战,从10月25日到12月24日,连续发动两次反击战役,歼敌5万余人,并于12月5日收复平壤,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初步扭转了朝鲜战局,在志愿军赴朝作战同时,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
11月4日,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成立抗美援朝总会,各地党组织对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广泛开展了支援志愿军的活动。
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成千上万的农民,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到前线担任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在国内,人民纷纷推行爱国公约。
捐献飞机大炮,开展增产节约,优待军人家属,支援前线斗争。
至1951年6月中朝人民军队连续发动五次攻势战役,歼敌23万,终于把敌人赶回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朝鲜战局,为一进行停战盘盘和取得朝鲜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诵现出一批英雄人物。
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冒岸英等,黄继光是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担任爆破任务。
在手雷掷完后,毅然用胸膛堵住敌地堡的机枪射孔,为保证部队攻客高地而壮烈牺牲,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邱少云,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1日随所在部队在朝鲜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参加反击战。
潜伏在敌人阵地之前;此日被敌人发射的燃烧弹引起的烈火烧身。
为不暴露目标,忍受巨大痛苦,坚持不屈灭水,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战斗的最终胜利,后被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光荣称号,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还有罗盛教,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冒着零下20度严寒跳入冰窟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自己光荣牺牲。
毛岸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总部秘书。
同年11月25日在朝鲜平安北道遭美机轰炸牺牲。
在抗美援朝中,上甘岭战役是其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1952年10月8日,美帝国主义中断停战谈判,于14日发动“金化攻势”,妄图夺取朝鲜金化东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阵地。
志愿军依托坑道,打退了敌人数百次冲击,坚守阵地四十三天,于11月25日粉碎了人的进攻。
此役歼敌两万五千五百余人,志愿军指战员在缺水、缺氧、缺粮、缺弹等极端困难残酷的作战中,发扬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迫使美帝国主义于次年4月恢复了其无理中断的停战谈判。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动撤出朝鲜的行动。
1958年2月29日,中朝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同朝鲜政府协商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出了主动撤出朝鲜的建议。
根据这一建议,中国人民志愿军从3月15日到10月26日,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次显示中国人民能力的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正义,是一次优秀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