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网络司法拍卖主持词

网络司法拍卖主持词

时间:2018-01-01 19:25

现在考研考什么专业比较好

众所周知,考业有冷热门专分,并且冷门专业在大众的理解就是严重的就业率实际上不低,很多学子为了考上研究生,就喜欢报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顺利进入名校。

在考研择校择专业的过程中,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分数高,就业竞争压力大,并不适合每一位考生。

反而冷门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低,就业一个萝卜一个坑,挺适合小众群体的追求。

第一名: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有独具特色的采矿工程实训基地,省市两级矿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煤炭资源开发与建设研发中心。

采矿工程专业以煤矿开采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为特色。

这个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工作。

第二名:动物科学专业这个冷门专业,不少家长和考生表示没有听过。

那么,这个专业学什么?养猪还是养羊?甚至有家长疑惑,将来就业不怎么样啊。

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动物科学专业在报考中属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录取线比不上热门专业。

不过毕业时就业是相当的火。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社会需要量大,用人单位每年来校招聘岗位平均需求人数2000人以上,为毕业生总人数的8倍以上,年就业率高达100%。

第三名:环境管理专业大部分管理类专业都是热门专业,比如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比起这些专业,环境管理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了。

不过环境管理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就业方向也很不错。

像环保局、监测站、建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都是非常不错的就业单位及行业。

第四名:地质勘查专业这个专业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也也比较广。

不过概括起来,主要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对于工程建设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内或者对工程建设可能有影响的抵制条件的调查和研究。

根据采用的手段和目的方法的不同,勘查技术与工程的方法主要有应用地球物理学(物探)、应用地球化学(化探)、岩土钻掘与岩土工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我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应用地球物主要采用物理的方法,比如说地质雷达;应用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比如采样化验;岩土的主要是钻探和治理;水文地质主要是找水等等。

但相互会有很大的交叉。

第五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如果你想锻炼自己在经济大潮中高瞻远瞩的视野,如果你想了解经济发展中的趋势,如果你想对经济发展有宏观的整体认识,那么学习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肯定会让你学有所得。

但所得还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已经逐渐从单纯培养具有宏观经济管理人才转为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适合各类经济管理工作的经济管理人才。

开设院校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第六名:生物安全专业有人觉得该专业离生活太远,不知所谓,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部门和人员在从事生物安全相关专业,比如我国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他们承担着动植物和卫生检疫的职责,严防危险性生物进入我国。

世界各国都有相关机构,国内的各级检疫站、食品化验机构等等。

小编知道开设院校有福建农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

第七名:光学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发展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它的理论基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主干学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

很多大学这个专业都招不满人哦!年年看到调剂信息一大堆,但是很难学,要考数学、物理,难度比较大。

第八名:物联网工程专业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第九名:自然地理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道,属于地理学的二级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第十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提起文物与博物馆,大部分人会认为学这个专业的一定是在博物馆或者文化部门工作,其实不然。

这个专业就业面比我们想象的广泛,像拍卖行、艺术收藏类公司、鉴宝专家等等,发展前景都很不错。

小编通过市场了解,发现拍卖公司起薪较高,一般在6K以上。

同时,一个优秀的拍卖师主持一场拍卖会,收入一般过万。

专利权(名词解释)

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

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罗马帝国不同时期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怎样的

帝史很长,凡是带罗马两个字的我都说一,大致分为王政时期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几个部分。

王政时期(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753年—前509年):实行非世袭的君主制。

罗马的管理机构由王(Rex,勒克斯)、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人民大会的前身,罗马王政时代最高权力机构)组成。

王为终身制,王死后,由元老轮流执政,直到由元老院提名,库里亚大会投票选出新王为止。

王具有军事、司法和宗教权力,终身居位。

王政时代后期,王政的继承开始有了世袭倾向,元老院的地位开始下降。

到最后,王政已蜕变为以个人专制统治为特征的暴君统治,元老院完全处于王权的控制和压迫下,这引起了贵族与平民的强烈不满。

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个王,塔克文,因暴政而被罗马人民驱逐,之后罗马人民决定不再需要国王,而是改用共和政体,建立起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前27年):罗马人民在推翻王政的时候同时选择了共和政制,由王政转变为共和。

罗马人取缔了一人为王的政权形式,设立两名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他们作为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的代表,沿袭了王的大部分权力,享有指挥军队、解释和执行法律、主持宗教活动等权力,两人共同执政。

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

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

独裁官拥有最高统制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公元前一世纪末期,共和政体在运行了五百多年之后,已经走到了尽头。

共和国内部矛盾重重,国家风雨飘摇。

公元前82年,苏拉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军事独裁先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克拉苏、庞培和恺撒三人秘密结盟,控制元老院,史称前三头同盟。

再后来克拉苏死了,恺撒干掉了庞培,独揽大权,被元老院任命为长期独裁官。

后来又成为终身独裁官、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风俗长官、大祭司长等。

这时候罗马共和制度依然存在,然而共和制度已走上了质变的历程。

专制制度的萌芽在恺撒那里找到了滋生的温床。

恺撒正朝着集各种大权为一身的专制君主发展。

公元前44年,恺撒被共和极端恐怖分子刺杀。

之后,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公开结盟,史称后三头同盟。

再之后,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好上了,还生了俩娃,把一大片行省留给艳后及其子女,把罗马人民惹怒了。

元老院与公民大会剥夺了安东尼的一切权力,并宣布他为祖国公敌。

最后,在剥夺了雷必达的军权后,在一场大海战中恺撒的侄孙也是养子的屋大维干掉了恺撒的老部下安东尼,及其家眷。

公元27年,屋大维接受元老院奥古斯都(Augustus意为神圣尊者)、元首(元老院首席公民)、最高统帅(Imperator)尊号。

这一年,罗马彻底埋葬共和旧制,走上帝制。

罗马帝国:屋大维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由于罗马人民的共和心理,屋大维没有公开宣称帝制,仍保持着共和的名号。

其实就是“共和其名,帝制其实”。

屋大维因其崇高的地位遂以自行指定继承人,他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

先说明一下与古代东方君主制国家相比,罗马帝国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度,在元首制下,皇帝拥有最高统治权,大多数皇帝都希望讲皇位世袭,但由于共和传统的影响,元首的产生应由元老院来选举产生,皇位的世袭缺乏一个理论基础,在罗马,元首是一个官员,担任元首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

而选举的理论却在集权下显得非常脆弱。

军队在帝国是一支特殊力量,在皇位继承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逐渐由皇帝的保卫者转变成为皇帝的操纵者。

罗马帝国皇位继承的正统原则是选举原则。

选举原则本事共和时期的选官原则,帝国时期成为元首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

罗马帝国是建立在五百年共和历史的基础上,因此制度的建设必然会受到共和传统的影响。

奥古斯都创立的元首制虽然本质上 是君主专制,但表面上遵循了共和旧制。

在元首的产生上,选举原则以及元首本身内在含义限制了元首世袭理论的建立。

罗马的元首不同于东方的君主,在东方是君权神授,君王的权力被认为是上天赐给的,是与生俱来的。

这种权力是私有化的权力,是属于某个热的权力,所以在皇位传承中就可以将这种权力顺理成章地转移给继承人。

而在罗马,皇帝的权力是受委托的权力,是授权给一个理论上由罗马公民选举或认可的个人使命。

权力是授予某个特定的个人的,随着个人生命的终结,他所拥有的权力也就终止了。

即帝国的最高大权不是由个人转交给另一个个人,而必须以国家为中介。

因此,罗马皇帝就是一个国家代表接着另一个国家代表。

从这方面说,罗马皇帝之间就不存在继承问题。

他们的权力是从国家——元老院和人们手中接掌的,就像执政官在同一个职位上彼此替换。

这样,在理论上不存在皇权一脉相承。

尽管王朝的更迭已成惯例,一个罗马皇帝并非自动通过世袭权利来接替他的父亲,只有在得到明确授权的条件下,他才能继承父业登上皇位。

在经历罗马共和国后期长时间内战,屋大维最终战胜安东尼,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主宰。

此时的屋大维实际上及政治、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成为真正的独裁者,但他还是将象征共和的元老院保存并重建起来。

其原因就是共和民主制度的完善、共和观念的根深蒂固。

奥古斯都创立元首制就是集大权于一身,本质上就是一种独裁统治。

共和与集权本身就是对立的,更何况是要将象征权力的元首世袭时,必然会与共和传统发生冲突。

社会心理上,罗马当时的社会心理不允许奥古斯都废除元老院。

当凯撒达到他的集权时,也最终被刺杀。

凯撒的悲剧使奥古斯都认识到传统共和在罗马人心目中的地位。

奥古斯都在恢复罗马和平,重建罗马国家机构之时,首先就采取 了隐蔽的、循序渐进的加强集权手段,力求每增加一种官职都有前例可遵循,似乎元首的职位服从于法律的最高权威,与传统的共和精神相和。

所以他建立的君主制也披上共和的外衣,称为元首制,他不以帝王,而以元首“第一公民”的身份出现。

理论上元首由元老院产生,不能世袭,这是符合民主共和精神的。

但当权力集中在 一人手中时,私欲就会随之而来,元首们都希望将皇位留给自己认为满意的人。

就在奥古斯都大权在握之后,也是极力在自己家族内寻找继承人。

皇位世袭与共和选举从本质上将就具有矛盾性。

这样在两件矛盾事务相冲突的情况想,皇位继承制度出现很多的漏洞,皇位继承具有了不确定性,这就使得皇位转移变得混乱复杂。

元老院选举对罗马皇位继承人的范围没有加以限定。

在东方,皇位继承人就限定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遵循父死子继和立嫡以长的两大原则,皇帝死后,首先由他的儿子来继承皇位,当没有儿子时候才选择其他成员。

皇帝的继承人及时没有成年或才智不佳,也不能改变继承皇位的人选。

这种世袭制度在观念和法律上都为人民所接收。

但在罗马,理论上讲,任何德高望重,有能力的人都 可以成为元首的候选人。

恺撒和屋大维都是依靠军队才取得最高统治权,这就隐约预示了皇帝的权力以军队为基础,帝国实际上是军事专政的帝国。

从皇帝的称号可以看出,皇帝一词原为Imperator,在拉丁语中就是军队最高统帅大元帅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取一个地位相近的人的称号,就是皇帝。

由于罗马帝国帝位嬗递没有一个具体的制度,军队得以介入,情况变得复杂多变,并造成了帝位传承毫无原则规律一片混乱。

我大致根据我在图书馆和维基百科所查的资料整理了一下从奥古斯都建立帝制至东西罗马帝国分裂这一段时间的帝位传承过程,大家可以感受下,懒得看的可以直接跳过。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罗马帝国前期几乎是可以概括为养子继承制。

罗马人盛行养子继承,在古罗马,领养不是件隐秘的事,也不被认为可耻,被领养的孩子也不必和他原来的家族断绝关系。

就像一个婚约,领养是加强家族间联系和政治联盟的方法。

被领养的孩子通常同时享有原家族和现家族的好处。

几乎所有的罗马豪门望族都领养孩子和把孩子过继给其他家族。

每任皇帝间并不一定有直接血缘相关,例如屋大维与其继承者提比略就无血缘,而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同一王朝,乃是因为其姻亲关系与收养养子,形成同一家族,因此被认定为同一王朝,与中国一家一姓的概念是大相迳庭的。

屋大维在死后,传位养子提比略。

提比略去世后,传位养子卡里古拉。

公元41年,近卫军刺杀卡里古拉,拥立卡里古拉的舒服克劳狄一世即位。

公元54年,克劳狄死后,养子尼禄即位。

尼禄是罗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国政,残暴嗜杀。

公元68年,西班牙地区的将军加尔巴造反自立为帝,元老院立即承认加尔巴为帝,宣布尼禄为祖国之敌并判处死刑。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结束,四帝争位期开始。

四帝争位期:加尔巴称帝后,由于年老体衰,无力控制局面,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

公元69年1月,下日耳曼总督维泰里乌斯称帝,同时加尔巴被部下奥索所杀,奥索自立为帝。

3月,维泰利乌斯出兵与奥索争夺帝位,奥索战败自杀。

7月,平定犹太人叛乱的将领韦帕芗称帝。

10月,韦帕芗击败维泰利乌斯,结束了皇位争夺战。

弗拉维王朝:公元79年,韦帕芗死后,儿子提图斯即位。

公元81年,提图斯去世,弟弟图密善即位。

公元96年,图密善死于宫廷政变。

弗拉维王朝结束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期):图密善死后,元老院推举参与政变的前执政官涅尔瓦为帝。

安敦尼王朝开启。

公元98年,涅尔瓦去世后,养子图拉真即位。

公元117年,图拉真去世,养子哈德良即位。

哈德良将元首制过渡到绝对君主制。

养子138年,哈德良去世,养子安敦尼即位。

公元161年,安敦尼去世后,帝位由两个养子维鲁斯和马克奥里略继承,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

公元169年,维鲁斯去世,帝国又恢复了一个皇帝的局面。

公元180年,马克奥里略病死。

安敦尼王朝结束。

这段时间帝位传递平稳,罗马帝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后期帝国:马克奥里略死后,儿子康茂德继位。

康茂德死后,近卫军将城市长官珀蒂纳克斯扶上皇位,珀蒂纳克斯不过是傀儡,当他想整肃军纪时,马上就被近卫军杀死。

珀蒂纳克斯死后,近卫军居然宣布将皇位拍卖,谁出钱多谁就可做皇帝。

经过多人之间的竞争和讨价还价,朱利安努斯以近卫军满意的价格买到了皇位。

但朱利安努斯没有一个追随者,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各联邦军队更是对他不屑一顾。

叙利亚总督奈哲尔率先自立为帝。

接着潘诺尼亚总督塞维鲁造反,攻进罗马,元老院转而宣布塞维鲁为皇帝,处死了朱利安努斯。

塞维鲁王朝塞维鲁死后,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同时即位,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杀了盖塔。

公元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时被近卫军杀死。

接着,近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自立为帝,并以迪亚杜门尼安为共治皇帝。

公元218年,塞维鲁的妻妹煽动了一场叛乱,马克利努斯和迪亚杜门尼安被杀。

立她年仅13岁的外孙埃尔加巴鲁斯为帝。

公元222年,由于埃尔巴伽路斯无节制的淫乱,米萨杀死了他,并立自己另一个14岁的外孙亚历山大塞维鲁为帝。

公元235年,军队叛乱,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

塞维鲁王朝结束。

三世纪危机亚历山大·塞维鲁死后,军队拥立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为帝。

公元238年特拉克斯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卫军杀死。

接着,同年元老院推出四个皇帝,全部被杀。

随后即位的戈尔迪安三世不过13岁,是近卫军的傀儡。

公元244年,军队选举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公元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将领迪西乌斯杀死。

公元251年迪西乌斯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

公元253年高卢斯又死于士兵之手。

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继位。

公元259年,莱茵河地区的将领波斯杜穆斯自立为帝。

公元269年在高卢地区爆发奴隶和隶农起义的巴高达运动,起义者自立皇帝,持续到286年。

伊利里亚诸帝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后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杀死,克劳狄二世即位。

公元270年克劳狄二世死于瘟疫后,奥勒良即位,他将罗马帝国重新统一,称号“世界光复者”。

公元275年,奥勒良在出征依兰沙赫尔时被杀,元老院选举塔希图斯为帝,这是最后一次元老院推举皇帝。

塔希图斯在位一年就被杀害,军队推出普罗布斯为帝。

公元282年,普罗布斯被杀后,卡鲁斯即位。

公元283年卡鲁斯暴死后,弟弟卡里努斯继位。

公元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击败了卡里努斯,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

四帝共治戴克里先称帝后,正式将元首制改为君主制。

戴克里先为自身选取了一个新的头衔,称自己为主和神(Dominus et deus)。

在其头衔上移除了所有的虚假称谓,将其自身设定为最高君主。

戴克里先实行四帝共治,东西部各有两帝,一为正职,称奥古斯都,一为副职,称凯撒,最高权力属戴克里先。

并且规定,副职为正职的养子和女婿,正职在位20年,须让位给副职。

东方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凯撒伽列里乌斯。

西方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凯撒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在位20年后退位,同时马克西米安也退位。

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颠去世,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

公元312年,他击败了马克森提乌斯,统一了西方。

在东方,伽列里乌斯在公元311年去世后,即位的李锡尼乌斯统一了东方。

公元314年,李锡尼乌斯与君士坦丁两人爆发了冲突,未分胜负。

公元323年,两人再战,李锡尼乌斯战败,君士坦丁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去世,罗马帝国爆发了争夺帝位的混战,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马格嫩提乌斯先后被杀。

公元353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成为了唯一的统治者。

公元361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征讨朱利安时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权。

公元363年,朱利安阵亡。

约维安被军队拥立为皇帝。

君士坦丁王朝结束,瓦伦蒂尼安王朝开始。

瓦伦蒂尼安王朝公元364年,约维安中毒身亡,多瑙河军官瓦伦提尼安一世被军队立为皇帝,接着他把东部的帝国分给弟弟瓦伦士。

公元376年,瓦伦提尼安一世去世,瓦伦提尼安二世继位。

公元378年,瓦伦士阵亡,随后东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奥多西共治。

公元383年,格拉蒂安去世。

公元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被杀。

瓦伦蒂尼安王朝结束,狄奥多西王朝开始。

狄奥多西王朝公元394年,狄奥多西一世在击败了西部的篡位者欧根尼乌斯后,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这是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次统一。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

具体皇帝列表详见罗马皇帝列表西罗马帝国: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公元409年,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第二次包围罗马,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而龟缩在拉文纳的霍诺里乌斯在东罗马帝国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

公元423年,霍诺里乌斯死后,瓦伦蒂尼安三世即位。

公元454年爆发了马克西穆斯之乱,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阴谋杀死瓦伦蒂尼安三世,随即自己称帝。

公元455年6月2日,汪达尔王国首领盖塞里克趁乱入侵,攻进罗马,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被杀。

西部后来又出现过八个皇帝,但都是傀儡。

实权掌握在蛮族出生的军事首领中。

李希梅尔当政16年间,废阿维图斯、墨乔里安、利比乌斯·塞维鲁,杀死东帝扶立的皇帝安特米乌斯,立奥利布里乌斯。

冈多拜德执政时,立格利塞里乌斯。

公元475年欧瑞斯特执政时,干脆将自己的儿子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立为皇帝。

公元476年,奥多亚克反叛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宣称效忠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

具体皇帝列表详见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30-1453):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东部由于定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如今伊斯坦布尔),史称拜占庭帝国。

从君士坦丁一世改变罗马皇帝继承传统,建立君士坦丁王朝开始,拜占庭帝国历史就揭开了“家天下”政治的篇章。

拜占庭帝国并没有皇帝世袭的正式体制。

世袭在拜占庭较多被视为传统,而不是作为一个不可侵犯的体制。

皇位的主要继承方式为血亲继承,尤其是长子继承。

拜占庭帝国的12个王朝、93位皇帝中,有24位是作为皇帝长子(包括养子)继承皇位的,11位是作为皇帝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

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皇帝的兄弟、侄甥、姐妹、女儿、父母、孙子和配偶都有权继承皇位。

甚至发生过皇后情人继承皇位的情况。

威胁东罗马皇帝帝位的主要因素是政变。

皇帝的施政措施招致首都市民不满时,也可能会在群众暴动中失去皇位。

具体皇帝列表详见拜占庭皇帝列表神圣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废墟上陆续建立起了一些蛮族国家。

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在罗马礼拜时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整个法兰克王国也被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死后,西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

公元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

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各成员国集结成一个核心“国家”之名,实际上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组织”。

神圣罗马皇帝是欧洲中世纪时的一个君主头衔。

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其皇帝称号虽然也来自于教皇,但其本质却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皇帝通过征服意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性。

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的国王”,而非皇帝。

因此,并非每一位德意志君主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军意大利,接受教皇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

起初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但神圣罗马帝国欠缺公认的王室继承法,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诸侯继任皇帝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

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战胜其他不支持的诸侯,或者必须想办法赢得多数诸侯的拥戴,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

在这种情况之下,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

根据1263年教皇乌尔班四世颁布的《选帝谕》和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的《金玺诏书》规定,选举皇帝的权利属于七个诸侯,他们是:圣职“选帝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世俗“选帝侯”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侯爵、波西米亚国王、莱茵的巴拉丁伯爵,这就是帝国的选帝制度。

后来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乎消失,而皇帝也不再需要教皇加冕,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取缔。

具体皇帝列表详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其实我想说的是,罗马帝国从早期的共和制逐渐一步步变为绝对君主制,固然有帝国的扩张管理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但抛去这个不谈,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罗马帝国的元首制不同于东方赤裸裸公开的君主专制,而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君主专制,靠元老院授予尊号而建立起来的元首制。

这就决定了罗马皇帝不可能指定帝位传承的法律条文。

因此罗马元首制的帝位嬗递为强势军事将领创造了左右皇位的广阔空间。

最后罗马军队甚至控制了帝位嬗递,任意废立皇帝,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364年的历史中,共有59人获得皇帝称号,平均六年多发生一次帝位更替。

其中只有12位皇帝自然死亡,剩下的都是非正常死亡,帝国一片混乱。

好吧,我这里要用公知腔了,这是体制问题。

没有一套详尽合理的制度,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罗马共和国的共和制度为人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相互制约的制度,是一种平民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制的糅合体,被称为几乎最完美的共和制度。

但即便这样,共和制度最后也不免走向毁灭,成为君主制的傀儡。

究其原因,民主与共和从来都不是一个已完成的概念,民主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义务,人人都有义务去监督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将专制的萌芽及时扼杀在摇篮里。

独裁专制如同毒草,疯狂地在民主制度没有监督的空隙中向外疯长。

那些独裁者不仅有恺撒和屋大维,也有希特勒和斯大林。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