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技术监督协会主持词

技术监督协会主持词

时间:2019-06-03 15:50

古代人会说普通话吗

有,这是可以肯定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针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实行“书同文字”政策。

确立秦篆为规范,取消原先在六国通行的与秦篆不同的“六国文字”。

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政府干预语言文字应用的行为。

汉代已注意到方言分歧严重的情况。

汉字“隶变”后,汉字字形的分析、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多混乱现象。

扬雄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一次整理记录了周秦西汉时代方言口语分歧及其与共同语之间的对应关系。

汉章帝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讲授古文。

孝平帝召集当时的语言学家在未央宫解说文字,辨析形音义关系。

许慎在考证出土文物资料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魏晋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梵语与汉语的接触与大量佛教音译词的借用,促进了汉语语音学的研究, 晋代开始出现了“反切”注音法。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陆法言完成了第一部研究记录字音标准的《切韵》。

三国时,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用古文、秦篆、汉隶三种字体,对照书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典文献,是“国定”的文字规范。

唐代字样之学大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愈受到统治者官方的重视。

宋编修《广韵》。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使大都话成为当时的“天下通语”。

明代以后,官话流行。

官话以“读书音”的形式向南方扩散,形成了南方各方言中“文白异读”的现象。

清代,方音最重的福建、广东两省,分别设立推广官话的政府机构——“正音书院”。

“正音书院”通过设科取士,规定考生中“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

辛亥革命后,1913年蔡元培主持召开“读音统一会”。

1916年成立“国语研究会”。

把“言文一致”“统一国语”作为“政令”颁发全国,以政府行为推进了“国语运动”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1949年10月10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出研究汉字改革、汉语统一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任务。

1955年10月,先后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以决议形式确定了以“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法定名称,并通过了普通话语音标准、词汇及语法规范等原则问题。

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1982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组织通过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

为适应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制定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国家标准。

1992年4月25日,统一的中日韩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以25比4的绝对多数通过,从此开始了中文信息国际标准化的新阶段。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采纳哦

升职如何发言

感谢领导的认可感谢同事的帮助和付出然后表明会在新的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毎件事不负领导和同仁的厚望

聘任书和任命书有区别吗

是什么

聘任书和任命书有区别,区别在于:任命书是下命令让某人担任某一职务的证书。

聘任书是请人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的证书。

聘任是某个部门出于某个职位的人才需求,向社会公开选聘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程序的选拔和挑选,对某些成绩较为突出,能胜任所安排工作,所以就聘用,发放聘任书。

用人单位采用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方式。

又称聘用合同制。

按合同规定,用人单位有聘用和解聘的权力,个人有应聘和辞聘的权力。

合同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及有效期限,合同期满,经双方同意,可以续聘。

聘任制可广泛应用于选拔科学技术人才,也可用于企事业领导班子的选拔,即只聘请主要负责人,然后由他聘请建立一个齐心协力的班子。

任命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经公司管理层会议决议,决定对以下同志进行新的人事任命。

又称委任制,是指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一种制度。

委任制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干部任用形式。

在企业中是指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上级领导机关有意识地选拔、培养、考察使用对象然后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委派或审批任命的一种人事制度。

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看法?

一、历代政权的语言文字政策  秦始皇统一中国,针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实行“书同文字”政策。

  确立秦篆为规范,取消原先在六国通行的与秦篆不同的“六国文字”。

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政府干预语言文字应用的行为。

  汉代已注意到方言分歧严重的情况。

  汉字“隶变”后,汉字字形的分析、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多混乱现象。

  扬雄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一次整理记录了周秦西汉时代方言口语分歧及其与共同语之间的对应关系。

  汉章帝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讲授古文。

  孝平帝召集当时的语言学家在未央宫解说文字,辨析形音义关系。

  许慎在考证出土文物资料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魏晋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梵语与汉语的接触与大量佛教音译词的借用,促进了汉语语音学的研究,  晋代开始出现了“反切”注音法。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陆法言完成了第一部研究记录字音标准的《切韵》。

  三国时,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用古文、秦篆、汉隶三种字体,对照书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典文献,是“国定”的文字规范。

  唐代字样之学大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愈受到统治者官方的重视。

  宋编修《广韵》。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使大都话成为当时的“天下通语”。

  明代以后,官话流行。

  官话以“读书音”的形式向南方扩散,形成了南方各方言中“文白异读”的现象。

  清代,方音最重的福建、广东两省,分别设立推广官话的政府机构——“正音书院”。

  “正音书院”通过设科取士,规定考生中“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

  辛亥革命后,1913年蔡元培主持召开“读音统一会”。

  1916年成立“国语研究会”。

  把“言文一致”“统一国语”作为“政令”颁发全国,以政府行为推进了“国语运动”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1949年10月10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出研究汉字改革、汉语统一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任务。

  1955年10月,先后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以决议形式确定了以“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法定名称,并通过了普通话语音标准、词汇及语法规范等原则问题。

  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1982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组织通过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

  为适应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制定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国家标准。

  1992年4月25日,统一的中日韩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以25比4的绝对多数通过,从此开始了中文信息国际标准化的新阶段。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建立统一、明确、共同遵守的标准,以利于正确表达的和理解。

  2、必要性  (1)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生命力在于交际行为中沟通信息。

语言的社会性。

  (2)语言的发展是约定俗成的过程,规范化就是不断的约定俗成。

  (3)我国人口众多、需要规范的现代汉语。

  (4)多民族国家的官方语言和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交往和外国人学汉语,需要一个标准和规范的汉语。

  (5)信息处理、人机对话、信息档案、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处理对象、形式,便于计算系[FS:PAGE]统的识别与处理。

  (6)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也亟需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3、可能性  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是一个不断规范化的过程。

  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在于交际应用,使用者双方的最大要求是正确表达和正确理解。

  交际的过程就是“约定俗成”的过程。

  语言系统本身也能够主适应交际双方而做出调整或改变。

  调整或改变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交际使用者认同和使用,  一些用法的规范就在交际实践中渐渐形成了。

  历史上政府行为干预语言文字应用的先例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汉语的规范化。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规范化。

  “约定俗成”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任何语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表达方式等,都存在使用都多少的情况。

  人们学习语言时常选择多数人使用的,因为学会了以后会有广泛的使用空间。

  学习和使用的这种共同心理也使语言规范化成为现实。

  4、现代汉语规范的标准  1)语音规范的标准:  1924年国语统一会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节结构系统。

  至于个别的轻声、儿化、异读等北京话特有的语音现象,不能作为规范的依据。

  20年代曾经有人主张在北京音基础上加上其它一些方言特有的语音成分,如“入声”或区分“尖团”等,形成一种“人为”合成的音位系统,并且称之为“国音”。

  但是其结果因为“国音”没有一种现实的方言音系为基础而没有成功。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北京语音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

  当前的字典和词典一般都是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汉字和词语注音的。

  因此,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标准的有效工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门设立普通话评审委员会,负责正音工作。

  审音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北京语音系统,或者叫“北京音系”。

  有些方言的读音不符合北京语音系统的,就要加以规范。

  2)词汇规范的标准:  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适当吸收汉语方言和外来词语中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词汇。

  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化的实际参考标准。

  异体词(或叫异形词)也应当加以规范。

  规范的标准主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功能进行判断:  从必要性大小;  表现力强弱;  区别性多少。

  词乎规范化的成果一般都吸收到《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本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词汇的规范,作为学习和使用的词汇标准。

  3)语法规范的标准: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一规定十分明确,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4)文字规范的标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

  文字规范不仅包括汉字,还包括书面汉语中的一切非汉字符号。

  关于汉字规范的标准主要是:  以简化字为规范字;  整理和淘汰异体字;  纠正错别字;  反对乱造滥用不规范简化字。

  关于非汉字符号的规范主要有:  字母数字使用法;  标点符号使用法等。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语言文字立法的意义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

  全国56个民族共使用73种语言;  30个有文字的民族目前正在使用的文字有26种。

  2)我国目前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  ●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没形成风气;  ●社会上存在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  ●有些企[FS:PAGE]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乱造音译词;  ●信息技术产品中存在语言文字混乱情况;  ●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  3)语言文字立法有利于:  ●加强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  ●增强对社会成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2、语言文字立法经过  1)议案、提案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语言文字立法的议案、提案逐年增加。

  1990年至1996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议案、提案达97项。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共有7件议案要求对语言文字进行立法,联合签名的代表多达227位。

  2)组织起草  1997年1月,语言文字法的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000年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首先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暂时不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

  2000年7月3日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

  3)通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内容  1)基本结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包括: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三章管理与监督  第四章附则  共有28条。

  2)明确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二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三条);  普通话和规范字规定为国家机关公务用语用字;  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以及社会窗口行业等,都应当执行这一规定;  教师等职业进行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3)对方言  限制方言的使用范围,但不是消灭方言;  4)对繁体字、异体字  规定了使用或保留的范围:  “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  书法、艺术作品;  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写;  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

  5)对于外文使用作了原则性规定。

包括:  影视屏幕、公共设施、招牌、广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商品包装、使用说明  四、其他有关标准和法规  已经制定公布的其它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要有:  语言文字规范  名称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汉语拼音方案 1958.2.11 全国人大  简化字总表 1964.3.7* 国务院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5.12.22 文化部、文改会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1965.1.30 文化部、文改会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1974.5** 文改会  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 1983 文改会、国家出版局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985.12.27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局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1988.1.26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3.25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  汉语拼音正词法 1988.7.1 国家教委、国家语委  标点符号用法 1990.3.22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997.4.7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  [FS:PAGE]  *1986.6.24重新发布  **1976.9修订  国家标准*  名称 发布时间  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1981.5.1  GB12200.1-90汉语信息处理词汇01部分:基本术语 1990.2.1  GB3304-91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1991.8.30  GB3259-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1992.2.1  GB13000.1-93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1993.12.24  GB\\\/T12200.2-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02部分:汉语和汉字 1994.12.7  GB\\\/T15732-1995汉字键盘输入用通用词语集 1995.8.1  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1995.12.13  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1995.12.13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996.1.22  ISO\\\/IEC10646.1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1993.5  *除非注明,发布机关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机构为“国家标准总局”。

  ***发布机构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汉语言文学网| 原文链接:http:\\\/\\\/\\\/xiandaihanyu\\\/txt.asp?id=38064

质量月是哪年开始的

全国质量月介绍 1978年7月,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决定:从1978年起,每年9月为我国的质量月。

1979年8月31日,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岳志坚任理事长。

9月1日,全国第二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自此,每年的质量月活动由中国质协举办。

1978年 8月31日,全国第一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方毅,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谷牧、康世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

康世恩代表国务院作动员讲话,对全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提出了要求。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北京市的1千多位同志和在京的新闻单位代表出席了大会。

约有1千万职工、家属收听收看大会实况。

会后,国家经委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检查推动,各部部长亲自站柜台、访问用户、背废次品。

各地广泛开展了总结、交流、宣传等活动。

1979年 9月1日,全国第二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方毅,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薄一波、姚依林、康世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对第一次质量月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第二次质量月活动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

他在讲话中指出,全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对于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整顿和提高产品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号召大家再接再厉,乘胜前进,继续大打提高产品质量的进攻战,把我国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荣获国家质量奖的172项优质产品的195个生产企业,颁发了金、银牌和证书。

1980年 9月1日,全国第三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谷牧、康世恩、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会议由康世恩主持。

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同志讲话,回顾了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对全国第三次质量月活动,提出了三点意见:(1)继续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2)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更多的优质产品;(3)从原材料、元器件、配套件抓起,保证产品质量。

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荣获国家质量奖的293项产品的265个生产企业,颁发了金、银质奖章和优质产品证书;对全国226个先进质量管理小组颁发了奖牌。

以日本科技连盟理事长铃江康平为团长的日本质量管理访华代表团一行9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1981年 9月25日,全国第四次质量月授奖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万里同志指出:企业办得好坏,主要的标准只有两条,第一条质量好不好,第二条成本低不低。

薄一波同志强调:我国经济界、工业界最大的任务,具体说起来,就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效益要大,要物美价廉。

质量月期间,中国质协同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第二期全面质量管理电视讲座,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部分先进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做法与经验。

1982年 全国第五次质量月授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薄一波、张劲夫,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

国务委员张劲夫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发展品种,提高质量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的讲话。

以日本大和精工株式会社董事长杉本辰夫为团长的质量管理访华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大会。

质量月期间,中国质协组织召开全国第二次为用户服务座谈会、全国第四次QC小组代表会议。

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会见了出席全国第四次QC小组代表会议的代表。

1983年 全国第六次质量月授奖大会9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倪志福,国务委员张劲夫出席会议,张劲夫代表国务院作了坚持质量第一,提高经济效益的讲话,指出:我国工业面临一场严重的挑战,面临一个提高素质的转变,形势向所有企业尖锐指出,靠老办法,靠现有的水平混不下去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我们的企业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质量和素质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否则在国内就没有生命力,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总之就无法生存。

一九八四年 全国第七次质量月授奖大会8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国务委员张劲夫,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作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拓前进的讲话。

1985年-1992年我国没有举办质量月活动。

但在此期间,以往质量月活动中的有关内容,如:QC小组会、质量管理教育与培训、有关质量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贯彻、国家质量奖及金银牌产品的颁奖……等,一如既往地进行。

为更好贯彻江泽民主席发出的“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的号召,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在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技监局的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自1993年始开始举办质量宣传月活动,1997年恢复质量月的称谓。

1993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为中国质协题写了努力提高质量 满足人民需求的题词。

9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质协、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联合举办了自1985年以来的第一次质量宣传月活动。

该活动是原质量月活动的新的表现形式。

活动期间,中国质协在重庆市举办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学习班;邀请日本知名质量管理专家今井正明来华举办质量改进专题讲座;召开全国用户工作会议,表彰了20个用户企业、101个用户满意产品、30个全国为用户服务先进工作者;′93中国质量意识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1994年 9月1日,中国质协、全国总工会、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中国工经协会、中国企管协会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以向质量要效益为主题的质量宣传月活动正式开始,王光英副委员长出席会议。

李岚清、邹家华、倪志福、雷洁琼、王光英、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张爱萍、吕东、袁宝华、洛桑·灵智多杰等十余位各部门领导为质量宣传月活动题了词。

活动期间,举办了“′94全国实施名牌战略成果展”,共有20个省、市和180家企业参展;中国质协邀请ISO9000系列标准审核认证方面的权威机构,英国标准化协会(BSI)举办两期质量体系主任审核员培训班;′94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与会的49家企业联合发出实施名牌战略,坚持质量兴国的倡议书;中国质协举办首次全国质量法律知识竞赛及习酒杯颁奖文艺晚会。

1995年 中国质协、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工经协会、企管协会、质量万里行组委会联合发出关于印发《'95质量宣传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活动的主题是:质量--名牌--效益。

活动组委会于8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务委员李贵鲜、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出席了会议并向质量宣讲团授旗和颁发了证书。

会后,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组成的质量宣讲团分赴全国25个主要省、市开展质量宣讲活动。

同时由中国质协牵头组织了创造高质量,享受高质量为用户服务咨询活动。

'95中国质量高层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邹家华副总理题词,吴邦国副总理、薄一波、张劲夫同志发来贺信,王汉斌副委员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1996年 中国质协发起并联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内贸易部、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邮电部、中国轻工总会发出《关于实施 用户满意工程的通知》。

中国质协联合邮电部、国内贸易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在全国'96质量宣传月中广泛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的通知》。

根据以上的通知精神,中国质协8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96质量宣传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质协和全国各地区、部门质协共同组成全国质量宣讲团分赴全国各地中、小城市进行质量宣讲。

同时主办了创中国名牌,让用户满意质量格言宣传活动以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万家乐热水器质量新闻发布会。

1997年 自本年起,恢复使用“质量月”名称。

8月1日中宣部、经贸委、技监局、全总、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97质量月'活动的通知。

中国质协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

8月3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97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暨全国第十九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

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260人参加了大会。

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国内外与会代表围绕着QCC--人才·质量·效益的主题,共发表了76篇成果,44篇论文。

9月13日,中国质协在上海召开了第十次会员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暨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表彰大会。

大会表彰了76个全国质效型先进企业;17个全国质效型先进企业特别奖获奖企业;并为它们颁发了奖状、奖牌和奖杯。

1998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举办'98质量月活动, 8月31日,在北京召开'98质量月活动电话动员会。

要求以质量振兴,人人有责为主题,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

活动期间,中国质协组织了由13个行政部门及80个企业参加的以全民振兴质量,实施用户满意工程,提供用户满意服务为主题的大型咨询服务和十大商场,百名厂长、经理站柜台活动。

另外,9月14目至16日以中国质协常务副会长程连昌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首次前往韩国汉城出席了第六届亚太质量会议。

1999年 由中宣部、技监局、经贸委、全总、团中央于7月29日发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99质量月'活动的通知,中国质协于7月30日在转发上述通知的同时,下发中国质协'99质量月活动方案。

质量月期间,举办了用户完全满意培训研讨班、ISO9000-2000年版讲座、企业领导干部在贯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班、追求卓越--获证企业的努力方向研修班、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技术与方法培训班、'ISO9000统计技术软件'咨询演?quot;。

等各种讲座、研讨及培训班。

组织企业认真开展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查标准执行情况,查计量检测保证,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访问用户的活动。

2000年 2000年全国质量月由中宣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

9月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了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9月9日全国各地开展了宣传质量法规的咨询服务活动,北京在翠徽大厦设立了主会场。

由中国质协承办的2000年企业质量高层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质协顾问袁宝华到会讲话,中国质协会长陈邦柱作了主题发言。

全国第22 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近千名代表出席了大会。

2001年 ★在国家建设部支持、指导下,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与华夏建设公司联合在今年9月的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开展百万用户评住宅活动。

★9月6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厅以国经贸厅企改[2001]557号文件形式转发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弘扬海尔文化的报告》。

★9月8日,以新世纪、新质量、新生活为主题的2001年全国质量月北京质量宣传咨询服务日活动在北京西单商场门前举行。

★应日本科学技术连盟的邀请,以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宗顺为团长的中国质量管理代表团一行29人于9月2日至16日赴日本出席了中日企业经营干部质量管理研讨会,与日本企业界的同行就21世纪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2001年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联合推进大会于9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举行。

会议由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池泉国主持;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联合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致开幕词;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联合推进领导小组组长、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会长陈邦柱在大会上讲话;会议向荣获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称号的50家企业颁发了奖牌;会议接受了由50家获奖企业提出的开展9.15--用户满意日活动的倡议。

★9月28日9:00,2001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颁奖大会暨中国质量高层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会议厅举行,中国质协副会长马林、艾丰共同主持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中国质协会长陈邦柱、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纪明波、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建设部副部长傅雯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中国机械联合会会长陆燕荪、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高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顾问程连昌、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长李保国、韩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敏燮、韩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张基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邓观瑶、中国台北品管学会理事长叶若春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向获得2001年国家质量管理奖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港务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奖杯、证书及鲜花,并通过多媒体投影装置向与会者介绍了这5家企业。

★为学习借鉴国外用户满意有关理论,交流研究我国用户满意实践与经验,提高对用户满意度的运用水平,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促进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改进,提高我国企业、行业产出质量及经济效益,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决定成立中国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CCS&CCSI)论坛委员会。

中国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CCS&CCSI)论坛委员会自9月起开始编印出版《中国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论坛》,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联合推进领导小组组长、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会长陈邦柱题写了刊名。

古代姓辛的名人有那些

辛西周初年史官。

原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奈投周。

后任周太史,受封于。

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

今存“虞人之箴”。

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

父奭,尚书郎;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知名。

秦雄为之语曰:“五龙一门,金友玉昆。

”“昆”,指兄弟。

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辛秘:陇西人,唐代官吏。

举五经,历河东司马。

任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时,开源节流,使泽潞之境收入大增,而其家却无厚产,为时所称。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祖籍宋国(今河南省),代表作品为《文子》。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辛庆忌:字子真,狄道(今甘肃省临洮)人,西汉将领。

初为右校丞,屯田乌孙赤谷城,战退歙侯,拜为侍郎,迁校尉。

后补金城长史,举茂才,复迁郎中车骑将军,又任光禄大夫、左曹中郎将、执金吾等职。

后迁左将军。

辛延年:东汉诗人。

生平无可考。

所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

辛柔:汉光禄大夫、右扶风都尉、冯翊太守。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

初随兄事袁绍。

官渡战后事袁谭。

曹操攻下邺城,上表推荐辛毗任议郎,后为丞相长史。

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

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渭南,魏明帝任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

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

不久逝世,谥肃侯。

辛评:字仲治,是辛毗之兄。

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任参谋,袁绍死后追随袁谭。

出使曹操时,曹操劝其留下,他坚辞不从。

但袁谭因其弟辛毗已降曹而疑忌他,郁郁而终。

辛公义:又名辛亚,隋代狄道人,少年时丧父,母亲教他读书,以勤苦著称。

开皇初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

岷地多疫病,辛公义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

于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愈。

岷州的百姓都称辛亚是“慈母”。

辛彦之: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隋朝礼部尚书、经学家、文章令。

辛云京: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唐代大臣。

初为北京都知兵马使,后迁代州节度使,兼太原尹,封金城郡王。

赏罚分明,将士不怠,使所辖之境没有烽警之虞。

官至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辛茂将:陇西狄道人,唐代大臣。

历任大理少卿、中书侍郎、侍中等职。

后兼左庶子,与许敬宗共审长孙无忌案。

不久死于任上。

辛君昌:陇西狄道人,唐代官吏。

初为邛州刺史,八年后改任润州刺史。

官至魏州刺史。

辛武贤:武贤,狄道人。

元康中为酒泉太守。

神爵初拜破羌将军,羌军还归酒泉,后复为破羌将军。

辛京杲:兰州金城人,辛云京从弟,唐朝将领。

曾从李光弼出井陉、战嘉山、督战甚力,肃宗赞其与黥、彭、关、张一样勇猛。

累迁鸿胪卿,英武军使。

唐代宗时,封为肃国公,迁左金吾卫大将军,进晋昌郡王,历湖南观察使、工部尚书致仕。

辛弃疾:原字坦夫(1140-1207),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曾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武装,后南下归宋。

最高职任过枢密都承旨,仕途不如意,壮志难酬。

他一生主张坚决抗金,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中,多抒发恢复统一祖国山河的壮烈感情。

词风继承苏轼豪放风格,二人并称苏辛,但更纵放自如,冲破音律限制。

著有《稼轩长短句》。

辛仲甫:汾州孝义(今属山西省)人,宋朝大臣。

任成都知府时,免岁输铜钱,为蜀人赞誉。

后任开封知府,拜御史中丞。

不久为参知政事。

因病罢为工部尚书,出知陈州,后以太子少保致仕。

辛彦博:山西平遥人,明代官吏。

洪武中由岁贡入太学,擢监察御史、佥都御史,调山东浙江按察使。

永乐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应乾:山东省安丘人,明代官吏。

嘉靖进士,历任长治县令,雁门关提督,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官至南京兵部侍郎。

辛自修:开封府襄城(今属河南省)人,明代官吏。

嘉靖进士,历任海宁知县、吏科给事中、太仆少卿、应天府尹、左都御史等职。

卒于工部尚书任上。

辛开:清朝画家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