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如何多好一名新时代铁路职工)的演讲稿
提供思路仅供参考:1.第一部分:从全国,全路总体发展的高度和战略意义出发,结合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重点突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2.第二部分:从思想入手,重点阐明铁路职工思想建设和完善提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3.第三部分:结合铁路部门的实际,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和发扬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认真贯彻,坚决落实上级各项文件,电报的精神要求,有力的促进安全生产的稳定顺利进行。
4.第四部分:重点推进各类规章制度的认真落实执行工作。
严格标准化作业制度的开展,把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日常的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实现。
5.第五部分:从个人学习以来的收获入手,重点讲述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进步,树立了牢固的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把每天,每次的工作生产都作为规章制度的细化和延展执行,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奋斗目标,确保岗位生产安全。
6.第六部分:表决心,并提出个人在学习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不认识上不到位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更好的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于铁路安全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晚上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平安,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春天走了会再来,花儿谢了会再开。
然而,生命对我们却只有一次啊
安全这沉重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 同样对我们海螺这么大的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出差错,我们的企业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又是何等地脆弱呢
在天灾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但人祸呢
其发生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有人说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那就是用生命赌博,正是一次次的侥幸而滋长了的种子,正所谓一失足,千古恨。
引用我们的郭老总的一句话:“我们不能拿血的代价去验证安全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当我们站在白色的混料楼时,注视着中控室的电脑前时,如果思想稍有不慎,一霎那间离开我们的头脑时,就在那可怕的瞬间,我们一不小心误点鼠标,那将会轻则导致设备跳停,重则会把不合格的混合料错误入库,那会带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损失。
为了一切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对于我们操作员来说都是何等的重要。
英德海螺公司已经建厂五年多了,回顾这过去的五年,有甜蜜,有辉煌,也有不少的伤痛,不论事故的大小,我们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关爱生命,安全生产”那不仅仅是悬挂在厂房的标语,更是时时鞭策我们内心对待工作的态度与责任。
回顾过去,因我们把当作正常的工作去执行,发生了08年1月2日的。
举一反三,例如我们的热混锅的原理,在座的大家也许有些人不是很清楚。
它就像一个搅拌器一样,正常时候他就是把混合料进行加温及搅拌,但是在出现故障或开锅检查的时候,切忌要停电去按章操作,否则,哎,我都不敢去想那样的后果,从我举的这三个事情来看,混料不仅仅是在操作室里对电脑点鼠标,翻画面,更多的是责任。
立足岗位,,做到不违章违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切实做到“严、细、实”。
除了这些,很重要的就是平时的功课要作好,钻研业务,通过平时的实际工作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只有这样在每次工作中,才能作到次次都是满分。
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群众,在安全问题上,都应该负有相同的责任,共同承担应有的义务。
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努力实践科学化的安全之路,减少事故,减少伤亡。
善待生命,对你、对我,对他,对亲人负责。
。
朋友们,当我迎着每一天第一缕阳光时,我为我们取得的成绩而鼓舞,我为伴随着我平安走过风雨的日子而欢呼
那么,为创造海螺辉煌的明天,让我们一起记住:安全警钟长鸣,安全
(文章来源于秘书520网)
怎样写“共产党好”把个人的抱负和理想融入到铁路生产和工作的3-5分钟的演讲稿
我只能提供点素材1 GCD人为了能让人民住上更好的房子,把不愿意拆迁的人抓进监狱,让他们自己烧自己,在夜间把他们的房子推倒,把人活活砸死在里面2 GCD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说话,每次有钱人故意杀人之后,GCD人就收费帮他们脱责,只判3年3 人民卫士在大街上让人跪下,那些邪恶势力不从,人民卫士果断的对天空鸣枪之后枪枪爆头比CS还厉害,捍卫了人民的幸福生活4 公仆夜间也不忘工作,努力帮幼女补习功课,最后竟然被诬陷为嫖宿幼女,天理何在5 经济危机当前,铁路员工享福不忘记百姓,将很多火车票卖给绿牛,让他们发家致富,让更多的百姓春节时候能买到票回到家6 通货膨胀,为了刺激经济我们花了大价钱修高铁,让人民能更快的穿行于城市之间,可是人民不理解,铁路人不怕苦不怕埋怨,停开了多次普快,终于人民坐上了高铁7 10年干旱,我们为受灾的几亿人拨款2亿元用于吃水,为世博会拨款**亿(这是国家机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打出了品牌,打出了脸面8 让农村人进城,让他们也吃上自来水,几年来,当合郭嘉致力于让农民进城,上楼,让他们把土地拿出来发展工业,农民都高高兴兴的得到的城镇户口,由于没了土地的牵绊,农民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进城打工,但是又造成了北上广等城市人口大增,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政府出台政策,保护了城里人的利益,让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去死吧。
求一篇关于铁路供电建党90周年的演讲稿,自己写的 急急急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进入张家口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北方名城。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西北部,东靠承德市,南邻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大同市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
张家口市下辖8区13县,是奠定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重要圣地。
张家口最出名的莫属于它的铁路了,北京铁路局和中铁工程设计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呼和浩特铁路局、蒙冀铁路公司等单位领导,到张家口就加快该市境内铁路建设,特别是京张城际铁路建设与张家口市领导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未来几年,张家口将有京张城际铁路、张大(同)客运专线、张集(宁)铁路、准(格尔)张铁路、张唐(山)铁路、蓝(蓝旗)张铁路6条新建铁路干线引入张家口市。
届时,该市将形成东西快速客运、货运通道,并成为衔接多个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地区之一。
历史上,张家口就曾经是中俄、中蒙贸易的主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张库大道的起点,100年前建设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设摧生了张家口近代产业的形成。
加快张家口境内铁路建设构建铁路交通枢纽,特别是建设京张城际铁路,将进一步拉近了张家口市与北京的距离,对发挥该市区位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搞好与北京的产业对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张家口铁路枢纽建设、公路枢纽建设和民航空机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张家口将大踏步向综合交通城市迈进。
关于青藏铁路的演讲稿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铁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
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
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
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
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
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常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
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为960公里,其中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达到5072米。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进出藏客运和货运成本且提高其安全性。
编辑本段【“天路”通车将使“世界屋脊”不再遥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试运行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
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烈,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著称于世。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 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已于2005年全线贯通。
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
青藏铁路公司计划开通豪华旅游专列,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世界著名的景区景点。
为帮助游客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列车内将备有专门的供氧设备。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
还将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起点、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青藏铁路,全长近2000公里。
开通后的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的“之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于面临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等三大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
编辑本段世界海拔最高,冻土、高海拔段里程最长 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格拉段北起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内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青藏铁路线路图途经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北部高原上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一路向南到达拉萨。
它穿越55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路轨横跨海拔高程达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
这条钢铁大动脉总投资262.1亿元,计划2006年铺通,2007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沉寂落寞。
这里虽然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但过去由于受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限制,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人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直至1949年,整个西藏仅有1公里多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水上交通工具只是溜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
为促进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
在经过1958年动工修建、1960年停工缓建、1974年挥师复建之后,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建成通车。
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条铁路能如此给人以震撼和激动,在“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正蜿蜒前行,它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告诉世人: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编辑本段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风火山隧道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
来到风火山隧道,首先被隧道口前那巨幅对联所吸引:“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
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严寒、缺氧。
来自陕西咸阳的中铁二十局300多名建设者,参加了打通风火山隧道的攻坚战。
为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内进行弥漫式供氧,使洞内氧含量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的难题。
同时,中铁二十局还给每个职工宿舍都配备了吸氧装备,并提供抗缺氧药物,保证每个职工都能吸上足够的氧气。
由于采取了科学的措施,在青藏铁路建设全线,虽然这里施工条件最恶劣,职工高原病发病率却是全线最低。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产生的弃碴令人触目惊心。
这些弃碴含土量约为15%至20%,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
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
为了确保了施工质量,中铁二十局投资5200多万元,购置了国内一流的隧道施工设备,在洞内实现了有轨运输,建起了高压蒸汽锅炉、暖风机站和洞内保温、降温系统,解决了洞内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等一系列难题,2002年10月19日,风火山隧道—这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经过建设者们整整一年的奋战,终于顺利贯通。
编辑本段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 海拔4648米的昆仑山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天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
昆仑山隧道 奋战在这里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冒着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修筑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在冻土区进行隧道施工比在平原地区施工难度大得多。
每到夏季,隧道内部温度上升,有时达7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冻土容易融化,洞内时有冰渣掉下来,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防止和减小冻土病害对隧道稳固性能的影响,在昆仑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区多一倍的工序。
在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只需在锚喷支护后,外加一层混凝土即可,但在冻土地区隧道施工,还需要设两道防水层和一道保温板,起到防水保温作用,最后再衬砌一道混凝土。
这就相当于给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决了冻土隧道施工难题。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中铁五局四公司规定四小时轮班作业制度,每天向隧道内的工人提供足量氧气,并定期检查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在昆仑山隧道口,一条黄色的通风管道犹如一条缎带横贯隧道,这条缎带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输入隧道内,确保了隧道施工的氧气含量。
他们还将急救中心设在隧道口,并在工地建立了一座高压氧仓,员工宿舍也配备了氧气瓶。
同时,每季度对职工体检一次,如发现身体不适者,立即送到格尔木治疗。
昆仑山隧道于2002年9月25日贯通。
编辑本段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唐古拉车站 唐古拉车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股道。
唐古拉车站主要适应列车会让的需要。
车站由中铁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承建。
根据这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特点,工程设计中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
这种设计可以使冻土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
唐古拉车站于2004年8月建成,成为千里青藏线上的一大景点。
编辑本段亚洲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 南山口铺架基地从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起点格尔木市向南行进约30余公里,就来到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高原铺架基地—地处海拔3050米的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
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居首位。
在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之初,这里还是黄沙漫舞、人迹罕至、一片凄凉。
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铁一局500多名职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抗缺氧、顶风沙、风餐露宿,打响了人与自然的搏击战和铁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攻坚战,克服重重难关,扬起了青藏铁路起步的“龙头”大旗。
铺架基地从2002年3月开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钉联生产线从2002年4月开始试生产。
郭秀春说,南山口铺架基地承担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安多段的路轨铺架任务。
青藏铁路所经线路横亘“世界屋脊”,由于高寒、缺氧、低压,加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给施工和运输带来巨大困难。
当前,国内生产的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
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
为此,中铁一局调集了具有丰富铺架经验的专家,对国产铺轨架桥机械和内燃机车进行改造,提出了研制补氧增压设备,改造机械、机车车辆设备,预防严寒、风沙、雷电等一系列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
经改造后的铺轨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千分之二十二的坡道上作业,动力性能良好,设备运转正常,环境污染极小。
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高原铺架技术上的空白,从而为青藏铁路铺架提供了设备保障。
小学生关于爱护铁路的演讲稿,800到1000字,
爱护铁路 从我做起 今天,我独自在家上网查找资料,看着看着,忽然这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广西宁明县城中 镇松林小学的七名学生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发现一棵大树横卧在铁路上,他们利用平时学到的爱路护路知识,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报了警,从而避免了一起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此,他们还获得了铁路部门的高度赞扬。
”读到这里,我不禁在想,铁路可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衣、食、用都离不开火车运输;出去旅游,要乘坐火车;走亲访友,要乘坐火车。
铁路就是一条纽带,连着朋友的思念,亲人的牵挂,连着无数人的生命和幸福。
保护铁路不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吗
接下来的一些新闻却让我睹目惊心了: 1993年4月30日,044次货物列车与一辆违章抢越无人看守道口的满载春游学生的大客车相撞,造成30余名花季少年死于非命;郑州某小学一男生,放学后在铁路沿线上玩耍,向高速行驶的火车投递石块,结果造成石块反弹,伤及自己……有些人,为了贪图小便宜,拧铁路轨上的镙丝钉,而造成火车出轨;还有些人,为了图省事而翻越铁路被撞身亡等等。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仅仅是一个抢道、一块小石子、一颗小镙丝钉,仅仅是为了少走那几步路,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实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这些小学生该做些什么呢
松林小学的那七名学生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吗
掌握爱护铁路的知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遵守铁路交通规则,不在铁路上行走、坐卧。
上学放学过铁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不用石块击打列车和铁路信号灯等设备。
在电气化铁路上,不攀爬路旁的高压电杆,不用弹弓击打高压线,不在铁道中间或钢轨上放置东西。
同学们,保护铁路,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参与到爱路、护路的行列中吧!让我们树立一个爱路、护路的良好气氛,使列车畅通无阻地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吧!