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稿,急需
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知道,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实,这就是新时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在我看来,这好似一场“灵魂”的运动正向我们悄然袭来。
——这便是要在中华大地上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规范、树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因此,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 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这就是说,无论是个人修身立业、百姓生活,还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大人民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我们看到,只愿人人为我,却不舍得我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就连公交车上让座,都能成为点燃拳打脚踢暴力事件的导火索;道德缺失的现象不胜枚举
在此我想请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不能促使人们肩负起道德责任,何谈社会文明与和谐呢?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谈何民族振兴、长久不衰呢?其实,如此“高大上”的社会问题、民族难题,答案并不难寻。
我想,只要全社会、全民族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我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尤其是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会风气将日渐好转,国民道德素质将逐步提高,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指日可见。
崇德向善应是一种文化信仰。
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但放眼当下,中华儿女正在丢失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崇洋族、哈韩族正逐渐增多,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礼仪的人并不多。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却将我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进行了学习和发扬,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只是喜欢热闹、喜欢过节,才和我们一起凑热闹。
其实,他们是在利用节日文化宣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意。
据媒体报道,我们的这两家邻居,已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请了多项有关汉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已经获得了批准,这其中就有我中华传统医术——中医。
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中华儿女带来心头一颤吗
我们不要总是嘴上批评人家剽窃我们的文化成果,而是应该盘点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文化、道德方面丢失了多少,应该警醒反思,应该重新掀起“国学热”、“传统文化热”。
崇德向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敬业成为习惯,奉献成为生活,既平凡却又不简单。
道德的力量和榜样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德行善举是每个人心灵中最朴素的情感,也是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
崇德向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对个人来说,要始终坚持把修徳律己、修身与修德并重,达到各安其分、各守其位;要把崇德向善、积德行善时刻装在心里、成为行动,能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豪不犹豫的去给予、毫不吝惜去付出;要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岗位,当作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舞台,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中华历史上具有伟大善举、名垂青史的仁者义士不胜枚举,而当代的焦裕禄、雷锋、杨善洲、郭明义这些道德榜样所践行的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大地,自古崇尚以德化人。
古代圣贤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忠厚良善、崇礼尚义、正直勇敢、勤劳智慧”,这是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定基石, 其中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古人云:“上善如水”。
在当今物欲横流、心灵浮躁的时代,唯有崇尚优良道德品质、虔诚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丑陋与邪恶、洗涤心灵的污垢与黑暗 。
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 我们的中华民族就能永远充满希望和活力。
崇德尚学,图强至善什么意思
【崇德】 “崇德”崇推崇的意思。
“德”,是道德、,也就是人的品质格。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
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尚学】 “尚学”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
“学”可解释为学问、学习。
尚学是主张人应喜爱和注重学习。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尤其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做现代社会的高尚人。
至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图强: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希望得到的最终目的 发奋图强,自己勤奋努力,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古文中有很多反映崇德修身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道德格言: 1.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2.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3.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4.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6.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7.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8.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10.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11.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12.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13.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1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15.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道德品行修养古代名言: 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习与性成。
4、“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11、君子反道以修德。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1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关于道德的古代格言: 1、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重言,重行,重貌,重好。
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4、富润屋,德润身。
15、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如何崇德修身砥砺品格议论文
道德,是飘落在初春的雨,润物无声;道德,是吹拂在仲夏的风,丝丝透凉;道德,是成熟在深秋的果,丰收在望;道德,是绽放在严冬的花,傲雪凌霜……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人们一次又一次在历史中诉说着辉煌,在生活中创造了奇迹。
可是,请别忘记:曾经我们最美好的东西——社会公德。
假设当你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时,站在公交车上却无人给你让座,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从班级中随地乱飞的作业本到学校中天女散花的垃圾,从马路上乱闯红灯任意穿梭的人群到街道旁随地吐痰的“潇洒”作风,从公共场所偷贵重物品的扒手到满街熟视无睹的过客,从夜深人静时满口胡言的骚扰短信到电视上说得天花乱坠的销售广告……我们总在呼唤着社会公德,然而,当你真正遇到时,却想不起以前的豪言壮语,造成了“徒有道德观,却无道德心”的悲哀。
幸而,人们总是患难见真情。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祖国的灾难,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美好公德——绝不能忘,汶川地震后任劳任怨的志愿者,节省零花钱纷纷捐款的孩子们;绝不能忘,献血车开来时,默默排队,无声无息站出来献血的奉献者;绝不能忘,房屋倒塌时,为了一个毫不相识的婴儿,牺牲自己的勇士们。
老子曰:“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
”没有道德的人是社会的耻辱,是民族的败类。
天地间,没有人愿意同一个满嘴污秽,六亲不认的人多说话。
中国,为何又能重回世界之巅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有一颗中国心,有一种道德观。
俗话说:“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雷锋,20世纪中期人民的楷模
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他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年仅22岁,英年早逝,但他无私的道德观,高尚的情操必将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为华夏大地添一片流光溢彩
还有7天,我们将迎来祖国母亲的生日,这一举国欢腾的节日。
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必须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时时谨记“海内百川,有容纳大”的告诫,时时想到“处世礼为先”以此提醒,让社会成为“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壮有所用”的美好家园,让“五讲”,“四美”闪烁在神州大地上。
朋友们,只要道德不失,我们的祖国便会一步步走向光明之巅
明礼守法讲美德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谈谈如何“修身行善,明礼守法”。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个人修身不仅包涵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
“行善”,就是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善于帮助别人。
“明礼”,是指明白道理、礼仪,正确选择为人处世的方法,即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培养德性,修身养性的地方。
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同学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同学们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因为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能被社会所承认的。
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透过流动着美好的光;道德是一道光,孕育沉浸在纯洁中的心田。
道德源自于我们的内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就不会错。
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表扬,得到怎样的荣誉。
真正的道德,发自内心,你对社会,对每个人的爱,就是一份珍贵的道德。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做人,做一个能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好的人。
热爱祖国,我们就要从热爱家乡、学校、班级、家庭做起;服务人民,我们要从服务父母、老师、同学和长辈做起;崇尚科学,我们要从刻苦努力学习、发愤成才做起;辛勤劳动,我们要从主动做家务事,积极打扫学校、班级卫生做起;团结互助,我们要从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做起;诚实守信,我们要从不撒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说话算数做起;遵纪守法,我们要从遵守校纪班规做起;艰苦奋斗,我们要从勤俭节约,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肩负着民族和祖国的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修身行善,明礼守法的人!
崇德修身的名人故事
晏婴(晏子),历经齐国三朝,辅政长达54年。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而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的高尚品德。
晏子辅政,屡谏齐王对内薄赋轻刑,对外睦邻友好。
晏子为人廉洁无私,生活简朴,虚怀若谷,乐观豁达。
晏子位至卿大夫,食田七十万。
他的结发妻子已经成了颤颤巍巍的老妇人,满脸皱纹,一头白发,穿着粗布衣服。
但是晏子与她仍然相敬如宾,相互恩爱。
演讲稿明礼为先,诚信为本100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哺育了大地生灵,同样也哺育了一些积极向上,一心向善的人,一个人是善是恶,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还是立身处世的问题。
善,利人利己利社会。
恶,恶人恶己纷争不断。
人人为善,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地方安宁、百业兴旺、国家强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接班人。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牢牢把握价值目标,深刻理解价值取向,自觉遵守价值准则。
让积极奋发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从而转化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
我们应该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一切美德的基础就是爱。
爱是生命的强光心存爱别人的心,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看到老人摔倒就勇敢去扶,要相信世间总不是伤害好人,让其受到谴责,人都是会老的,难道你愿意哪天自己老了以后,一个人摔倒在街道上,却无人问津
我们应该有爱。
在校园内更是如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骂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不做违纪的事。
这些事并不难,只是自己的意念之差。
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崇德向上那
有了这些,一些不可能的事也皆为可能。
记得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这句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应该积极向上的。
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
我们要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为引领。
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
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
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
树立和谐之风,作遵纪守法的人。
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奋发向上,是促进社会人文发展的前提,崇德向善是增进人类自然的精神。
最后重在坚持,培育行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
对这种精神要崇尚和坚守。
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习惯。
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健康向善的班风学风。
就一所学校而言,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
修身利己,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心底要蕴藏着善良道德意愿,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应该自觉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良好社会道德风范的建设者,让我们满怀信心,奋发向上,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