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小学生端午主题班会主持词

小学生端午主题班会主持词

时间:2015-05-18 08:14

关于端午节的班队会主持词

关于端午节的班队会主持词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

(鼓掌)  女:(面对着男主持问)陈隽旸,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

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

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

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 龙日”、 “夏节”、“ 五月节”、“ 诗人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陈皓烨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  男:谢谢陈皓烨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

(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请沈超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大家欢迎

(鼓掌)  2.  女:沈超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

(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思雪来说一说。

  3.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

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李思晴,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请武佳慧和伍佳宇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

(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

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几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  (2)竞 渡 歌(唐)张建封  (3)七 律·端午老 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

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棕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

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

(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班会主持词

把节目名称、活动主题和大概的节目内容发过来给你编

防溺水主题班会主持稿

男女主持合: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主持:在我们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生命,因为生命给予我们的只有一次。

但是,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暑假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了起来。

下面由郑心逸同学为我们读一读2011年6月份的一组溺水事故数据。

    女主持:6月1日,广西福成镇一姚姓学生在一水坑里玩耍时溺水身亡;    男主持:6月4日,(端午节放假期间),四川省内江市5名初三学生在水库洗手时,1名女生不慎在水库边滑倒,另外4名女生在施救时一起落水,除1人获救外,其余4人溺水死亡;    女主持:6月4日,商丘市夏邑县7名学生到村头水坑边玩耍,不慎跌入水坑,5名获救,2名溺水死亡;    男主持:6月5日,内蒙古阿拉善盟2名初中生在水库游泳溺水身亡;    女主持:6月8日,安徽长丰县义井乡3名孩子在一池塘溺水身亡;    男主持:6月9日…6月11日…6月12日…仅仅6月份就溺水死亡那么多的学生。

听完了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看法

(指名回答)    女主持:据调查报告:在中国,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

这些生命的失去,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一起感受。

    男主持:发生溺水事件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根据专家的分析,主要有下面5点:    1、不小心落入水中。

    2、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水中嬉戏难以自控。

    3、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或水中逞强,过度疲劳。

    4、突然呛水,不会调整;浮具受损沉入水中。

    5、游泳技术没掌握,碰到意外,惊慌失措。

    女主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溺水事件都是人为的不小心、不谨慎而造成的。

当悲剧发生后,我们才意识到人的生命是那样宝贵,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那么为了预防溺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指名回答)    女主持:刚才同学们说的办法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学防溺水的“六”不准,请同学们跟我读: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和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没有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严禁不会水的学生下水救人;    6.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男主持:此外,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周围的一些安全标示,如“施工中,禁止游泳”,“No swimming”等等。

    女主持: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溺水事件已经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进行自救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知识竞赛,比赛一共有十道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

    男主持:现在我把全班分成2个大组,每个大组有4个必答题,剩下的最后两题为抢答题。

每题只能是一人回答,答对题数多的为胜方。

有奖品呦

准备好了吗

开始。

    ……    女主持:下面我宣布,第……组为胜方,大家掌声祝贺。

    男主持:通过这个知识竞赛,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游泳知识有了一些了解。

为了更清楚地来进行解释,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另一组图片。

    女主持:游泳前,做好暖身运动,有助于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男主持: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女主持:如果在游泳前,你这么做了,就可以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男主持: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呛水,我们要尽量用嘴呼吸。

    女主持: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防止抽筋的方法。

    男主持:另外,关于急救措施,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图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女主持: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男主持:救护者也可以将溺者扛在肩膀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住他的腿,用力挤压腹部,使水排出;女主持:下面是两种错误的方法。

    男主持:若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要进行人工呼吸。

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

    女主持: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

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男主持:请同学们切记:遇到危险,一定要及时呼救,争取时间,。

有靠岸意识。

    女主持:为积极响应学校近日以“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创设更安全的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杜绝溺水悲剧的发生,学校提出以下倡议:    男主持:1、对自己负责: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绝不参与危险的戏水游泳活动,绝不参与没有家长陪同的游泳活动,绝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塘游泳,绝不在河塘边垂钓鱼虾,绝不做危险举动,绝对远离溺水杀手。

    女主持:2、对家人负责:如果游泳,一定要在自己的家长陪护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并要做好相应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男主持:3、对学校负责: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以血为鉴,引以为戒。

学会相关的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溺水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女主持:4、对他人负责: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游泳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劝阻。

    男主持:珍爱生命,我们还必须增强必备的安全意识,树立防微杜渐的警觉意识。

下边我们一起学习防溺水安全儿歌。

    防溺水安全儿歌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

    私自游泳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游前热身第二招。

    伸手踢腿弯弯腰,预备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解除抽筋第三招。

    赶紧上岸很重要,喝补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不可逞能不骄傲。

    安全二字记心中,远离危险身体好。

    女主持: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为了溺水事件不在我们身上发生,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伤心,我们全班同学进行宣誓。

有请……同学上来和大家一起读宣誓书。

    宣 誓    我们宣誓:    我们绝不私自下水游泳;    绝不擅自和同学结伴游泳;    绝不在没有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绝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会水的绝不自作主张下水救人;    绝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宣誓人:……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

珍爱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

无论假期在家还是在校园,都必须谨慎下水,切莫掉以轻心。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活动

(杨)女士们、先生们、老年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李)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杨)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九九重阳节  (合)迎来了老人们自己的节日。

  (李)在此祝在座所有老年朋友(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杨)祝在座的青年朋友(合)工作顺利,事事顺心  (李)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敬老、爱老、尊老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澧溪社区举办了“”联欢活动让老年朋友真正享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杨)下面请澧溪社区领导致词  宣布演出正式开始  1(李)海派秧歌是上海浦东新区的舞蹈专家精心创编的,它以动作优美、刚柔相济,乐曲激越欢快、舒紧结合而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青睐,请欣赏由我们社区阿姨献上的海派秧歌表演,掌声有请

  2(杨)演员的精彩表演,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下面请欣赏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的越剧《红色医生》  (李)(杨)智力回答  1、什么光会给人带来痛苦

(耳光)  2、皮球里是空气,那救生圈里是什么呢

(人)  3、119电话是什么报警电话

(火警)  4、  3(李)现在越来越注重健康,要想自己活得不浑浑噩噩,要想自己活得明明白白,养生之道越来越重要,下面就请宋耀祖为我们谈谈他的养生之道,请欣赏快板《老年养生歌》  4(杨)养生之道我们听完了,里面提到的要多运动,政府也提倡要全民健,以增进身心健康,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我们社区也开展得热火朝天,《皮影操》将参加比赛,我们先一睹为快。

  (李)(杨)游戏  大家知道金婚吗

结婚50年对巴,但我在的理解里,这个50年不容易啊,能陪相爱的人到半个世纪,相濡以沫,共度艰难,半个世纪见证的婚姻,就像金子一般,长久而坚不可摧

  5(李)夕阳红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提到《夕阳红》这几字耳边就会回荡起那委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下面就请简逢慈老师为我们演唱这首歌,大家欢迎  6(杨)接下来请出马秀娟、康正安,为我们表演沪剧《母女会》  7(李)请欣赏民歌三连奏《茉莉花》、《浏阳河》、《喜洋洋》  ( 李)(杨)智力题  8(杨)书法包括了很多艺术,有声有色,有形有意。

意境方面需要个人的修养:知识,道德,智慧,素质等等,要练好一首书法是要下很大的功夫,我们社区的朱明治老先生的书法一直是我们社区的骄傲,下面由请他为我们展示他的作品。

  9(李)沪剧是我们上海得地方戏,用地道上海方言演唱,富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音乐比较柔和、优美。

委婉动听,带有江南的水乡情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下面请欣赏沪剧《相亲》  各位老年朋友们、各位年轻朋友,“”到此结束。

最后再一次衷心地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亲爱的中老年朋友,再见

重阳节班会主持稿(完整)

一、活动目的: 1. 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2.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3. 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

二、活动过程: 1.(一名男孩身着唐装,高声朗诵中上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男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同学甲:我知道,你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王维,你朗诵的这首诗周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的时候作的,对吗

同学乙:我还知道,那年你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赶考。

看到人们都那么高兴地和家人一起欢度重阳节,你在长安感到非常孤独,思念远在蒲州的亲人,才写下了这首诗。

2. (男孩显得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百姓扫墓祭祖、植树造林、禁止烟火,官员励精图治、勤政清明,以此告慰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的一片丹心。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

大家纷纷开始讨论。

同学丙:我们还是听周老师说说,好吗

周老师:同学们,也许你很早就通过了王维的诗句知道了重阳节,今天周老师再向你们详细介绍一下我们古老的节日重阳节,好吗

播放幻灯片。

周老师: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了。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同学们,通过你们搜集的资料,谁能在老师的基础上再介绍一下重阳节

3.同学介绍重阳节 同学丁: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同学戊: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同学己: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同学庚: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同学辛:还有好多诗人为重阳节作诗呢

像陶渊明的《过故人庄》中就有两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他喝的应该就是重阳节的菊花酒吧。

同学壬:还有一句“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可能是作者三年没有回家了。

同学癸:毛主席还有《采桑子.重阳》呢。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周老师:还有四句。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周老师:宋朝的李清照还有一首《醉花阴》表达的是和王维一样在重阳节当日感到寂寞与孤独的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男孩:重阳节更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中国的老人们越来越多,我们同学还要从古人的身上学习孝敬老人、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可以带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登山远眺,锻炼身体。

女孩:还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去公园欣赏美丽的菊花。

同学:不光要孝敬我们的亲人,邻居的爷爷奶奶需要我们帮助时也要好好对待他们。

同学:上车给老人让座,也是一种美德。

周老师: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尊老敬老的国家,从古至今有许多孝子的故事世代流传,黄香温席、闻雷泣墓等都为我们作出了典范。

老人不但哺育了我们成长,更是人类智慧的保有者,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

每个人都会经历天真浪漫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成熟稳重的壮年,和白发苍苍的老年,所以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我们咿呀学步的时候,老人为我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我们唯有孝顺他们、关爱他们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

更多的老人虽然身体已经不再健壮,但是精神一样矍铄,感情一样丰富,只要我们用心,他们一定会有快乐、幸福的晚年。

播放“夕阳红”歌曲,全班跟唱。

班会主持稿 关于中秋节 急急急急 快越快越好 要展示小报, 要一点点来历 主持人说的感谢

一、来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

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

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二、风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

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

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

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