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高中国旗下演讲的演讲稿 急 ~
自己稍加修改即可。
大家好
中考是学子们学习生涯的一个基点,正是有了它,学子们从初中跨入高中的大门。
中考是学子们学习生涯的一个承上启下点,它既汇聚你三年的苦读,又将你上升一层。
中考是学子们学习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它将决定你将来的取出,如指路明灯,照亮前程。
中考,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认真把握,机会只有一次,谁都耽误不起。
犹如人之生命,如果有谁戏度中考,那么他也是戏度自己的人生光阴,都是无知愚蠢者。
中考,我们要面对,也必须面对,不然,八年寒窗将毁于一旦。
试想:父亲们整日流血出汗拼命挣钱,只为儿女能学好,母亲们面朝黄土,汗洒田间,也是为自己的儿女有文化,不当文盲。
面对了诸多有条件而不中考者,我只想说:“你把自己父母的血汗付之一炬,你愧为人子人女。
许多天下都存在怯场的问题,我想面对这样的大考出现这样的大考出现这种情绪完全正常,因为一生之大考并不多,而中考又是头一回。
不过,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面对中考,认真审题,仔细答卷,争取做出最好的答案。
我想:每位学生都想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不为别人就为自己,因为自己的成绩,是自己三年寒窗的答复。
同事也是感恩母校与恩师的最好的方式,回报父母及各位关心自己的人的最好的礼物,反思自己成就与失败的最美的答卷。
公文之家 21read.com 公文写作 关于如何迎战中考,我有一些愚见: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想大家都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想这些人如果当初没有自己的努力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我想问一下诸位:有谁一天到晚坐在地上不动,学问和钱财会自然来到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是一个领路人,只能把我们引到学习的路上,至于个人学习的好与坏,并不能怨老师,同样来校,同样的老师,又同时离校,为什么有的人会取得成功,有的人却卷铺盖回家呢
我想,这就是自己修行的结果了。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这句话告诉大家:时间是宝贵的,有的同学有时间,甚至借午休、晚休的时间去上网,而到了学习之时,就说没时间。
我想:如果把上网、闲玩的功夫都用在学习上,也不至于每次考试都不及格。
“英语神厨”张立勇正是利用闲杂时间,珍惜分分秒秒而去学习英语,以致后来的成功。
这篇文章不只是讲给九年级听的,七八年级都可以进行反省,尤其是八年级,明年的今天即将是我们的中考之日,还望大家努力。
我想:中考人人要面对,时间人人要把握,胜利人人要争取。
!@# 青年文摘网(!@ 最后,为大家附《今日诗》 今日诗 明 文嘉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事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且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请诸位把握今日,利用今日,创造明天。
谢谢大家。
听完励志奖学金讲座后的感想200字
国家励志金获奖心得体会 自己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心里是交集,有一份意外,有一份感动,有一份喜悦,也有一份鼓舞
感到意外是因为自己并没有把拿奖学金作为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只是看作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意外收获;感动的是国家对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莘莘学子的眷念和厚爱;喜悦的是自己可以为父母减轻一部分经济负担;感到鼓舞是因为奖学金不仅是一种奖励,更是对我和态度的一种肯定。
说真的这次能拿奖学金出乎我的意料。
但我坚信:只有耕耘才有收获,成功之门是为敢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敞开的。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我的家庭没有给予我厚实的财富,但却给了我改变命运的品质。
父母俩身上的那种勤劳、善良、诚实、朴素的优良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我相信只有通过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
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看书,可以从书里得到无穷的乐趣。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求知和进取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因为我相信态度是一切。
在大学里不像以前高中那样每时每刻有老师在旁边教导,要是我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这必定是难免的。
因此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要轻言放弃,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后,才会对书上的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并且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虽然我不是很聪明,但我很努力地做每件事,同时也懂得: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到懒惰者的身上。
因此,我每天都坚持早起看书,不睡懒觉,现在冬天来临了,被窝的诱惑实在很大,但我会继续坚持早起,因为我坚信,只要锲而不舍、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奋进就一定会有收获。
机会是平等的,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就会抓住成功。
拿到奖学金无疑对是成绩优异的肯定,以及对各方面的最高评价。
但与其他真正优秀的同学们相比,成绩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面对同学与老师的赞美,也许可以我是不错的,可我却不够优秀,与真正有才华的同学相比更加显得我实在太渺小。
只有更加努力才行,这份荣誉也许正是我前往远方的动力。
白尺竿头,更进一步;海纳百川,地生万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荣誉就好比是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又是起点。
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只代表着过去。
不能因为一时取得好的成绩而骄傲,也不能因为成绩一时不理想而气馁。
所以,心中应该要有更高的追求,才有继续向前的动力。
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拿破仑说过胜利属于永远坚持不懈者。
雏鸟要飞翔于苍天,需要振翅的勇敢;幼马要奔驰于旷野,需要跌倒又爬起的毅力;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但我们可以学习养成这种品质。
“百步九折萦岩峦”时,学会养成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能力,让逆境挖掘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潜能;“吹尽黄沙始到金”时,学会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脾气,让成功增加我们的信心。
我要把奖学金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完成新的征程。
读完马加爵的人生经历后对人生理想信念重要性的认识
有人问我,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信念
我回答他,“你见过参天的大树吗
如果说人生是那参天的大树,信念就是那挺立的树干。
树干一倒,大树则倾;信念一失,人生则危。
信念是根脊梁,支撑着一个不倒的灵魂,支撑着人生的大厦;信念是盏明灯,照亮着一个期盼的心灵,照亮着人生的殿堂;信念是个路标,指引着一个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信念是《神曲》中的贝阿德丽采,带领着“我“走入神圣的天堂;信念是《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帮助老人与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人生之于信念,如同航船之于舵手。
航船没有舵手,就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会在暗礁险滩中葬身,就会被惊涛骇浪所吞没。
人生没有信念,就会在前进中迷失自我,生活就将变得黯淡无光,生命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活着也只不过剩下一个躯壳,活着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思修题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人们的行动无一不受一定思想支配。
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中,对行动起长远作用的,是人的理想和信仰。
理想和信仰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不同的理想。
但理想一经确立,它就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学时代,正是人生之舟启航之际,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帮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之旅。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理想与信念的问题。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
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
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反之,现实也不等同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
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某些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丧失国格人格等丑恶现象,这些也正是理想所要改变的状况。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理想作为明天的现实,要把它变为直接的现实,需要我们几代人艰苦奋斗。
有的人只图眼前实惠,认为理想是空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便提出疑问:人为什么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奋斗呢
这其实是没有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内在联系的错误认识。
首先,理想从何而来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今日之现实就曾是昨日前人的理想,或者说是前人理想的部分实现。
前辈人如果不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我们今天就可能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前辈人如果不奋力推翻三座大山,我们今天就会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读书学习的种种条件,无一不是前人为理想而奋斗之结晶。
既然现实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我们怎么能割断历史,硬说理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呢
其次,现实向何方去
现实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发展,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利用它,促进现实的发展,使之更美好。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明天的现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能不解未来,也就把握不住现实。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安于现状只是懒惰者的空想,不进则退倒是正常现象。
现实需要理想来引导。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要求纠正两种错误的认识倾向:一是“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有的人用“明天”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今天的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对现存的一切这也看不惯,那也不舒服,急于求成,欲速不达;二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有人认为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则令人失望,以此对理想的实现表示怀疑,甚至丧失信心,热衷于“实惠”,信奉 “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这些思想认识是非常片面的。
正因为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人们不满足于现状,才要求变革现实,创造比今天更美好的未来。
理想的能动作用也在于此。
我们决不能因为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矛盾,就怀疑历史发展规律并对理想产生动摇。
在对待现实的问题上,首先应承认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人们才需要理想,理想才更具有感召力,更需要付出努力去追求理想。
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既不将错综复杂的现实完全理想化,又不为现实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所迷惑。
要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
再次,要正确认识现实,发行现实。
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应只沉浸在真、善、美的想象之中,而应勇于正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作斗争。
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改造世界,不能离开现实,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我们正视现实,认识现实,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丑恶的现实斗争,改造现实,逐步达到我们的理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
信念源于理想,又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
当理想确立之后,就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是理想信念的应有之义。
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它总要表现在行动上。
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
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
马克思说过,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为此还需要掌握实践力量的人。
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不结果实的花朵。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理想,主要不是看他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而是看他是否在实际行动上为追求理想而奋斗。
如果一个人想得很美妙,说得很动听,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这说明他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很难说他拥有理想。
著名寓名作家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不等于今天的现实,它只是具备变成明天现实的可能性。
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靠实践。
实践是使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纽带。
没有实践,理想就永远不能变成现实,而只能是空想。
只有用行动,才能把理想化为现实。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
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
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
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个一个地实现近期目标,逐渐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
(2)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从今年6月12日开始截至6月25日17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工作提前5天圆满结束,全国有43763名应届毕业生报名,远远超出6000名计划招募数。
不到两周时间,有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报名,其中近一半已签约,硕士以上学历者有近40人;众多家长、老师、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热情支持;各地高校迅速推出相关政策……这些都是出乎不少人意料的。
西部计划一启动就反响强烈,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为高校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报名者踊跃,还涌现出了不少像北京大学医学部高材生莫锋那样放弃已找到的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选择到西部去的。
莫锋认为,大城市待遇虽高,但硕士、本科生一大堆,自己的优势不会很大。
但在西部,却能做很多实际有效的工作,比如帮助当地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帮助当地群众改变落后的观念和生活习惯。
在西部可以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做一个有用的人,到西部去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这些大学生们的选择富有激情和理性的。
着眼于最高远的理想,落脚于最低层的现实,在并不理想的就业现实中,努力寻求着实现理想的途径。
这为每个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树立了榜样。
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
奋斗没有不会轻松的事情,奋斗的目的是为摆脱艰苦的条件,实现人生的幸福,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我们不怕艰苦,在艰苦中体验快乐,直至实现人生理想。
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赌徒和懒汉即使冻死、饿死,也不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艰苦奋斗。
事业历来与艰难困苦搭伴,成果皆须由心血汗水浇灌。
要成就任何事业,都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困苦,都必须自觉地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不是要过苦日子,更重要的是,它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美德。
艰苦奋斗与改善生活不是对立的,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多地积累财富,为群众多办实事,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所以说,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大家去过“苦行僧”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搞得好一些,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
发展经济离不开消费,特别在当前,还要不断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不是浪费,消费要合理、要适“度”,不能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更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甚至违反纪律。
要时刻考虑共产党人的消费行为,是否积极健康,是否勤俭节约,是否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培根在《论消费》中说,财富是为了消费,消费是为了荣誉和善举,在任何消费上都大肆挥霍的人,难免陷入困境。
这种“荣誉”和“善举”,与我们所要弘扬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意思。
即使是那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把节俭作为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来提倡。
不少人出国归来后都谈到,外国人有的虽然很富有,但生活却很俭朴,招待客人非常简单,送的纪念品也很便宜,他们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外国的历史悠久多了,我们不能让它失传了,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它、弘扬它,使之更具时代特色、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