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反邪教警示教育主持词

反邪教警示教育主持词

时间:2019-10-19 05:13

反邪教的主题班会要怎么主持啊,我是主持人

呵呵,问对人了,我也当过这个主题的主持人,而且办得很成功~ ~ 一、演出关于主题的有意义的小品,使大家对班会的内容先大概了解; 二、请同学朗读切合主题,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诗歌等,再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想; 三、齐唱有教育理念、内容健康、与主题相关的歌曲; 四、请辅导员(或者是主持人)做总结,圆满结束。

有关预防校园欺凌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

自去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惨案,伤亡惨重,让人痛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

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我们的上级机关及学校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上级为我们学校配备了校园专职保安,每名保安都配备了足以制服歹徒所需要的警械及其它装备,学校则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使学校的周边及校园都处在有效监控范围内,另外,学校也加强了值班,落实了责任。

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此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确保我们师生的生命安全。

在上级、学校加强安全保卫措施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

学校及你们的老师就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他们会坚定地站在你这一方,所以千万不要轻易低头。

要像老虎一样会撕咬,像山羊一样敢顶角,一旦你这样做了,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书本、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辟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

不要给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

6.注意不要用尖锐刻薄的语言激怒歹徒,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要学会运用机智逃离。

7.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8.在公共场所应找服务台人员或向警察求助。

9.若在大马路上,可以用手敲打路旁停放的车辆,让车子警报器大响以吓退坏人。

同时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任何同学都不得私自走出校门,特殊原因要离校,要持假条到传达室登记后方可离校,回校后要先在传达室销假,然后才能进入校园。

上学、放学时走读生进、出大门,应主动出示学生证。

2.发现校门外有可疑人物要及时报告,看到同学遇纠缠和侵害,要及时回校报告或拨打110求助。

3.走读生要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时离校,没与学校签安全协议的走读生不允许来校上晚自习。

4.冷静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同学之间的矛盾,都是小纠纷、小冲突、小摩擦引起,如一个不太友善的眼神,本文转自免费 [ppt课件下载站] 、一句不文明话语,或一个无意的碰擦,本是小事,但若不能冷静对待,就会酿成大害,引发冲突、殴斗,群殴甚至致人伤残死亡。

同学间的冲突并非深仇大恨,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微笑,一句对不起,就是小孩也能做到的团结友爱、文明谦让。

否则,心胸狭小,争强好胜,轻则受到学校处分,重则受法律制裁,到时候悔之晚矣。

5. 不要将你过去的同学招致到学校及周边,更不得借助他们解决同学间的纠纷。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

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就做起。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反对邪教 崇尚科学的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原来封闭式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

一是犯罪总量持续增长。

二是占刑事犯罪比率呈上升趋势。

全国判处占刑事犯罪比率由1998年的6.36%上升到2003年7.93%。

三是类型呈扩展式发展。

全国罪名由1998年的98个发展到2003年末的120个,增幅达22.45%。

整体上呈现出较为严峻的态势,其特点主要有: (1)从犯罪主体来看。

一是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

2000年以来,14—16岁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

据统计,14—16岁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

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

二是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三是普遍较低。

2002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

四是身份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城市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学生等群体。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原来封闭式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

一是犯罪总量持续增长。

二是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呈上升趋势。

全国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由1998年的6.36%上升到2003年7.93%。

三是青少年犯罪类型呈扩展式发展。

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罪名由1998年的98个发展到2003年末的120个,增幅达22.45%。

青少年犯罪整体上呈现出较为严峻的态势,其特点主要有: (1)从犯罪主体来看。

一是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

2000年以来,14—16岁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

据统计,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

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

二是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三是普遍较低。

2002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

四是身份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城市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学生等群体。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2)从犯罪行为来看。

一是团伙性明显。

由于青少年主观独立性较弱,有渴望友情,乐于群聚,向往集体的心理需求。

二是“五性”突出。

青少年群体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常对许多人、事物和社会事件产生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情绪的冲动和不稳定,导致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和偶发性。

例如某中学两名13岁男生偶然翻到了家长藏在家中的黄色录像带,二人看完后即模仿录像中的行为将邻居的少女轮奸。

三是智能性趋向。

由于青少年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犯罪开始显现。

(3)从犯罪类型来看。

一是从较为单一的犯罪类型向成人化犯罪类型发展。

有一个未成年人,仅仅因为自己的姐夫没有给钱买衣服,就起了歹意,他购买了绳子从窗户里爬进去把姐夫勒死,还伪装了现场。

二是随着青少年需求的泛化,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出现多样化,形成了犯罪类型的多样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主观因素。

一是心理上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面临恋爱、婚姻、升学、就业、交际等实际问题时,产生了一些自我满足的需要,如与异性接触的需要、满足自尊心的需要、好奇和求知的需要等等,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青春危机。

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社会化障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

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

处于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明显加速,性机能开始成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

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

即诱发犯罪的最佳机遇和条件。

这是指青少年由于外界原因激情冲动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比方说,有的住宅、车辆的门窗没有锁好,青少年路过看到,激起了青少年的侵财欲望而引发盗窃犯罪。

2.客观因素。

(1)身边教育。

家庭不良环境往往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初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

近年来,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等“四失”家庭逐渐增多。

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

素质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的影响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

此外,社区对青少年的帮助和服务还不到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2)社会大环境影响。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屡禁不止。

社会转型期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主要是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结构变动,造成就业、就学、福利、娱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干扰社会生活。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少年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