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励志成语故事演讲稿大概4、5分钟左右,O(∩_∩)O谢谢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
”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 “当然
”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桥的演讲稿,要100字左右的
桥,美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下也是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大川河的桥底下,被颇具匠心的人们种满了花草,从桥上走过,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美景。
春天的嫩草刚给河床铺了一张柔滑的绿地毯,夏天的花儿就迫不及待将它装点成五彩。
秋天,河床里的芦花汀草茫茫一片,给你以走进大草原的错觉,在这样的前上走过,连心也为之开阔。
3分钟左右成语演讲稿
典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释读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3分钟左右成语演讲稿
急
急
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
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作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成语故事
推荐下,出了这些还可以找一下世说新语里面的成语。
还有具体的,以下: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10.南柯一梦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愚公移山小故事演讲稿一百字
《愚公移山》是大家熟寓言故事,今天读它然受益非浅。
这是一个的故事。
从一个叫愚公的老人,要把挡在他家门前的两座大山移走,却遭到了智叟的反对和讥笑。
但愚公的决心不为所动,他不畏困难,带领他的儿子挖山不止。
最终感动了上帝。
上帝命令天神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决心和毅力。
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有时会遇到困难就胆怯,遇到难题,就没勇气去克服。
在任何困难面前,要像愚公那样不退缩,不畏难,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挖山不止,就一定能把困难这座大山搬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我们用毅力去做,持之以恒,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
3至5分钟的小演讲,可以是小故事,成语故事,新闻,佳作
卧薪尝胆春秋时我国南方有两国——越国和吴他们经常打仗,势力相当,始终难分胜负。
不过,公元前496年,吴国还是把越国打败了。
越王允常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不久就死去了。
允常在临死的时候,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允常的儿子勾践,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
他日夜操练兵马,时刻准备报仇雪恨。
吴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就马上派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再次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
勾践为了消除吴王对他的疑心,就假装很老实的样子。
结果吴王被他蒙骗了,就把他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每天都想着报仇。
为了不断磨砺自己的报仇意志,他不但睡在柴草上,而且每次吃饭之前都尝一下苦胆,并大声对自己说:“勾践
你难道忘了越国的耻辱和仇恨了吗
” 为了使越国强大起来,他不但亲自参加劳动,生活也十分俭朴。
他非常尊重那些有才能的人,而且对老百姓也非常爱护。
这样,越国很快就强盛起来了。
与此同时,他又想方设法为吴王夫差送去很多美女和金银财宝。
结果吴王以为他真的不想复仇了,就放松了戒备。
几年以后,越国攻打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王夫差也成了阶下囚,勾践终于报了仇。
释义:睡在柴草当中,用舌头舔苦胆。
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不敢安逸享受。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瓮中捉鳖 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在山东起义,拥戴宋江为首领。
起义军纪律严明,杀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屡屡挫败朝廷派来讨伐的军队,声威震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
在离梁山泊大寨不远的山下,有个杏花庄。
庄上有个小酒店,开酒店的老汉叫王林,家中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名唤满堂娇。
满堂娇出落得美丽动人尚未许配人家,与老汉相依为命。
父女俩虽不富裕,日子倒也过得平静。
有一天,两个地痞流氓窜来酒店吃酒。
酒足饭饱后,不但不付酒钱,还对年轻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强行将她抢走。
老汉被一脚踢翻在地。
两个恶汉嘿嘿冷笑几声,说道:“俺们是梁山好汉宋江和鲁智深,你敢不从
这小娘子陪我们玩两天就回来,你如声张出去,小心老命
”说罢扬长而去。
正当老汉悲愤欲绝的时候,梁山好汉李逵路过酒店。
听说宋江和鲁智深干下这等伤天害理的事,生性耿直的他怒火中烧,决心上山找宋江和鲁智深算帐。
李逵急冲冲赶回山寨,大闹忠义堂,手提板斧要砍梁山大旗,并逼着宋江和鲁智深下山与老汉对质。
当李逵知道错怪了宋江后,羞愧万分,命人将自己捆绑起来,向宋江赔罪。
这时,老汉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报告,说那两个恶汉又来了,被他灌醉后在店里酣睡。
李逵兴奋地说:“来得正好,看老子瓮中捉鳖,收拾这两个坏蛋
” 李逵手提板斧,叫老汉前面带路,火速下山,终于除掉了这两个冒充梁山好汉、败坏梁山名声的流氓。
释义:在大坛子里捉甲鱼。
比喻想要得到的东西已在掌握之中。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万事惧备 只欠东风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企图并吞南方。
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占有绝对优势。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都督周瑜,商讨破敌良策。
两人不谋而合,都认为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
接着庞统又到曹营假装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为一体。
老将黄盖又与周瑜合演一出“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
这时正值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诸葛亮心里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惧备,只欠东风。
”一下子点出了周瑜的心病。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何破敌之策。
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通过气象观察,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
因此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实行了火攻计划。
曹操大败,从此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齐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