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汇报会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与学为伴,与书为友》。
前不久,我阅读了一套丛书,名为《现代教师读本》。
厚厚的5本书,200多万字给我带来一段美妙的阅读之旅。
《读本》之一生活情趣卷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认真阅读,对我的触动很大,引发了我深深的的思考。
这本书选取了一批古今中外的佳作,明确告诉了我们教师应该怎么活、怎么玩、怎么爱、怎么交友以及怎么读书思考。
指导教师在职业生涯之余积极营造自己的物质生活、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氛围与空间。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读书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教师的生命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
我们从父辈从学校那里学来的有限知识已经难以面对那些整日为超级女声欢呼雀跃的现代学生,他们可能会上课忘记带课本、窃窃私语、嚼口香糖,他们可能喜欢蜡笔小新,喜欢暴力电影,沉溺于网络游戏,在青春期迷失。
这些现代学生,已经和二十年前的儿童很不相同,更加难教了。
现代教师直面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现代社会。
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知识面在不断拓宽,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有句话叫“因睿智而精彩”,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或常识,不是聪明或经验,智慧如水一般渗透,如光一般普照。
教育智慧、教学智慧、交谈的智慧都来自长期不断的读书、学习、实践,在实践中注重体验与感悟,并善于积累而成。
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
”所以当我们教育无力时,请不要更多地抱怨学生不开窍,而是因为我们用“旧钥匙”开“新锁”了。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是聪明的人;指导事物实际是什么样,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是有才能的人。
做真正聪明的人、有经验的人、有才能的人,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每天与学为伴,与书为友,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生活里才会永远有明媚的春天。
作为教师,在用心读书、用心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必须和自己的思维活动、工作实践、交往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不搞对号入座,在自己的思维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克服惯性思维,这样不断地积累,从而形成新智慧的积累。
做现代教师,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却不多。
所谓有用的,就是使自己会思考、能分析,使自己和他人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状态,永远处于挑战和竞争的积极状态的知识。
但是,现代教师还应该有人间的情趣,他会享受生活,会在春晨秋夜、花前月下吟唱,和自己的心灵面对面。
他也许有缺陷,但是性格鲜明,有真性情,有浩然正气。
他可以像法国伟大作家司汤达那样,死后在墓碑上刻上:“我生活过,恋爱过……”这样的灵魂会使课堂呈现新的景象,会使年轻的心灵颤栗、升华。
所以,让我们和学生一起读书,共同学习。
师生共同面对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
他们不仅仅是大科学家,关注自然世界,也专注人文世界,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他们身上那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共同面对朱光潜、陆文夫,他们不仅学问深厚,而且懂得生活。
自然山水与心中丘壑对话、交融,学术追求与个人修为绝不割裂、相悖,心与物、内与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师生共读,是“大鱼带着小鱼游”,是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
有语:“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俗话又说:三日不读书,则自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平时可利用双休日甚至正常工作日的茶余饭后,晨起后、晚睡前、见缝插针地读书,即使是随手翻阅一本杂志,浏览一份报纸也能获取信息、丰富知识。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
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像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用心读书可以让思维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宽广,思想更加深化。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坚持用心读书,用心学习,使自己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
该如何写读书交流会的发言稿
同学们
在祖国和蓝,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习条件,能心无旁骛,日以继夜地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
我们成了新一代读书人,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
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
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
不仅如此,读书使我们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洞开,未来为我们展现理想的蓝图。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所以,热爱读书吧
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亲灸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记得小时候,我对书便有了一种神圣的了解,那就是,里面有我所有不知道的问题的解答。
我常常爬上我家的大书柜,从五花八门的书中抽出一本来。
我并不懂得读书,但当我闻到书中夹杂着的油墨的芳香,我就觉得开心极了。
如今,我课余时间都畅游在书海中,在上面汲取养分,充实我的心灵。
我相信,这种习惯能使我受益终生。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
现在,别人写作文是挤不出字来,而我,一写就收不住笔,作文还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宣读;因为热爱读书,而先后被评为“读书标兵”、“优秀小书架”、“优秀读书家庭”、“读书之星” ;在新华书城举办的“我与新华书店”店庆征稿中,我荣获了三等奖,并且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还获得了100元的新华书城读书卡。
看,读书不仅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写作能力,获得了荣誉,同学们,你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新的世纪中,愿同学们都来与好书作伴: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以读书为主题的演讲稿
读乐趣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想这受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到。
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依来也需要缘分。
缘深,似乎成了书呆子,愚不可及;缘浅,开卷无益,掷书而茫然。
我所说的读书,主要是指无功利性的读书。
所谓功利读书,一来读书为升学;二来读书为考试;三来读书为交差。
这几种读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我不以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为升学而读书,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如郑板桥之谓敲门砖,门敲开了砖头不妨扔掉。
为考试而读书,是上班族常常要应付的,譬如业务考试、职称考试、学位考试等,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考试,而不在乎能学到什么东西。
为交差而读书更常见,这种读书常常是要求写读书心得,我则根本没有认真地读过指定的必读书,到了交差的时候上网一阵狂搜,剪贴拼凑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交上去就算大吉。
我所说的读书,没有特定的指向,但凭自己的兴趣,依乎性灵,择己所好,有所会意,有所感受。
今天写这篇文章与朋友交流,以为我们论坛的书友较多,其中必有同好者,以书会友,以友辅心,人生乐在遇知音,相知心,能遇知音,上此生一大赏心乐事。
我所说的读书,不仅仅局限于报纸媒体的书刊,看过有本杂志,名为《世界博览》,其所谓读书就是读天地,读历史,读自然,读人文,似乎世间没有一样不可以当作书来读;有支叫做《读你》的歌,歌词是“读你千遍不厌倦”,却是读人。
我不敢给读书下定义,况且站的角度不同,观念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分工不同,读着影音、图画、文字……心里感觉着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那种感觉区别在于视角迥异。
为什么读书
这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希望与各位爱读书人能作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在此我只谈点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读书是有乐趣的。
这种乐趣是发自内心、无可替代的,五柳先生说: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种乐趣是吸引人的,不为外物所滞,而求于内心的乐趣。
有时读书的乐趣可以用放浪来形容,有些书读过了以后,也许我们会手舞足蹈呢。
二、善读书可以陶冶性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相信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林语堂的解释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
三、读书是为了安身立命,是为了不断的精神追求。
桃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
现代竞争的社会人们越来越失去自我而成为空心人,我曾体验到冰凉彻骨的虚无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正是这种虚无感的真实写照。
带着这种强烈的困惑,我开始读圣贤书,从他们那儿体会到了人生的智慧。
我正在修建自己的精神后花园,这个花园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天地间最伟大的事业在于做一个人。
四、读书可以不断的启蒙自己,更新自己。
有一本书曾经讲过这样一个道理,即“久假不归论”,与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
我们虽然处在信息时代,但我们却经常被蒙蔽。
这种蒙蔽有时来自于外界,我们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不自觉的就相信了。
但更多的是自己蒙蔽了自己,因为懒惰而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就会受蒙蔽,而广泛的阅读显然有助于摆脱受蒙蔽的状态。
以上四点,第一点是总论,后三点可以归之于美善真,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启蒙自己是求真。
一言以蔽之,读书就是在乐趣之中求真善美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好读书,乐此不疲,不好读书,亦无所谓。
读书只是我们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人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真诚地希望各位朋友,不管你们是经常来还是偶然光临此地,希望你们在这个应该有所作为的时代来都做出一点事业来,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然而,成功并不是人生的目的,心中只有成功两个字的人,心灵也许注定是残缺不全的。
因此还是尽可能多读点儿书吧,洞察历史,省察人生,然后有所作为。
如果你不以追求成功为目的,也不以事业为人生为重心,你喜欢过一种优雅的生活,那请你选择多读书吧。
不论你的人生航向驶往何方,如果你有时间了,还请你拿起书本来吧,多与书接触,多与书亲近。
我们只有一次人生,而读书却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体验多种人生的可能,这才是最为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