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岱庙李斯碑演讲稿

岱庙李斯碑演讲稿

时间:2013-11-16 22:18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 )、()、( )三部分。

()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是文章的主体

开场白、正文、结尾 开场白 正文 2——6段 开学头一天老师陪我等父母来接 运动会我摔跤老师同学照顾我 家长会上我胆怯了老师用目光鼓励我 原因 好处 具体方法 称呼 建议内容 具体办法 署名 日期

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演讲稿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

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

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

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

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

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

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

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

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

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

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

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

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

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

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

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

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

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

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

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

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

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

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

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

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

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

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

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

秦皇还在么

”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

”“毛人”就会吓跑。

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

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

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

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

“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

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

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进入学校书画社演讲稿求各位大神帮忙写份今晚上就要用,演讲稿倾向于绘画一类。

大家好,我叫赵义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法的灵魂”不要说书法,就是写字也会写死。

因为颜真卿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写得都不一样。

每个点画都会因时、因地、甚至因心情不同而不同。

所以,什么是传统,我们要梳理清楚。

对于创新,就更模糊了,这也是每个书法家面临的的大问题,毕生奋斗的问题。

但个别老同志不接受创新,一辈子写一个样子,认为这样才守住了传统。

其实,从有文字到现代,每个朝代都在创新。

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有文字;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现在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和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

今天书法艺术的辉煌,这都是历代书法家们创新的结果。

一、五种书体的演变  古籍记载,中国书法(文字)的书体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

其演变过程,便是中国书法艺术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篆书。

  指秦以前书体的总称,又分大、小篆。

秦统一后,李斯所创为小篆,小篆以前统称大篆(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古文  1、书体变化:  图形符号→甲骨文(殷商时代)→大篆(金文、籀文、六国古文)→小篆(秦)。

  2、变化原因:占卜记事→书写契刻。

  3、变化方向:图形→线条,繁杂→简化、统一;绘画→书写。

  4、代表作品:  甲骨文——殷墟甲骨;  金文——毛公鼎、散氏盘(开草篆之端),字体简约,用笔粗放,流动飘逸。

西周金文,奇逸飞动,气象深穆。

  大篆——石鼓文(西周宣王太史籀),体势整肃、端庄、稳健,石、字诗浑然一体,具古朴雄浑之美。

  小篆——泰山刻石(李斯),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均衡。

1、书体变化:草篆(周朝末年、散氏盘)→隶书(秦末程邈,东汉成熟)。

  2、变化原因:书写方便。

奏章多、书写速度加快、普及性、实用性(易写、易认)。

西晋书法家卫恒:“隶书者篆之捷”。

中国书法  特点:整齐易认、美观大方、富于装饰性、蚕头燕尾。

  3、发展方向:繁→简,圆→方,纵→横。

  4、代表作品:东汉成熟时期——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等。

  (三)、草书  与汉隶同出一脉(六国文字),许慎:汉兴而有草书。

  1、书写变化:隶书→章草→今草(东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大草又称狂草(晋王献之)→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唐:张旭、怀素)。

  2、变化原因:民间化、简化、速度加快。

  3、发展方向:笔笔分开→笔画相连→去波→字字相连(王献之)→空间布白(现代)。

  4、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张芝:东汉,最早的草书大师,善章草。

后脱去旧习,省减笔画与波桀,成为今草,一笔而成。

对二王影响颇深。

孙过庭书谱记载,王羲之称汉魏书迹,唯推钟、张,其余不足观。

东汉时期张芝墨迹“寸纸不遗”,现无墨迹留存,北宋“淳化阁帖”收有“八月帖”。

张芝学书法很是刻苦: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临池”来于此。

  ②、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十七帖(今草趋完善);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

  王献之创造“一笔书”,书法豪迈,气势雄伟。

晋末到梁,影响超过父亲(唐帝王独钟王羲之),唐怀素、张旭便由献之而来,使中国书艺达到新的高峰。

  (四)、楷书(真书、正书)  1、书体变化:  ①、隶书省蚕头燕尾→北:魏碑→唐揩(融南北为一炉,法度深严);  ②、隶书省蚕头燕尾→南:王羲之小楷→唐揩;  2、变化原因:规范化,笔法严谨复杂,技巧化。

  3、发展方向:形成楷法(永字八法),楷书到唐达到顶峰。

  4、代表人物及作品:  小楷:①、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

  ②、王献之《洛神赋》。

  ③、北碑:郑文公、张猛龙、张黑女、石门铭。

  大楷:唐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虞世南:《夫子庙堂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

  (  1、书体变化:随楷书出现。

  楷书(简化、草写)→行书。

  2、变化原因:实用性(书信、手札的需要  3发展方向:到王羲之趋向成熟。

  从揩的规范→实用、艺术性。

有关韩非子的故事

沙孟海 浙江省鄞县塘溪镇沙村人。

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理事、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职。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印学家、篆刻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1992年10月10日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2岁。

著有《沙孟海论书丛稿》、《兰沙馆印式》、《沙孟海写书谱》、《印学》、《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中国书法史图录》等多种著述问世。

沙孟海自题联 逢人皆债主; 无地置闲身。

——1983年自嘲 明时多雨露; 顽寿补蹉跎。

——自寿 寿同金石固; 气与霜天高。

——自寿 大江之濆,日有怪物; 斯翁而下,直到小生。

——1918年自题春联   此联写于1918年寒假回家乡。

上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话,下句是唐代文字学家李阳冰的话。

逗斯翁地指秦相李斯,历史上相传他是逗作小篆地者。

  沙孟海撰题联 镂金刻石; 会文称仁。

——1988年题西泠印社创建85周年纪念 清响拟丝竹; 真契齐古今。

——集徐丰之、王涣之《兰亭诗》诗句题浙江省山阴县兰亭 名山足灵药; 盛世多寿人。

—题浙江省杭州市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激光近日动; 浩气与云浮。

——题浙江省嘉兴烟雨楼 福谦在纯约; 卜择考休贞。

——题浙江省鄞县塘溪镇沙村石柱坪山沙氏祖墓 且为忠魂舞; 当惊世界殊。

——集诗句题二弟沙文求像 苍天不可问; 去者日以疏。

——题浙江省鄞县塘溪镇沙村黄公岭二弟沙文求墓 高名悬日月; 绝艺冠瀛寰。

——题浙江省安吉县吴昌硕纪念馆 明时多雨露; 高会乐耆庞。

——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元宵节敬老会 春秋多佳日; 林园无俗情。

——题加拿大温哥华中国园林逸园 燕北真好汉; 江南活武松。

——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金沙港盖叫天墓旧联 天照湖是月; 阁廻楼为云。

—1979年题浙江省宁波天一阁主人范东明(钦)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重书浙江省宁波天一阁旧联 建阁阅四百载; 藏书数第一家。

——题浙江省宁波天一阁 陟云台临沧海; 摛翰藻赞治平。

——1981年题《当代楹联墨迹选》 高会来旧今雨; 丹篆照东西洋。

——1983年题西泠印社创建80周年纪念 黄鹤犹存胜迹; 红旗长展东风。

——1985年6月题湖北省武汉武昌蛇山黄鹤楼重建落成 证文化于物质; 扬华夏之天声。

——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30周年 毕生寄迹在山水; 列坐放言无古今。

——题浙江省绍兴王右军祠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摘唐·杜甫诗句题四川省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 天惊地怪开新派; 穆行清风见道心。

——题纪念吴昌硕逝世60周年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重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岳王庙二副旧联(1) 三年盘血应成碧; 五月林花不忍红。

——1928年题纪念逗五·卅地惨案3周年 便从月小山高处; 想见嵚奇历落人。

——集清·谭复堂题《缶庐集》词句题浙江省安吉县吴昌硕纪念馆 欲写龙湫难下笔; 不游雁荡是虚生。

——集清·江弢叔诗句题浙江省乐清县雁荡山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书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禹功矶晴川阁旧联 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危微见道心。

——重书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禹王庙 石友红情,切磋道艺; 新邦盛业,鼓舞浪平。

——1963年题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纪念 伊洛山川,汴梁文物; 苏黄翰墨,华夏声光。

——题河南省巩县神墨碑林(门楹) 异地相逢,若父兄子弟; 敬乡有道,在德言政文。

——题北京市浙江省宁波旅京同乡会 密身净名,与湖山不朽; 惊才多艺,开风气之先。

——题浙江省杭州市李叔同纪念馆 陟大宝山原,百端交集; 抗外族侵略,万古留芳。

——题浙江省宁波朱贵祠 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 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撰制浙江省奉化县溪口蒋介石故居丰镐房逗报本堂地堂联 健笔运大斧劈,入神入化; 高名并雷婆峰,不骞不崩。

——题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故居暨纪念潘天寿诞辰90周年 两浙仰禅林,首溯玲珑古迹; 四明称佛地,群推太白名山。

—题浙江省宁波天童寺 不辜负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喜大家团结奋进,求是创新。

——题浙江美术学院 菿汉昌言,是旧民主革命健将; 泌丘高致,推本世纪国学宗师。

—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章太炎纪念馆 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 赐书一万卷,抱残守阙,犹傲公侯。

——重书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旧联 甲子一周,多颂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继嗣万代,长作富强康乐太平之民。

—1981年题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书湖北省武汉武昌蛇山黄鹤楼旧联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重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岳王庙二副旧联(2) 杰构鼎新,依然飞阁流丹,层峦耸翠; 贤才辈出,不让睢园绿竹,邺水朱华。

——1989年题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重建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瀛洲旧联 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藉征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

——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泠印社旧联 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如神有知,稍解生前遗恨; 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兹地之胜,允宜庙貌重新。

——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岳王庙旧联 不爱钱、不惜命,是天下太平根基,名论出名臣,无怪贪婪长跽跪; 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门法律,保民兼保国,允宜俎豆永湖山。

——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岳王庙旧联 宝坊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驼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菭斑。

——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灵隐寺大雄宝殿旧联   沙孟海贺赠联 下笔开生面; 搴帷览物华。

——赠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何水法 海内存知己; 人间重晚情。

——集唐·王勃、李商隐诗句赠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王个簃 净心抱冰雪; 努力爱春华。

—集南朝·江总、汉·苏武诗句书赠日本雪心会 岁华开九秩; 诗句响千春。

——贺周采泉80岁寿诞 飞雪迎春到; 心潮逐浪高。

——集诗词赠冠杰 豪气尚凌汝颍; 吾心何必濠梁。

——集北宋·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词句赠友 游山泽、观鱼鸟; 写物态、慰人情。

——1990年集三国·魏·嵇康、北宋·宋祁词句书赠舛冲仁兄雅正 沈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974年摘唐·刘禹锡诗联赠定庵先生属 真宰上诉天应泣; 丈夫垂名动万年。

——集唐·杜甫诗句赠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海粟 笔精墨妙同千古; 东海南天若一家。

——1989年书赠日本冈村天溪会 艺风远溯殷商世; 教泽长留北美洲。

—书赠友人 每向空苍追大雅; 狂胪文献耗中年。

——书赠耕莘先生雅正 诗壁坚于莹细柳; 经心皎若出扶桑。

——书赠彦冲道兄 履素行德,春多膏泽; 鸿声大视,寿如春乔。

——集《易林》字句贺翔生先生60岁寿诞 谁谓显扬,必俟高位; 但崇名节,可以事亲。

——贺母亲陈龄60岁寿诞 八岭千山,人文渊薮; 物华天宝,邦国祯祥。

——贺辽宁省博物馆建馆40周年 后四文一朝,诞降维岳; 超林类百岁,大雅扶轮。

——贺复旦大学教授王蘧常90岁寿诞 老笔纷披,开卷见寿者相; 风鉴澄爽,立言重百一诗。

——1989年贺中央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80岁寿诞   谢稚柳(1910-),名稚,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人。

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喜爱书画。

是中国近代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

所创的逗落墨法地,独步当今画坛。

作为鉴定家、美学理论家,谢稚柳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也很大。

20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博物馆负责书画收藏和鉴定工作。

19821年中央成立古代书画鉴定小组,谢稚柳任组长。

整整8 年与小组成员跑遍全国所有博物馆、图书馆和考古现场,将全国文物书画全部弄清。

擅长书画创作、美术理论及书画鉴定,还精通诗词。

独具慧眼地鉴定了许多古画的真伪,在美术传承及考证上俱贡献了个人的深厚智慧。

著有《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图录》等。

画印诗书,概括神州美学; 高浑郁勃,发展吴派艺风。

——贺江苏省南通市个簃艺术馆落成 异气禀自然,上寿百廿岁; 下笔开生面,垂名动万年。

——贺王个簃90岁寿辰暨书画展览 美意延年,本身是历史人物; 高文寿世,到处见爱国情怀。

——贺著名图书馆学家陈训慈90岁华诞   陈训慈(1901-1991),字叔谅,浙江省慈溪县(今属余姚市)官桥村人。

当代著名爱国人士,中国图书馆界老前辈,知名学者,系陈布雷之胞弟。

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

1932-1941年任浙江图书馆馆长。

任职期间,无论是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开放,各类刊物的编印,还是文献展览会的成功举办,都使浙江图书馆名声因之大振。

1937年8月日寇在金山卫登陆,杭州危在旦夕。

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和浙江省立图书馆的大量图书急待抢运。

陈训慈四处奔走,亲自去省教育厅催拨运书经费,当时的教育厅对此事抱不负责的态度。

陈训慈非常生气,又非常着急,终于经过努力,筹集到一些资金,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日军进入杭州之前,安全地运出杭州,抵达富阳。

再找来大卡车,千辛万苦地将《四库全书》运抵大后方贵阳威西门外山上地洞内。

同《四库全书》放在一起的还有《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等。

除浙江图书馆的一些珍、善本外,陈先生还负责把著名的宁波天一阁藏书也抢运出来,运到浙南龙泉一个小山村。

抗战胜利后,陈训慈又自始至终地将《四库全书》等珍贵图书馆文物运回浙江。

今天我们在西子湖边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四库全书》等图书,不能不为陈先生的抢运精神所感动。

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撰著有《世界大战史》、《清代浙东之史学》、《五州事件》、《浙江图书馆小史》、《甲午战争历史教训》以及与友人合写的《万斯同年谱》等,对两浙文献、文物搜求与求证,甚有贡献。

老笔比优昙花,数世纪一见; 长生似灵椿树,八百岁为春。

——1991年贺西泠印社顾问朱屺瞻100岁寿诞   朱屺瞻(1892-1996),原名朱增钧,字屺瞻,号起哉,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人。

中国当代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顾问等职。

作品多次在国内和香港、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地展出,曾到美国讲学并为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作画。

在上海、北京、南京、成都、广州、深圳和新加坡均办过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出版有《朱屺瞻百岁画集》、《朱屺瞻画集》、《朱屺瞻画选》、《癖斯居画谈》等。

向科学进军,争国际上游,人类前哨; 喜贤才辈出,似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贺浙江大学95周年校庆   沙孟海撰挽联 卅年论交道; 四绝压群伦。

——挽浙江省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余任天   余任天(1908-1984),字天庐,浙江省诸暨县人。

自幼学字,11岁开始作画和刻印,17岁能填诗词。

就读于浙江艺术专门学校 ,因家贫而辍学。

历任小学教员、公司办事员,又在西湖博物馆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馆任职。

书从颜体入手,画先学费晓楼人物,后学陈老莲、任伯年,继学山水画,后好学石涛、八大山人,又好马远、夏圭。

篆刻初学暨阳钟石帆,上溯秦汉,师古而不袭古。

常以梅花为题材绘画,以梅花五瓣,喻示立身处世逗五唯地,即:立身唯直,处世唯诚,从业唯勤,为政唯廉,待人唯信。

诗以七绝、书以草书、画以山水为主,为艺术界所推崇。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年寿伤李长吉 才艺继朱何园。

——挽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昌谷   上联末逗李长吉地,即指唐代李贺。

周昌谷(1929-1985),浙江省乐清县人,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周昌谷对传统笔墨技法深有研究,尝潜心学习八大、石涛、徐青藤、方方壶、吴昌硕、黄宾虹等人作品。

又对西方印象派、野兽派色彩亦有所汲取。

善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将传统花鸟画用笔移植于人物画中,用色和运墨也极见匠心。

其草书、篆刻也有精深造诣。

周昌谷是现代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之一。

江左文人推老宿; 暮年风节重山丘。

——1942年1月代蒋介石撰挽江苏省省长韩国钧(紫石) 吾家获再造,繄母之力; 有亲弗能养,生儿何为。

——1946年挽母亲陈龄   1946年沙孟海回故乡沙村为母办殡葬礼,撰写此挽联贴于门口。

是道咸同光宣五朝元老; 为金石诗书画一代传人。

——挽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原名吴俊卿,字昌硕(以字行),浙江省安吉县人。

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

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逗侧媚取势地,逗捧心龋齿地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

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世短意多,曾许鲍牙知我; 荣辞遐识,不徙蜾扁名家。

——挽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科主任陆维钊   陆维钊(1899-1980),原名陆子平,字微昭,晚署劭,书斋名庄徽室,亦称圆赏楼,浙江省平湖县人。

先后在松江女中、杭州女中、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

解放后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

1960年调浙江美术学院任中国画系教授。

1963年受院长潘天寿委托,主持创办书法篆刻科,任科主任,填补了中国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空白。

多才多艺能诗词,擅书法、绘画、篆刻。

书法造诣尤深,早年即临摹历代名迹,对甲骨文、金文、篆隶、行草等书法法功力深厚,驰名于世。

其书法真、草、隶、行各体皆精,集雄强恣肆与书卷清气于一体,极富个性色彩和现代感。

晚年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现代逗螺扁地,人称逗陆维钊体地,独步古今书坛。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之先驱,著名教育家、书画家、篆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上联逗鲍牙地,即指鲍叔牙,春秋时代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三十载学理论,躬行不惑; 半世纪共生活,履险如夷。

——挽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包稚颐   包稚颐(1906-1986),女,原名包文华,浙江省温岭县车关乡捕屿村人。

1925年毕业于宁波女子师范,喜研习书法之技,独创《汉字分笔排检法》,作书以师法明人宋克、黄道周两家为多。

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1929年与沙孟海先生结为伉俪。

经营染色之业,总结逗旧法印染之要诀地。

著有《染经》等。

向科学进军,太息鹏骞敛翮; 念累世交谊,不禁腹痛回车。

——挽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蔡宾牟 陈仲弓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郭有道贞不绝俗,隐不违亲。

——挽著名国学家冯君木   沙孟海早年从冯君木学古典诗文,又从吴昌硕习书法、篆刻。

上联逗陈仲弓地,即陈寔,字仲弓;下联逗郭有道地,即郭泰,均是东汉名士。

冯君木(1973-1931),原名冯秆,号回风,室名回风堂,浙江省慈溪县慈城槐花树门头人。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国学家。

精通经史词章,文思敏捷,并写得一手好书法,平时治学严谨,且教书育人,强调逗有人品才有文品地,告诫学生不能专读圣贤之忆,应广学各家之文,自成风格。

民国初年与陈屺怀等在宁波后乐园(现中山公园)创办国学社,招徒10余人,讲授经史文学,国学社培养发冯定、冯宾符、沙孟海等名人。

1919年逗五·四地运动时,冯君木在宁波第四师范和效实中学任教,四师学生成立逗学生自觉会地效实中学学生成立逗学生自助会地,掀起学生爱国运动。

并在此基础上联络各校,宁波十一阶中学成立了逗宁波学生联合会地,并发动商署成立宁波商学联合会。

他还带领学生上街抵制日货、游行、演讲、日夜不辍。

1925年春秦润卿在上海钱学会馆创建修能学社,请冯君木出任社长,冯君木慷然允诺来沪后,常与况蕙风、朱古微、吴昌硕等以诗艺会友。

聘陈布雷,钱太希,沙孟海等执教。

一年后因胃病复发,辞去社务。

1931年客逝上海,弟子为纪念老人,成立了回风社并整理其遗著,诗文14卷,含4册,辑有《回风堂诗文集》、《词集》等。

其长子和侄子在文学上均有所建树。

草圣入精微,临池理董黄门体; 史才惊博贯,载笔张皇秦代书。

——1990年挽复旦大学教授王蘧常 弱岁记游踪,后乐题襟寻鸿爪; 老来陪社集,雄书杰刻动鸡林。

——挽西泠印社理事朱复戡   朱复戡(1900-1989), 原名朱义方,字百行,号静龛、静堪,40岁后更名复戡,原籍浙江省鄞县人,出生于上海,明代桂王后裔。

早年游学法国,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等职。

先生出身名门,十七岁即拜吴昌硕为师,书法篆刻深得吴昌硕之旨。

吴昌硕尝谓其云:逗以你才智,应取法乎上,力追秦汉,以迄晋唐,然后融会变通,走出你自己路子地。

张大千评价云:逗能超越时流,直入周秦、两汉、晋唐,融合百家,卓然开一代宗风者,唯朱君一人而已。

地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提及:现在研究钟鼎文的很少,会写能识的全国只有二三人了,其中一人在山东。

这指的就是朱复戡。

先生传世的篆刻作品有早年《静龛印集》、中年《复戡印集》和晚年的《朱复戡篆刻》等多种。

世短意恒多,欣见词钞播域外; 笔精人俱老,不徒蜾扁足名家。

——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陆维钊 有造于大家庭,尽心于党组织; 归骨到黄公岭,飞梦到红花岗。

——挽二弟媳王弥 儿死有知,应感谢党的栽培,党的平反; 我存一息,要学习汝之纯洁,汝之忠贞。

——挽三女 双目难瞑,未及见家室团圆,宗邦统一; 千秋佳话,主要是政协供稿,文澜保书。

——挽图书馆学家陈训慈二联(1)   陈训慈(见上《贺图书馆学家陈训慈90岁华诞》联释简介)。

攘寇矢艰贞,出死入生,北方学者叹微管; 等身留著述,诂经说字,当代人师失小徐。

——国民政府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沈兼士   沈兼士(1885-1947),原名沈臤,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人。

沈尹默之弟,文字学家。

清末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逗北大三沈地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之一。

历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故官博物院理事、北京文献馆馆长、国民政府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创立汉语逗文字画地、逗初期意符字地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

抗战期间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逗炎社地。

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

微管:《论语?宪问》:逗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地。

小徐:指徐锴,与其兄徐铉均为南唐宋初文字学家,二人齐名,称大小二徐。

邃学本仓沮,出手镌劖,早传玉篆高天下; 宣劳到文献,究心真赝,还把金针度后生。

——挽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方介堪   方介堪(1901-1987),本名方岩,字介堪(以字行),别署玉篆楼,浙江省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

20世纪杰出篆刻家。

历任西冷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方介堪逗由刻而书,由书而画,由画而诗,遂成才多艺之人地(郑逸梅评语)。

方介堪极力提倡的治印必须以汉印为宗,篆刻法定章法等印学思想,影响巨大。

现代篆刻中坚大多出其门下,对当代书画影响尤为深远。

风义感平生,直谅多闻,忆海千言成绝笔; 声名垂奕世,诗书画印,缶庐一脉得真传。

——挽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王个簃   上联逗忆海千言地,指澳门艺林出版社出版《沙孟海翰墨生涯》,王个簃病中口授《忆海点滴》一篇代序,于1988年12月15日寄达,18日病逝世。

生前久历艰辛,忠志不渝,料得沉冤终判白; 身后犹思贡献,腑脏有用,留将遗体供科研。

——1984年挽浙江省粮食厅离休干部鲍浙潮(悲国) 钟四明山水之灵,绝艺惊才,天意谁知札颜子; 丁大雅凌迟而后,薪穷火熄,人文何止悼吴家。

——挽师兄吴公阜(泽)   吴泽(1898-1935),字公阜,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人。

自少通敏,好跳荡,以蹴鞠伤其胫,由是折节读书。

尝问业溪上冯回风(君木),同邑赵叔孺(时棡)诸耆宿,艺大进。

真书出入倪元璐、文徵明间,并工篆刻。

卒年仅37岁。

词学导先河,重拙大消息微茫,独有心灵追白石; 印人承末契,静润韵品评矜许,可堪刀法愧秋堂。

——挽清末四大词人之一况蕙风   况蕙风(1859-1925),本名况周颐,字夔笙,号蕙风,广西省临桂县人,清末四大词人之一。

9岁即补博士弟子员。

20岁为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官拜东阁大学士。

况蕙风论作词之三要为逗重、拙、大地,著有《存悔词》行世。

况蕙风赞赏青年时代沙孟海之篆刻,谓有逗静、润、韵地三字之妙。

浙东史学,踪式万全,载笔有新篇,难得在身提见证; 两岸人情,都求统一,崇朝惊怛化,料知毅魄未安恬。

——挽图书馆学家陈训慈二联(2)   上联逗万地指万季野(斯同),逗全地指全谢山(祖望),皆浙东学派钜子,是叔谅平日所佩服的。

下联逗崇朝地,谓从天亮到午饭之间,喻时间短促。

逗怛化地,谓死亡之意。

  沙孟海集句联 不尽沧浪兴; 谁将诗画船。

——集清·查伊璜诗句联   查伊璜,满族,江南名士,浙江望族,史学名家。

为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镛(查良镛)之先祖。

锈帘垂箓簌; 寒藻舞沦漪。

——集唐·温庭筠、柳宗元诗句联   上联集自唐·温庭筠菩萨蛮,有句:逗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地;下联集自唐·柳宗元诗《南涧中题》,有句:逗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地。

亮怀美璠玙; 愿保金石躯。

——集三国·魏·曹植、西晋·陆机诗句联   上联集自三国·魏·曹植《赠徐干》,有句曰:逗亮怀璠玙美,积久德愈宣。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地,下联集自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有句曰:逗愿保金石躯,慰妾长饥渴。

地 天空湖是月; 阁迥树为云。

——1986年摘明·范尧卿诗句联 檐飞宛溪水; 花隐杜陵烟。

——集唐·李白、郎士元诗句联   上联集自唐·李白《过崔八丈水亭》诗句:逗高阁横秀气。

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

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

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

沙上自为群。

地下联集自唐·郎士元诗句。

奔流下杂树; 急雪舞回风。

——集唐·张九龄、杜甫诗句联   上联集自唐·诗人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诗句:逗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地下联集自唐·杜甫《对雪》诗句:逗战哭多新鬼, 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地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白云如带,有鸟飞来。

——集《易林》字句联   此联曾经在《沙孟海·沙更生父子书画展》上展出,是沙老在87岁时写于杭州西湖寓所。

联语系从《易林》一书中摘出的集句。

同时写道:逗后见清人所集上句与我偶同,下句彼云‘出门有喜,与君笑言’,拙集似胜过之地。

燕子来时,正香雪随波,浅烟迷岫; 阑干倚处,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集汉晋唐宋人诗词联  1941年沙孟海因足疾卧歌乐山寓所匝月,集汉晋唐宋人诗词为楹帖100余耦,此为其中一联。

  悼挽沙孟海联 凭一片童心,胸中巨壑皆入画,七十年波澜壮阔; 倩几多豪情,笔底龙蛇都成诗,一辈子捭阖纵横。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海粟挽沙孟海

紧急啊

文学作文好的高手快进啊

救命用的

「己有能,勿自私。

」每个人的本来就不同,如果自己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得许多才能,岂可傲视一切而自私自利

应该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胸怀,帮助身处痛苦困难的同胞,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和谐。

为了炫耀才能,博得掌声而塑造出的耀眼英雄,真能减轻苦难者的创痛吗

「人有能,勿轻訾。

」能拆掉自私的,扩充人我一体的公心,则见到别人发挥才能,有所成就时,自然乐于敞开「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的宽广胸襟,而加以赞美肯定。

如果一见他人有才能,就故意批评诋毁,则内心所增长的,恐怕只有损人不利己的嫉妒心吧

在战国时,和是师兄弟。

秦王看见写的「」这篇文章,非常欣赏,恨不得早日相见。

直到韩王派遣出使秦国时,才见到了韩非。

秦王和他谈过话后,更加欢喜。

自知才能不及韩非,怕韩非得宠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故意诋毁韩非,陷他入狱,并假借王命,赐毒药要他自杀。

韩非想要陈述冤情,可惜没有机会表白,就这样狱中。

后来被诬陷,也同样没有机会,被而死。

常言「」,种恶因,岂能得善果呢

理解和举例都在这里,自己发挥吧,最好是先讲故事+总结道理+联系生活的逻辑。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