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德孝亲演讲稿400字3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孝亲敬长与你我同行》。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
提起母亲,我想你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语。
从婴儿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什么时候能离开我们的母亲呢
父母的爱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面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又能体会多少呢
我们又能报答多少呢
翻开历史的画卷,孝亲敬长的故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春秋时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仅以勇敢闻名,还以“孝”为后世称颂。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米缸中没有一粒米。
为了满足父母这点小小的要求,他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才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
当他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时,竟然忘记了疲劳。
虽然辛苦,但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停止过。
是呀,一个人一辈子做几件孝亲敬长的事情容易,但要做一个一辈子孝亲敬长的人,确实很难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子路这样一辈子都孝亲敬长的人,又何止一个呢?而今,一个个孝亲敬长的感人故事依然在上演。
阳光少年黄舸和死神赛跑,踏上“感恩之旅”,最后还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暴走妈妈陈玉蓉为捐肝救子,牺牲了血肉,付出了艰辛,但却守住了信心。
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孝心感动学校、爱心助他圆梦’的邹尊喜的事迹”。
邹尊喜的父亲是个左腿有残疾的人,在他八岁那年,他的妈妈又抛弃了他和弟弟回到了老家。
从那以后,小尊喜每天都揽下所有的家务活。
为了全年人的生计,小尊喜的父亲在村子里开了小卖部,用残疾的腿蹬着自行车到2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进货,在父亲外出进货时,尊喜便当起了售货员。
为了不让父亲为他的学习操心,聪明的小尊喜每次领回奖状来总要让父亲看看,让他知道自己是好样的。
他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可是他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坚持在清贫的生活中奋发读书,最后,他终于考上了大学。
但为了报答父亲的恩情,为了照顾一日三餐都要人喂的父亲,他选择了背着父亲上大学,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
邹尊喜携父求学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谈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不愿在众人面前夸耀称赞;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可就是这样的父母,在你跌倒时,扶你起来,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们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
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知晓孝亲敬长的人,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
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与长辈交流;让我们铭记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让我们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美德代代相传
让孝亲敬长与你我永远同行
求关于一篇新八德的演讲稿 初中升旗用
第一篇:文明演讲稿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题目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话题很老,但不过时。
它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
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
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战胜.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
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
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
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他更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同学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满怀憧憬,我们充满激情,我们追求成长和长大,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亲近文明,表现文明,实践文明,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守纪律,做文明学生——八荣八耻”之我愿 演讲稿“八荣八耻”,内涵丰厚,概括精辟,意义深远,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发展要求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为我们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道德生活确立了明确的底线与标杆,是启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树立起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新标杆和文明新指针。
它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知荣辱、辨是非、明行止,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对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优秀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
首先,做人最重要的是要爱国。
“八荣八耻”首先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内忧外患,之所以今日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代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甚至为国献身,在于“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不断传承。
作为在校的中学生,很容易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关心国家,不关心大事的闲散怠惰心态,这恰恰是不爱国的流露,不读书不看报,更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周围有很多。
如果这样的麻木与无所谓甚至成了流行,实在让人担忧。
一个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称不上一个纯粹的人的,即便他是多么得有作为,因此以热爱祖国为荣,可以说是针砭时弊,对某些学生的心理疾病起到了很大的警醒作用,当我们面对信仰危机时,如果能以热爱祖国作为最终目标,将危害祖国为耻作为道德底线,何愁我们的民族没有前赴后继的精神传承,何愁国家不强大。
其次,作为一个人要热爱人民,并把这种热情体现到具体、实在而平凡的工作中。
时下,民间有“从事法律的是黑蛇,医生是白蛇,教师是眼镜蛇”的传言。
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存在背离人民,至少是一些人的这种行为给人民造成了极坏的印象,现状让我们不断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心中有人民,是不是真的热爱人民
崇高寓于平凡,干一行爱一行,明德敬业,就是爱人民的具体体现,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对职业、对他人乃至对自己的理想的承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试想,一个连本职都做不好的人还奢谈什么爱人民
爱社会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照这一条反思自己,将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体现在今后的实际行动中,用切实的作为来履行承诺解读信念。
再次,做人要倡导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守信,如何交往,人与人之间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关系,社会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秩序
“诚”即不欺,诚信的人不会选择欺诈。
“诚则明,明则诚”,心里亮堂就会诚信,诚信的人心里亮堂,而心里黑暗、满布灰尘的人,就不可能诚实守信。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在全社会确立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
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中的确有部分是与之相悖的,比如小到同学相处的明争暗斗,争荣誉争利益,大到单位间缺少精诚合作精神,争利益少贡献,再到社会上的各种不信任和相互欺瞒,商业的欺诈,政治的勾斗等都是有违诚信精神的,如果这股风气成了社会的主流,我们的民族和前途就着实堪忧。
因此在防患于未然的思路下进行诚信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应该对照这一要求,小到在日常生活中,乃至在重大事件前决不能忘记诚信,时刻勉励和鞭策自己的行为,成为社会诚实守信之风的正面推动力。
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知耻、洁身,同时还要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思想言行,不能视而不见,绕道走开,是要充分认识它们败坏人心、瓦解社会、危害事业前进的腐蚀作用,更要对此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从知耻、洁身开始,端正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中间的培养与树立,学校责无旁贷,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所有行业、部门、单位、家庭、学校,所有的未成年人、成年人,都应以“八荣八耻”为道德规范,人人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只有社会环境、道德文明得到改善与提升,我们的社会才能日臻完善,真正的和谐社会才会早日建成。
四品八德的作文
“当我渐渐长大,看到身边的一些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恪守着‘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生信条……”、“父母给了我生命,老师给了我知识,我会以羔羊跪乳的精神时时提醒自己尽孝感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今天,我以墨小学生的身份站上舞台,向大家发出我内心的呐喊:青春年少慨而慷,人生在世凯歌扬。
若要白头不复悔,墨小男儿也自强
”3月23日下午,墨池小学三至六年级的22名选手齐聚艺文堂,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实际,围绕“争做四品八德好少年”这个主题,以真挚的情感、生动活泼而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形式,畅谈自己参加“四品八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比赛一开始,选手们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演讲中,有的抑扬顿挫、有的声情并茂、有的舒缓如闻涓涓细流、有的快速犹如暴风疾雨、有的感情丰富催人泪下……极富表现力的演讲,拨动着在场听众的心弦;铿锵有力的语言,将深植于心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现
此次演讲比赛不仅仅是一次演讲,更是一种教育。
希望同学们从中受到教育,把今天的感受融入日常的行为之中,更好地促进学校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形**人争当“四品八德”好少年的良好氛围
五常八德指什么
”仁、义、孝、敬、公、廉、忠、八 德 之 含 义 自汉武帝时代起,正式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
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现注释如下: 一、孝:百善孝为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
“孝”字是会意字。
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
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
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
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
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在新时期孝的含义更加广泛,概括起来有三种?首先是对父母的孝,要孝敬父母;其次是对国家忠诚;最后,是通过孝敬他人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得到升华,这也正是“孝”的最高境界。
二、悌: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
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顺从。
而哥哥对弟弟要爱护,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者,手足也。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
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假如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所谓“三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谦逊知礼,其后必有大成。
所以兄弟之间要懂得珍爱,相互勉励、扶持,切莫伤和气。
毕竟“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由此推及,周围的人也会融合为一家人,正如106岁的新加坡“国宝”许哲女士所说:“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弟子规》中“首孝弟”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
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
中国老式住宅的大门上往往有这样一副对联:“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意思是说,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不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
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
有了孝悌的基础以后,才是知识的传授。
《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因为“不孝父母,读书无益”。
三、忠: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表明“心正”。
一个人的心不偏不斜,是为“忠”。
换句话说,就是经典里面讲的正知正见。
你的言语出之于正知正见,亦为“忠”。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四、信:是指做人诚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
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
五、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学会礼仪,以礼待人。
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义感。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七、廉: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
我们做事情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想上以清廉为乐。
就我们社会里的官员来说,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真正认识到,官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在思想上以勤政廉政为乐,以贪污受贿为耻。
同时,要建立好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保证官员的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在行动上耻于“贪”。
这对“拒腐蚀,永不沾”,也许是最好的药方。
八、耻:是说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
传承良风演讲稿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良好的家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风敦厚尤显重要。
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
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
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
四品八德个人总结写什么
学校推行阳光教育理念。
自建校以来,德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作为目标,全力打造全面发展的“七彩阳光少年”。
2016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中小学 “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的文件后,学校确定了“落实四品八德,培养阳光少年”的德育工作重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宣传发动,认识“四品八德” 1. 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召开行政会、全教会、班主任会议分层学习“四品八德”相关文件。
2. 通过晨会、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感知“四品八德”,帮助其树立“争当四品八德好少年”的目标。
3. 通过家长会、翼校通、微信群等渠道向广大家长宣传“四品八德”相关内容,努力取得家长的支持。
4. 完善环境布置。
校园、班级均设置四品八德宣传专栏,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全面实施,践行“四品八德” 1. 爱国守法,文明礼让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文明礼仪及行规养成要求。
以五项循环竞赛为抓手,评选文明达标班级。
学校尤其重视新入学儿童的行规养成,每个学年,都要针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为期2天的适应性教育,内容涉及我爱学校、我爱班级、文明排队、正确上厕所等。
我们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明礼守法讲美德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谈谈如何“修身行善,明礼守法”。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个人修身不仅包涵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
“行善”,就是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善于帮助别人。
“明礼”,是指明白道理、礼仪,正确选择为人处世的方法,即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培养德性,修身养性的地方。
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同学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同学们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因为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能被社会所承认的。
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透过流动着美好的光;道德是一道光,孕育沉浸在纯洁中的心田。
道德源自于我们的内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就不会错。
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表扬,得到怎样的荣誉。
真正的道德,发自内心,你对社会,对每个人的爱,就是一份珍贵的道德。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做人,做一个能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好的人。
热爱祖国,我们就要从热爱家乡、学校、班级、家庭做起;服务人民,我们要从服务父母、老师、同学和长辈做起;崇尚科学,我们要从刻苦努力学习、发愤成才做起;辛勤劳动,我们要从主动做家务事,积极打扫学校、班级卫生做起;团结互助,我们要从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做起;诚实守信,我们要从不撒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说话算数做起;遵纪守法,我们要从遵守校纪班规做起;艰苦奋斗,我们要从勤俭节约,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肩负着民族和祖国的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修身行善,明礼守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