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广西三月三活动主持词

广西三月三活动主持词

时间:2019-11-02 01:41

“广西民族风,壮乡三月三”主题的小学五年级演讲稿,字数越多越好。

悬赏100

歌声满天飞,笑声处处闻,每年的三月三,广西壮乡武鸣都会上演一个十多万人共同演绎的盛会。

这里有悠扬的壮族山歌,有醉人的壮乡风情,有隆重的商贸盛会,这一天的广西武鸣,成为了一个欢庆热烈、经久不衰的壮族大歌台。

武鸣县地处广西中南部,为首府南宁市辖县,全县土地面积337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6%,史有“首善之县”之称,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县份之一,亦是壮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广西古壮话中,“圩”为市集之意,“歌圩”便是指民众因唱山歌而聚集形成的市集。

每到歌圩之日,成千上万的壮族人就会自发聚集在一起,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唱和竞日。

武鸣歌圩自古盛行,境内的廖江两岸就曾存在着广西历史上最著名的壮族歌圩之一——寥江歌圩。

清光绪年间的《武缘县图经》记载:“答歌之习,武缘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三月初一至十日,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

”武鸣清代诗人韦丰华曾有诗赞道:“试向黄林林外望,三三佳日好花多。

”,足见武鸣壮族古代歌圩之盛况。

歌圩这一壮族文化的瑰宝没有被历史洪流所淹没,一代代壮族人口耳相传,将古老的山歌唱到了今日。

目前,武鸣县内有歌圩点28处,多数于农历三月举行,如初三有甘圩、那羊,初九有陆斡、覃李,清明之日有覃内,三月十三有罗波等。

每到歌圩之日,壮家人就会以富有本地特色的佳肴摆满宴席,敞开大门迎接客人,来客不分远近亲疏,主人皆一并热情相待。

待到酒足饭饱后,主、客就在村边的草地上或山坡旁、小河边对唱山歌。

所唱的山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生活歌、历史歌、情歌、劳动歌、仪式歌、童谣和长诗等,悠扬的山歌在青山绿水间萦绕,日夜不绝。

“以歌为媒、宣传武鸣、助推旅游、发展经济”,随着发展观念的不断更新,古老的歌圩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为深入挖掘壮乡文化底蕴,加强对外宣传,提升武鸣的知名度,扩大武鸣的开放度,从1985年起,武鸣县连续举办了18届“三月三”壮族歌节。

至2003年,武鸣县正式将“歌节”复名为“歌圩”,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在推出了“山歌擂台赛”、“千人竹杠阵”等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的同时,将招商推介会、房地产展销会等经贸活动融入歌圩整体活动中,使歌圩呈现出“表演活动万人空巷,经贸活动盛况空前”的火爆场面。

中央、区、市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歌圩的盛况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使歌圩声名远扬,为武鸣县树立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借助“三月三”歌圩这个窗口,武鸣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也得以完全展示在世人面前,为实现把武鸣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的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在不断成熟的运作过程中,“三月三”歌圩具备了越来越高的文化品牌价值,2007年11月入选第一批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08年11月入选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带动县内商贸、宾馆、交通、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2008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0.06亿元;商品展销交易会共有160个商家参加,商品销售总额787万元;汽车、农机展销会共有 16家区内外汽车销售企业参加,交易总金额130多万元; 80家商家参加美食节活动,总消费美食金额达385万元;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共有80家企业进场招聘, 提供就业岗位5100个,共达成用工意向3052人;房地产交易会有19家单位参展,签订购房合同92份,总成交金额为1731万元,签订购房意向合同215份;县城服务行业创下营业总额1000万元,真正达到了“歌圩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

今年的歌圩一如既往地以展现壮乡风土人情,展示壮族文化精品,发扬壮民族精神为主旨,3月27日—4月4日期间,总共有16项表演及活动,这些活动分别是:(1)歌圩开幕式,(2)千人竹杠阵表演及竞赛,(3)广西第三届歌王大赛,(4)民族体育竞技展演(抢花炮比赛、30人板鞋竞速、抛绣球比赛、“搬运粮食”接力赛、“赶猪”接力赛、集体花样跳绳、滚铁环混合接力赛、武术散打擂台赛),(5)广场文艺演出(《壮乡欢歌》文艺晚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63”工程壮话小品比赛、县外艺术团体专场演出),(6)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广西淀粉(变性淀粉)、酒精产品及新技术交易洽谈会,(7)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投资贸易洽谈活动,(8)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商品展销交易会,(9)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旅游美食节,(10)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汽车、农机展销会,(11)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木质 产品加工、发展趋势及林产品订销会,(12)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房产交易会,(13)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劳务输出招聘会,(14)民间传统斗狗、斗鸡、斗鸟、斗牛比赛,(15)2009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文学笔会,(16)南宁市三县(区)书画、摄影作品展。

相比于往年,今年的歌圩活动更加注重广泛性、群众性,更加注重突出壮乡特色,注重经贸与文化相融合,在保留前几届歌圩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今年的歌圩将呈现以下四个亮点:更加突出民族元素;活动项目推陈出新;人员参与范围扩大;歌圩活动时间更长。

3月29日,恰逢星期天,开幕式以及大部分表演活动安排在这一天,将为来参加歌圩活动的人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吸引更多的游客。

广西三月三导游词200字

圩,汉族及多个少数民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南宁三月三狂欢节  狂欢节上有壮族迎宾习俗、踏青踩街、壮族铜鼓舞、对歌三月三、假面舞、多耶舞、抛绣球、夜歌圩、歌舞表演等,同时有200—500人品尝的百家宴和各地特色美食。

  武鸣“三月三”歌圩  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展演、骆越始祖王祭祀大典、“灵水歌圩”广西第六届歌王大赛、武术散打擂台赛、马术表演等文化、体育、旅游活动。

  柳州“三月三”花炮节  牛王争霸赛、千人芦笙比赛、大型实景民族歌舞表演、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 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

壮族三月三宣传标语

篇一: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文艺演出主持词  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文艺演出主持词居民群众:大家早上好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富安社区在此举行“壮族三月三同唱团结歌”文艺演出,欢度节日,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精神,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

  1、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多么的神圣。

今天逐步强大的中国,让全世界中国人感到自豪、扬眉吐气。

让我们高举鲜红的五星红旗,沿着改个的道路前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振兴中华,首先请欣赏由富安社区璀璨文艺宣传队给大家表演党歌伴舞《五星红旗》。

掌声有请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轮有奖问答,请大家踊跃参与)  2、广西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她孕育着千万个优秀壮家儿女,我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幸福生活,下面请继续欣赏文艺队为我们带来的舞蹈《美丽神奇的地方》。

掌声有请

(现在我们开始第二轮有奖问答,请大家继续踊跃参加)  3、三月三快到了,广西各族人民准备载歌载舞来欢庆壮族传统节日,我们也请来了一群西藏姑娘共庆节日,她们把多彩哈达献给广西人民,献给祖国。

下面请欣赏舞蹈《多彩哈达》。

掌声有请

  (第三轮有奖问答现在开始,请大家踊跃参与)

幼儿园三月三活动教案

“五彩三月三”活动方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了解“三月三”壮乡歌圩节习俗。

2、培养和激发幼儿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3、通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体验节日的欢乐及感受壮乡的民族风情。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8:30——11:00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教师:“五彩三月三”活动背景: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圩节”又称“歌仙节”,是壮乡的传统歌节。

相传是为了纪念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活动。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染彩色蛋,抛绣球,欢度节日。

而在这节日的前夕为了让幼儿真正的贴近“三月三”,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流程:一、进行竹竿舞时间:9:00——10:00场地:(学前班、大班)、内操场(中班、小班)负责竹竿舞的老师必须在8:50到位准备,内操场分四组竹竿,为两位老师一组手持竹竿,其中三组每一组两人,另一组四人,分四个点。

跑道分两组竹竿,每组六人各手持竹竿。

(注:对歌教师先到竹竿舞里帮忙,竹竿舞完了之后,带班教师带孩子会教师休息喝水再进行对歌)二、对歌时间:10:00——10:30先全园按班级集中大舞台前进行对歌,对歌老师上到舞台对歌,后引导孩子一起对歌。

播放背景音乐。

三、抛绣球时间:10:40——11:30中、小班在内操场小舞台,学前、大班外面舞台。

绣球为十个,先又老师引导,后邀请孩子上前,接到绣球的孩子来抛绣球。

活动人员安排:活动当天负责带班的老师:、商 乔、刘 莹、宁小明、黄南容、吕 婷、庞晓华、黄福敏、韦回英、赵玉笑、许清妮 活动当天负责竹竿舞的老师:|、刘素梅、、谭会静、杜雅梦(内操场)黄妹丽、陈世燕、黄金琼、张彦芳、韦建枝、(外操场)活动当天负责对歌的老师:蒙 燕、杨 媛、王之琦、李 慧、吴敏娴、韦建枝、周慕婷、、莫秋仁背景音乐:苏沛凤 摄像:王 婕 照相:李丽秀 策划人:汉语教研组 <<<<幼儿园 2014年3月28日

三月三三人跳竹竿的介绍

又称,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

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京族竹竿舞勤劳智慧的京族人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畔和北仑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头三岛(俗称),这里是珠蚌之乡,盛产驰名中外的“南珠”。

京族人民感情丰富,性格豪放,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跳舞。

瑶族竹竿舞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壮族竹竿舞壮族竹杆舞是一种可以与客共舞的娱乐性较强的舞蹈,一般是由十多几十个演员敲击竹竿,在演员的领舞下让客人参与,壮族竹竿舞 (4张) 规模较小。

从1985年起,在我国壮乡——广西,每年都举办“”歌圩,每年都吸引数万人参加,千名壮家青年男女以跳竹杆舞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形成了千人齐跳的壮观景象。

佤族竹竿舞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苗族竹竿舞竹竿舞是南部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畲族竹竿舞据说畲族在立夏或平时亦会身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跳竹竿舞。

且节奏为:“开、合、开、合、开开合。

苗族的特色节日和风俗

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广西三位最著名作家

我知道的广西知名作家有七位,总得来说,他们是各有千秋,不知道你怎么看?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

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

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

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

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

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

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

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

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

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

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

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

广西都安县人,壮族。

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

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

十九岁参加工作。

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

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

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

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

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

》。

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

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

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

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

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

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

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