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
求助大家帮我写一个主持词(200字)
致辞:作为一位老师,他认为面对苦难,我们应抱有感恩之心,因为苦难绝不是从我们这代人开始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
无论是创作还是治学,他都讲究独辟蹊径。
在学术研究日益走向学院化、职业化的时代,他力倡不失“业余者”的爱美心态;在学界“集体向西”的时代,他主张从中国古典传统中汲取理论资源;在创作一路追逐现代、后现代的潮流中,他坚定地“重续古典精神”;甚至当所有的人都认同“平民立场”,乃至认同庸常生活的脏、丑、恶时,他却赞赏贵族文化的优雅高贵,固执地描写真、善、美。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谢谢各位来宾
关于环保主持人开场白和主持词 适合大学用的 急用
谢了
你说你也是,连什么活动也不讲清楚,关于环保的内容多着呢
而且开场白和主持词也不尽相同,得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做个大致简稿,而后就临场发辉了,相信你主持这活动,那定是有这方面的经验,加油啊,祝你圆满成功
这样的内容很网上很多 完全可以参考这些资料自己总结一篇开场白,我只能帮到这了,下面给你例个资料
保护环境,保护可可西里 事评 2006-01-03 12:01 阅读74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摘自: “母亲河”干涸了,内蒙古草原透支了,可可西里正在经历着痛苦的折磨。
以往我们在诗文中能够感受到的湍急汹涌的河流,一望无尽的草原现在都已面目全非。
看着身染重病的地球,看着“可可西里们”这个很受伤的群体,我们现在不能仅仅是一名旁观者,更应改做一名行动者,保护家园要靠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天灾人祸 可可西里面临五毒俱全的生态威胁 近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影响,可可西里保护区藏羚羊生存环境却面临着草原退化、老鼠成灾、野狼增多、家畜侵入、人患重重等五大生态威胁。
天灾: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不会相信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1平方米的草皮上竟然有25个老鼠洞
记者日前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看到,严重的鼠害已威胁到保护区藏羚羊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区放牧区域不断扩大,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及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保护区已不是真正的无人区。
可可西里保护区周边地区的70户400多名牧民陆续进入保护区腹地放牧,多达3万头(只)的家养牛、羊占据了藏羚羊的一些栖息场所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这对保护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家养的牛、羊在保护区与野牦牛、藏羚羊可能会产生交配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造成高原野生动物物种发生变化。
人患:近年来,大批采金者和捕捞卤虫、采盐、捕獭人员闯入可可西里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采挖捕杀活动,使保护区藏羚羊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可可西里保护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其高原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
近几年来,数万人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从事采挖沙金活动。
可可西里草场沙化现象严重 根据科考人员的调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变化出乎人们的意料,尤其是冷暖变化明显,保护区内近年来还出现了冰川加速融化,温度升高,湖泊水位明显上涨及大面积土地沙化。
据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但与保护区内出现的草场退化等生态恶化现象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二:不能自我维系 内蒙古草原存在“生态赤字” 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如今存在“生态赤字”,已成为一个不能自我维系的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时日说。
强沙尘暴中 内蒙古是我国畜牧业经济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以来,人们在天然草地上进行着传统的、粗放的放牧经济。
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它也给生态带来了极大破坏,目前内蒙古草原存在生态赤字。
三:全球变暖触动青藏高原 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青藏高原环境对全球变化较为“敏感”。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 ,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发生全面和加速退缩,退缩的幅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在大陆性气候的青藏高原腹部地区,冰川退缩幅度最小;随着向海洋性气候区过渡,冰川退缩幅度加大;在西藏东南部等海洋性气候区,冰川退缩幅度最大。
最新研究认为,若全球变暖保持现在趋势,至2070年时,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43%;2100年时,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75%。
大规模的冰川融化造成地表反射率的改变,将极大地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和大气环流运动。
在海拔5220米的聂聂雄拉山顶,一片灰黄,土石裸露、满目荒凉。
而20年前,这里被绿绿的高寒草原覆盖,牛羊满山遍野。
张镱锂摄 珠峰保护区核心区草地退化严重 “根据我们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整个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里,草地退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中国珠峰综合科考队生物与环境组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镱锂研究员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开始,我们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近4万平方公里区域,垂直范围从海拔800米至6600米进行了生物与环境变化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担忧。
” 四:生态广角 世界生态危机一瞥 气候变暖:人类“摇篮”受威胁 非洲大陆难适应 非洲大陆的气候变化曾经孕育了现代人类,然而让有关专家们备感担心的是,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将会给这片广袤的大地带来最坏的影响。
亚马逊雨林的悲哀——请共同爱护地球 自1979至2004年,巴西每年有7500平方公里的雨林被砍伐和烧毁。
事实上,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焚烧,每年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今天的亚马逊雨林正变成世界最大污染排放源。
30年,人类把地球搞得面目全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一本名为《一颗星球、云集众生》的卫星图片集,这份图片集显示了30年来地球表面的剧烈变迁,以此呼吁世界各国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分会场校长致辞及主持词
校长主持词及致欢迎辞流程:1、欢迎专家院士、领导2、介绍专家院士3、介绍学校4、请领导讲话5、请专家院士做报告6、总结院士专家报告并请同学们踊跃提问7、总结报告会并致谢模板:尊敬的(院士、科普作家、教授)xx,xx主席(局长、书记)、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下)午好
“我的中国梦——全国科普作家进校园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于16日上午在“北京路中学”主会场拉开了序幕,今天我们在小学非常荣幸地迎来了院士专家的专场报告会,在此我代表学校4000余名师生向院士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本次活动的主承办单位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们市的领导也莅临我校,欢迎领导。
XX院士为(介绍)xx小学是(概况)。
作为(科普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学校非常重视科普教育,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加大了科技教育的力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先后有100多位学生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有多位学生获“小科学家”和“科技之星”称号。
我们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市的大力支持与关爱,下面我们请市领导讲话。
总结领导讲话。
“全国科普作家进校园公益活动”规格高,意义重大。
作为,(院士、作家)将给我们奉献一场精彩的科普报
谁知道对于包装印刷行业的周年庆典怎么主持啊!
现在有专业的“庆典公司”,去请专业人士就不用你自己操心了
怀疑与学问怎么分段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组织分论点进行分层论述的结构。
二、熟读课文,领会运用举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三、初步了解议论文语言表达准确这一特点。
教学设想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用举事例和讲道理阐述中心论点的。
课上要求学生掌握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阐发事理的方法。
三、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脉络、查词典解决不甚理解的词语。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一、检查预习作业,落实预习中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清楚其结构,掌握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解题 板书;怀疑与学间 提问;课文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它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所谓“论题”,即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怀疑”对“学问”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正是需要证明的,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
二、导入课文 明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同学们都知道,“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
”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
”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一样
”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决不“虚推古人”,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计算出了圆周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怀疑与学问》,就能进一步了解做学间为什么必须有怀疑的粕神,有了怀疑的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三、检查预习作业(一)检查词语的解释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D 启迪:开导、启发。
停滞;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墨守;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顺便对文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加以解释。
明确:完全相信《书》,那不如没有《书》。
《书》,指《尚书》、(杨伯峻《孟子译注D (二)检查朗读课文 明确:要求学生逐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思考的问题是;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至于朗读的方式,可以分组分段齐读和个人范读结合。
第一遍分组分段齐读,第二遍请一个学生范读。
读后略加讲评。
四、讲解课文 初二的学生学好议论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首先教给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
提问:课文的第一部分应划分到哪里了中心内容是什么, 明确;前两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
作者引出两句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如果将“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提问;为阐述中心论点,作者用了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即第二部分),是什么
又如何分层论述的
明确;3、4、5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论述了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就是说,不论对于传说、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应有怀疑精神,不能轻信盲从。
对于这个分论点,作者是分两层进行分析的。
谷先,作者在第3自然段里指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人传说的。
”当然,听人传说的材料就不如自己亲眼看见的实际情形来得真实、可靠。
同样,做学问也是如此,“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得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实际L,作者在这里强调了做学问掌握第一手事实证据的重要性,但是人往往不能做到事事亲自视察、实践,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那么,我们又如何正确对待传说的话呢
作者在第四自然段里指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又说,“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 从3、4自然段,我们可以概括出第一层的意思;对于传说,不论情不信,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应该有怀疑的精神。
另外,作者用第5自然段完成了对第二层的分析。
作者指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经过‘怀疑’、‘恩素’、‘辨别’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段末一再强调了务除盲从或迷信。
提问二请一个同学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小结以上三个自然段。
明确;以上三段,从三个方面;分两个层次论述了第一个分论点、文章从如何正确对待传说、一本书、一种学问,阐述了遇到问题多分辨,多思考,不盲从,不迷信,提倡怀疑的道理。
请全班同学齐读第6自然段。
提问:第6自然段的首句在全文结构L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句的前半句归结了上面三段所论述的第一个分论点,后半句提出了本段的论点,也是全文的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问:第6自然段可以分几层
明确:可以分五层。
第一层(①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②一⑤句),从反面、正面论述没有怀疑精神和具有怀疑精神对治学的不同效果;第三层(③一③句),以大学问家戴震为例,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第四层(⑤一0句,正面论述了~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在文化史上起到巨大作用;第五层(@句),反面补述“墨守前人的旧说”的恶果。
最后,出示投影幻灯片卡,用表格示意本文的结构 五、布置作业。
(一)课文开头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H)课文第6自然段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回答:(一)引用两句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两句名言也起到了充当论据的作用、写法新颖、活泼。
(二)这句话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半句归结了第一个分论点。
后半句提出f第二个分论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一、深入掌握本文在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些论证方法。
二、学习本文思维严谨、善于分析事理的特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语上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了本文的论证结构,明确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关系。
这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讲解课文 (三)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以“设疑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为题,进行口头小作文,每个发言的同学发言在三分钟之内。
四、布置作业 (一)抄录并熟记课文中引用的名言。
(二)用“怀疑”、“思索”、“辨别”三个词写一段话。
教学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顾颌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
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震旦等大学任教。
曾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和文史研究会历史组主任等职。
解放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顾颌刚从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曾编写了《古史辨》,《辨伪丛刊)},崔东壁遗书y。
解放后编了《中国历史地图》。
他的著作出版的郁秦汉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盂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X、《吴歌甲集X、《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尚书通检》、《顾颔刚通俗论著集》等。
二、课文中提及的四位古代学者 程项(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人。
曾和兄程额学于周敦颐,并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
二程的学说后来被朱育继承和发展,也称“程朱学派”。
他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他的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
字子厚,凤翔郧县(现陕西省眉县)横渠镇人,也称横渠先生。
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
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著作部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
戴震(1723一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
字东原,安徽休宁县人。
问学于螫源江永。
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持召为纂修官,在馆五年,病死。
他的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育(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关系,世称程朱学派。
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他的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以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三、“尽情书不如无书”的出处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朱幕注:“程子曰:载事之辞,各有重称而过其实者,学者当识其义而已。
苟执于辞,则时或有害于义,不如无书之愈也。
”“武成,周书篇名。
武王代纣,旧而记事之书也。
策,竹简也。
取其二三策之言,其余不可尽信也。
程子曰;取其奉天代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而已。
” 又,杨伯峻教授《孟了译注》的标点和注释:“孟了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赋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作也
”(译文:“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不如没部书》。
我对于《武成》篇,所取的不过两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拿周武王这极为仁义的人来讨代商纣这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甚至把捣米用的长木相都漂流起来了呢叩)希望可以解决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