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流行语言有哪些
80年代最为流行的20个词语 1、万元户 《半月谈》1985年第4期报道:广西梧县潘地村,四五年间冒了富,全村30户人家,除了原五保户刘大娘年收入二千元外,都是万元户,小山村被人誉为“小金库”。
万元户,既是80年代初的时髦词汇,也是指首先富裕起来的第一批人。
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虽然听起来有些像以前放卫星的感觉,但让更多的平民感觉到了致富所带来的空前喜悦。
说到万元户,大伙眼睛都亮啦
万元户大体由率先完成了个人承包的个体养殖户、建筑包工头、个体工商户构成,他们在经济起步阶段靠的不是知识或者素质,而是胆量和勤劳。
我们还可以回忆起那时邀请“万元户”们作报告的场面:他们的确没有什么文化,以前更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说话难免语无伦次,甚至因为受到如此平生未遇的隆重欢迎,有些紧张和失措,但他们创业的艰辛历程无不感动每一个与会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而如今,时代变了,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
万元户,听起来就跟穷人似的。
2、个体户、专业户 “个体户”和“专业户”的概念,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个体户最初出现,便为很多人所不齿。
所以,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做的也大多是些不成气候的小营生。
那时,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常说:“瞧你这孬劲儿,再不用功,就让你到街上练摊儿,当个体户去
”还有一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找个个体户嫁过去。
”后来,许多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人们的观念才转变过来,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
而专亚户则是指打破了“小而全”的观念,专门从事某种行当的家庭。
它可是我国农业专业商品生产的雏形,其发展为大批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出路。
人们的眼光开始放得更长远了,不再事事兼顾,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把精力集中在更能赚钱的活计上,并从中尝到了甜头。
到80年代中期,专业户一词在社会上,已经非常流行了。
3、女排精神 排球世界杯赛、世界排球锦标赛和奥运会中的排球赛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三个大型排球比赛。
从1981年至1986年,在世界大赛中赢得“五连冠”的殊荣,在世界排球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1年11月,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力克强敌,跃居冠军,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
之后的几年,队员们再接再厉,连续五年获得冠军,“女排精神”从那时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
“女排精神”在中国80年代的体育界,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
这种精神之所以备受国人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那可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4、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年,《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社论,号召青年们把“五讲四美”和“三热爱”结合起来,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美好。
80年代喜欢喊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从那时起成为最数字化的经典语言。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我们小时候所接受过的最直接、最通俗、最上口的素质教育。
那时我们不仅喊了,而且虔诚地去实践了。
每天比谁打死的苍蝇多,看谁衣服上染了小污垢,瞄准着某某某又骂了句脏话,赶紧报告老师去。
所以,这可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口号,跟早期“世界是属干你们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号召一样,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成为一种标榜和纪念。
5、大锅饭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的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8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很不完善,职工们都挤在一起,往国企这碗“高汤”里趟,政府就成了那掌勺的厨师。
这种制度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生机盎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为彻底根除这种弊病,中央作出了要求:“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之后,“打破大锅饭”的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人们开始在商海中探出自己的触角,实现了曾是神话的“一夜暴富”。
于是,从那时候起,整个中国的经济就在“有声有色”的改革中“活”了过来。
6、冲出亚洲 新时期,我国体育界提出了豪迈的战斗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上,经过十五天的角逐,中国体育代表团的307名运动员在18个大项目的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金牌总数超过前亚运会冠军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
在这次亚洲规模最大的体育比赛上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使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在此后的世界级大赛中,中国体育健儿屡获佳绩。
特别是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250 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和一项表演赛。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顽强拼搏,最后我国共夺得金牌15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终于圆了中国人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心愿。
7、皮包公司 皮包公司是指从事科技咨询的服务机构,在经商热中,也泛指一些从事商品倒买倒卖的中介机构。
80年代我国新旧体制“双轨”并存,某些政策还不完善,给一部分既无资金又无经营场地和固定职业的人员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在经商热大潮中,涌现出一批所谓的“皮包公司”。
他们利用图章与合同,进行咨询和流通领域的投机活动,一时间,皮包公司臭名昭著。
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从事咨询服务的皮包公司对搞活科技、经济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但是,空手套白狼的人越来越多,有人专门把别人的货冒充自己的,骗一点是一点,口袋一鼓便立马走人。
还有的随便拉几个人,租间店面,打着某某公司的幌子,明目张胆地坑蒙拐骗。
因此,80年代中期起,国家坚决清理整顿流通领域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假“皮包公司”。
到1989年底,全国撤并公司6万多个,占公司总数的20.4%,使“皮包公司”得以还原其真正面目。
8、 铁饭碗 铁饭碗是对我国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只进不出用工制度的一种形象说法。
改革以前,企业长期实行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的特征在于:国家是用工的主体,企业无用工自主权;的建立不是通过法律方式,而是通过计划统配的方式;职工有充分的就业保障,企业无权辞退职工,但职工亦无流动的自主权。
通常,人们把这种用工制度喻为“铁饭碗”。
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这种制度由初始时的保障变为束缚的枷锁。
企业从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出发,强烈要求改革能进不能出、用工形式单一的机制。
1983年,劳动人事部颁发的文件中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劳动计划内招收新工人时,都要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1986年,劳动制度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便是在新招工人中实行劳动合同制。
后来,职工下岗成为很平常的事。
于是,在中国存在几十年的“铁饭碗”最终被彻底打破,“铁饭碗” 一词也再少人提及。
9、武打 自从1981年《少林寺》火爆神州,1982年的武侠小说开始风靡之后,中国人对舞拳弄棍的兴趣与日俱增。
1983年,随着由香港亚洲电视台录制、广东电视台配音的《霍元甲》在各地电视台播放,该剧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侠的“迷踪拳”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偏远的内地,也能看到年轻后生嘴里哼着蹩脚的粤语,手脚比划着霍师傅的招式。
10、《读者文摘》 与尚武之风相映成趣的是,经过了一年多的起步发展,一本温情脉脉的杂志《读者文摘》——现改名《读者》 ——在这一年脱颖而出,成了当时中国风靡一时的杂志。
这本充满温馨隽永浪漫亲情的励志读物,无条件地征服了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的广大读者群。
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
而昔日的“读者”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狂热不免暗叫一声惭愧。
11、迪斯科、美学 1981年迅速流行的迪斯科音乐节拍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
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黑人音乐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极有市场,至少在中国的摇滚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以前,迪斯科事实上是年轻人内心压抑或郁闷情绪的间接爆发和直接释放;更有充满上进心的青年一窝蜂地开始研究美学,到处都能听到有关 “美的本质”问题的业余高论,不少从国外来中国讲学的教授很惊异地发现枯燥的美学讲座竟会有成百上千的听众。
虽然人们很决就发现,美学跟他们实际上热不是一回事而移情别恋的时候,美学家们在这一年已经尽享荣耀。
12、大哥大 “大哥大”一词创源于南方,但很快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种显示身份的流行语。
前旧上海黑社会中,一般把其头目称作“大哥”,后来“大哥”一词就泛指某一领域里的顶尖权威人物。
80年代初,改革开放首先让南方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遍地是大款。
大家都有钱,但总要分多少,于是那些大款里的大款、富翁中的富翁就被称作“大哥大”,意即比大哥档次还要高一级。
80年代中期,当代最先进的通信工具——无线手持自动电话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由于其高技术含量,只有那些商界“大哥大”级的人物才用得起,所以手持电话便物随主贵,被形象地冠以“大哥大”的美名。
“大哥大”的意义相当明确:第一,机身很大;第二,因为大,所以具有醒目的炫耀效果;第三,拥有的人很少,于是持有的人很“牛”;第四,它是一面浮华的双面镜,一面照出别人的寒酸,一面显示自己的辉煌。
那时候,谁手握“大哥大”,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有些人专找人多的地方打,眉飞色舞,唾沫四溅。
如今,科技进步,手机越来越小,掌可盈握,所谓的“大哥大”早已消隐了痕迹。
13、人体、侃大山 1979年10月,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壁画上那几个裸女曾经引发出超出人体本身的震撼力。
九年后的1988年1,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油画人体大展,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日平均观众超过1.2万)使平日清静的艺术宫殿变得像个大集市,虽说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模特儿与画院之间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但如果人们没有对人体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兴趣,你们自家的那点事儿谁会搭理
与此同时,这一年因为王朔小说的流行而渐成时尚的“侃”反映的则是一种玩世的社会心态。
一部分人穿着“文化衫”招摇过市,而更多的人则沉溺于“侃大山” 的言语快感之中。
种种烦恼、郁闷都在这种亦庄亦谐的调侃中得到了释放。
14、 民工潮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
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
过去人们总说农村是个大,如今“民工潮”浪打浪地涌出来,拍打着城市的门户。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也强烈震撼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一部分不满现状的农民背起行囊,离开家园走天涯、闯天下。
于是,农村一度出现了“送出一人,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民工潮的奔涌,是一个跨世纪的壮举。
民工的跨省流动总的看是一巨大的历史进步,这种劳动力的自发调节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
当然,民工进城,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他们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课题。
民工潮方兴未艾,经由各种渠道的疏导和管理,民工流动趋向有序,呈现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大好形势。
社会应该为这些勇敢的农民喝彩。
15、走穴 《新民晚报》1989.4.24:“今天,一些影星、舞星、歌星,包括节目主持星等等群星,也到下面‘走穴’,也可能站在‘野台子’上热闹一番。
然而,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光彩往往被过重的市侩气熏黑了。
” “走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演艺界出现的新名词。
所谓“走穴”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走穴”是指“演员为了捞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
显然,“走穴”是一种无纪律的谋利行为,早已为公众所诟病。
16、下海 “下海”一词是在中国刚开放时的用词,意思就是做生意。
也含有风险的意思。
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个新的自由空间正在出现。
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到这一新的空间里创业经商、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
“下海”曾带动一些普通人走向致富的道路,快速奔向小康生活。
在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国,下海经商是一代人的梦想,也是他们的抉择。
从改革开放初期“下海”一词就伴随着中国人一路走来。
一批又一批的人毫不犹豫的跳进商海,以身试水。
17、独生子女 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
但兄弟姐妹关系会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作 中国 80 年代以后,随着把规定一对城市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优生和优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18、 第一、思想品德好。
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同学中能起模范作用。
第二、学习好。
即为“四化”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优良(低年级90分以上,中年级85分以上,高年级80分以上)或有显著进步。
第三、身体好。
即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体育成绩在75分以上(或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深圳速度 是中国大陆形容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词。
这个词出自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37个月期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公司)一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深圳国贸大厦建成后,是当时深圳的最高楼,成为深圳地标,而且周边也因国贸而被称为国贸商圈。
当时深圳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进行中,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后,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为宣传。
因此“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是当时媒体提到深圳常用的词汇。
不过,深圳国贸大厦建设虽然以快速而著称,但是却不是所有的施工单位都能模仿的,在某些地方即便是加长每天的工时都不可能达到。
其中有些条件是自然因素,有的地方是不能达到的。
比如,深圳由于气候原因,混凝土的凝固期远短于中国内地很多城市,而且在施工时候加入了加速凝固的凝固剂,因此混凝土在浇铸后可以更快凝固,以加盖上面一层。
此外,建设中还使用了多层的楼板模板,不必等下面一层完全完成再将模板撤除而加盖上面一层,节约了不少时间。
20、夏时制 夏令时比标准时早一个小时。
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夏令时的上午11点。
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
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各个采纳夏令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
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各时区多数位于其理想边界之西,导致实际上全年实施夏令时。
) 1986年至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六年夏令时,每年从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2时整(北京时间)到9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
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令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
夏令时实施期间,将时间向前调快一小时。
1992年4月5日后不再实行。
09国庆庆典阅兵全部串词
1、女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甲:各位职工、各位家属
女乙:各位亲人、各位朋友
男乙:先生们、女士们
合:晚上好
女甲:高山起舞,大地飞歌,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
男甲:改革开放,四海同乐,看青电健儿伴奥运英雄驰骋赛场、奋勇拼搏
女乙: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晚上,我们在这里举行庆祝建国59周年暨改革开放30周年、热电之夏闭幕式文艺晚会,前来观看演出的有来自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各部门的领导和全厂职工、家属朋友们。
男乙: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所有来宾的光临
女甲:走进十月,我们用文明的眼神凝望金秋。
男甲:拥抱国庆,我们以温馨的情感祝福祖国。
女甲:祖国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叫我们怎能不歌唱
男甲:祖国啊,今天是你的节日,请听儿女们对您的深情诉说——女甲:揭开今天晚会第一幕的是配乐诗朗颂:《我的祖国》。
女甲、男甲合: 表演者:化学分场余振江、袁媛
2、男甲:是啊,走过火热的盛夏,迎来丰收的硕果。
女甲: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是道不完、说不尽的。
男甲:对生活的感恩之心也是唱不尽、说不完的
女甲:请听大合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天路》、《桃花红、杏花白》。
男甲:演出单位:国电青山火凤凰合唱团。
3、男乙:2008是个好年头。
你看看,北京奥运成功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神舟七号又要上天,你说咱们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女乙:高兴
男乙:好,那就来听一曲轻松、快乐的男声独唱:《咱老百姓》
女乙:表演者:汽运公司高忠诚。
男乙:掌声有请
4、男甲:祖国与人民心手相连、冷暖相依。
祖国兴旺就是对人民最好的报答,人民安居乐业、岗位奉献也是对祖国最好的报答。
女甲:请听女声独唱《报答》
演唱者:国电青山火凤凰合唱团王丽英。
5、男乙:无论你来自塞北,我来自江南,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大名叫中国,小名就叫国电青山。
女乙:都说我们的祖国人杰地灵、风光无限,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如诗如画的江南雨巷当中,去细细品味祖国的天然画卷、大好河山
男乙:下面请欣赏一曲优美的时装歌舞《梦里水乡》。
女乙:表演者:国电青山火凤凰合唱团黄亦农、周平等。
6、女甲:从雅典到北京,奥林匹克圣火熊熊燃烧着,向世界传达出东方的浪漫风采与平和从容
女甲:2008,北京奥运,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腾飞之梦、和平之梦
女乙:当熟悉的奥运歌曲再次响起,每一个中华儿女怎不热血沸腾、热泪迸涌
男乙: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前方健儿披金夺银之时,我们也在后方奋勇拼搏,我们每年一届的“热电之夏”、技术大比武乃至保电维稳、岗位奉献不也是奥运精神在你我心里流动
男甲:是的,这是我们的梦,一个真实的梦,让每个人和每颗心紧紧相拥
女甲:请听奥运励志歌曲:《我们的梦》
男甲、女甲合:演唱者:青源公司陶飚。
7、男乙:北京奥运,给了中国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给了世界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女乙:当国歌51次奏响,当国旗一次次升到赛场中央,炎黄子孙手抚胸口,怎能不为祖国骄傲、为中国呐喊加油
男乙:下面的一曲女声独唱《亲吻祖国》,可说是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声流露。
女乙:演唱者:国电青山火凤凰合唱团王颖。
8、男甲:忘不了,民族舞的优美,和交谊舞的温馨;女甲:忘不了,的士高的激越,与拉丁舞的风情。
男甲:这一切,都是爱的呼唤、美的启迪、心的颤音
女甲:热工分场金鑫同志表演的独舞《你在哪里》,一定会让您耳目一新
9、男甲:有爱就去追逐,有梦就去超越
女甲:这是青电年轻人的风采,这是祖国新时代的乐章
男甲:请听由发电部王玉的男声独唱:《超越梦想》。
10、男乙:唱吧,用心声歌唱祖国好运连连;女乙:跳吧,用舞姿祝福祖国精采无限。
男乙:歌悠扬,舞翩跹,祝福中国万万年
女乙:请看后方综合分工会的歌舞表演:《祖国你好》
男乙:表演者:汪毅等。
11、男甲:我们从春天走来,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两条臂膀。
女甲:我们向秋天走去,改革开放谱写出更加美妙的盛世华章
男甲:这是缤纷的日子,每一缕阳光都散发着芬芳。
女甲:这是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处处花团锦簇、瓜果飘香。
男甲:请欣赏时装表演:《阳光乐章》
女甲:演出单位:国电青山火凤凰合唱团高峰、张燕玲等。
12、女乙:一把镰刀,一把铁锤,耕耘着一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男乙:一份执着,一份热忱,点燃了祖国新世纪的辉煌赞礼。
女甲:无论是在奥运赛场,还是在汶川灾区,都闪耀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男甲:看吧,这旗在飘,飘动着青电人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女乙:这旗在飘,飘动着中华民族抗震救灾、自强不息的不朽传奇。
男乙:红旗飘飘,我们为你骄傲。
女甲:红旗飘飘,我们为你自豪。
男甲:请欣赏热电宾馆表演的歌伴舞《红旗飘飘》。
男甲、女甲合:表演者:周发明、廖世英等。
13、男乙:蓝天当纸,海水为墨,抒不完我们心中熊熊的爱火
女乙:铁塔放声,长江展喉,唱不尽我们永恒的颂歌
男乙:亲爱的祖国,我们永远热爱你,赞美你,祝福你
女乙:最爱的祖国,愿你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四季如歌。
合: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明天更美好
男乙:请听配乐诗朗颂:《走向属于你的明天》。
女乙:演出单位:汽机分场。
表演者:张培、李曼丽。
14、男甲: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凝聚心头不变的情结。
女甲: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青山不改的真切。
男甲:告别今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
女甲: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塑造更加壮美的七彩画卷。
男甲:今霄有梦,今夜无眠,大责无疆,大爱无言
女甲:让我们不歇的歌声与绚丽的焰火一道,激荡在共和国的天空下,连绵不绝,响彻人间
男甲:请听女声四重唱:《今夜无眠》。
女甲:表演者:王丽英、马世英、尚莉、李春花。
结语:男甲: 月满江城夜
女甲: 国庆不夜天
男乙: 青山情无限
女乙: 祖国福无边
男甲: 让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奋勇向前
女甲: 让我们团聚在伟大祖国一千多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下,再接再励,续写新篇
男乙: 让我们在祖国繁荣昌盛精神的鼓舞下,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勇往直前
女乙: 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庆祝建国59周年暨改革开放30周年、热电之夏闭幕式文艺晚会到此结束。
合: 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