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专业幼教 演讲稿
人们用无数美好的词句来形容美丽的青春。
的确,青春充满了理想与信念;充满了激情与希望。
我常常在想,美丽的青春到底是什么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是博大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而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与责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自从踏上这个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一直坚持努力以我全部的热情和爱心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铭刻在我心的是我的责任、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孩子引路。
年青的我们接受了无数的挑战的冲击,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传授,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明天的辉煌。
我们可以培养他们乐于探索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创造的激情,努力培养充满活力的下一代,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品德、智慧去哺育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去托起明日的新星,同时,我更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挚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地青春是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业精于勤荒于嬉,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加大步伐努力成为一个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园。
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而我的事业是常青的,我的青春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我将在这三尺讲台上开垦荒园,播种智慧,用火红的青春去谱写激情的岁月,用无限的热诚和挚爱融进共和国的育才事业中,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幼儿园教师以《学习故事》为题的演讲稿
早上起来,一看钟已经9点了。
出门看看,天还是那么蓝,太阳还是那么耀眼,一切都像往常一样。
爸爸妈妈都上班了,我干什么呢
我在屋里屋外转了转,没什么可以让我去干。
干脆先看看电视吧
一开电视就看见唱京剧的,虽然京剧可称为我国的国粹,可我却不喜欢。
换台吧,换到另一台却是招商信息,更不合我的味口。
再换台吧,换来换去都没有我喜欢的,干脆关掉了。
电视没得看,还是当个好学生,赶紧把作业做了吧。
我拿出作业本,可就是没心思去做,看着那练习册上的数字,我的头就发晕。
干脆不做了,找点别的什么书来看,然而仍觉得没劲。
我无聊地从屋里走到屋外,又从屋外走到屋里。
算了,干脆去睡觉,我一头栽到床上,蒙着脑袋呼呼大睡。
等我从美梦中醒来时,都快12点了,肚子也饿了。
家里只剩我一个人,要吃得自己煮。
这时懒劲上来了,干脆不吃。
下午有好看的电视了,我赶忙做准备:把家里的饼干、水果、花生等一起抱到楼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等我把好看的电视看完,东西也吃得差不多了。
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过了,那,出去走走吧。
我出门走了不远,就看见一大堆人围在路口。
我挤进去一看,是一名男子被车撞了,倒在地上,伤得挺重的。
我心里忽然有一种感觉升起来了:一个人的一生谁也不知道有多长,可能是100年、60年、30年,或许只有十几年。
就像这个被车撞了的男子,如果他被撞死了,那他的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细细体味,我体会到了时光的匆匆和生命的宝贵。
可我从来没有好好的珍惜这匆匆的时光和宝贵的生命。
就像我的今天,简直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事都没做。
我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了
有没有关于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幼教,我自豪》方面的演讲稿,急
我媳妇发贴发来这点啦 呵呵
需要一篇幼师的演讲稿《爱与责任》,5分钟,谢谢啦
我喜欢讲故事,孩子们也喜欢听我讲故事,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因为有故事,我和孩子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
今天我也要讲故事,只是今天的故事里既没有美丽的白雪公主,也没有勇敢的辛巴达,但是却有满满的真实和言不尽的感动。
这是我自己的故事,是金锣号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和我,与我的师傅——月浦四幼蔡霞芳老师之间的故事。
听口令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走班带教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初见蔡老师。
那天,孩子们在做平衡练习,我发现垚垚的动作很有创意,就想集中所有的幼儿一起来观看模仿,可叫了好几声,帅帅和腾飞几位男孩子根本充耳不闻,浩杰虽然已经听到了我的指令,但还在漫不经心地晃来晃去。
我又大声喊了几次集合,嗓子都喊疼了,孩子们才好不容易集合到我的身边。
但是围拢在我身边的孩子有的自顾自讲话,有的前推后挤,有的左顾右盼,喧哗声一片,根本没有人在听我说什么,我又窘迫又着急,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一直在一旁静静关注的蔡老师上前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今天我最喜欢他,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仿佛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居然马上安静下来。
孝龙说:“因为他听老师的话。
”蔡老师笑着说:“对,他集合的时候很安静,速度快,最重要的是他耳朵灵,会听老师的口令,所以我最喜欢他。
不过,我也喜欢你们,看你们刚才玩的时候会动脑筋、会商量,不过老师说集合好像没有听到哦。
”此时,一边的飞飞说:“蔡老师,你喜不喜欢我?”蔡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当然喜欢喽!如果老师说集合,会听口令的孩子我更喜欢。
”飞飞开心地说:“我下次一定会快一点的。
”别的孩子也争先恐后地说下次也会快一点。
看,孩子们就这样在和蔡老师的一来一往中,一下子变得规则有序、不再吵闹,我便可以顺利请垚垚介绍他的好方法。
垚垚介绍完我刚想解散,只听蔡老师对孩子们说:“学会了别人的好方法,你也可以自己试试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方法来玩。
等会张老师还要集合的噢,这次我再来看看我最喜欢的是谁。
”接着,就看到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在尝试和探索各种玩法,都希望自己的方法是最好最有趣的。
当我再次宣布集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孩子们快速来到我的身边。
活动后蔡老师给我分析:“集体运动,在留意孩子动作技能展现时,还要注意班中特别调皮的孩子,你要让孩子们学会听口令,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很重要。
你们班的孩子其实是很懂事很聪明的,但需要你及时引导。
”由此,蔡老师对常规培养还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如常规要求需适切,要考虑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常规要求需一致,要与配班老师、保育员之间形成默契,达成一致;常规要求需反复,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在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我努力以清晰的口令与幼儿互动,努力以积极的鼓励引导,适时树立榜样,明确提出要求来组织孩子有分有散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搭班老师和保育员沟通,达成一致。
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们集合的速度快了,注意力集中了,变得不再调皮捣蛋了。
这一良好行为的习得为建立稳固的班级生活常规打下了扎实基础,也带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建立一个规则有序、健康快乐的班集体,是一名新教师专业成长中必须形成的能力。
从蔡老师的语言和行动中,我领悟到,班级管理、常规建设,需要做到三个字:序、常、实。
序:序就是秩序,顺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有其内在的章法。
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的关心和注视,班务做到泾渭分明,制度井然,有条不紊,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会日渐形成巩固。
常:就是经常,是坚持。
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有些常规我们必须常常提,适时适地地提,他们才能记忆深刻,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贵在日复一日的坚持。
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班级良好的一日常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更是根据幼儿实际年龄特点循序发展起来的。
“小不点儿”的蒲公英教师仅仅关注班级孩子的共性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聚焦个别孩子的成长过程。
因为只有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才会孕育一个灿烂的班集体。
每次蔡老师来蹲班带教,孩子们总会争先恐后地围着她,尤其是那些外向活泼的孩子更是拉着蔡老师的手不肯放,那种喜欢真是发自心底。
毛毛小朋友,年龄小,话也不多,是我们班的小不点儿。
每次看到大家都围着蔡老师,他总会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
但是,蔡老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小不点儿,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毛毛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你好。
”然后害羞地转过头。
有一次,区角活动后蔡老师高兴地告诉我:“毛毛今天认真地在区角里自己做了一朵蒲公英,他拿给我看,做得真不错。
孩子有了进步不要忘记表扬他啊!”蒲公英引来了孩子们的惊喜声,毛毛脸上洋溢出了骄傲的笑容。
第二天毛毛又去做了更多更好的蒲公英,原来老师小小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
终于又等到了蔡老师来的那一天,毛毛居然自己跑过去和蔡老师问好,而且还要蔡老师去看自己做的满满一墙的蒲公英。
看着他们一大一小的身影,我感觉特别温馨,甚至羡慕。
那一刻,我在心里做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一定要做一个像蔡老师一样的老师——眼里有孩子,心里有孩子。
在蔡老师的身上,我读到了四个字:平等、尊重。
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老师要懂得欣赏孩子,学会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事物;要能够理解孩子,及时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鼓劲;要学会发现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
这样,才能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的老师才能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让每一个孩子积极快乐地融入在班级中,健康活泼地投入到活动中。
蔡老师说:“快乐的班级环境,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壤’。
教师是这块土壤上的耕耘者,需有科学的思想、健康的管理、有效的建设,只有让阳光、空气、水分润泽这片泥土,土上的绿苗才会茁壮成长!”衷心感谢蔡老师一年来的相伴和指引,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这一切必将对我的教育生涯一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