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会议主持词

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会议主持词

时间:2020-07-20 02:25

保险公司酒会营销员主持词

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本条目主要讲述古都长安。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因此归并后置于本词条的意项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之下。

  长安(拼音:Cháng 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日语:ちょうあん)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长安的地理位置,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省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平原(关中平原)腹地。

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里,先后共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

  长安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长安(即今西安)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西汉)、公元637年-公元904年(唐)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

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并沿用至今。

  先秦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

  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

  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  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西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嬴政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

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仅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

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

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娄敬说的没错。

”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

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

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

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

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

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

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

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

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

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

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

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

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

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魏晋南北朝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建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

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582年),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

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

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建行宫四十余座。

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

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使大兴城初具规模。

杨广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修建洛阳东宫,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

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

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

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

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

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

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

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

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

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

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

  大唐芙蓉园,2008,西安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

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

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唐都长安城的规划。

  五代以后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

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

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西安城墙东南角,2008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

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

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

”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

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

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

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

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

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

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

  近代  公元1900年,清廷利用义和团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年之久。

  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民国之后,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的三十年代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督战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并逼迫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国共暂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现当代  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1]西安现在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7万人。

最近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历代定都长安的王朝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东汉(190年—195年)  西晋(313年—316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  【历史年号】  长安(701年十月—704年十二月)是武则天的年号,共计3年余。

  【文学意义上的“长安”】  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

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

如:  唐代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此“长安”指汴京,即今开封。

  【县城长安】西安市长安县——西安市长安区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长安县。

后,除王莽新朝、南北朝后秦曾更名为“常安”, 五代后梁曾更为“大安”外,历朝历代都置长安县,惟辖区多变。

今之长安县辖区县是1914年在明、清长安县区划基础上将咸宁县并入,民国33年(1944年)将长安城(今西安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1950年将原宁陕县秦岭以北180平方公里山区划入,1955年将长安县北部29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1958年又将县北部、东部部分地区划归西安市后确立的。

  长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在古都西安市南部,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

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与户县接壤,北和雁塔、灞桥区为邻,从东、南、西三面拱围西安。

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东西跨度52公里。

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

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

  西安市长安县位于东经108。

38\\\/至109。

14\\\/,北纬33。

47\\\/至34。

18\\\/。

北邻西安市,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县,宁陕县,西毗户县、咸阳市。

地势为东原、南山、西部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

1989年全县辖7区、9镇、35乡、372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21655人。

县政府所在地韦曲镇距西安市中心钟楼仅仅8.7公里。

  2002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城市新区,现辖10个乡镇,15个街办,671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92.57万人。

沐浴着撤县设区的东风,长安区政府也进行搬迁,新址在子午大道与西长安街交汇处的东北角。

  长安地形地貌多样,山、川、原皆俱,县内蕴藏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全县耕地88.05万亩,占总面积的41 .45%;高等植物120多科,113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花卉300多种,其中经济林木20多种,药用植物651种;林地面积98.37万亩,占总面积的46.30%;野生动物105种,其中朱鹮、黑鹮、羚牛、苏门羚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已发现铁、铜、铅、金、大理岩、硅石、粘土、白垩土、石墨、蛭石、石棉、水晶等矿藏;有浐、潏、沣、滈等15条河流,207.5平方公里的地下热水资源,34亿立方米的地下潜水静储量,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7.2亿立方米,储水面积3000多亩。

  长安农业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已种植谷物,但解放前由于长期落后制度束缚了生产力,加上古老的生产模式,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粮食播种亩产只有69公斤,解放后,共产党带领农民闹土改,搞互相合作。

1953年春,王莽乡西王莽村贫苦农民蒲忠智等带头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之后,互助合作在全县迅速扩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产生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水平。

1989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4.33倍,播种亩产增长3.3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4.97倍。

198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万马力,农机作业总工作量达3871.1万标准亩,农村用电量近9000万度。

  长安文化底蕴深厚,区内胜迹遍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客省庄新石器遗址、仓颉造字台、沣镐西周车马坑、秦阿房宫遗址、汉杜陵、樊川故道等文物古迹触目皆是;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净业寺等佛教祖庭文化源远流长;绵延百里的秦岭北麓苍翠神奇,植被茂盛,是西安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青华山、南五台、嘉午台、翠华山等自然景观瑰丽多姿。

长安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

  后来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被命名为:长安区  【陕西平利县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陕西平利县境东部,距县城8公里,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地貌四山夹三川。

总面积227平方公里。

汉白三级公路贯通镇境,是川陕鄂渝的交通要道。

辖28个行政村,177个村民小组,5375户,20547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595人。

  辖区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条件优越,素有平利县“一长安”之美称。

总耕地面积33736亩,其中:基本农田16667亩,人均0.85亩(水田6537亩,旱地10532亩)。

有林面积18.8万亩,宜林荒山10532亩。

有茶园2157亩,其中:优质高效密植茶园600亩。

以黄姜为主中药材骨干项目3500亩,烤烟1200亩,林果2000亩。

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71个,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和程控电话,9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儿童入学率达到99%。

省际边贸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广东东莞长安镇】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广东省东莞市下属镇名。

长安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宜人,四季常青,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香蕉、荔枝、柑橙等经济作物和禾虫、禾花雀、蟹、花鱼、乌头鱼等特产。

  长安明代有大井圩,清末建立万和圩,民国时期归虎门管辖,俗称下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乡民在沙埔头筹建新村,取名长安圩,以后就采用长安为正式镇名。

  【广西融安长安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镇名。

长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西岸、枝柳铁路线上。

柳州市融安县中部,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

水陆交通便利,为桂北物资转运枢纽之一。

现为柳州市融安县县城,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8800人,流动人口约23200人。

  【河北石家庄长安区】  长安区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区东北部,面积110.24平方公里,总人口4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7万人。

现辖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5个居(家)委会,35个行政村。

长安区是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家庄市党政机关和中央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大多位于该区,长安区辖8个街道、3个镇:建北街道、青园街道、广安街道、育才街道、跃进街道、河东街道、长丰街道、谈固街道、西兆通镇、南村镇、高营镇。

  【浙江海宁长安镇】  长安镇属浙江省海宁市。

位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 余杭区。

隔江相望杭州市萧山区。

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01省道、穿境而过,均设站点或出入口;320国道、杭东绕城公路出口处分别距镇区6公里、2公里。

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

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8.3万。

  【绩溪县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西北部,东邻板桥头乡、华阳镇,南连歙县、临溪镇,西、北与上庄镇、旌德县接壤,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

1992年3月由原镇头乡、原尚田乡部分村合并建立长安镇;2001年10月原浩寨乡和大源乡部分村并入长安镇;2005年辖镇头、大源、庄团、马道、大谷、高杨、坦头、梧川、浩寨、下五都10个村民委员会,60个村民组,总人口231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978人。

省道217线南北贯穿全镇,与县道镇蜀线、镇上线在镇头相汇。

镇人民政府驻镇头村,距县城27公里,为岭北重要交通枢纽。

  境内多山,西北有大会山脉,南有徽岭山脉,东、南属中低山,中部及西、北部为丘陵盆谷。

西、南之水汇入大源河,入新安江;东、北之水为徽水河之源,入青弋江。

境内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坦头、马道一带盛产优质粘土。

全镇现有山场6727公顷,耕地1958公顷,其中水田1336公顷,桑园405公顷,茶园70公顷。

  境内农业以粮油、畜牧、蚕桑、竹木为主,其他经济作物(高山西瓜、大棚香菇、茭白、中药材等)为辅。

境内有国营镇头林场、大会山林场。

近年来长毛兔养殖发展迅速,存栏量6万只以上,2005年被宣城市授予“长毛兔之乡”称号。

境内有个私企业57家,主要经营行业有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布绒玩具、酿酒、小水电等,2005年有明雁机械公司、新惠玩具公司、马道木竹制品有限公司3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其中农业总产值0.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比2004年增长8.9%)。

  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优越,胜迹众多。

自然景观有华阳十景之一的大会晴峰,黄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黄高峰。

浩寨冯村是省级“百佳”生态村,被省列入古村落名录;庄团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市长安]  长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北部  [靖江长安] 长安位于江苏靖江市西部

c#语言中Context所对应得类是什么

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预计2008年3月完工。

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

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

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北京29届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实景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

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

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

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

到目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9.4亿人民币。

其中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及属下企业曾捐赠五千万元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

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个坐席的歌剧院、2017个坐席的音乐厅、1040个坐席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

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

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

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

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

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

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 1600 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

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

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

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

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

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 ”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天坛: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

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始建于明朝 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总面积为273公顷。

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

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

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

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

祈年殿里面真是漂亮,可惜不能进去。

接着,我们又到了圜丘,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

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只可惜,现在不是冬天。

我们到了回音壁,它是天库的圆形围墙。

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有了回音壁,你在里面说的话,我都能听得见。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

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

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

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

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

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

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

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