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仪式 演讲稿
建国60周年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全国各族人名的共同努力拼搏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也为炎黄子孙感到了骄傲和自豪。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品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217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
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用60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
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两岸三通的“团团圆圆”……无数伟大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励着我们迈向下一个60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升旗仪式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大家早上好要演讲的题目是XXXXX(之可以直接开始,以下考。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
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完毕)
升国旗时的演讲稿
我们是新世纪子,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离我们久远;历史的恩怨,国危的呼融进了历史。
但是,国旗,这新中国的象征;国歌,这一中国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穿越时空,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凝聚着新中国的豪情壮志,昭日月,耀千秋。
国旗的光辉伴随着我的成长,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国歌的旋律激励我们继承先辈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一面国旗,招展着一种象征:战争中的勇气,异国思乡的亲情,国际交往的尊严;一面国旗,书写着丰厚的内涵:那是祖国的土地,那是游子的归依,那是不屈的奋斗,那是国家的富强。
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那“起来、起来”的呐喊,鼓舞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不断创新,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强不息。
奥运健儿在第27届奥运会上的顽强拼搏,不正是这一内涵的诠释吗
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们从那满含泪花的凝视里,从自豪激昂的“起来”声中,从挺直腰杆、溢满喜悦的容颜上,体会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掂量到我们跨世纪儿童肩头的重任:努力学习吧
祖国需要我们,世纪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
tMj中国好文秘国旗,在新世纪升起;国歌,在新世纪奏响。
祖国正走向繁荣昌盛、前途一片光明。
新世纪,祖国母亲在呼唤我们。
愿我们沐浴着五彩的晨光,伴着新世纪升起的国旗,唱响共和国的最强音——“起来,起来
”
我是高三学生,要一篇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
和学习、励志紧密联系的。
不要太长。
走进高三张绪霞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走近高三>.走过轻松愉快的高一,生龙活虎的高二,我们走进了高三,一个注定充满艰辛与奋斗,汗水与欢笑的学年。
在高三,我们将不再试图用乌托邦式的谎言来麻弊和欺骗自己;在高三,我们将不再畏惧那些我们本应付出的精神上的折磨与牺牲;在高三,我们将从幻想的云端走向坚实的大地;在高三,我们将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去抒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辉煌。
只要珠峰有顶,攀岩者的足迹就能踏上峰巅;只要大海有边,无畏者的歌声就能洒向彼岸。
高三的学习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中求乐,苦中作乐,做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记好第一次笔记,做好每一份作业,坚定自信地迈出每一个脚步。
在此我想为每一位高三学子提出几条建议:(一)要有明确的高考目标。
目标,犹如我们前进的航向。
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我希望同学们要尽快确立自己的高考目标,并把自己目标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
自己心里一定要想着,只要努力学习、努力复习,一定能让自己的成绩一步一个台阶,力争在现有的基础上上升一个批次。
(二)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目标不是口头说说的动人话语,它需要用行动去证明,需要用行动去实现。
从现在就开始行动,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明天是失败者找借口的日子。
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如果我们迟疑,成功就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们而去。
有这样一句名言说:从现在开始永远都不晚。
(三)合理的利用时间。
1、每天列出计划。
确定每天的目标,养成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排列出来的习惯。
每天早晨头一件事是考虑第一项工作,先做起来,直至完毕。
再做第二项,如此下去,如果没有全部完成,不要太在意,因为照此办法完不了,那么用其它办法也是做不了的。
2、充分地利用你最有效率的时间。
记忆好的时候读书,思维好的时候做演算,烦躁的时候做不用动脑的事。
(四)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高三期间,同学们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我们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做思想上的强者,做生活上的强者,做学习上的强者。
这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真了,较正了,所有困难都可以解决,我们的复习计划就一定能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纵然路有荆棘,途遇坎柯,我们也要勇往直前,即使太行雪拥,蜀道峰连,我们也要直挂云帆。
同学们,也许,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但毕竟生活不是童话,努力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
对待高三的得失,我们更应该感谢祈祷宽容与希冀,而不是彷徨……天道酬勤是我们的信念,永不言弃是我们的精神。
走进高三,我们满怀信心;走进高三,我们踌躇满志
谢谢大家
高三一班全体同学 2010年8月30日
关于利比亚 表明战争残酷 维护和平的升旗校会演讲稿 高一的
你可以看看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巴里号导弹驱逐舰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3月19日,法国“幻影-2000”战机准备降落在科西嘉岛的索伦扎拉军事基地。
据法国媒体19日报道,法国战机当天已在利比亚进行了4次军事打击行动,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
3月19日,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利比亚总人民大会秘书(议长)穆罕默德·祖维在19日当晚举行的记者会上说,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米苏拉塔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了来自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
战争历程 2011年3月19日 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战争爆发; 2011年3月20日 多国部队战机完成了对利比亚的 三轮空袭;利比亚官方20日公布的统计称,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已造成64人死亡,150多人受伤。
2011年3月21日 美英法等国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打击21日进入第三天。
当日美英再向利比亚发射12枚“战斧”巡航导弹,并竭力将禁飞区向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及以西方向推进。
2011年3月22日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22日延续“战斧”攻势,再向利比亚发射24枚“战斧”巡航导弹,但当地时间21日深夜,美国空军一架战机在利比亚东北部坠毁,成为19日开战以来美军遭受的首个重大损失。
2011年3月23日 美国开始向北约组织移交部分军事行动主导权。
战争性质 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 西方基督教国家群与中东北非穆斯林教国家群的国际战争。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 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
位於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
从2003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的重大共识,目前联合国对利国的制裁已经解除。
骚乱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着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
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
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
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编辑本段利比亚战争进程 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
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此外,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比第1970号决议更为强硬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冻结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利比亚全国石油公司等利比亚实体的财产。
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全面停止对利比亚平民的一切袭击,呼吁利比亚各方加强努力,推动对话,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寻求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战争进程 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
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在利比亚对卡扎菲军队的一部军车开火,对利比亚实施首次空中打击。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法国“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又进行了3次空袭,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
共有20余架法国战机参与了空袭,行动在晚间还将继续。
不过法国外交部长朱佩在当晚接受国家电视2台采访时说,法国不会展开地面行动。
英国首相卡梅伦确认,英国战斗机也参加了法国空军对利比亚的第一波打击行动,但没有说明行动的具体内容。
美国海军19日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部署的防空系统发动导弹攻击。
美国用“战斧”式导弹摧毁利比亚防空系统的行动意在确保西方能有效维持“禁飞区”。
加拿大6架F-18战机飞往意大利备战利比亚 挪威空军19日宣布在下周将出动6架F16喷气式战斗机和100多名空军人员参加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据挪威通讯社报道,挪威空军19日已接到命令,6架F16喷气式战斗机和相应空军人员将于下周一开始飞往设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北约空军基地,参与西方国家主导的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以此减轻北约在利比亚投入军事力量产生的负担。
北京时间3月22日早上,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对英国军队参加对卡扎菲军队的军事打击表示支持。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已经被摧毁,禁飞区已经建成。
他强调,利比亚不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对于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有限度的。
法国媒体报道:法国航空母舰“戴高乐号”(Charlesde Gaulle)已启程驰援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将在24小时内抵达利比亚海岸。
该航母配备了“阵风”(Rafale)和“超军旗”(SuperEtendard)舰载飞机。
尽管“戴高乐号”在24小时内可抵达目的地,但需要更多时间给20架舰载飞机进行着陆训练。
法国航母战斗群抵达利比亚沿岸以后,即将对利比亚政府军采取新一轮的军事打击,甚至法国军队将登陆利比亚国土,与反对派一起并肩作战,直至卡扎菲无条件下台
利比亚国内冲突升级 反对派成立临时政府 2011年3月24日利比亚最新局势报道,利比亚反对派已任命经济学家马哈穆德·吉布里勒(Mahmud Dschibril)为临时政府总理。
反对派表示,将致力于一个没有卡扎菲的统一的利比亚。
过去数周内,吉布里勒曾同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和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内的多国政要进行过谈判。
与此同时,效忠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部队星期三向利比亚西部和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发起进攻。
亲卡扎菲的部队继续攻击反政府武装占据的西部城市米苏拉塔和津坦。
目击者称,亲政府部队与反政府武装在东部城市艾季达比耶爆发激烈战斗。
随着冲突持续进行,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联军行动的范围将扩大,目前最先参加行动的是美国、英国和法国。
北约各国的大使们23日就如何继续行动进行辩论,美国表示希望尽快交出领导权,但是目前仍不清楚谁将继续领导这次行动。
利比亚最新战况 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数天之后,当地形势依旧不明朗。
英国军方一名发言人23日称,利比亚的空军力量已被摧毁,地对空防御设施也受到重创,盟军飞机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飞行。
负责指挥英军战机在利比亚上空执行禁飞区任务的英国空军副总司令巴格威尔表示,卡扎菲的空军“作为一支战斗部队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现在开始对利比亚军队施加更为强大的压力。
美军高级官员23日连线五角大楼一个新闻发布会说,随着禁飞区在利比亚的建立,多国部队已开始集中力量打击利比亚的地面部队。
最近数天,西方联军战机对利比亚执行了300多次轰炸任务,发射了162枚战斧巡航导弹。
正在萨尔瓦多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仍有信心,美国可以在几天内将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指挥权移交国际掌控。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3月29日报道,据英国路透社消息,利比亚政府军扭转了该国西部战局,重新夺回苏尔特东部120公里处的小镇瑙费利耶。
报道指出,没有多国部队空袭行动的援助,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无法固守阵地或向前推进。
报道说,在过去5天中,多国部队的空袭行动摧毁大量卡扎菲部队的坦克,利比亚反对派占领艾季达比亚之后,历时2天向西部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推进300公里,不过最终被卡扎菲的支持者阻挡在苏尔特80公里之外。
随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的皮卡先是遭到政府军的埋伏,之后又遭到侧面包抄。
目前反对派武装已经停止向西推进,利比亚政府军已重新夺回苏尔特东部的瑙费利耶镇。
[1] 法国率先出兵 地缘政治+经济利益 此次的利比亚冲突中,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也是第一个放风说在数小时之内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的国家,不是英美,而是平日低调的法国。
央视分析,地缘政治的历史恩怨,加上石油企业在利比亚的利益,或许正是法国勇当“第一”的原因。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
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然而更重要也许是经济原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
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声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央视评论认为,对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总而言之,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为法国谋求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为此,在联合国决议刚刚通过几个小时,法国就率先向利比亚发动了攻击。
利比亚(7张)美国的态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致信国会领导人称,美军正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在定性、持续时间和规模上均有“限度”。
并希望北约主导军事制裁利比亚。
美国及其盟国周一向卡扎菲部队发起了新一轮导弹袭击,此时多国部队官员正努力缓和在干预利比亚军事方针上的分歧。
对于美国的态度,《时代》周刊分析说,美国发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结果深陷战争泥潭,经济也在危机中尚未完全复苏,因此对参加另一场战争感到有负担。
意大利的态度 意大利消耗了利比亚32%的石油产量,而且北非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大部分贸易都要经由意大利。
此次中东动荡严重干扰到石油贸易和海上贸易活动。
不对利比亚进行干预或许最符合意大利的经济利益,意大利希望卡扎菲迅速击败叛军,恢复石油生产。
因此在围绕干预利比亚的早期谈判中,意大利愿意拖后腿。
然而,假如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大刀阔斧地结束战争便是最符合意大利利益的。
编辑本段深度分析 美英法对利比亚开战 各方反应不一 俄印遗憾 非盟反对 日本支持 在美国,部分民众举行集会反对空袭利比亚。
利比亚当地时间19日晚,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
中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非洲联盟(非盟)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次军事行动反应不一。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的是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但是为什么这个决议演变成一场战争呢
这场战争是否合法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少将认为,这次禁飞区及多国召开峰会协调立场,各国分工行动,都是合法的。
在禁飞区的实施上,现在的情况是,多国部队把联合国设立禁飞区的行动变成了一个空袭行动。
这等于利用联合国给的“尚方宝剑”,过度使用武力。
“利比亚的飞机起飞,你可以让它迫降,若不听,你可以把它打下来。
但现在利比亚说接受1973号决议,它什么都还没干呢,你就咚咚咚把它打一通,这不是过度使用武力吗
”张召忠认为,这次行动超出决议内容太多,性质都改变了。
但也有专家认为,1973号决议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多国部队是利用了这个模糊地带。
1973号决议虽然是禁飞区决议,但是它又规定“可以采取一切措施阻止卡扎菲去攻击平民”。
“多国部队可以这样讲:为了禁飞区的有效性,我可以首先打掉卡扎菲的防空系统。
为什么打卡扎菲的坦克
他们可以说,卡扎菲还在威胁平民。
所以我认为多国部队充分利用了禁飞区决议。
” 专家认为,这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因为照这种逻辑下去,还可以派地面部队。
“貌似合法,但里面却包藏着非常危险的倾向。
” 另据新华社报道,非洲联盟19日抗议联军行动,认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滥用”决议,警告行动可能引发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联合国安理会17日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划定特殊空域,限制冲突各方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目的是保护平民和平民密集区免遭空中军事力量打击。
同时,第1973号决议明确,外国军队地面进入利比亚“不合法”。
决议包括“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平民安全等内容,没有出现“授权外国军事力量主动展开军事行动”字样。
菲律宾举行反战集会。
支持 法国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说,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未能履行决议即刻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迫使决议得到落实。
美国正在巴西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说,他已授权美军对利比亚采取“有限军事行动”,而且“行动已经开始”。
但他重申美国不会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
英国英国首相卡梅伦19日晚证实英国军队已经参与了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卡梅在首相府门前发表讲话说,英军将作为国际联合军事行动中的一部分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卡梅伦还强调,此次联合军事行动是“合法、必要和正确的”,是一项正义事业并符合英国的利益。
日本日本外相松本刚明20日说,日本政府基于要求利比亚当局立即停止行使暴力的立场,支持联合国会员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利比亚采取措施。
遗憾 俄罗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19日表示,俄对部分国家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为由,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表示遗憾。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20日说,俄强烈呼吁参与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有关国家停止滥用武力。
印度印度外交部20日发表声明,对美、英、法等多国对利比亚发动空袭一事表示遗憾,并呼吁各方公开放弃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
(人民) 葡萄牙和捷克分别表示,不会参与在利比亚的任何军事行动。
考虑到目前利比亚局势,将准备向利比亚提供可能的人道主义援助。
反对 非盟非洲联盟(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19日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举行会议,反对对利比亚的任何形式的外国军事干涉。
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成员、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在努瓦克肖特举行的关于利比亚危机会议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反对外国对利比亚进行任何军事干涉。
他说,利比亚局势要求采取紧急行动,为利比亚目前面临的“非常严重的危机”找到一个“非洲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必须考虑到尊重利比亚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及拒绝任何形式的外来军事干涉。
巴西巴西总统迪尔玛19日在与前来巴西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强调,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将加剧这一地区的暴力活动。
巴西外交部人士在解释巴西立场时表示,在现阶段,使用武力不是理想解决手段。
“巴西相信,在停火机制下仍然存在着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的空间。
” 利比亚外交部 第1973号决议失效 在利比亚19日遭到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后,利比亚外交部19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第1973号决议已经失效。
声明说,在法国率先违反该决议后,利方有权动用所有空中力量保卫国家。
声明同时要求立即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讨论利比亚局势。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9日在利比亚遭到西方国家空袭数小时后发表电视讲话说:“现在应该打开武器库,用各种武器武装所有民众,以捍卫利比亚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荣誉。
”他说,入侵只能让利比亚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更加坚定和团结。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 西方为石油开打 在法国战机开始对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通过电视讲话表达了对利比亚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法国等国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行动的不满。
他说,对利比亚的军事入侵令人遗憾,这将带来更多的伤亡,更多的战争。
美国和欧盟的举动是不负责任的。
查韦斯还指责美国和它的盟友们是想要利比亚的石油,并强烈要求美国和欧盟停止军事行动。
查韦斯说,他们的行动是对一个国家的军事干预,已经践踏了国际法。
他呼吁各方实现真正的停火,走和平解决争端的道路,并停止军事干涉其他国家政权的做法。
深度分析 以安理会决议为名 参战国家各有打算 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政府军进行军事打击。
分析人士认为,参战各国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但其实也有自己的目的。
本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同、5票弃权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该决议出台使利比亚问题国际化。
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如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能履行决议立即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强行落实决议。
数小时后,法国战机对卡扎菲军队开火。
分析人士认为,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方面,西方国家无疑利用了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
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打击利比亚是为了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但不少外国专家和媒体认为,参与军事行动的各国其实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法国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基金会北非中东地区问题研究员米哈伊尔认为,法国一直试图表现自己的独特立场,“寻求表现出自己具有领导能力”,如果萨科齐赌赢了,“他就在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拥有了一张很好的牌”。
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泥潭的美国起初并未积极推动对利比亚动武。
那么,它为何最终加入了打击行列
《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分析说,奥巴马政府担心英法抢了风头。
此外,在利比亚政府军逼近反对派重要堡垒班加西、反对派陷入困境之时,阿盟表态支持在利设禁飞区,从而卸去了奥巴马的担心:对利比亚动武会被认为美国是在对伊斯兰世界发起战争。
至于英国,分析人士认为,因为英国对其国际地位日趋式微并不甘心,欲借此机会表现一把。
外国观察家认为,美英法虽各有自己的算盘,但它们也有共同目的:利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举事的难得机遇,推翻对西方来说一直是如鲠在喉的卡扎菲政权;向利反对派提供支持,为其一旦上台后在该国谋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笔。
庆六一国旗下演讲稿啊,五年级的
万分着急,希望能在10:00之前告诉我,谢谢了
你好今天是升国日子。
我看见别的班的同着整齐的队操场上。
我们班站在国旗下方。
我站在队伍的前面一点。
音乐响起来了,我唱着国歌,看着国旗慢慢的升起来了。
国旗真漂亮。
回教室了,这帮小子跑得真快啊。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