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水果演讲稿六百字

水果演讲稿六百字

时间:2016-08-30 12:46

求一篇关于水果的英文演讲稿,大约只要讲4至5分钟就行了,内容要有趣点,

没有主题吗,像什么我最喜欢的水果之类的,或者说有具体水果吗,就一个抽象概念

怎样写珍惜粮食演讲稿的作文六百字

珍惜粮食的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二十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

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

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多么的繁荣富强啊

但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贫困山区。

在贫困山区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

人们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肉了。

要是两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谢天谢地了。

唉,多么可怜呀,再看看我们,每天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到处浪费。

也许他(她)家里很有钱,也许他们家里有的是粮食。

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根。

如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见同学们这样做一定会很心痛,并会指责同学们。

在饭馆,有的人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 有钱,便点了一桌子的饭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倒去。

其实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这样也是一种节约。

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我们的营养早餐,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这就是我的梦》演讲稿6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晚上好!我很高兴也很忐忑走上这个讲台。

高兴的是又有这么好的机会和同事们一起畅所欲言;忐忑的是自己的形象与今天演讲的主题——《做最美的幼儿教师》似乎有一侧段距离。

因为早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不再像我们的吴青老师那样年轻,也不像我们的李秀雯老师那样貌美。

但是三十多年岁月的沉淀又给了我另一种美,那就是:奉献,美的奉献。

我从小并没有当幼儿教师的梦想,长大后却在不经意间走进幼儿教师这个行列。

但是这种不经意一晃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来我品尝到了幼教工作的苦与乐,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心酸与甘甜。

曾记得刚走近幼教工作时,面对孩子们天昏地暗的哭喊声:“我要妈妈”,我曾经是那么的无助。

但是褪祛难为情之后,我当上了孩子们的妈妈,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奔向我时;当孩子们牵着我的手,拽着我的衣服,呼啦啦地跟在我的身后时,我体验到了作为幼儿教师的自豪与温馨。

二00四年,我有幸来到金色未来这片沃土,几年来我从配班老师到班主任再至今天的资料员,我在每一个岗位所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但是我想:我的爱是最美的奉献。

我爱这份工作,我也很认真的对待这份工作。

所以在许多许多的同事来了又走了以后,我依然坚守在这里。

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级饭店60块钱。

这说明什么

说明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

近两年来,我担任了资料员的工作,虽然离孩子们远了,但是我却很怀念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所以我很珍惜每天与孩子们在园车上那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也很珍惜美术课上那短短的几十分钟。

我不美丽,但我实在;我不美丽,但我从事的是美丽的事业。

当家长对我说“我的宝宝最喜欢沈老师”,当孩子拍拍坐椅要我坐到他(她)们旁边时,那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美丽的感动。

这份美丽的感动也将推动我去快乐地奉献。

谢谢!

求《走进我身边的党员》演讲稿,我初一,要五分钟(3000字)左右。

急啊啊

好心人帮帮忙

:周光裕1944年2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农村,5岁时被父母过继给一位同乡。

不久,随着当铁路工人的养父母迁至南京浦口区。

1961年初中毕业后,周光裕来到江苏省老山林场插场劳动,一干就是15年。

完全是历史的巧合,记者曾与周光裕在同一个林场当过知青。

作为战友,亲历过农活和生活的艰辛。

周光裕到林场时,才17岁,长的又瘦又小,为了过“劳动关”,他肩膀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只半个多月的时间,他就能挑50多公斤重的担子了。

一次大雪后,周光裕与伙伴们登上林场老鹰山,大声吟诵诗词“北国风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时,周光裕紧接着说,“我就是要为‘老山’折腰。

”那时,周光裕在林场每月的收入只有十几元,比当时在城里当工人要低近一半。

可他不论是做送奶工、拖拉机手,还是当果林护园人、炊事员……都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为了保证公共财产不受损失,他曾与偷抢林场水果的人作过坚决的斗争,结果,几次被打伤。

  1976年,周光裕调到南京钨钼材料厂当工人。

20年后,他下岗了,月收入只有186元。

妻子王福琴是公交公司售票员,1998年办了内退,月收入只有434元。

这点钱,要安排一家人生活,还要供养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可想生活的艰难。

王福琴说,生活虽然艰辛,但一家人心情依然很舒坦。

因为,作为家庭主心骨的周光裕,从没有对社会、对家人、对朋友抱怨过什么。

他依然每天笑眯眯地、精神十足地走出家门,千方百计找自己能做的事,干别人需要他做的活儿枣下岗期间,他卖过螺丝、龙虾、猪肉,摆过水果摊,干过空调安装工、送货员和浴室看门人,尽管此时他已是50多岁的人了。

  周光裕从来不对别人说自己家的困难。

太平门社委会老主任伍士梅有一次在菜场遇到王福琴,一拉呱,惊讶地发现老周家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于是,她让老周来填个‘低保’申请表。

谁知,老周第二天就到社委会表示:“我现在还干得动,‘低保’就不要了,还是帮我找个事做吧,红案白案都行,我还会修理……。

”   下岗后,周光裕经常回厂里看看。

见到厂领导,总是问,“厂里脱困,还有什么新招吗

”“空着的厂房是否可以考虑建一个农贸市场……。

”周光裕就是这样,面对困难,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它。

  周光裕家住的是一幢老楼,电负荷容量小,到了夏天,经常跳闸。

邻居们说,每次跳闸,都是周光裕第一个从7楼奔到1楼,给换上保险丝。

到居民家上门收取垃圾处理费,是一件蛮难的事情,经常遭遇讽刺和不解,可是,邻居曹阿菊老大妈每次到周光裕家收垃圾处理费时,周家从来都很“爽快”,尽管他家的经济状况比很多人都困难。

    2001年11月12日傍晚,南京市钨钼材料厂57岁的下岗工人周光裕与3名持刀抢劫的歹徒搏斗时,被歹徒刺穿肺叶后牺牲。

周光裕是南京市一位普通的下岗职工,他在57年的平凡人生中,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一个优秀公民的道德准则。

  2001年11月12日傍晚,周光裕骑车由西向东途经南京火车站对面时,突然听到一位中年妇女高喊:有人抢钱啦,抓小偷。

周光裕毫不犹豫地顺着那位妇女指的方向,冲了过去。

  追了100多米,周光裕追上了两个狂奔的歹徒。

他大喝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把东西丢下来

”。

两人楞了一下,接着又跑。

周光裕又紧追10多米,跳下车,上前猛地一把揪住了跑在后面的劫匪魏祥和的头发,把他的头用力往下摁。

魏死命挣扎,大喊同伙回来帮他。

  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拎着刀冲过来,对准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

周光裕中刀后仍死死抓住魏的头发,同时用脚猛踢宋全月。

宋见周光裕没有丝毫的畏惧,接着又对周光裕的臀部、后背、颈部、胸部连刺五六刀,最后又朝周光裕左锁骨部位狠狠刺了一刀,这刀穿透了周光裕的肺叶。

这时,周光裕一头栽倒在地,不幸壮烈牺牲2009年4月18日下午,风很大,马路上来往的人很稀疏。

下午4点钟左右,南京白下区常府街的路边传来了一阵声嘶力竭的叫喊:“抢钱啦!抢钱啦!”一名身穿蓝色上衣的女子一边捂着自己的头,一边趔趄地向前奔去。

原来,这位女子刚从农业银行玄武支行取了2万元,出门不久,两个歹徒就靠近她,用刀背击打她头部后,抢走了钱。

呼救声引起了骑车路过此地的张定华、于葆林的注意。

在南京报业大厦门口,于葆林、张定华将一名歹徒按倒在地。

这时,另一名歹徒趁大家不备,悄悄混进人群,他挥刀朝着于葆林的背后捅了一刀。

刹那间,于葆林的衣服被鲜血染红。

就在大家都愣住的时候,歹徒又用刀刺中了张定华老人的后背。

混乱中,两名歹徒一起逃走。

在市民的帮助下,于葆林、张定华迅速被送到军区总院救治。

尽管医院投入了精干力量全力救治,但不幸的是,于葆林因伤及肝脏,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张定华经抢救,脱离了危险。

案发后,省市警方高度重视,在48小时内就将两名歹徒抓获。

2009年9月,于葆林、张定华被授予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人间呼唤正气“一座城市因你而美丽,一个社会因你而感动。

”这是群众对于葆林的崇高评价。

其实,了解于葆林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跟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他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是什么力量驱使于葆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遍寻烈士的人生足迹,于葆林在2001年学习见义勇为烈士周光裕事迹的思想汇报中给出了答案——“对待坏人坏事,我们要坚决斗争,不怕流血牺牲,城市需要精神,人间呼唤正气!”得知于葆林勇斗歹徒牺牲的消息,他的邻居、同事都惊呆了。

“真的很难想象,平日里这么老实的老于,在关键时刻竟然如此勇敢!”于葆林的老邻居们说。

在邻居们眼中,于葆林老实厚道乐于助人。

小区里的花是老于所种,不管谁家有个什么事需要帮忙,叫声老于,他马上就到。

住在于葆林家楼上的老人许婉华只要在楼上一喊,“小于,来帮个忙。

”于葆林总是笑嘻嘻地跑上楼去。

有一次老人把钥匙丢在家里了,于葆林不顾危险从自家天井的棚子上爬进了老人家里,帮她打开门锁。

不过真正了解他的人,比如他的儿子于智颖,就觉得“遇到这样的事,爸爸会管的!因为他实在太善良、太会替别人着想了”。

未婚妻马伟丽更了解他。

小眼睛,大肚皮,52岁的于葆林长相平平,经济条件也不好。

可是,年龄比他整整小一轮的中学地理老师马伟丽还是看上了他。

“小葆哥(马伟丽对于葆林的爱称)是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认识他以后,我终于觉得自己有了依靠。

”平凡生活着的于葆林,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

于葆林牺牲后,同事和家属打开他的办公室抽屉,发现里面除了工作手册,就是党章和党员学习材料。

自从1986年,于葆林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这么多年他的思想汇报从未间断过。

在2001年写下的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书中,于葆林这样写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如果党组织没有批准我的入党申请,我会坚定对党的信念,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的追求,更好地完善自我,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工作……”当年第二次交入党申请书,有人问他,你都40多岁了,入党图个啥呀?于葆林老老实实地说,“我从中学时就想加入共产党了,这是我的信仰!”同事李殿美说,这样的人不当党员,谁当?庞帮荣,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 庞帮荣受伤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后任秦淮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便衣行动队负责人、特巡警大队大队长。

自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全市信息化比武一、二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五次受到嘉奖,三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1月20日,南京市公安局党委授予庞帮荣“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1月23日,江苏省公安厅给庞帮荣记一等功;   11月26日,南京市总工会授予庞帮荣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给敬老院的演讲稿 五年级600字 拜托哦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

”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

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