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主持词
中华孝道主持词【篇一:主持词孝道文化】张桥镇“践行孝道文化”演讲比赛主持词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实力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孝道是古今社会永恒的主题,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有伤。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长大。
羔羊知跪乳,乌鸦会反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做一个尽孝的人。
结束语“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
”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
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
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殿堂,共同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和长辈们沐浴最温暖的爱的阳光
【篇二: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主持词】“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主持词(2014年12月20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上午好
今年9月21日,秦栏镇寿昌广场被全国敬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确定为全国“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并授牌,全国共有14家单位获此殊荣。
今天,我们在寿昌广场隆重举行“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揭
小学生廉洁作文300字,急需
从20О8年到目前,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播出的节目《开学第一课》已有伴随全囯中小学*生走过了6个新学年,今年仍将在9月1曰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八点黄金时段与全囯中小学的孩子们见面,此前,教*育*部发文通告全囯中小学*生共同学好“开学第一课”,河南省教育厅针对河南学子也下发了这一通知。
2015年,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大历史下,《开学第一课》第一次导入“家风”教育的元素,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旨在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代际教育,在两代人中间表示和传承“孝心、礼仪”等中国传统美德和仁爱、自强的美好品格,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节目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在嘉宾演讲、人物故事、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等环节采用了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和明星嘉宾一起涌现家风的力量;此外今天除撒贝宁、王*小*丫外,还有深受全囯小朋友迎接的、曾经的“大拇哥”何炅,央*视新闻主播、“睿智姐姐”张泉灵加入主持阵营;同时节目还引进了创新环节——“说文解字”,并通*过“大头儿子和小头bàbà”两个卡通人物的对话来阐释各篇章主题字的构成和寓意,从本源上打开主题。
节目争取以生动、活泼、多元化的方式寓教于乐,带领全囯中小学*生去发现并传承父母身上的优秀民风和美好品质。
在这一年的主讲嘉宾中,有“童话大王”郑渊洁、歌手容祖儿这样的“大人”们,也有来自震后灾区的zàng族武艺班孩子,更有歌手秦勇与儿子大珍珠这样的父子档。
他们将在舞台上给全囯中小学*生带来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家风故事。
主题模拟课堂形式,在新生代中学*生组合TF boys演唱的主题曲《开学第一课》中欢快开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嘉宾演讲、人物故事、互动体验、文艺表演、说文解字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家风第一课”,首次将“父母”的角sè导进开学第一课。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节目蓄意通*过这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孩子和父母们明白家风教育的重大性,理解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第一个榜样;教育大家:父母辛劳养育、相随和照料孩子们成长,孩子们要用“孝心”、“礼貌”、“爱心”和“自强”,来报答他们,并将“父母教*会我”的优良家风无间传承下去。
以孝道为主题写一篇开场白5060字
俗话说“滴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曾参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与总和,以孝统帅一切伦理道德。
认为孝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家庭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是天经地义、永恒普遍的基本原则。
与如今科技进步发达的社会相比,似乎古代人们对“孝”的理解更为深刻。
为了增强现代学生的孝道观,中国科技大学的以为老师还特意为大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那就是让同学们回家为父母洗脚,但是能完成“作业”的同学却很少,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似乎太形式化了。
不错,它的确是一种形式,但它是种可以衡量我们给予父母的爱是不是也像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那么多的一种形式。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为父母洗脚,那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我们可以为他们过生日,即使没有任何礼物;我们可以陪他们好好的吃一顿饭,即使没有大鱼大肉;我们也可以了解父母的鞋码,为他们买双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
这些平凡的事,当我们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后就能体验到它平凡了。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会、各个文化道德中永恒的主题,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
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
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
从孝出发,才能家和万事兴,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让我们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只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只是一顿粗茶淡饭。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 孝,是稍纵即失的眷恋,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住孝心的存在,记住孝心是无价的.
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班主任如织班会?认识、准备和实施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主题班会教育作用的认识 主题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
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建设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班级组织、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好班会向学生传播、灌输、渗透治班方略,在与学生的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明确并确立班级培养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生是班级管理与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要在班会活动中了解他们的自我管理需求,关注他们接受教育的情绪,认可他们自主教育的风格与形式,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自我提高,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动并激活学生自主教育的动力系统。
3.有利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统一。
班会是活动类教育课程,它的开展就是师生间双方或多方的参与和互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交流可以实现师生间、同学间的信息互换、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会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4.能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是教师对学生施加连续不断的系列化影响的过程,但同时又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因此,班主任在班会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不同侧面的专题教育,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选择恰当的主题和合适的类型 1.主题的确定。
班会是课程,是结合学校或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主任主持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或班级特色教育课程。
选择班会的主题,就是确定教育的目的,确定会议的灵魂。
因此,开好主题班会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就是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确定主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原则。
从本班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主题,就是要突出本班学生思想教育的特色与特点,要反映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典型思想问题。
这就像治病要对症下药,只有“药方”对路,治疗效果才好。
(2)主题教育的计划性原则。
班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组织上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计划,并在其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行层次、实践能力,选定教育主题,努力实现主题教育的连续性、系列化,确保学生的品德修养从思想操练开始,在行为实践中提高。
(3)主题教育的时代性原则。
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具有时代性特征。
这正所谓什么时候要唱什么曲,在哪山听哪山的歌,否则学生难以接受,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4)主题教育的拓展性原则。
班会主题的选择应该是发散性的,不能局限于室内的说教,不能仅仅选择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课题,可以是某一主题下的科技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
为此,班会主题的选择视点,要从班内走向校内,从校内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自然。
2.主题班会的类型与选用。
唯物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好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现内容。
主题班会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开放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在召开的方法上是灵活的,可以是宣讲、讨论或辩论,可以是表扬与批评,也可以是竞赛或科技文卫等活动。
在会议地点的选择上也不仅仅局限在室内,可以延伸到室外,校外及社会与大自然之中。
因此,上好一堂优秀的主题班会教育课,离不开最优化的组织表现形式,即选择合适的班会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笔者认为主题班会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班主任可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使用。
(1)从教育形式上看,可分为灌输教育型和活动熏陶型。
正面灌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通过灌输可以让正确的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我们之所以强调灌输教育,是因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教育中坚持灌输,可以做到先入为主。
活动熏陶型班会,从组织形式上,更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易接受暗示教育的特点。
如通过组织班级道德法庭,可以促使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开展“学习英雄事迹,做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故事演讲赛”,能让学生在对故事的联想中反思自我,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2)从教育内容上看,可分为思品观念培养型和心理发展疏导型。
班会教育的内容是多向的,可以涉及学生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立志报国、学习志向、信息科技、情感交流、健康心理、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内容,但概括起来主要有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两大方面。
思想政治品德观念培养是主题班会教育的常规内容,这种类型班会主题的选择要理想化、生活化、实践化,如“祖国未来畅想”“做妈妈的助手”“贸易市场调查报告会”等。
而心理发展疏导是当今社会教育条件下新增的教育内容,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根本要求。
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主题,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挫折心理、孤独心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疏导教育。
(3)从主持者身分上看,可分为教师引导型和学生自主型。
班会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可以是开渠导流的引导者、平等的参考者、遥控指挥的导演者和学生自主活动的参谋者。
在班会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活动内容的操作难易程度,确定师生的角色定位。
(4)从召开时机上看,可分为随机召开型和定期组织型。
学期初、学期末、重大历史纪念日要定期召开。
如新生入学召开“让我们走到一起来”新生互认班会,国庆节以“唱给祖国母亲的赞歌”为题召开文艺演唱会、诗歌朗诵会或演讲会、学期末召开“我的成长”总结会等。
随机型班会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校园或班级中产生的积极现象或消极问题随时召开。
如学校或班级有人违反法纪,可借此时机开展“学校纪律规章内容答辩会”等。
三、主题班会的准备与组织 1.设计可行的方案。
一个完整、可行的班会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活动的主题、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与参加人、准备(如,会前社会调查,讲稿、报告或辩词的撰写,有感染力的材料选择,主持人主持词的拟定,所需物品或道具的制作,节目的彩排等)、步骤与操作方法、要求与注意事项、总结安排等。
以上项目的设置也不是绝对的,可以依据不同的活动形式或内容进行删改调整。
2.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
班会就是交流,是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过程。
既然如此,就不能没有语言,并且为了确保活动成功,这种语言必须经过预先准备,最好是形成书面材料。
书面的发言材料不一定是活动中学生的交流语言,学生在书面准备的过程中,筛选知识、调整思想、形成思路、激活思维,为自己在活动中的发言积聚思想的源泉。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器具。
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组织实践类班会,必须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准备、检查好各种器具,这是实践类班会成败的关键。
班会的准备过程,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准备得越充分,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
这样,经过会前师生的辛勤耕耘、浇灌,等到班会举行的时候,就是开花、结果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题班会成功只是一个组织程序问题,其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水到渠成。
班会的召开与设计、准备等前期工作相比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创意的,因为学生不仅仅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活动过程的创造者,许多教师不曾想到的形式、情景和效果都可能被学生创造出来。
主题班会是一种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类德育课程,其形式要不拘一格,活泼多样,要用最恰当的形式表达最完善的内容,承载最丰硕的教育成果。
在实施中要重视学生求真的过程和终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唱主角,做主人;要把活动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在体验中提高;要让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看完2015第一课开学后的感想怎么写
扬州名人 鉴真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
俗姓淳于,扬州人。
14岁出家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沙弥。
18岁,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
27岁,回扬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会。
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阐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为4万余人授戒。
为道岸、义威之后一方宗首。
唐天宝元年(742),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大明寺请求推荐一传戒师“东游兴化”。
时已55岁的鉴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
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同普照、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等24人,第六次东渡日本,历时1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
次年二月,鉴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东大寺,为圣武上皇、皇太后、孝谦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萨戒,后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后重授具足戒。
是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
唐乾元二年(759)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由东大寺移居于此。
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秦少游 【秦少游】(1049~1100)宋代词人。
名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人。
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
后经苏轼、范纯仁等举荐,参加制科考试,授为宣德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
不久又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官。
此间,秦少游发表过许多切中时弊的言论,并望朝廷审时度势,安都定策,区别朋党,任用贤能,遂遭旧党攻击,屡遭贬谪。
绍圣元年(1094)调任杭州通判。
又因御史刘拯谗他增损《实录》,贬为处州监酒税。
复以他罪削职流放郴州,后又除去名籍,贬谪横州。
元符二年(1099),贬徙雷州。
徽宗即位,大赦党人,秦少游复为宣德郎,还放至衡州,途经藤州,游光化亭(一作华光亭),为友人吟诵梦中长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秦少游长于议论,文丽诗深,兼有诗、词、文赋与书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
著作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
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名燮,字克柔,号板桥。
兴化市(原属扬州)人。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
17岁读书于真州(今仪征)毛家桥,20岁从乡里陆种园学填词,23岁于乡里及真州江村教馆。
其时已中秀才,教书非其所愿,约于30岁前后至扬州谋生。
30~40岁间,父亲、儿子、妻子先后去世,家境艰难,靠卖书画度日。
40岁时,应试南京,中举。
44岁时去北京应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县令。
十一年(1746),调署山东潍县。
次年,该县遭灾,他开仓借粮于民,并令富户平粜所积之粮。
任中处理民事,多助穷苦百姓,不帮富商,因之得罪豪绅,于十八年(1753)被罢官。
回扬州后,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
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
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
又善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
其中,《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
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 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遁夫,号两峰。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
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
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
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
47岁时,第二次赴京。
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
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
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
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
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
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
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
嘉庆四年(1799)逝世。
?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清代学者。
字怀祖,号石。
扬州高邮人。
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
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
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
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
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等。
其子王引之(1766~1834),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
著有《经义述闻》32卷,皆摘经句而解释。
完成《经传释词》10卷,共收160个字,与《经义述闻》互为表里,开清代文典之先河。
还于道光八年(1828)参加修订《康熙字典》的工作,校正原版中错误2588条,并辑考证12册。
另有《王文简公文集》4卷、《附录》1卷。
? 汪中 【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
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
扬州人。
7岁丧父,家贫不能入塾,由其母邹氏授《小学》、《四书》。
14岁时,为生计所迫,入书店当学徒,遍览经史百家,故扬州民间有“无书不读是汪中”的传说。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
三十三年(1768),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
四十二年(1777),侍郎谢墉督学江苏,试经解、策、赋、诗,汪中均列第一,举为拔贡生。
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
五十五年(1790),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因积劳病发,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
汪中擅诗文,早负盛名。
乾隆三十五年(1770),仪征盐船遭火灾,作《哀盐船文》,名儒杭世骏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郑虎文、朱筠等名儒称汪为奇才。
五十年,作《广陵对》3000余言,被誉为“天地间有数之奇文”。
汪中治学广泛,见识博大,善于融会贯通。
对经史、诸子、文学、哲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金石、地理、书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颇丰,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 焦循 【焦循】(1763~1820)清代学者。
字理堂、里堂。
扬州市邗江县人。
清嘉庆六年(1801)中举,会试落第后不复赴考,以授徒、著述为乐。
毕生“究习经书,博览典籍”,于经、史、历算、音韵、训诂、诗词、医学、戏曲等多有创建。
著述近20种300卷,收于《雕菰楼集》。
阮元称其学问精深博大,被世人誉为“通儒”,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 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学者。
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
扬州市邗江县人。
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久居扬州旧城选楼巷(今毓贤街8号)。
历官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
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
次年,任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十八年(1838),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
阮元任职中,悉心办学,培养人才,扶掖后进。
作会试副考官时,严格认真,许多有学问的人得以出类拔萃。
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
仕宦生涯50余年,虽忙于政务,但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不辍。
著有《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
?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
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
扬州人。
20岁中秀才。
29~48岁,先后到安庆、武昌作家庭教师。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返回扬州。
宣统二年(1910)起,任两淮高等小学文史地教员,后兼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国文教师。
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
次年秋,辞职返扬州,未几病逝。
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36部、短篇小说20篇、诗集5卷、杂著5篇、笔记20篇。
长篇小说处女作《双花记》及相继问世的《雌蝶影》,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代表作《过渡镜》(后易名《广陵潮》)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反映自中法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阶段的社会百态,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当时文艺界称誉。
?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
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
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
伯父金章、父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
王少堂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
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
说书神形兼备,描摹尽致,有声有色,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
1949年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
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宋江》。
?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
名延年、延祺,字白沙。
扬州仪征人。
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南京两江商业学堂,次年入南洋水师学堂,后相继深造于烟台、吴淞、南京海军学校,历时8年。
其间,于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南京下关海军起义。
1915年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夺取“肇和”舰、炮击江南制造局的反袁世凯起义。
1922年4月奉孙中山密令,协同温树德等整肃海军,重组护法舰队,孙中山委他为“肇和”舰副舰长。
1922年6月,粤军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险在炮火中将孙中山接至“楚豫”舰,转登“永丰”舰。
当时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暗中通敌,孙中山任命盛白沙为海军右指挥,率领各舰痛创叛军。
1923年3月,会同驻汕头海军将士发出声讨温树德投靠北洋军阀电。
4月15日晨,温树德假传孙中山大元帅命令,将“海圻”、“海琛”舰驶抵汕头,胁迫“肇和”舰北上投吴佩孚。
下午1时许,“肇和”舰上温树德党羽唆使山东籍水兵,以索饷为名,鼓噪闹事,枪杀了副舰长江泽澍。
在此情况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舰甲板,晓谕官兵,温树德党羽突然在人丛中开枪,甲板上顿时大乱,盛白沙站在高处讲话,乱中无法立足,顺势纵身入海,被叛军射中数弹,成仁殉国。
孙中山于翌年以大元帅令追赠海军中将衔。
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学者。
原名讷,字中敏,号二北,别号半塘。
扬州人。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得到曲学大师吴梅赏识,遂专攻词曲。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至扬州、南京等地执教,继至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
1923年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寓居吴梅家,尽读词曲善本。
后执教于镇江中学、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等校。
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
1980年调回扬州工作,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
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
著作《唐戏弄》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
?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教育家。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
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北京大学。
1920年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等校。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的代表作家。
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
继而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文艺术的模范。
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
1925年应清华学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
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后,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被选入中学国文教材。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46年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是年10月,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
同时,他在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名,并亲往各院校征求签名,后又领衔发表抗议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并为清华大学教授起草“反饥饿,反迫害”的罢教宣言。
后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45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
1948年8月12日在贫病中逝去。
? 张永寿 【张永寿】(1907~1989)工艺美术家。
字颂椒。
扬州人。
10岁随父张金盛学习剪纸,12岁以剪纸为生,奔走于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皖南一带。
20岁回扬州,在多子街设摊卖艺。
其剪纸,精巧细腻,生动活泼,独具一格,名闻大江南北。
1951年加入扬州市文联,从事专业剪纸工作。
1954年,《张永寿剪纸集》出版。
1956年调入扬州漆器玉石厂。
1957年出席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轻工业部授予的“老艺人”称号。
1959年,他的《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郭沫若赠以“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
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一诗。
1962年调扬州民间工艺社工作,并带徒传艺。
1978、1979年先后出席江苏省和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分别获工艺美术师职称和中国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其间,他的力作《百菊图》和《百蝶恋花图》相继出版。
不少作品曾在国内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出,均获盛誉。
1988年,出席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是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