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百团大战的历史事件
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八路军北敌后发动对日大规模的进战。
1940年夏,日用德国在欧洲推进,英、美无暇东顾的机会,加紧对国民党施行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于5月间发动枣(阳)宜(昌)战役,连续轰炸重庆,声称要进攻西安、重庆、昆明,迫使英、法封锁滇越路和滇缅路;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进行接触,商谈“和平”条件。
同时,加强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推行“囚笼政策”,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
这时国民党政府更加动摇。
1940年3月和6月,蒋介石的代表先后去香港、澳门与日本代表会谈;由于日本要求条件苛刻,未达成协议。
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争取华北乃至中国全面战局的好转,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危险,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在华北敌后(除山东外)发动了大规模的破击作战。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
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等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含)段;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于1940年8月20日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
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阳泉)全部,独立混成第8、第9旅(司令部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
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
经数小时激战,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歼日军一部。
尔后,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和通信线路。
向娘子关至微水段进攻的中央纵队,连克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
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
1940年8月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指挥下,以8个团(包括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8个独立营的兵力,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和中央纵队,亦于1940年8月20日夜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9旅一部展开攻击;另以2个团会同平定、辽县、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并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
左翼队一部进攻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歼日军80余人;右翼队一部攻击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歼日军130余人。
21日,该师为阻止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令预备队一部抢占阳泉西南4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
从23日起,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不断向狮垴山猛攻。
第129师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坚守6昼夜,歼日军400余人,保障了破击部队翼侧的安全。
经数日作战,第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除阳泉、寿阳以外的大部分据点及火车站,严重破坏了该段的路轨、桥梁、隧道,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为扩大战果,1940年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
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
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于1940年9月22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对该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和第26师及伪军各一部发动进攻。
右翼队重点攻击涞源县城,由于缺乏攻坚器材,日军顽强抵抗,经通宵激战,未能得手。
23日,转为攻击涞源外围日军据点。
至26日,相继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10余处据点。
28日,由张家口增援的日军3000余人进抵涞源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
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
晋察冀军区遂决定结束涞灵战役。
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
至30日,左翼队经过艰苦奋战,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
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后,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时,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援,第129师遂决定停止攻城,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日军。
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日军虽被消灭过半,但余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
同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新编第10旅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
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
榆辽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
第129师一部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
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德石铁路和邯(郸)济(南)铁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线,均进行了破击,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
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10月1~12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1500余人,破坏公路150公里。
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
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
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940年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
1940年10月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
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
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
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940年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
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
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
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940年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0年12月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
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
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
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大战影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正面交锋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方认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谢谢,望采纳
百团大战简介
1、简介 百团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下的八路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
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2、作战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
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3、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急急急谁能帮帮我找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演讲稿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团大战电影剧情简介,800字左右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公司团委的组织之下,我们青年团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千金影院观看了抗战大片——《百团大战》。
影片开始讲述了百团大战的背景:国民党在抗战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本片以张自忠将军的抗战失败体现),日军步步紧逼,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被日军重重包围,日军企图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党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在彭德怀和左权的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节奏很快,一场接一场的战役,硝烟四起,给人高度的紧张感。
以下几个画面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一,抢铁道闸。
八路军为了用火车撞毁日军的铁轨车,须将火车扳至与铁轨车同一轨道上,我军战士一个接一个的冲上去扳闸门,一个接一个的牺牲了,但战士们没有一个害怕的,毫不犹豫的往上冲,最后虽然成功了,但在铁道闸下牺牲的战士尸体已堆积如山。
正是中国人民的这种保卫家园,宁死不屈的精神,正是他们的不屈不饶,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后来的抗战胜利。
二,老百姓的后方援助。
八路军在抗战途中,一路得到老百姓的援助,就连80几岁的老奶奶都在后方拉鞋底,搞纺织,为战场上的将士送去温暖。
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胜利,与广大百姓的援助是密不可分的。
三,毛主席穿着打补丁的战服。
影片中有一个画面是毛主席穿着一件打补丁的衣服,嘴里含着一个陈旧的烟斗站在大西北的窑洞口,与画面中蒋介石穿着华丽的国民军服,站在豪华的欧式别墅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国民军拥有那么优厚的资源和财产,却失败了?其实艰苦的条件并不能打击人的斗志,只要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光明就在前方。
四,彭德怀和战士一起战斗。
在影片最后一场战役中,彭德怀拿着望远镜在战场指挥作战,左权劝了多次,他都不愿意离开,他说战士们在哪,我就在哪,我得和战士们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就是永远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没有阶级之分,深得战士之心。
五,毛主席说彭德怀也该眯一会了。
毛主席在彭德怀打了一场仗之后,需要发一个电报给彭总,他叮嘱下属一定要12点之后才发,彭德怀也该睡一觉了.领导永远站在下属的立场思考问题,考虑下属的感受,才使得下属永远忠诚于您。
显示出我党领导人的智慧和胸怀。
六,缴获的装甲车成为废品。
影片中在一场战役中我军缴获了一辆装甲车,请示团长怎么办?团长说没有子弹,这东西就是一堆废铁,炸了吧!可见当时中国武器的落后,但是我们用小步枪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可见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到来。
影片的结尾讲了《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更好的认识和平的珍贵。
我们应始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经过了70年,中国现在已经国富民强,科技发达,拥有了先进的武器和武装设备。
但和平与发展一直是时代的主题,也始终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发展方向。
我国一直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跪求一篇感人的经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我感动过许多东西:被一件事情所感动,被一句问候所感动,被一个动作所感动,被一个眼神所感动……这一次,我被今年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所感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四川汶川,许许多多房屋倒塌了,有些正在上课的学生,正在上班的大人还有正在睡觉的老人,全被压在了水泥板下面,这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
在这场特大地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动山摇,跑也跑不及了,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许许多多的砖块如冰雹似的砸在他的手上,脸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但他咬着牙,丝毫不松手,因为他知道在他的手下,有四位需要他,他知道,他是位老师。
当消防队员从他的身上扒开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热泪盈眶,这位老师手下保护的四个孩子全部获救,他却不幸遇难,请大家记住这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在这场地震后,很多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款,令我感动的是:在通辽市,一位乞丐为四川地震捐款,他把自己所有的零钱去银行换了一张整100的,在他捐款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看她,因为在我们眼里,乞丐往往都只是伸手要钱的,他们只懂得让别人关爱他们,可是今天,我们知道了乞丐也会关爱他人。
这样懂得关爱他人的乞丐有许多,这样懂得为学生付出的老师也有许多。
在这次地震中,有的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学习不好的学生,为了救同学,自己却遇难了;在这次地震中,有的解放军为了多救一个人,自己最后竟然累死在抗震救灾一线上……我认为通过这次地震,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
我深信,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
3位小英雄:“面对危险我们不能丢下同学” 新华网西安6月8日电 题:“面对危险我们不能丢下同学”——陕西千阳县红山中学3位“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 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20多天了,但是回忆起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杨鹏、张博、赵瑞亮3位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她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情形,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初三(2)班学生朱晓丹的心中仍不时涌起感激的暖流。
地震发生前,朱晓丹因为腿部意外受伤,上下学一直由家长用自行车接送。
5月12日下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波及到千阳县,朱晓丹当时正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教室上课。
突然,课桌和地面剧烈抖动起来,朱晓丹在座位上也差点摔倒。
老师立即停止了讲课,组织大家向操场紧急疏散。
很快,同学们冲出了教室,整个楼道都是急促的脚步声。
朱晓丹因为腿上有伤跑不动,她六神无主又怕又急。
正在这时,同班同学杨鹏跑来焦急地说:“快走
”说着,搀起朱晓丹就往教室外跑去。
这时,他们所在的教学楼与隔壁楼之间的天桥因剧烈摇晃发出可怕的响声,隔壁楼外墙的瓷砖也纷纷掉落。
朱晓丹害怕极了。
下楼梯时,杨鹏搀扶着她不停地提醒:“别急,小心点
” 正在这时,已撤离到操场上的同班同学赵瑞亮、张博,听说朱晓丹还没从楼上下来,他们又跑回教学楼,与杨鹏一起搀扶着朱晓丹,迅速撤离了大楼,来到了操场集中。
说起当时他们为什么重返楼上救助同学的原因,赵瑞亮和张博说:“从教室跑出来时太紧张,没有在意。
下楼后才发现腿上有伤的朱晓丹还没有下来,我们顾不上许多就又跑了上来。
”当问到他们当时害不害怕,他们只是说,“面对危险谁也害怕,但是谁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同学啊。
” 为了表彰杨鹏、张博、赵瑞亮3位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同学的行为,红山中学日前授予他们“抗震救灾小英雄”的称号,并号召全校师生向他们学习。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兰州6月7日电(记者屠国玺)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14岁的6年级学生童世强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发生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学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礼 县祁山乡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王小学前院六年级的教室里,童世强和另外49名同学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语文课。
穿过一道院门,就是学校的后院,由于学校教室紧张,后院的党员活动室成为30名学前班孩子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还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摇着响,地底下发出像一群乱飞的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
”童世强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双喜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赶紧往外跑
”老师的一声大吼过后,包括童世强在内的50名学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
童双喜急忙向后院的学前班跑去,因为这里的孩子还在午睡。
这些小朋友们,除了两三个跑到院子里,其余的二十几个,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呆了,乱成一团。
童双喜大喝一声,“别哭了”,并用双手各提起一个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门口,然后让他们赶紧往前院跑,转身又去抱别的孩子。
童双喜马上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帮手,童世强也随着他跑进了学前班的教室。
这位平常很调皮、喜欢打篮球和沙包的男生,尽管个头刚过一米五,但力气倒是不小,他也双手各抱起一个小孩子跑到了门口,然后转身又开始抱下一对孩子…… 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师生两人的合力下,二十几个学前班的孩子都从教室里被救了出来,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强救出了其中的7个。
就在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前后院中间的院墙倒塌了,那些学前班孩子们午睡的教室,整体倾斜,出现了多条裂缝…… “这时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厉害,才知道害怕了。
”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刚开始往里冲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只是想进房子里拉几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
在老师眼里,童世强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生,不光是脑瓜灵活,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灵活。
加上喜欢帮助别的同学,他被选为全校少先队的中队长。
在人多地少的礼县山区,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童世强的爸爸妈妈也常年在省城兰州打工。
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但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只能重新回到乡村里面。
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业之外,还要帮助家里人铡草、喂牲口。
学校刚出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小赖宁”的称号授予了他,以表扬他这种舍身救人的勇敢精神。
对此,这位少年很开心,他说,长大后要去从事一份能帮助别人的职业。
(完)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兰州6月7日电(记者屠国玺)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14岁的6年级学生童世强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发生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学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礼 县祁山乡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王小学前院六年级的教室里,童世强和另外49名同学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语文课。
穿过一道院门,就是学校的后院,由于学校教室紧张,后院的党员活动室成为30名学前班孩子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还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摇着响,地底下发出像一群乱飞的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
”童世强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双喜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赶紧往外跑
”老师的一声大吼过后,包括童世强在内的50名学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
童双喜急忙向后院的学前班跑去,因为这里的孩子还在午睡。
这些小朋友们,除了两三个跑到院子里,其余的二十几个,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呆了,乱成一团。
童双喜大喝一声,“别哭了”,并用双手各提起一个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门口,然后让他们赶紧往前院跑,转身又去抱别的孩子。
童双喜马上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帮手,童世强也随着他跑进了学前班的教室。
这位平常很调皮、喜欢打篮球和沙包的男生,尽管个头刚过一米五,但力气倒是不小,他也双手各抱起一个小孩子跑到了门口,然后转身又开始抱下一对孩子…… 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师生两人的合力下,二十几个学前班的孩子都从教室里被救了出来,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强救出了其中的7个。
就在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前后院中间的院墙倒塌了,那些学前班孩子们午睡的教室,整体倾斜,出现了多条裂缝…… “这时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厉害,才知道害怕了。
”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刚开始往里冲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只是想进房子里拉几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
在老师眼里,童世强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生,不光是脑瓜灵活,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灵活。
加上喜欢帮助别的同学,他被选为全校少先队的中队长。
在人多地少的礼县山区,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童世强的爸爸妈妈也常年在省城兰州打工。
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但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只能重新回到乡村里面。
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业之外,还要帮助家里人铡草、喂牲口。
学校刚出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小赖宁”的称号授予了他,以表扬他这种舍身救人的勇敢精神。
对此,这位少年很开心,他说,长大后要去从事一份能帮助别人的职业
求亮剑最后一集李云龙等三人的演讲稿
貌似李云龙和丁伟的,没有孔捷的. 云龙的--论军人战斗意志,精神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吴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
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
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丁伟的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 各位主考,同志们。
当你仔细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你就会对这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及其战略防御的重点游客更清醒的认识。
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邻居,是我国生存利益的所在。
我想打一个比方:比如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那么这个家族谁说话最算数
当然是年长的老太爷。
老太爷的健在,使这个家族充满了凝聚力。
那么我在想,万一有一天,老太爷去世了,怎么办
这个家族会不会由此而支离破碎
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种群龙无首的状况下,家里的兄弟们必然要分家单过,另起炉灶。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大家族的稳定是相对的,而分裂则是必然的。
(丁伟同志,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一个考官)(对不起,请耐心地听我讲下去。
——丁伟)我要说的是,在当今世界大的战略格局下,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问题。
我想向在座的各位提一个问题:有谁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之内,我国的领土不会受到外敌的入侵
恐怕没人做这个担保。
那么我们的敌人会是谁呢
不知道。
这正是我和在座的诸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那好,我们就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设定为假想敌。
A,B,C,三个国家。
请看地图。
我国领土的南部,直接的威胁是台湾的国民党部,以及他们占领的诸岛屿。
间接威胁是驻守台湾海峡的A国第七舰队,以台湾目前的军事状况,很难发动一场大战,充其量只是局部的有限战争。
而A国刚刚在朝鲜板门店签处了停战协定。
段时间内无力再战。
况且A国由于国家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会轻易地卷入一场大型战争。
再看我国领土东部,B国。
在二次大战当中,B国的军事工业被全部地摧毁,二十年之内很难东山再起,那么从国土范卫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我国领土内陆防御的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
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一个假想敌国是,C国。
我刚才说过,任何一个大家族的稳定,都是相对的。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也是如此,兄弟手足之间可能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就更为脆弱。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都要高于意识形态的信仰。
别的都是扯淡,同志们,我要申明一点,今天我所谈的,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外交问题,作为军人,我所考虑的,是单纯的国土防卫问题。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
请看我国的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线,几乎无险可守,地形不利于我,极易受到攻击,新疆内蒙的戈壁和草原非常适合大规模装甲集群部队及摩托化纵队的开展。
我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前出,易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对方一旦得手,我国将丧失重工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后果不堪设想。
而旅顺港的失守,将使对方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
他们的舰队可以沿我国的海岸线巡航,我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将全部被封锁,而对方却可以在漫长的海岸线任何一点进行两栖登陆。
同志们,这绝非是耸人听闻,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将来的某一天很肯要发生的事情,这潜在的,巨大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好,丁伟,你的设想是什么
谈点具体的。
——一个考官)好,我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形成一种统一的战略构想,把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放在首要的地位上。
具体的军事部署应该是这样:第一,在东北地区建立永备的国防工事,设置大纵深多解体次的防御地带。
二线部队应设立精锐的动机兵团作为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在西部和北部,防御重点应设置在二线,干脆让出戈壁和草原,依托有利的山脉组织防御。
第三,东北的一线兵团应确立全守的作战指导,具体实施就是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避免敌军的攻击锋锐,把战场摆入敌方境内,如果我们能够切断纵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那么敌人的突击集团就会失去后勤保障,攻击势头必然顿挫。
而后我们就可以••••(丁伟,你的政治立场很危险
任其发展下去,太可怕了
)我刚才说过,我今天所讲的,是单纯的国土防御问题,就事论事,与政治、外交无关
如果同志们有什么想 法,你就把她当作沙盘上的一场军事对抗游戏好了,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尽管这是一种设想或游戏,我认为在将来的某一天很可能发生
我是军人,我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