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雷锋的演讲稿
1963年3月5日,同志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于是,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牢牢的印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中。
雷锋,一个平凡的战士,却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创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
不是吗
雷锋总是在任何可能的机会里自觉的真诚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路过工地,他会情不自禁地参加义务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雷雨之际,他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他对工作发扬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提高军事技术水平。
正是这种闪光的共产主义思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雷锋成为众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使平凡的事迹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在我们公学的校园里,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小雷锋,给灾区人民捐款时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小手,给贫困山区建希望小学时慷慨相助,同学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数不胜数。
为校、班级做好事的身影随处可见……。
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在公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
”这段话曾作为雷锋的生活准则广为传颂。
3月5日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我衷心地希望全体同学们将雷锋叔叔的这段话作为奋斗目标,响应大队部的号召,为你的邻居,为你的同学,为你周围的人,为社会,为学校,为班级作出一点奉献吧
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们生活道路的指路标
急求学习雷锋方面的演讲稿,最好是原创的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
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
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
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
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
”可他说:“我不累。
”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
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
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
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
”雷锋听了,说:“大嫂
你跟我来吧
”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
”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又有一次,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还是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
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
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
”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
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
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XX信箱。
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
”雷锋说:“您放心把,下了车,我一定带您找着您的儿子。
”老大娘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车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
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
”母子一再感谢雷锋。
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雷锋同志在1961年4说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
”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雷锋又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还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小事,但是,一件件,一宗宗,都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雷锋精神难以接近。
是的,雷锋精神是很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是很神圣,却是能让每个人都触摸的到,雷锋精神也很平凡,很细小,它一直闪耀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 他是一位解放军,他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
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
他出生的很不易,然而他的一生却只有22年。
22岁时,他不幸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无数敬爱他的人们。
尽管他的幼年很坎坷,尽管他英年早逝,但在这22个年头的短暂生命中,他用他的力量,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也许他只是一缕阳光,他也为照亮黑暗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也许他只是一滴水,但他仍旧孜孜不倦的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也许他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我相信,他用他的一生坚守了自己的岗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是的,他就是雷锋。
转眼之间,2011年的日历已经翻到的最后一天,而在这冬末初春的日子里,雷锋曾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人们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毛主席说:“向雷锋同志学习
” 而雷锋自己却说自己是个“傻子”,因为他不怕吃苦不怕累,他也把自己比作是一枚钉子,因为他肯钻研肯探究。
我想,他就是现实社会中的英雄。
或许大家会觉得,雷锋的那个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实在太过遥远了,毕竟雷锋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人物了。
也有人或许会认为,雷锋精神难以接近。
是的,雷锋精神是很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是很神圣,却是能让每个人都触摸的到,雷锋精神也很平凡,很细小,它一直闪耀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为班级里的卫生角献出几卷垃圾袋,随手拾起地上掉落的纸屑,甚至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让别人心情愉快,这也是雷锋精神。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星期六,或者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里,同团支部一起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看望孤寡老人,或者探访退休教师等等。
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力量。
我愿相信,雷锋精神一直都不曾消失,他一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熠熠闪光。
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行
三月的阳光即将洋洋洒洒的铺开。
在这温暖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力量,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名――雷锋。
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他的精神依然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几十年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也做了不少好事。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钉子“,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我们立志要当永远的活雷锋,而不是3月5日的雷锋。
我们不用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来学校时,如果看见了体格较弱却在费力地拎着大包小包的同学,自己有没有去帮助他?在交作业时,有没有想过要帮老师把沉重的作业搬到办公室去? 你可以弯腰为他人捡起一本书;你可以扶盲人过马路;你可以为有需要的人让座;你可以扶起摔在地上的小朋友……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
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
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
”“我不累
”是啊
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
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
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
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
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
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
有人问:“雷锋的伟大在于什么
”我说,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朴素和坚持,在于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证明一种美德:胸怀苍生,助人为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雷锋短暂的生命中最闪光的是什么
”不是他的壮烈牺牲,也不是后人给予他的尊敬与光环。
而是他作为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扶贫,助困和人性关怀的品质。
今天,我们回望雷锋,并不是要成为雷锋,而是要学习他的品质。
在雷锋叔叔的身上,我们看见了真诚、宽容、节俭和执着。
同学们,让我们在怀念雷锋的时候,抛弃口号和作秀的劳动,用真正的雷锋精神来激励自己前进,让我们把伟大的雷锋精神永远的铭记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