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m2.5的所有资料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
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
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而最为悲催的是,PM2.5尚未被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因此这就成了美国大使馆数据和政府官方数据直接冲突的根本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编辑本段监测情况监测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1]监测对比 2011年12月5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一公里,致多个省份之间的高速公路关闭,超过300个进京航班延误或取消。
大雾天气中出行的市民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小时发布一次PM2.5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12月4日下午19时,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健康提示为“Beyond Index(指数以外)”,由于在美国使馆公布的AQI中,最高数值只有500,因此不少网友惊呼“再次爆表”。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
该意见稿提出,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二是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包括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等;三是提高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
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专家表示,PM2.5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已经被科学证实,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将PM2.5放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有利于消除或缓解公众自我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管理的需求。
另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十二五”专项规划有可能在明年年初获国务院通过。
同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指出,现公布PM2.5的阻力来自地方,地方制造压力阻止PM2.5公布,是当下政绩考核观、GDP独大的直接表现。
九个城市群分别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和乌鲁木齐城市群。
[2] 实施时间 2011年12月21日,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PM2.5监测全国将分“四步走”。
他表示,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而2016年则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届时全国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3]中国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于2011年1月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20个国内评价城市普遍未开展细颗粒物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伦敦、巴黎、纽约等对PM2.5进行频密监测和发布的国际城市,其污染水平也相对较低,与此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新德里等城市,也早已开展了PM2.5的频密监测和发布。
2011年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以下简称《测定》)开始实施。
《测定》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4] 2011年11月10日,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
标准将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
pm2.5口罩除了能防尘,防pm2.5,口罩面料采用的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菌”的康纶纤维。
人在不停的呼吸中,pm2.5颗粒夹杂着大量的致病细菌被人吸入后直接侵害人体的健康。
用口罩,无疑是有效的解决了即防尘、又防病的问题。
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
烟雾中有大量的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大雾天不能晨练。
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因此早上起来发现雾气比较大时,就不宜外出进行晨练。
如果一定要晨练,建议带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进行慢跑、小跑的运动量不大的晨练。
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
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
有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增加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与温室气体增暖作用是相反的,互相抵消的。
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的50%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所抵消,一旦除去气溶胶将会使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表现得更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加CO2减排的压力。
因而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这两个问题不能孤立地解决,它们是密切耦合在一起的。
必须发展更复杂的地球系统模式和气候与生物地球化学变量的长期监测系统。
利用这种复杂的地球系统模式 对于像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战略尤其重要,因为这两个问题不但同时存在,而且同是因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同时迅猛增长,益使空气污染严重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
从同一源头上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但经济上更为有效,而且可同时解决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同时考虑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综合或集成技术,使两者排放量都能得到减少和控制;组织各方力量编写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气溶胶排放清单;进一步改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观测网,尤其是气溶胶观测网更需扩大和加密;进行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气溶胶——云——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发展气候模式(全球和区域模式)与空气污染模式相互耦合与嵌套的集合模式系统,为建立中国中长期空气污染及其环境和气候影响的业务预报提供科学基础和支持;建立耦合的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系统,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未来情景预测,提供对社会和经济部门影响的后果和严重性评估。
[9] 越小的粉尘越难被过滤,美国环保署EPA实验室研究发现对于空气净化(除尘)而言主要有三种清除粉尘的方法: 1)布朗运动(Brownian Diffusion) --对越小的粒子,效应越强。
2)滤网拦截(Interception) --对越大的粒子,效果越好。
[6]编辑本段环保部呼吁 201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外国驻华使领馆开展对我国PM2.5监测并且发布数据,做在技术上既不符合国际通行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国的要求,既不严谨,也不规范。
希望个别驻华领事馆尊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停止发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信息。
不合法也不合规 吴晓青说,从法律上讲,中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外交人员有义务尊重接受国法律法规,不能干涉接受国内政。
”吴晓青说,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及发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属政府的公共权力,个别国家驻华领事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从互联网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既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精神,也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世界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关于PM2.5的标准也是逐步提高的。
比如美国1997年发布PM2.5Ⅱ级标准的时候,制定的是65微克\\\/立方米。
事隔10年,2006年修改这个标准的时候,才到35微克\\\/立方米。
因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要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紧密相连,而中国现在发布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其中PM2.5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是根据中国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决定的。
加大信息发布力度 吴晓青也表示,从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的发布上看,环保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监测信息发布力度,“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将及时发布和公开环境质量监测信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74个城市,所有国控监测点都将陆续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监测信息情况。
而且我们发布的监测信息和数据将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一次发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10、PM2.5、一氧化碳共六项污染物指标的实时浓度值,并配以空气质量AQI指数,监测项目更全、监测点位更多,更具有代表性。
” 按照新标准的要求,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更加精准,也更加规范,完全能够满足公众以及各国驻华机构和人员对环境质量信息的需求。
所以希望个别驻华领事馆尊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停止发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信息。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 作文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资源,共享网络,共享知识……2016年底,共享单车在国内火爆起来,于是,共享经济又多了一位新成员。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公共服务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享单车的应用软件已经有三十多个。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还有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
共享单车竞争激烈的程度可以从2016年年底的一张蹿红网络的手机截图中窥知一二。
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其中就包括上述中的大多数。
其实,共享单车并非最近两年才出现的,早在2007年,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就已经被引进国内,只是当时多为有桩单车。
虽然后来出现了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但仍以有桩单车为主。
随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和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这才取代了有桩单车。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将近1900万,某权威机构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
共享单车为什么这么火?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和多方观察,我发现,共享单车的出现和火爆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一个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共享单车的优势和作用科技改变生活,这种大潮谁也挡不住。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掀起一股能媲美当年网约车的浪潮,足以证明它的出现是一个趋势。
(一)方便、快捷首先是操作方便。
相较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
拿摩拜单车为例。
手机下载安装共享单车APP后,用身份证实名登记注册,成为摩拜用户。
通过手机在地图上查看到周围的单车分布,点击预约后,系统将自动保留15分钟。
找到车辆直接扫描车架上的二维码,车锁自动解开。
骑行结束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还车,公司楼下、地铁站旁、商场门前等,停放在路边则需要停放在划定的公共停车区域内,当然,共享单车的停放要以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秩序为前提。
用户还可以在手机App中看到自己的骑行路线和公里数,甚至自动计算出消耗的热量和节约的碳排量。
其次是方便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
很多共享单车的用户反应,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感觉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而且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而对于那些坐地铁、坐公交上下班的人来说,居住地和办公地点往往离地铁站或公交站点有一定距离,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段距离,能否迟到往往就体现在这段距离上。
而地铁站点和公交站点又是共享单车密集的地方,这段距离用共享单车来代步便能大大减少迟到的机率,方便又快捷。
第三就是骑行方便。
有些路段,由于交通拥堵,汽车、三轮车甚至电动车都无法通行,但自行车以小巧灵活的优势却能通行自如。
这就导致了相同的路程,开车可能开半个多小时,骑共享单车却能在15分钟到达目的地。
有时,同样是去一个地方,开车只能走大马路,而骑共享单车却可以穿街绕巷,不用排队等红灯,不用因拥堵而情绪不佳,更不用因停车问题而与他人闹矛盾。
(二)低碳环保,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不仅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雾霾天的持续出现,低碳环保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政府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随后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强调指出,“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总理还提到,“我们治理雾霾重点对着燃煤、尾气排放、扬尘等”,可见,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诱因。
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技术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一辆没有排放污染控制装置的小汽车行驶一天约可排放600多克污染物,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猛增,汽车尾气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依赖,对缓解空气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亮相后,很多曾经出门就开车的人改变了他们的出行方式,路程较短或是交通拥堵时,他们更喜欢选择共享单车,按他们的话说是既方便快捷又绿色环保。
上路汽车的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自然也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三)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同时,共享单车还成为治疗城市拥堵“癌症”的一剂猛药。
据交通部统计,20年前,全国约有6.7亿辆自行车,当时,自行车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中国赢得了“自行车王国”的称号。
但到2013年自行车数量已减少一半。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20年前城市里即使是大城市也很少见到交通拥堵的情况,而现在,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城市中心路段、较繁华路段,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东西不畅、南北拥挤”的状态中。
共享单车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使用率,减少了机动车上路的路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
(四)租车费用低廉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有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每小时出租费一元,一种是每小时0.5元。
但不管哪一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那些偶尔有骑车需求的人来说,如果花数百元购买一辆自行车,很可能是骑几次后便束之高阁,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资源。
而选择共享单车,需要的时候只需支付一元钱便能够骑行,大大节省了买车的成本。
拿三公里之内的短途出行来说,如果打车,无论是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还是黑摩的,多则十几元,少则几元,而共享单车只要在一个小时之内骑行,便收费一元,如果遇到活动期还能免费。
对于那些到城市短期游玩的人来说,骑共享单车是最佳的一种选择。
(五)给摩的造成了致命打击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在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给治理黑车尤其是摩的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摩的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拿北京来说,摩的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顽疾。
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随处可见摩的身影。
虽然近几年北京一直有针对摩的的专项打击行动,但摩的却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打一批出一批。
摩的在城乡结合部活动最为频繁。
因为乘客在城乡结合部乘车难,摩的更容易拉到客人。
而当城管或交管等部门对其进行打击时,在这些地方更方便采取“游击战”来应付。
这也是摩的一直屡现不衰的原因之一。
其实,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摩的都是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大事。
从相关部门对摩的打击力度便可以窍知摩的危害很多。
首先,摩的载客会扰乱道路交通秩序。
很多摩的是假牌照、无牌、报废、套牌摩托车,属于非法载客运营,对于交通拥堵的城市,不但加剧了交通压力,同时,因摩的驾驶员经常超座搭乘、超速行驶、乱鸣喇叭、随意占道停放、随意掉头、闯红灯、争道抢行等,严重扰乱了城市的交通秩序。
其次,摩的载客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据一些搭乘过摩的人反映,每次坐上摩的都会觉得在用生命乘坐,车身晃得厉害,坐不稳,总怕出事。
其实,不管是摩的司机还是乘坐摩的人都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第三,摩的冲击了交通运输市场经营秩序。
摩的的随意拉客、抢客,对公交车、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不但侵害了公交车、出租车行业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经营秩序。
第四,乘摩的发生事故,理赔困难。
很多摩的都是无牌、无证、报废车,无法购买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摩的司机既无经济赔偿的能力,又无法得到保险理赔,这时,不但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第五,摩的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不少摩的司机为能拉到客人,在车站、医院、学校等地随意占道停放、强拉强载、鸣笛揽客,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
由于更多的人在短途出行时选择了共享单车,一些摩的司机反映,以前每天能接十几单,现在每天只能接几单,以前每天能挣两三百元,现在只能挣几十元。
巨大的落差,惨淡的生意,使大部分的摩的司机选择退出了这一行业。
摩的,这个让城市管理部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仍能顽强生长的行业,在共享单车铺天盖地拥入后正迅速退出一些大城市的舞台。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治理不经意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带活实体经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体部署”中,国务院总理明确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传统产业和制造业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扶持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的政策和法规。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受邀参加了今年1月13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
会上,当胡玮炜表示共享单车是“互联网+”交通工具时,强调,“摩拜单车听起来是经营方式的革命,但基础还是自行车,还是要靠实体经济支撑。
反过来,实体经济也要靠服务变革来带动”。
共享单车的火爆使自行车制造行业刮起了一阵“狂风”,疲软的自行车市场被共享单车这把火瞬间激活。
飞鸽等一批“老字号”自行车制造企业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七)提高用户感受这一点是就我个人而言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
住洋房开豪车,根本无暇顾及窗外和车外的风景。
于是,很多人怀念起20年前自行车遍地的日子。
骑着自行车,呼吸着新鲜空气,流连着道路两旁的风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却又幸福的年代。
这种感受正越来越多地被共享单车激起。
二、共享单车的缺点和劣势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迅速火爆起来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个月,光上海一地便出现了900多起有关共享单车的投诉事件,可见,共享单车这一快速崛起的行业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乱停乱放,使用秩序混乱3月22日,几张“北京八王坟公交站被上千共享单车围困”的图片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在图片中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将各个站台挤得满满当当,众多单车已经停在了行车道上,多达上千辆。
而乱停放的单车和护栏之间只有一个小空隙供公交车通行。
尽管有关部门在这里立起了“不要乱停自行车”的告示,但还是无法阻止乘客的乱停乱放行为,这不但扰乱了城市的空间管理,还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除了乱停乱放,很多用户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共享单车私藏在家里或办公楼内以便自己独用。
此外,上私锁、毁坏和肢解共享单车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更换车上的二维码,借机进行诈骗。
这些行为又间接造成了找车难的问题。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共享单车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弱点更值得大家反省与深思。
(二)恶劣天气会影响骑用与出租车和网约车不同,骑用共享单车会受季节变化、天气状况等影响比较大。
比如,天气晴朗,共享单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遭遇狂风、暴雨,却只能选择其他方式出行了。
(三)定位不宽,年轻人居多选择骑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多为年轻人,老年人寥寥无几。
这是因为年轻人追求时尚,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而且他们对互联网的熟练程度要远远超过老年人。
共享单车又恰恰是“互联网+交通工具”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即使操作起来并不难,但在老年人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而且很多老年人使用的手机都是老年机,并不具备能下载共享单车APP的条件。
(四)充值容易退费难市场上众多共享单车在下载APP注册为用户后,需要支付数额不等的押金。
如摩拜押金为每人299元,ofo为99元,小鸣单车为199元,优拜单车为298元……也有部分共享单车在用户达到一定信用积分时可以免押金。
用户骑车的费用,不会从押金中扣除,而是从充值的车费中扣除。
虽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对押金退款都有明确路径,但却较为烦琐,如,摩拜单车押金是2—7天到账,骑行费余额需通过客服电话退款;ofo用户的押金可以秒退,余额退款则需要客服协助,需要1—7天。
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的退费也大同小异。
京津冀搞环保,工地什么时候全部停工?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资源,共享网络,共享知识……2016年底,共享单车在国内火爆起来,于是,共享经济又多了一位新成员。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公共服务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享单车的应用软件已经有三十多个。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还有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
共享单车竞争激烈的程度可以从2016年年底的一张蹿红网络的手机截图中窥知一二。
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其中就包括上述中的大多数。
其实,共享单车并非最近两年才出现的,早在2007年,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就已经被引进国内,只是当时多为有桩单车。
虽然后来出现了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但仍以有桩单车为主。
随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和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这才取代了有桩单车。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将近1900万,某权威机构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
共享单车为什么这么火?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和多方观察,我发现,共享单车的出现和火爆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一个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共享单车的优势和作用科技改变生活,这种大潮谁也挡不住。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掀起一股能媲美当年网约车的浪潮,足以证明它的出现是一个趋势。
(一)方便、快捷首先是操作方便。
相较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
拿摩拜单车为例。
手机下载安装共享单车APP后,用身份证实名登记注册,成为摩拜用户。
通过手机在地图上查看到周围的单车分布,点击预约后,系统将自动保留15分钟。
找到车辆直接扫描车架上的二维码,车锁自动解开。
骑行结束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还车,公司楼下、地铁站旁、商场门前等,停放在路边则需要停放在划定的公共停车区域内,当然,共享单车的停放要以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秩序为前提。
用户还可以在手机App中看到自己的骑行路线和公里数,甚至自动计算出消耗的热量和节约的碳排量。
其次是方便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
很多共享单车的用户反应,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感觉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而且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而对于那些坐地铁、坐公交上下班的人来说,居住地和办公地点往往离地铁站或公交站点有一定距离,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段距离,能否迟到往往就体现在这段距离上。
而地铁站点和公交站点又是共享单车密集的地方,这段距离用共享单车来代步便能大大减少迟到的机率,方便又快捷。
第三就是骑行方便。
有些路段,由于交通拥堵,汽车、三轮车甚至电动车都无法通行,但自行车以小巧灵活的优势却能通行自如。
这就导致了相同的路程,开车可能开半个多小时,骑共享单车却能在15分钟到达目的地。
有时,同样是去一个地方,开车只能走大马路,而骑共享单车却可以穿街绕巷,不用排队等红灯,不用因拥堵而情绪不佳,更不用因停车问题而与他人闹矛盾。
(二)低碳环保,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不仅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雾霾天的持续出现,低碳环保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政府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随后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强调指出,“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总理还提到,“我们治理雾霾重点对着燃煤、尾气排放、扬尘等”,可见,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诱因。
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技术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一辆没有排放污染控制装置的小汽车行驶一天约可排放600多克污染物,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猛增,汽车尾气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依赖,对缓解空气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亮相后,很多曾经出门就开车的人改变了他们的出行方式,路程较短或是交通拥堵时,他们更喜欢选择共享单车,按他们的话说是既方便快捷又绿色环保。
上路汽车的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自然也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三)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同时,共享单车还成为治疗城市拥堵“癌症”的一剂猛药。
据交通部统计,20年前,全国约有6.7亿辆自行车,当时,自行车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中国赢得了“自行车王国”的称号。
但到2013年自行车数量已减少一半。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20年前城市里即使是大城市也很少见到交通拥堵的情况,而现在,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城市中心路段、较繁华路段,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东西不畅、南北拥挤”的状态中。
共享单车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使用率,减少了机动车上路的路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
(四)租车费用低廉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有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每小时出租费一元,一种是每小时0.5元。
但不管哪一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那些偶尔有骑车需求的人来说,如果花数百元购买一辆自行车,很可能是骑几次后便束之高阁,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资源。
而选择共享单车,需要的时候只需支付一元钱便能够骑行,大大节省了买车的成本。
拿三公里之内的短途出行来说,如果打车,无论是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还是黑摩的,多则十几元,少则几元,而共享单车只要在一个小时之内骑行,便收费一元,如果遇到活动期还能免费。
对于那些到城市短期游玩的人来说,骑共享单车是最佳的一种选择。
(五)给摩的造成了致命打击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在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给治理黑车尤其是摩的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摩的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拿北京来说,摩的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顽疾。
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随处可见摩的身影。
虽然近几年北京一直有针对摩的的专项打击行动,但摩的却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打一批出一批。
摩的在城乡结合部活动最为频繁。
因为乘客在城乡结合部乘车难,摩的更容易拉到客人。
而当城管或交管等部门对其进行打击时,在这些地方更方便采取“游击战”来应付。
这也是摩的一直屡现不衰的原因之一。
其实,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摩的都是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大事。
从相关部门对摩的打击力度便可以窍知摩的危害很多。
首先,摩的载客会扰乱道路交通秩序。
很多摩的是假牌照、无牌、报废、套牌摩托车,属于非法载客运营,对于交通拥堵的城市,不但加剧了交通压力,同时,因摩的驾驶员经常超座搭乘、超速行驶、乱鸣喇叭、随意占道停放、随意掉头、闯红灯、争道抢行等,严重扰乱了城市的交通秩序。
其次,摩的载客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据一些搭乘过摩的人反映,每次坐上摩的都会觉得在用生命乘坐,车身晃得厉害,坐不稳,总怕出事。
其实,不管是摩的司机还是乘坐摩的人都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第三,摩的冲击了交通运输市场经营秩序。
摩的的随意拉客、抢客,对公交车、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不但侵害了公交车、出租车行业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经营秩序。
第四,乘摩的发生事故,理赔困难。
很多摩的都是无牌、无证、报废车,无法购买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摩的司机既无经济赔偿的能力,又无法得到保险理赔,这时,不但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第五,摩的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不少摩的司机为能拉到客人,在车站、医院、学校等地随意占道停放、强拉强载、鸣笛揽客,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
由于更多的人在短途出行时选择了共享单车,一些摩的司机反映,以前每天能接十几单,现在每天只能接几单,以前每天能挣两三百元,现在只能挣几十元。
巨大的落差,惨淡的生意,使大部分的摩的司机选择退出了这一行业。
摩的,这个让城市管理部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仍能顽强生长的行业,在共享单车铺天盖地拥入后正迅速退出一些大城市的舞台。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治理不经意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带活实体经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体部署”中,国务院总理明确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传统产业和制造业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扶持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的政策和法规。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受邀参加了今年1月13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
会上,当胡玮炜表示共享单车是“互联网+”交通工具时,强调,“摩拜单车听起来是经营方式的革命,但基础还是自行车,还是要靠实体经济支撑。
反过来,实体经济也要靠服务变革来带动”。
共享单车的火爆使自行车制造行业刮起了一阵“狂风”,疲软的自行车市场被共享单车这把火瞬间激活。
飞鸽等一批“老字号”自行车制造企业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七)提高用户感受这一点是就我个人而言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
住洋房开豪车,根本无暇顾及窗外和车外的风景。
于是,很多人怀念起20年前自行车遍地的日子。
骑着自行车,呼吸着新鲜空气,流连着道路两旁的风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却又幸福的年代。
这种感受正越来越多地被共享单车激起。
二、共享单车的缺点和劣势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迅速火爆起来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个月,光上海一地便出现了900多起有关共享单车的投诉事件,可见,共享单车这一快速崛起的行业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乱停乱放,使用秩序混乱3月22日,几张“北京八王坟公交站被上千共享单车围困”的图片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在图片中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将各个站台挤得满满当当,众多单车已经停在了行车道上,多达上千辆。
而乱停放的单车和护栏之间只有一个小空隙供公交车通行。
尽管有关部门在这里立起了“不要乱停自行车”的告示,但还是无法阻止乘客的乱停乱放行为,这不但扰乱了城市的空间管理,还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除了乱停乱放,很多用户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共享单车私藏在家里或办公楼内以便自己独用。
此外,上私锁、毁坏和肢解共享单车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更换车上的二维码,借机进行诈骗。
这些行为又间接造成了找车难的问题。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共享单车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弱点更值得大家反省与深思。
(二)恶劣天气会影响骑用与出租车和网约车不同,骑用共享单车会受季节变化、天气状况等影响比较大。
比如,天气晴朗,共享单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遭遇狂风、暴雨,却只能选择其他方式出行了。
(三)定位不宽,年轻人居多选择骑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多为年轻人,老年人寥寥无几。
这是因为年轻人追求时尚,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而且他们对互联网的熟练程度要远远超过老年人。
共享单车又恰恰是“互联网+交通工具”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即使操作起来并不难,但在老年人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而且很多老年人使用的手机都是老年机,并不具备能下载共享单车APP的条件。
(四)充值容易退费难市场上众多共享单车在下载APP注册为用户后,需要支付数额不等的押金。
如摩拜押金为每人299元,ofo为99元,小鸣单车为199元,优拜单车为298元……也有部分共享单车在用户达到一定信用积分时可以免押金。
用户骑车的费用,不会从押金中扣除,而是从充值的车费中扣除。
虽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对押金退款都有明确路径,但却较为烦琐,如,摩拜单车押金是2—7天到账,骑行费余额需通过客服电话退款;ofo用户的押金可以秒退,余额退款则需要客服协助,需要1—7天。
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的退费也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