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国旗下演讲稿,急
老师们、同学们: 六十年,整整六十年了史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前进而半个纪前热血青年们那一声声“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荡。
那些热血青年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们,就是我们永远缅怀的烈士。
清明节在春的怀抱中 \\\/悄悄地走来\\\/ 我们来到烈士陵园\\\/ 拜谒你\\\/ 长眠的英雄\\\/ 远逝的画面\\\/ 已载入历史\\\/ 英雄的壮举\\\/ 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 曾记得多少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中华儿女,但他们的言行却都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
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也许他们没有像毛主席、周总理那样伟大。
而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们这一代的光明前途, 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华夏儿女。
面对敌人,他们脸不变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洒满鲜血的战场上,浓烟滚滚,炮弹横飞,喊杀声、火炮声,震耳欲聋,而他们没有胆怯,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吗
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
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
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最后请允许让我用毛主席的话作结束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脚步,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祖国的第58个华诞了。
为了迎接祖国母亲的生日,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国魂》。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了你,也提醒了我。
我们灵魂的深处烙下中国的印钵,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都熬过,这就是民族的气节,这就是泱泱大国的气节,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
金秋十月,我们祖国迎来了58个华诞,举国欢庆,万众沸腾。
祖国,当我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马上联想到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会联想到钢铁般的国防,善战的勇士,还有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对于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声音、语言,人们都会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种深深的情感,便是爱国之情最自然的流露。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了中国人民讲风骨,重气节的民族素质。
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坚守自己的志向,不惧困苦,不受利诱,保持铮铮铁骨的浩然正气。
从古至今,不知涌现出了多少爱国者,他们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一门忠烈的杨家将,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人誉中华之魂的鲁迅,两弹一星的邓稼先,驶向太空的杨利伟,奥运新星刘翔,等等……无数仁人志士以铁的事实抒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
同学们,我们应为生在这样的英雄国度而倍感自豪,为这些民族之花而深感骄傲。
其实,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它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啊
所以,我们要从小树立爱国精神,敢于同不良现象智勇而斗,刻苦勤奋孜孜求学,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展的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活动,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爱国的情怀。
说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50多年前,一代伟人面对祖国壮丽河山,写下不朽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今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满意请采纳
急求一篇以尊老爱老敬老为主题的演讲稿
因为老年人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献的人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
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
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
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敬爱的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
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
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
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
“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以 礼之用,和为贵为题演讲的演讲支持稿
国旗下演讲:礼之用,和为贵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礼,指礼节、礼仪等道德规范。
和,即和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大家知道,是重视礼的,以治国。
他认为礼能带来亲,亲能带来和,和能带来社会有序,社会有序则能带来社会的发展。
儒家的“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
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吧
面对的无礼,用他的宽容大度,以礼待之:他上朝的时候请病假,路上相遇时他“引车避匿”,面对门客的不满,他决心“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他的礼终于打动了,才成就了负荆请罪,遂成将相相和的佳话。
今天,我们国家致力于构建,这不光要用法律来惩戒人,用物质来丰富人,更重要的是要用礼 来引导人,用德来教化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的和谐是社会集体和谐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遵守礼仪来促进和谐。
, 慎而无礼则愚 , 勇而无礼则乱 , 直而无礼则绫。
大家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会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我们遵守礼仪等道德规范,凡事以礼相待,便能促进同学和谐,班级和谐,学校和谐。
当然如若用礼调节不成和谐的,就要用规章制度来管理,规章制度调节不成和谐的,就要动用法律来捍卫和谐了。
友善带来和谐,文明带来幸福。
作为我们每一个个体,如若能做到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改志,遇事沉着冷静,保持一颗平衡平和之心,不媚俗,不骄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始终持之以礼,在自己的心灵里营建一块和谐的绿洲。
,让彼此心理多一份平衡 ,人生就多一份希望 ,生命的清泉就会畅流,友情、亲情、爱情就会长存。
如若人人和谐,和谐,社会不就和谐了吗
同学们,修养是一个人的名片,真诚是世间一切的法宝,是世界和平的力量。
让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待人以礼,做一个光明磊落,心态平和的阳光中学生,为中国社会的大和谐奏响自己的个性音符吧
重阳节感恩老人的作文300~400字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古时候,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山、佩茱萸(zhū yú )、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而在今天,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是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关爱老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
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维护老人,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
我们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呵护下长大的,是他们不怕苦累地在关心我们的一切:每天早晨,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每天下午,准时地来接我们放学;半夜里,一次次地起床为我们盖被子;冬天里,为我们灌好暖暖的热水袋……在今天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我想在庄严的国旗下向大家发出倡议: 1.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 2.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吃; 3.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捶捶背。
4.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亲爱的同学们,期中考试就要到了,我们能够做的,便是用心复习,认真考试,用满意得分数换取长辈们那沧桑的脸上欣慰的笑容。
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平平安安
我们衷心的希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再话重阳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
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
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
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
”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
”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苁嵌V鲆痪洌骸奥飞闲⌒目闯担鸸馔娑
”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
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
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最后,祝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日记85字
奶奶家的西瓜熟了,爷爷从田里摘来了几个,我看着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想:这大西瓜一定很好吃的。
奶奶拿来了西瓜刀,切开了一个大西瓜,“哇
好红啊。
”我大大地咬了一口,真是太甜了,还带着鲜味呢。
我一口气吃了半个,对奶奶说:“我还要。
”奶奶说:“不能多吃,否则要拉肚子的。
”我点点头,摸着大肚子走开了。
请帮写一篇“尊老爱幼从我做起”的演讲稿
尊老,思义,就是尊敬。
尊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国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尊老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
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我国还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敬老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
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尊老敬老的故事又何止这个“子路负米孝双亲”呢
还有 “岳飞敬师孝母”、“黄香九岁为父亲温席”、“赡养继母,几十年如一日”等等。
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方面又做得怎样呢
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
但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
我们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年年有重阳。
在今年老人节来临之际,你想给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你身边的老人送上一份什么祝福呢
那就让我们多去帮助那些生活不便,有困难的老人,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还比如:乘公车的时候主动让个座位,搀扶年迈的老人过马路,帮助年迈老人搬东西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信我们船小的每位师生都能从小事做起,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老敬老。
其实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也绝不是老人节这一天的事,而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的事。
因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幼,顾名思义,就是关爱幼小。
爱幼自古以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也一直把爱幼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
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就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伙伴。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年幼的弟弟妹妹,也许他们比我们弱小,但他们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这些做哥哥姐姐的关心,就像我们需要长辈的关心一样。
关心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也会让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充满快乐。
因为,助人是快乐之本。
那些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们,他们的年龄比我们小,个头比我们矮,身体比我们弱,懂得的知识和经历也比我们少,那么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们用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于他们我们就更应该懂得谦让和照顾。
我们四、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尊老爱幼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让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健康、快乐
以“花好月圆情系中秋”为题的800字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了,今天演讲题目是:花好月圆情系中秋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当然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
在多民族的我国,有二十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 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大家能在这里相聚,共同联欢,我甚感荣幸,这正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在这样一个快乐而且温馨的节日里,祝愿所有的老师同学节日快乐,心情愉快地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在这月圆花绽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每一次的月圆都需要历经多日的残缺 ,每一朵鲜花的绽放都需要无数汗水的浇注 同学们,快乐地笑吧,充分享受这难忘的中秋之夜
勇敢地成长吧,让天上的圆月一轮带着你健康成长的消息照见 父母最欣慰的笑容。
难忘今宵
难忘这美丽的中秋之夜
祝所有的老师同学们中秋快乐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今天是5月25过四天,就是五月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我好像有话要说。
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
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
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
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
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
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
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
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
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
2004年5月6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
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
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
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
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
”还有人说:“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
”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
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是从外部刺激了我们的神经。
也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
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去年夏天的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意识,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
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交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
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
但同时我也觉得,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
一个偶然的事件,一场热闹的争论,一张申报表,一纸法令,并不能保证老百姓从此以后就真的会很重视对名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激情一过可能又会麻木,危险一过又会不懂珍惜。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
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比如端午节,它的真实内容和真正内涵,并不只是纪念屈原,它是一个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
翻开历史书、民俗书学一学,才发现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端午节。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
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
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
教化。
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
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
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
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去年的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
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感悟。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