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晚会主持词沂蒙情

晚会主持词沂蒙情

时间:2018-05-23 12:48

求一篇作文,题目为 走,XXXX 去 ,必有重赏

走,看海去- 海这个词,最早走入心目中,就是高尔基的《海燕》,他把风暴来临之际的大海形容得惊心动魄;最早看到大海,是在电影《海鹰》中,波澜壮阔,一望无际;留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是《坦泰尼克号》中的冰海沉船,万吨巨轮,数千乘客,顷刻之间,就被大海吞没;最诱人神往的,当属赵忠祥主持的电视专题片《人与自然》,他把大海描述的神奇、美丽、富有和千变万化……夏日的一个周末,终于得隙,加入旅游团,乘上豪华大巴,向千里之外的东海岸驶去。

安全,舒适的空调轿车,截着三十多名和我一样心情的旅游者,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疾驶。

茫茫夜色中,幽静绵延的山岭、万家灯火的城市都一闪而过,抛在了身后。

天亮时分,已达山东境内的沂南县域,侧目北望,连绵不断的沂蒙山影映入眼帘,看着一晃而逝的山坡、高岗、岩石、绿树,当年新四军从苏北转战山东的情景依稀可辨,远远的孟良崮耸立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

这里不是沃野,但却成为厮杀的疆场,终于胜者王,败者寇,从这里走出了一支堪称世界劲旅的军队。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的小渔村,现已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旅游城市,宽阔的街道,林立的楼宇,绿树掩映的草坪,花木雕塑比比皆是,使我感觉到了与故乡的不一样处,真是到了海边,感受到的完全是海岸城市的风光。

当车转向海岸公路时,远望青灰色的海面,用“水天一色”描绘真得是恰入其氛。

此时我的倦意全无,长久地凝视着。

同车的年轻人激动之情表露无疑,欢呼、歌唱、跳跃……当导游引领我们住进了海岸边的农家小店,用过简单的早餐后,就急不待地驱车去了位于南效的灯塔旅游风景区。

高高的塔柱上,硕大的聚光灯是为夜航的船艘指道领航而建的。

岸边广场早已是车满为患,来自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旅游车辆进、退、停、开,各自在找寻着位置。

海滩上人头攒动,远远瞧去,一坨一坨的黑青色沙石犹似游人刨挖的沙坑,心想是人们在挖海潮积物哩。

待走近细看,原来是一块块裸露的花岗岩礁石,上面粘满了海螺钉虫之类藻物,年久时远,已与礁石溶为一体,坚硬无比,即或用石敲也无法令其分离。

站在海边,任凭脚下白色的浪花拍打着礁石,涨落起伏,放眼望去,在海的尽头,海与天衔接处,天是灰蒙蒙的,海是阴沉沉的,更显得广阔无垠,深不可测。

在这里,游人的喧嚣声,杂嘈声,皆被海水的拍岸涛声所淹没。

想找个僻静典雅的背景留个影,我沿着海岸堤坝信步走去,一边是碧波连天,浪卷涛涌,一边是绿树草坪,游人如织,心情随着满天的阴云一点点褪去而开朗起来。

坐在海滩的礁石上,看着海浪一波一波涌来,浪飞沫起,让我不由地想到大诗人苏东坡“卷起千堆雪“的佳句来。

聆听海的涛声,无异也是一种享受。

从黄土高坡来到这东海岸边,听惯了山林啸风嘶呜,闻腻了塬坡的黄土泥味,现面对波卷浪翻的大海,吸吮着夹杂着咸味的海风,情趣迥然不同。

此时大脑突然跃出一种奇异的念头:山虽高,但它需要连绵不断的组合,海很阔,却无需什么衬托。

面对大海,当台风袭临时,当海啸扑来时,人的能力显得多么渺小和苍白无力。

当大海温顺时,碧波万顷的海水泛起的层层波浪,展现出万般的爱意。

当大海暴怒时,卷起扑天盖地的巨澜,能吞噬一切,改造自然在它面前显得十分无助和潺弱。

为表现人类的精神和伟大,人们又创造出了许多海藻,诸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借势行舟……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演泽了生物的进化,也探寻出大海是陆地生物的祖居地。

大海经历了亿万年的变迁,曾经的海底如今裸露在大山的腹地,层层的沙卵,偶尔峥嵘的海礁也已披上皑皑的白雪。

谁又能主宰大自然这一切呢

山不转水转,大自然的轮徊向人们昭示着。

人的主观能动性究竟能有多大的力量,可以臆想,可以推测,可以幻觉,但却任谁也无法改变生养于已的大海。

不远处,一丛丛游人,挽妻携子在沙砾礁缝中拣拾小虾、贝壳之类,是怡情,是氛围,是心境,恐怕眼前的人没有谁会想象到久居黄土塬坡的人,在过去不久的饥荒年代,是怎样靠挖野菜、捋树叶、刨观音土来充填肚皮的,他们是享受不到大自然的这份恩赐,在饥肠碌碌之时,赶小海,拾贝虾,摸小鱼,捞海菜等。

在灯塔风景区,在万平口旅游区,乃至登上桃花岛风情区,豁然而惬意,真正领略到“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万里波澜拍岸起,暮卷涛声看海浴”,“秦台宝镜观大海,波澜壮阔满胸怀。

江河溪流尽容纳,四面八方鹏自来”的意境。

宽敞的海滩上,尽是击水戏嬉的男男女女,在尽情领略着海的风情和韵味。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走进大山,感受到的是山一般的伟岸和充实;走进大海,当我把自己也融进大海时,感受到的是一如走进母亲温暖亲切的怀抱。

入夜,歇宿于渔家农舍,简陋的家庭旅馆,平常人家的可口饭菜,让困累的旅人像回家一般憨然入眠。

早起漫步晨雾缭绕的村头,嗬

十几辆旅游车停放于村边草地,短短的一个周末,来自内地的游客就爆满了整个渔村。

农人们除了打渔种田,兴起的旅游业亦成为当地农户的一项收入来源。

与时俱进不再是一句空洞的时髦政治术语,在这里,它已变成当地人的行动。

一切都在变化中,形势在变,城市在变,乡村也在变,人们思维更在变化中,进行着,进化了,进步了,速度越来越快,空间越来越小,世界也因此变得温暖和谐起来,市场经济这个大魔棒指挥着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不同音调,启动起各个方面的性情和兴趣,组合起一支支美妙悦耳的乐曲,激励着人们开拓和创造新生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千条小溪归大海,海纳百川,大海把一切又整合成扑天盖地和排山倒海的气势。

历史在反复演绎着人生,大海养育了人类,又启迪着人生,人生创造了历史,历史则推动社会不断前行。

车启动了,我们踏上了回程之路。

一路上,接锺而来的车辆不断与我们擦肩而过,又有更多的人向大海奔去。

海依然那样澎湃,那样充满诱惑……走,看雨去你是否体味过春雨润如酥的感觉

你是否感受过夏雨力挽狂澜的魔力

那么你是否又能体味秋雨潇潇的柔情

冬雨不是一位姑娘,而是一位历经苍桑的老人。

看雨不一定要有绿草的衬托,也不一定要有狂风的配合。

你只需静静品味它,就会发现原来它是多么地美妙,又是多么的独立和温婉。

初春,万物复苏,它们是多么的需要雨

雨从不吝啬她的温柔。

她总是能在人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

它们是多么地渴望她的到来

“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哦。

不。

她并不仅仅是这样

当你清晨初醒,见到叶儿上、小草边全是一滴一滴的可爱的小露珠。

你会发现,大自然原来是如此可爱,又是如此的神奇。

也许你会说露珠跟雨可没关系。

那请你想想雨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湖泊里蒸发来的,从山泉里涌出来的,从大海里升华来的,露珠在空气里逐渐消失了,去哪儿了

就是那悠悠蓝天中的白云吧

立夏从我们的脚边到来了,夏雨也如期而至。

呵,我不知是要欢迎他,还是要责备他。

他总是来得奢华铺张,没有一丝含蓄。

线形的闪电是他的朋友,狂风是他的亲人,他来临时,他们总是能相伴相随。

豆大的雨点不留余地的砸在身上时,人们会大叫:“天啊

下雨了

”或许他们讨厌你,但我不

你是我的天使,在朦胧、杂乱的空气中你总能把你的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

你把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走,留下的是清新的空气,你也在默默的奉献

“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让我想起了秋叶凋零,你让我怀念那雾中的路灯。

你淅淅沥沥地打在叶儿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你打在芭蕉上,芭蕉却落泪了,你为它演奏了一场“最后的葬礼”。

你去吧

带着芭蕉的魂魄,带着叶儿的思念,去吧

回家吧

昏黄的路灯低头沉思,雾气渐渐凝聚,笼罩整个江城。

“浓雾锁江城”,你带来一片安宁,带走一片喧嚣。

雨啊

到了冬天你还是雨吗

你已经穿上了厚重的白棉衣。

从此,你也不再那么调皮了,你知道了宁静,你安抚了人们一整年劳累的心。

你抚摸毛茸茸的小可爱的头,你为农作物宝宝铺上被褥,你更为来年的风采做下铺垫。

我不能说你伟大,但你的无私又有谁可以比拟呢

你安详的闭上了眼,唱着圣诞节之歌,为来年更添光彩

谢谢你们,四季的雨

走,让我们去看雨

去为了雨的无私奉献鼓掌吧

走,让我们看雨去

2008演艺界十大孝子主持人颁奖词

“百善孝为先”。

2010年2月25日晚,第四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评选颁奖典礼,在山东省会济南隆重举行。

颁奖词如下:侯勇  事业上,他是叱咤荧屏和银幕的硬汉,但同时他又是家中长子,父母的辛劳让他懂得了爱的责任,全力的付出让他收获了快乐与满足,他倾其所有的力量,化作阳光,照亮老人的晚年时光,他用自己多年里的至亲至孝,赢得朋友对他的尊敬。

苏岩  她是一名影视演员,但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乖乖女。

母亲用一腔慈爱为她铺成通往成功的红地毯,她用事业的辉煌编织成花环戴在父母的颈项;于是,电话的两头,总有说不完的牵挂,荧屏前的守望,总有父母溢满爱的泪花。

杜淳  严慈爱满屋,孝心滋沃土,荧屏上形象冷峻的父亲,生活中对爱子关怀备至,父子情深中,他读懂了爱与责任。

慈父的言行让他品尝出“反哺”“跪乳”的哲思,所以生日蛋糕上写满了他对父亲的祝福,旅途上,他用爱为父亲导航。

莫少聪  尽管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但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母亲的一次次鼓励让他迈向一个个成功的高度,坚持与梦想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蓦然回首,母亲已满头白发,于是他把点点滴滴的孝心圆成太阳,回报母亲给予他的爱与温暖。

他说:孝是中国人的传统。

郭晓冬  他是沂蒙山的孩子,大山的执着,让他成为一名多产的影视演员,尽管父亲没能分享他的成功,但他把孝心奉献给了母亲,把更多的爱汇报给生养他的老区,从捐建希望小学到接下来即将在家乡建起的敬老院,他把孝演绎到一个更高境界。

张少华  她,被誉为中国演艺界“慈祥妈妈专业户”,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源于她对母亲的至爱至孝,而幼时母亲在她旁侧娓娓讲述的有关古代孝道的故事,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爱无言,孝无声,她用爱回报母亲的同时,更用爱塑造了一个个大爱母亲的形象。

张光北  为人子,止于孝。

母亲用生命最后的蚕丝为他编织成艺术之梦,于是,追梦的岁月里,他把一片孝心奉献给了继母,用感人的言行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丰富内涵,荧屏和银幕上他收获着属于他的辉煌。

刘莉莉  她是一位实力派演员,以饰演挑战性强的泼辣厉害的角色而著称,但在爷爷奶奶的眼中她是孝顺乖巧的孙女;在年迈多病的双亲眼中,她更是至孝至爱的闺女。

母孝女承,今天,孝,作为一种美德正在女儿身上传承。

翟小兴  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导演,同时也是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奖获得者,子承父业,他由一名演员成为年轻导演,他没有生活在父亲名导的光环里,但父亲的孝道耳濡目染给了他,父亲是一本书,他读懂了其中一句话:忠孝可以两全。

林永健  他用成功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荧屏结出的累累果实芬芳了母亲一脸的灿烂。

往返奔波片场的间隙,他陪伴母亲聊天,吃一顿可口的饭菜,让母亲的心中没有冬天。

他把自己心底最纯净的一面:孝道之美展现在我们面前。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近前方是哪首歌的词

舞剧《沂蒙颂曲演唱:梦鸽蒙山高,沂水我为亲人熬鸡汤,续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重返前方。

muice炉中火,泛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重返前方。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红心映朝阳,映朝阳。

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有志向的好少年演讲稿

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我有 幸为各位担任导游,十分高兴。

我将尽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曲阜概况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把曲阜概况介绍一下: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北依泰山,南引峄山,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千畴平原。

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东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门前倒流水”之说。

物产丰富,景色宜人。

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曲阜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不少古籍中,还有炎帝、少吴徙都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曲阜城东8里 处),舜于寿丘作什器的记载。

可见,中国远古时代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踪迹。

尽管这是传说,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从境内保存下来的 20余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仍可见到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遗迹。

“曲阜”一名最早见于礼记>>。

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属国。

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为鲁国都城,是当时我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国各地,又成了当时的教育中心。

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故山东省现仍沿用“鲁”作为简称。

公元前 249年,楚灭鲁,置鲁县,秦代属薛郡,西汉时为鲁国都,魏晋南北朝时为鲁郡治。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为县名。

宋代改称仙源县,金代恢复曲阜县名至今。

1986年撤县制,始称曲阜市。

现面积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的有110余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及鲁国故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1处列为全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三孔”还于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曲阜的文物古迹十分关注,国家先后拨款3000多万元对“三孔”进行了全面修茸。

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曲阜又相继开发建设了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鲁国盛世华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形成人文与自然景观,新老景点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的旅游资源新格局,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

孔庙现在我们参观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 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诞生于曲阜尼山。

春秋末期,他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

晚年,他删诗>>、书>>,订礼> >、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

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

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到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 庙内1700余株古树,1200余块碑碣,令人一步三叹。

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千多年来,游人竞相寻踪凭吊,流连往返。

金声玉振坊 孔庙第道门坊。

“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美的乐曲。

我国古代奏乐时,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结束。

这里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扬孔子对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此坊建于明代,“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棂星门 孔庙第一道大门。

棂星即灵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

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 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

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圣时门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

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

迎面三架拱桥,为明代所建,因“壅水环绕如璧”,故名“璧水桥”。

弘道门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成为 “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此门意思可以引申为如果人们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习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大中门 是宋代孔庙的正门。

“大中”是赞扬孔子“中庸之道”的。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

同文门 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庄严。

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之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

“同文”二字出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

意为统一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孔子的思想上来。

奎文阁 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

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时改名“奎文阁”。

“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 首,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

奎文阁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

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 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

1985年国家拨款120万元,进行了落架大修,于1987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 馆保存。

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

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习惯叫“龟驮碑”,实际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 话传说中龙的儿子。

“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

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

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55块。

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 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 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

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叹。

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 丛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史珍贵的历史资料。

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

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

先师手植桧 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

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后枯死两棵,唯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至今,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

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仅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而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 杏坛 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

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这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

”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现在亭内保存。

亭内另一块石碑是清乾隆皇帝的手书“杏坛赞”,:“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 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大成殿 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

“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后毁于火。

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高24.8米,阔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径长0.8米,为明代弘治 年间徽州工匠刻制。

大成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均为云龙浅雕。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珑剔透,龙姿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堪称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据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礼孔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让皇帝看到,惟恐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 罪。

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大成殿内金壁辉煌,有大型神龛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

孔子坐高 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显得高贵、威严,一副君王形象,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孔子。

实际上孔子的真实面目应该是“布衣” 文人的形象。

孔子塑像两侧神龛内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称为“四配”。

再两侧是“十二哲”塑像,除宋儒朱熹 外,均为孔子弟子。

大成殿前露台过去是祭孔时舞蹈奏乐的地方。

现在每年9月26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都 在此举行。

两庑大成殿两侧是东西庑,每庑长163米,原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现为石刻陈列。

东庑陈列着汉、魏、隋、唐、宋、元碑刻44块,堪称孔庙一绝,是我国珍贵的 古代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文字演变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西庑现陈列100多块“汉画像石刻”,也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是研究我国汉魏时代社 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寝殿 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

殿内神龛木雕游龙飞凤,精美异常,龛内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孔子夫人,春秋时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

关于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宋代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其后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 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年间寝殿遭火灾,重建时改为神主牌位。

圣迹殿孔庙最后一座建筑。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建造。

殿内共有120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孔庙东路 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为孔子当年故居。

诗礼堂 是纪念孔子教子学诗礼的地方。

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边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

” 孔鲤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

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

隔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孔鲤,“你学礼了没有

”孔鲤回答说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

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记>>。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

诗礼堂院内有一株唐槐和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叶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诗礼银杏”即来源于此。

孔子故宅井位于诗礼堂后,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所以历来被称作“圣水”。

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 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

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 >、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 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庙就参观到这里。

现在我们去参观孔府。

孔府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 亩。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

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到北宋至和二个(1055年)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

这一封号自宋至民国初年延用长达880多年。

“衍圣 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

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上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上行走。

当然历代统治者对“衍圣公”的抬举,主要的还是利用“孔子”这块招牌为自大的统治服务。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 署,同时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

清代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大门 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

门两旁明柱上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对联为清代文人纪昀手书。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上联中的“富”少一点(富),下联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状(章)。

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 “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

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

这叫“宝贵无顶”。

又传说乾隆时,纪昀为孔府书写门联,写到“章”字时数遍皆不 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

这叫“文章通天”。

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 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重光门 进入孔府二门,迎面有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门上匾额“恩赐重光”,为明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叫“重光门”。

当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或“塞门”。

此门两侧的廊房,是孔府的管理机构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勾厅、百 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

各厅长官,由正七品或正六品担任。

大堂 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里面陈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仪仗等。

北面靠墙的那些红底金字的 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俗称“十八块云牌銮架”。

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行无阻。

二堂 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

屋内七块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慈祥太后手书的“寿”字及松鹤图等。

三堂 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处理家庭内部纠纷、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

屋内正中高悬的“六代含贻”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当时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 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内宅门 是官衙与内宅的分界线。

过去此门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否则严惩不贷,打死勿论。

门两侧耳房内有几十人轮番值班,随时向外传递信息。

贪壁 孔府内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名叫“贪”。

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

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 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

过去官宦人家常将此画绘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

孔府将“贪”画在此处,一出门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孙不要贪脏卖法,也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吧。

前上房 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房内陈设华丽,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前堂楼 为七间二层阁楼,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及其夫人的住室。

孔令贻清末民国初年人,先后娶孙、陶、丰、王氏为妻。

孙氏早逝,娶陶氏;陶氏未生养,娶丰氏。

丰氏又过早病逝,于是孔令贻将丫环出身的王氏纳为妾,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如今二女儿孔德懋、儿子孔德成尚还健在,均已70多岁。

后堂楼 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住室。

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不到两个月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袭封衍圣公。

1935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授为“大成 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6年与孙琪芳女士结婚。

其后大部分时间随国民政府在重庆和南京,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从南京迁往台湾,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现 任“总统府资政”,是台湾最高官阶的官员之一。

现后堂楼保存着孔德成结婚时的原貌。

后堂楼院的东楼是当年府内女佣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亲属家眷的地方。

花园 孔府后花园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前后经过三次大修,占地50余亩。

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鎔重修时,将数块大型铁矿石置 于园内,又称“铁山园”。

园内建有假山、喷泉、曲桥、花坞、亭以及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等,环境幽雅,景色美丽。

特别是已有400多 年历史的“五柏抱槐”一树五支,中生一株槐树,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

由于世代尊荣,特别是朝廷的频繁赏赐,孔府积攒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约计3万多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宝。

今天我们看到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孔府还保存着数以 万卷的孔府档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孔府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去参观孔林。

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 14.5华里。

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

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

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

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 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过去墓地的“风 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

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

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

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

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大门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

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

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

孔尚任墓 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桃花扇>>。

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

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 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

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

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

1699年,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

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

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

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

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石门山集>>、 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于氏坊 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

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

这里还有段小故事。

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一个有福的人。

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

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

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

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洙水桥 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

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

古洙水早已湮没。

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

孔子墓甬道 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

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

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

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 门”的标志。

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

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

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

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子墓 享殿之后红色的墙院内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

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

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

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

到元 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

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孔鲤墓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

但因系“圣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

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

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孔伋墓 孔子的孙子孔(前483--前402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

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

曾子,姓曾,名参, 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

曾子著有大学>>等书。

据记载论语> >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

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

孔伋的学生又把孔 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

以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古称“四书”,是儒学经典著作。

由此可见孔伋是儒家思 想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历史进入到当代,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并未与时俱去。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孔子研究空前活跃,国际上也出现了一股“儒学研究热”,以探讨和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的当代社会价值。

由此我们相信,它必定推动曲阜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空前的繁荣。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