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端客户答谢会发言稿
这个力求简洁,我你还是根们公司自身情况以及与银行的业来情况自己写吧,或者业的网站花点钱找人写,给你一个类似的参考: 中国联通“高端客户答谢年会”客户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集团公司领导、大客户朋友:大家好
我,罗库华,来自唐人神集团,也是“中国联通”的忠诚客户。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联通“高端客户答谢年会”的讲台上,跟大家一起分享“联通”带给我们的无限服务和价值
记得2002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联通”还刚刚推出CDMA,“一切自由连通”、绿色环保、信号好、辐射低、资费合理,一切想来,记忆犹新
我2005年正式工作以来,一直是在用“中国联通”。
当时,有“联通”的大客户经理咨访我公司领导时,他指了下正在开营销例会的业务员们:手机和网络信号好不好,问下我下面业务员就知道了
市场竞争在带有垄断性质的电信行业也不例外,中国联通现在与中国移动并驾齐驱,但在各个市场上,竞争的激烈不弱于我们饲料行业,满足客户潜在需求成为一种共性。
我每次出差都要去联通营业厅看一看、瞧一瞧,一进去“家”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很亲切很舒服。
被下面客户无理取闹多了,心烦意躁,但到了联通营业厅得到了被尊重,温情服务让我感觉到很放松和愉快
“中国联通”现在推出了一系列的增殖服务、套餐服务。
网点布局多而合理、营业人员素质和信号覆盖率越来越高,超级长话业务让我们在外出差的业务长途费便宜了许多,得到的优惠实实在在。
很多同事在我的“感召”下,都纷纷改了“中国联通”,后来我们公司也干脆就加入“中国联通”集团卡,有了专门的大客户经理,享受的附加服务更多,更人性化,享受的实惠也更多。
但既然我是以“消费者”的身份站在这里,我也要给“中国联通”提三点要求:联通公司的“网上营业厅”业务办理还是有些不方便,针对大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相对较少,像话费网上缴费功能,部分业务取消功能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其次是因为联通不能在异地充值,使得我们经常出差的手机停机了,很不方便,再者是CDMA的机型相对不多,话费有些还是分十二个月送的,像我们一个月400元话费的客户群体肯定会受到些影响。
但我也相信中国联通“一切自由连通”,同时,也坚信--中国联通会越办越好,服务越来越周到
如果大家一定要我站在台上给“中国联通”一个评价、打一个分,我会在100上再加上10--10010,这样大家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很顺口
因为10010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谢谢大家
中秋节感谢语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
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在新的一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许许多多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我和全体教职员工以最诚挚的心意、用最吉祥的语言祝福你们,也祝福每一位同学,祝同学们美梦成真,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同学们,新年的阳光将洒在你们的身上,新年的春风将吹在你们的脸上,请坚信,我们将和你们同行,因为我们对你们的爱是那么深沉和执着! (点烛) (歌声 背景) 吴: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
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
(迎娟上,立于舞台左侧。
话筒递与何) 娟: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欢聚在一起。
(立于吴旁,话筒与芳) 何:光阴茬苒,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
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元旦的曙光。
这一刻是美好的,这一刻是温馨的,这一刻是充满激情的。
(话筒递与吴…… xx学院2003年“走进春天”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晚会主持词(2003年12月) 1.(开场舞蹈 《欢庆秧歌》 礼花四射 主持人上场) (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男女合)大家晚上好
(男2)春风传喜讯、金猴踏歌来 (女2)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 (女1)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男1)舞起醉人的红扇,我们从微山湖畔走来;敲响震天的锣鼓,我们从xxx山下走来。
展望未来前景灿烂,我们豪情满怀。
(男2)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建学院工作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我们真诚的说一声“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
” (女2)踏着时代的节奏,乘着创建学院的东风 带着新年的祝福,怀着青春的憧憬 (合)让我们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刻 (男1)xx学院2003年“走进春天”元旦文艺演出 (合)现在开始
(女1)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有: xx学院党委书记xxx同志 xx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xxx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问候和感谢
2.朋友们,如果我们把今天的xx和十年前的xx做一个比较,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我们搬进了新宿舍、连上了电话和因特网,喜事一个连着一个,乐的我们嘴都合不上。
是呵,我们的学校建设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请欣赏歌伴舞〈越来越好〉演唱者:xxx 3.相声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 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会把我们带进开心世界。
请出由xxx系的xxx为您合说相声《废话趣谈》 5.下面这个精彩的节目是xx系的xxx和她的搭档们带来的舞蹈《绿光》 这个节目曾经获得我校“青春歌舞大赛”的一等奖。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6.金秋十月霞满天,那是咱勤劳朴实的xx人对家乡的火热情感。
金秋十月霞满天,那是咱聪明智慧的xx人对创建学院无比执著的信念。
请欣赏群口快板《金秋十月霞满天》,演出单位:xx系。
7.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搞的如火如荼。
特别是在每年的歌手大赛中总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校园歌手。
他们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舞台。
用火热的激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首先请出xx系xx为您带来《好心情》 9.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在即将绚烂的时候,有个女孩却悄然离去。
但是她并不孤单,所有的心灵紧紧相依。
没有哀伤的分离,分离也是相聚,不管身在何处,我们永远记的你。
请欣赏xx系带来的诗朗诵《声音的故事》 10、欢腾的锣鼓敲起来,敲出满腔的喜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喜庆的秧歌扭起来,扭出满腔的幸福,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请您欣赏由xxx校区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欢腾》 13.在苍茫的大海里航行,不能没有指引方向的航标。
在新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前进的指路明灯。
走进新时代,我们心潮澎湃,走进新时代,我们豪情满怀。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万众一心迈向新的时代。
请欣赏xxx校区的舞蹈《走进新时代》 14.著名笑星黄宏的小品《杨白劳和黄世仁》大家也许都已看过。
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杨白劳和黄世仁,让我们看看这二位的债务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吧
15. 青春是那么的火热,那么充满激情,犹如夏日的天空,总是高远而明丽。
我们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朝气蓬勃,欢乐是今晚的主题,我们将用欢乐来尽情演绎。
请您欣赏xxx系的舞蹈《向前冲》 16.歌声悠扬,这歌声是我们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祝福,舞姿优美,这舞蹈是我们对家乡、对学校繁荣的衷心祝愿。
让我们举起这欢乐的酒杯共同祝福新年的来临,迎接新年的曙光
请欣赏歌伴舞《饮酒歌》演唱者:xxx xxxx 结束语:《二十年后再相会》背景音乐起 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
走进春天,走进蓬勃的希望,每一颗青春的心都焕发出缤纷的色彩 走进春天,走进时尚的动感地带,世界在我们眼前灿烂地舒展开来 xx学院2003年“走进春天”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晚会到此结束。
各位老师、同学、再见~~
公司中秋节给我们发的福利,求点感谢的话
一、来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
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
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二、风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
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
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
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老人生日宴会主持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什么时候)好: 又是一个万物争荣的盛夏,也到了五月花季盛开的时候,在公元xxxx年几月几日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为(姓名)寿老寿星举行七十大寿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老寿星及其家属,向在座的各位至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掌声) 今天我受老人儿子的委托,做此次寿宴的主持人。
说句实在话,我并没有播音员那磁性的嗓音,但为了表达我对老人的一片祝福心情,我满脸微笑地登上这主持的舞台,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以掌声鼓励。
(谢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所有的嘉宾,祝愿老人家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诸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真是群贤毕至,鼓舞欢欣。
前来祝贺的有老朋友、老乡亲,还有不少放下农忙赶来的亲属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赴宴、祝福。
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老寿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寿”字,寓意就是福寿满堂、欢乐远长。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寿星寿比南山、天伦永享。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七十年的风雨中老人家寒心茹苦地将六子二女扶养成人。
七十年风风雨雨,七十载生活苍桑。
岁月的泪痕消消地爬上了他的额头,将老人家的双鬓染成白霜。
大千世界里,孩子们把心中的话语都洒向老人那宽厚慈爱的胸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工作,发奋图强”简单的话语,让儿女镌刻在心,永记不忘。
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
现如今老寿星一家是五世同堂,正可为儿子孝,儿媳能,女儿贤,女婿强。
就连在校学习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捷报平传,后继有人。
(掌声) 让我们一起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
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
同时也祝愿在场嘉宾的每一位来宾都幸福安康
最后祝各位来嘉宾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让我们共同渡过这美好的时光,下面我宣布寿庆正式开始。
苏轼的才华横溢
苏轼的才华横溢表现在哪里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
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
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